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光热-光伏联合发电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安玫 张珍珍 +3 位作者 陈钊 黄蓉 丁坤 董海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3-1610,共8页
针对光伏发电出力的随机性和时序性等不确定因素,提出了基于稀疏卷积递推间隔-频率曲线法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方法。将间隔-频率曲线法和稀疏卷积递推法相结合,评估光伏发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影响。首先,利用间隔-频率... 针对光伏发电出力的随机性和时序性等不确定因素,提出了基于稀疏卷积递推间隔-频率曲线法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方法。将间隔-频率曲线法和稀疏卷积递推法相结合,评估光伏发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影响。首先,利用间隔-频率曲线法对原始负荷和光伏出力的时变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获得短时间内的净负荷曲线以及净负荷的累计概率、频率分布;然后,采用稀疏卷积递推法将净负荷曲线与发电机组的故障转移过程相结合,依次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完成相应的卷积运算,并结合计算结果求得光热-光伏联合发电接入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和生产成本;最后,基于EPRI 36发电系统的仿真结果,发现光热-光伏联合发电对电力系统有一定的容量可信度,因此可替代一定的常规机组,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这也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因素 光热-光伏 稀疏卷积递推间隔-频率曲线法 随机生产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外送消纳能力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郝晓弘 胡开伟 +3 位作者 裴婷婷 马明 汪宁渤 高天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5-201,共7页
针对含大规模风电机组接入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由于风力发电自身输出功率存在随机性与波动性,因此在实现风电的远距离外送消纳时,将导致交直流混联输电网输送功率和送端系统电压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问题。首先根据不同容量配比的火、... 针对含大规模风电机组接入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由于风力发电自身输出功率存在随机性与波动性,因此在实现风电的远距离外送消纳时,将导致交直流混联输电网输送功率和送端系统电压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问题。首先根据不同容量配比的火、风电组合形式对于混联输电网的影响,研究其对外输电特性,其次通过对上述特性探究,提出通过强化送端系统动态无功支撑能力,进而提高混联电网外送消纳能力,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相关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混联系统送端动态无功支撑能力,不仅能提升混联电网外送消纳能力,而且能提高系统接纳风电能力,同时增强电网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高压直流输电 混联电网 外送消纳能力 电力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频率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郝晓弘 胡开伟 +2 位作者 马明 周强 汪宁渤 《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第4期10-17,共8页
针对交直并联运行和非并联运行两种输电模式当中,当直流输电系统的输送功率因故障而下降时,对交流输电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首先,分析了影响并联和非并联结构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频率稳定性的主... 针对交直并联运行和非并联运行两种输电模式当中,当直流输电系统的输送功率因故障而下降时,对交流输电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首先,分析了影响并联和非并联结构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频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在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和不同输电距离条件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六机四区域和四机两区域输电系统模型,对两种结构的输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最后,从仿真结果可得影响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时的频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完善了混联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时的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对远距离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 功率转移 频率稳定性 并联运行 非并联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含混合型新能源电网电压控制策略
4
作者 邵冲 杨勇 +3 位作者 牛浩明 徐宏雷 张旭军 杨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5-920,共6页
风力发电传统的并网控制方式是以最大功率跟踪为目标的电流源型跟网控制,而直流闭锁、换相失败等故障可能导致换流器端口的短时无功过剩并引发暂态过电压,危及运行安全。为探究构网型新能源场站对并网电压稳定性的支持作用,建立了含构... 风力发电传统的并网控制方式是以最大功率跟踪为目标的电流源型跟网控制,而直流闭锁、换相失败等故障可能导致换流器端口的短时无功过剩并引发暂态过电压,危及运行安全。为探究构网型新能源场站对并网电压稳定性的支持作用,建立了含构网型和跟网型新能源场站的送端电网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协调电压调节策略,考虑并网点电压并加入反馈环节调节风机变流器的无功控制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态无功功率储备。最后,在PSCAD平台上搭建相关仿真系统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端电网 构网/跟网型风电机组 暂态过电压 模型预测控制 协调电压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主导参数分析
5
