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因素影响下动物体的直流触电电流响应特性分析
1
作者 朱鸿章 吴传平 +4 位作者 周洋 廖秀晶 周天念 李健 陈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44,共12页
针对直流触电电流响应特性尚不明晰的问题,剖析了多因素下动物体直流触电电流的幅值、峰值上升时间、滑动斜率的时域响应特性,同时提出了一种变分模态与奇异值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VM... 针对直流触电电流响应特性尚不明晰的问题,剖析了多因素下动物体直流触电电流的幅值、峰值上升时间、滑动斜率的时域响应特性,同时提出了一种变分模态与奇异值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VMD-SVD)的直流触电电流时频响应特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不同触电方式、触电电压、皮肤表面干湿度、触电路径和动物体质量工况下的活体猪直流触电电流幅值、滑动斜率、峰值上升时间时频响应特性进行分析,揭示了触电电流响应特征与多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定量地分析了各因素对活体猪直流触电电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动物体质量和直流触电电压与电流幅值间的定量关系。最后采用VMD-SVD分析了多因素下触电前/后的活体猪直流触电电流时频响应特性,揭示了触电前/后最大奇异值和奇异熵特征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多因素影响下最大奇异值和奇异熵特征量差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直流触电电流 响应特性 滑动斜率 变分模态与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己酮对棒—板短空气间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邓捷 陈宝辉 +4 位作者 陆佳政 梁平 吴传平 朱鸿章 方针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全氟己酮是一种新型高沸点清洁灭火剂,满足阀厅灭火喷射距离远、介质绝缘性好和无污染的要求。文中研究了雾径约719.0μm的全氟己酮雾滴和气态全氟己酮对棒—板短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4 cm棒—板间隙下,流量由0.27 L/min上升至1.94 ... 全氟己酮是一种新型高沸点清洁灭火剂,满足阀厅灭火喷射距离远、介质绝缘性好和无污染的要求。文中研究了雾径约719.0μm的全氟己酮雾滴和气态全氟己酮对棒—板短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4 cm棒—板间隙下,流量由0.27 L/min上升至1.94 L/min时,全氟己酮雾滴—空气两相体间隙击穿场强由11.85 kV/cm上升至14.35 kV/cm,最高较空气间隙提升1.69倍;当气态全氟己酮体积分数由0.44%增加至10.25%,全氟己酮气体—空气的击穿场强由10.50 kV/cm上升至18.68 kV/cm,最高较空气提升2.65倍。全氟己酮气体的电负性、全氟己酮雾滴气化造成的温降、全氟己酮雾滴荷电阻碍放电发展,提升间隙击穿电压;全氟己酮雾滴畸变电场、光致电离效应促进放电发展;但全氟己酮气体的电负性和全氟己酮雾滴荷电是其提升间隙击穿电压的主因。研究为全氟己酮应用于电气火灾的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厅 全氟己酮 棒—板间隙 工频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电网山火告警风险及故障时间间隔分布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特军 陆佳政 +2 位作者 吴传平 李波 刘毓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输电线路故障规律的研究对电网的运行维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利用湖南电网输电线路山火广域监测数据和输电线路故障数据,对输电线路山火告警风险和输电线路故障的时间丛集性特征开展了研究,发现了输电线路山火告警风险的"... 输电线路故障规律的研究对电网的运行维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利用湖南电网输电线路山火广域监测数据和输电线路故障数据,对输电线路山火告警风险和输电线路故障的时间丛集性特征开展了研究,发现了输电线路山火告警风险的"日告警数—频率"满足幂律关系,验证了包含所有触发因素的输电线路故障"时间间隔—频率"累积概率分布满足指数关系。然后,基于Fano因子和Allan因子发现了输电线路故障时间序列具有自相似性,分析并获得了山火、雷击、冰灾等不同故障原因的输电线路故障"时间间隔—频率"累积概率分布满足分段幂律关系,确定了输电线路故障存在两个时间尺度的动力学过程。最后,得到的研究成果可为输电线路山火告警风险和输电线路故障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自然灾害 时间间隔 指数分布 幂率分布 重现期 丛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初值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的锂电池参数辨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 史华泽 +3 位作者 岳雨霏 黎隆基 吴传平 童宇轩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6,共9页
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准确估计依赖于精确的锂电池模型参数。在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FFRLS)对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时,迭代初始值选取不当会造成辨识... 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准确估计依赖于精确的锂电池模型参数。在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FFRLS)对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时,迭代初始值选取不当会造成辨识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为此,将电路分析法与FFRLS相结合,提出基于改进初值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improved initial value-FFRLS,IIV-FFRLS)。首先,通过离线辨识得到各荷电状态点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并进行多项式拟合;然后,利用初始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和OCV-SOC曲线获得初始SOC,代入参数拟合函数得到初始参数;最后,将初始参数带入递推公式得到IIV-FFRLS迭代初始值。对4种锂电池工况进行参数辨识,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IIV-FFRLS的平均相对误差、收敛时间分别减小58%、23%以上;IIV-FFRLS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与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参数辨识 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迭代初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容量储能功率转换系统的拓扑结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吴传平 周天念 +3 位作者 周特军 肖华根 谢瑶 朱鸿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高压大容量储能功率转换系统的主电路是储能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基础,选择合理的功率转换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直接关系到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变压器升压型变流器并联结构、H桥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全(半)桥模块化多... 高压大容量储能功率转换系统的主电路是储能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基础,选择合理的功率转换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直接关系到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变压器升压型变流器并联结构、H桥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全(半)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单级式与双级式主电路拓扑结构,对比上述拓扑结构的材料成本、工作可靠性、材料功率损耗和输出电能质量。基于数学模型与仿真分析综合比较单位容量投资成本、工作可靠性、系统损耗和输出电能质量,结果显示H桥链式多电平变流器和半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更适合构建10 kV兆瓦级高压大容量储能功率转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容量 储能系统 主电路 拓扑结构 功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雷电冲击污闪特性及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乔新涵 张志劲 +2 位作者 蒋正龙 蒋兴良 庞国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932-6940,共9页
雷击与污秽会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该文对具有雷电防护功能的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的冲击污闪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适用于组合绝缘子的冲击电压闪络模型;其次,以双指数波形为输入,基于双指数函数与伏秒特性交点法建立了组... 雷击与污秽会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该文对具有雷电防护功能的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的冲击污闪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适用于组合绝缘子的冲击电压闪络模型;其次,以双指数波形为输入,基于双指数函数与伏秒特性交点法建立了组合绝缘子冲击闪络电压与电弧路径计算模型,并从迭代求解变量U(冲击闪络电压)出发,将单方程两未知量问题转换为单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求解问题以实现模型求解;最后,进行了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雷电冲击污闪试验。研究发现,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闪络路径分为绝缘和间隙两类,且随着等值附盐密度在0.03~0.2 mg/cm^(2)范围内增加,污闪电压在90.79~97.15 kV之间先增加后降低,并对闪络电压随着等值附盐密度增加呈现非单调递增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对该文所提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基于交点法的冲击闪络电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8.1%,平均误差为4.5%,且可以判断电弧路径的位置。该文揭示了复合避雷器组合绝缘子特殊的放电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组合绝缘子的设计、优化及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避雷器 组合绝缘子 电弧路径 污闪特性 闪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装缆索气动干扰致气弹失稳研究
7
作者 李丽 颜虎斌 +3 位作者 韩艳 王伟 李春光 周旭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5-262,共8页