作者 魏博 张妙静 +1 位作者 汤文 马喜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09-914,共6页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风电机组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日益显著,低电压穿越能力是新能源系统故障后维持稳定的必要功能。为识别低电压穿越期间风电机组主导控制参数,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主导参数分析方法。首先详细...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风电机组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日益显著,低电压穿越能力是新能源系统故障后维持稳定的必要功能。为识别低电压穿越期间风电机组主导控制参数,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主导参数分析方法。首先详细介绍了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控制策略,并初步筛选出影响母线电压的无功控制参数;然后采用轨迹灵敏度提取参数与暂态电压之间的动态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以识别系统的主导参数;最后,在PSCAD/EMTDC软件中搭建相应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低电压穿越 轨迹灵敏度 主导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维洲 汤红卫 +5 位作者 刘福潮 王贤湖 郑晶晶 唐巍 彭晶 杨德昌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区域配电网降损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损潜力的评估。针对A+~E类供电区域,综合考虑区域配电网能效特点,从高压配电网、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电网等方面着手,建立降损潜力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A、B、C和P这4层指标:A层包括技... 区域配电网降损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损潜力的评估。针对A+~E类供电区域,综合考虑区域配电网能效特点,从高压配电网、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电网等方面着手,建立降损潜力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A、B、C和P这4层指标:A层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2个一级指标;B层包括高压配电网、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电网4个二级指标;C层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损耗指标共14个三级指标;P层包括47个四级指标。在界定各指标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集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3种方法为一体的综合评估模型与方法。首先对P层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得C层指标的评价分值,规避了指标样本多维性和指标评价的主观性,再对A、B、C各层采用层次分析法;经实例验证,该模型为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辅助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配电网 降损潜力 主成分分析法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改功率跟踪特性曲线的风电机组减载调频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欣 钟诚 +2 位作者 拜润卿 高骞 肖园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5,共7页
针对现有风电机组调频策略中增益系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风电机组减载调频策略,创新性地取消了辅助频率控制,通过修改功率跟踪特性曲线来提供惯性和一次调频响应。该策略可保证调频过程中任意风速下,机组都可收敛到平衡点,... 针对现有风电机组调频策略中增益系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风电机组减载调频策略,创新性地取消了辅助频率控制,通过修改功率跟踪特性曲线来提供惯性和一次调频响应。该策略可保证调频过程中任意风速下,机组都可收敛到平衡点,避免因能量过度释放而引起欠速停机问题。该策略在调频控制环节中不含有增益系数,适用于不同风速下的风电机组。最后,通过不同风速下的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调频控制 功率跟踪曲线 减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爬坡特征识别的短期风电功率集成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丁予 解佗 +3 位作者 马易晨 杨柳 李壮 何欣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3,共6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准确预测风电功率可以促进消纳、保证系统可靠运行;而风电不确定性及功率突变的爬坡现象会导致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功率爬坡特征识别的短期风电功率集成预测方法。基于风... 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准确预测风电功率可以促进消纳、保证系统可靠运行;而风电不确定性及功率突变的爬坡现象会导致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功率爬坡特征识别的短期风电功率集成预测方法。基于风电功率历史数据,利用爬坡定义将功率序列划分为上爬坡、下爬坡和非爬坡;考虑不同爬坡时序特点,选择适应其特征的预测方法,对上爬坡、下爬坡、非爬坡阶段分别使用SSA-BiLSTM模型、CNN-BiLSTM模型、LSTM模型进行预测;集成各段预测结果,得到最终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结果。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预测模型,所提集成预测方法能有效提升爬坡事件下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整体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爬坡特征 集成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阻尼增强的VSG并联系统功率振荡抑制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文远 庄国峰 +2 位作者 罗雪梅 赵秀珍 魏占宏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2,113,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渗透,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通过虚拟同步机(VSG)技术来提供惯量支撑。针对多个VSG并联系统的有功功率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阻尼增强的VSG并联系统功率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多VSG的并联模型,分析系统有功功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渗透,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通过虚拟同步机(VSG)技术来提供惯量支撑。针对多个VSG并联系统的有功功率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阻尼增强的VSG并联系统功率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多VSG的并联模型,分析系统有功功率振荡机理;然后,阐述所提控制方法原理,分析其功率振荡抑制机理;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功率振荡 动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频阻抗法检测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故障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生鸿 秦睿 +4 位作者 杨萍 孙亚明 王斌 刘勇 梁笑尘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96,共4页
为有效提高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的准确性,以扫频阻抗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套扫频阻抗法测试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一台三相变压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扫频阻抗法结合了频率响应分析法和短路阻抗法的优点,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具有极... 为有效提高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的准确性,以扫频阻抗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套扫频阻抗法测试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一台三相变压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扫频阻抗法结合了频率响应分析法和短路阻抗法的优点,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减少对绕组变形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变形 扫频阻抗法 频率响应分析法 短路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郝晓弘 宋吉祥 +1 位作者 周强 马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22-3626,3655,共6页
针对标准鲸鱼优化算法易出现搜索速度慢、寻优精度低及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首先采用混沌映射生成初始种群增加种群多样性,为算法全局搜索奠定基础;然后引入非线性策略改进收敛因子和惯性权重,平衡算法... 针对标准鲸鱼优化算法易出现搜索速度慢、寻优精度低及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首先采用混沌映射生成初始种群增加种群多样性,为算法全局搜索奠定基础;然后引入非线性策略改进收敛因子和惯性权重,平衡算法的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能力并加快收敛速度;最后根据群体适应度方差设定阈值进行变异操作,避免算法出现早熟收敛的现象。通过对12个典型基准函数进行三方面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搜索速度、收敛精度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且摆脱陷入局部最优解的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 混沌映射 非线性策略 惯性权重 变异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泡贯流式机组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永涛 刘俊俊 +1 位作者 贾嵘 董开松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2,100,共5页
灯泡贯流式水力组以其可利用水头资源丰富,机组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我国中、低水头电站领域。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独特,时常导致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振动现象,威胁机组的正常运行。从其自身结构特点入手,针对灯泡贯流式机组... 灯泡贯流式水力组以其可利用水头资源丰富,机组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我国中、低水头电站领域。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独特,时常导致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振动现象,威胁机组的正常运行。从其自身结构特点入手,针对灯泡贯流式机组的常见振动故障,进行测点重新布置,设计并搭建了机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平台,最后,对黄河河口电站的部分振动故障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泡贯流式机组 振动 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大规模集中并网下无功补偿计算 被引量:15
13
作者 温栋 贾嵘 +2 位作者 韩杰 郑翔宇 马喜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受无功补偿和无功平衡的影响。针对甘肃河西地区风电场集中并网导致局域电网电压剧烈变化的现状,在甘肃河西地区风电场无功补偿现状的基础上,在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中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受无功补偿和无功平衡的影响。针对甘肃河西地区风电场集中并网导致局域电网电压剧烈变化的现状,在甘肃河西地区风电场无功补偿现状的基础上,在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中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实际风电场无功补偿容量及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对建议运行方式和不建议运行方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风电接入电网后稳定水平提高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集中并网 无功补偿 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棒-棒短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世刚 李涛 +4 位作者 温定筠 姜梅 王津 彭鹏 潘臻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升,输电线路以及变电站雨闪事故越来越严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降雨条件下间隙放电特性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对于降雨条件下短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及机理没有明确结论。通过搭建降雨模拟试验平台,研究降雨强度、雨水电...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升,输电线路以及变电站雨闪事故越来越严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降雨条件下间隙放电特性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对于降雨条件下短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及机理没有明确结论。通过搭建降雨模拟试验平台,研究降雨强度、雨水电导率、降雨角度对棒-棒短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其中降雨强度为1.8~5.4 mm/min,雨水电导率为200~3 000μS/cm,降雨角度为0°和90°。分别测量2~10 cm间隙下的击穿电压。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对棒-棒短空气间隙交流击穿电压的影响明显。降雨强度和雨水电导率的增加都会使交流击穿电压降低,同时,降雨角度也会对交流击穿电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棒间隙 降雨强度 雨水电导率 降雨角度 交流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