以吊装缆索的气动干扰致气弹失稳现象为研究背景,设计制作了考虑垂度效应以及气动外形相似的吊装缆索气弹模型。通过风洞试验,分析了缆索间距对吊装缆索气动干扰的临界失稳风速、振动频率以及运动轨迹等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双缆索体... 以吊装缆索的气动干扰致气弹失稳现象为研究背景,设计制作了考虑垂度效应以及气动外形相似的吊装缆索气弹模型。通过风洞试验,分析了缆索间距对吊装缆索气动干扰的临界失稳风速、振动频率以及运动轨迹等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双缆索体系和三缆索体系气动干扰致气弹失稳的差异。研究表明:当两根缆索串列布置时,下游缆索受上游缆索尾流干扰,发生了明显的尾流驰振,而上游缆索受下游缆索气动干扰不明显,气动稳定性较好,几乎不发生振动。当三根缆索串列布置时,不仅下游缆索受上游缆索尾流干扰发生气弹失稳,上游缆索也同样受下游缆索气动干扰而发生振动。双缆索与三缆索气动干扰致气弹失稳振动特性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装缆索 气动干扰 气弹失稳 三维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有效性评价及探测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宝辉 邓捷 +3 位作者 陆佳政 周天念 李明明 谢林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63-3476,I0006,共15页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在故障时易发生热失控,产生大量可燃易爆气体,引发起火和爆炸。利用传感器对电池热失控进行监测,是避免储能电池事故蔓延扩大的有效手段。该文自制了5种不同探测原理的多合一复合传感器,探测参数包括H_(2)、CO、CO_(2)...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在故障时易发生热失控,产生大量可燃易爆气体,引发起火和爆炸。利用传感器对电池热失控进行监测,是避免储能电池事故蔓延扩大的有效手段。该文自制了5种不同探测原理的多合一复合传感器,探测参数包括H_(2)、CO、CO_(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体积分数和烟雾质量分数、舱体气压和温度;在40尺真型储能舱中,开展了不同位置的电池热失控监测试验,对比了点火对电池热失控探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燃烧原理的H_(2)传感器较电化学原理的H_(2)传感器更快检测到H_(2),光离子原理的VOC传感器较电化学原理的VOC传感器更快检测到VOC;VOC比H_(2)、CO更早被探测到,一方面是电解液挥发早于H_(2)等的生成,另一方面是由于电池蓝膜等受热产生了一部分VOC;H_(2)被探测到的时间略早于CO和烟雾;未点火的情况下,舱顶的气压和温度不适合电池热失控的预警;点火情况下,CO、烟雾、CO_(2)浓度增加,而H_(2)和VOC浓度不同程度减少,同时舱内温度快速提升。基于电池热失控探测试验,提出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电池热失控及火灾探测的建议策略及探测器布置间距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储能 热失控 传感器 探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象灾害下输电系统的弹性评估及其提升措施研究 被引量:76
9
作者 唐文虎 杨毅豪 +2 位作者 李雅晶 陆佳政 吴青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44-2254,共11页
弹性评估能体现系统对极端事件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电力系统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在小概率-高风险的气象灾害事件中,往往会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为完善极端气象灾害下输电系统的弹性评估方法,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极端气象灾害在时间和空间... 弹性评估能体现系统对极端事件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电力系统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在小概率-高风险的气象灾害事件中,往往会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为完善极端气象灾害下输电系统的弹性评估方法,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极端气象灾害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下对输电系统的影响的弹性评估框架。首先,以台风作为极端气象灾害代表事件,根据面向灾害风险评估的台风风场模型量化了台风对元件的影响程度,通过考虑台风路径与区域输电系统的关系来确定影响持续时间;其次,考虑故障元件的地理位置、检修队伍、修复策略因素构建输电系统的恢复过程模型,接着利用蒙特卡洛和网格划分的方法,结合系统缺供负荷量,构建对输电系统弹性评估的方法。同时以IEEE RTS-7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提出的评估方法可行性,并在此方法基础上,研究3种典型措施对输电系统的弹性提升影响。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弹性评估方法可以准确、全面地计及各因素对电网弹性的影响;并指出3种典型提升措施对电网弹性提升的效果,为后期电力部门的运行和规划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评估 极端气象灾害 输电系统 时序蒙特卡洛仿真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覆冰四分裂导线舞动特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黎明 王琼 +2 位作者 陆佳政 张中浩 黄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84-2291,共8页
输电导线舞动是线路运行中常见的现象,舞动会导致输电线路发生电气和机械事故。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深入研究线路舞动的特点。为此,建立了3自由度多档导线的运动模型,利用Fluent计算空气动力学参数,针对一条500 kV覆冰四... 输电导线舞动是线路运行中常见的现象,舞动会导致输电线路发生电气和机械事故。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深入研究线路舞动的特点。为此,建立了3自由度多档导线的运动模型,利用Fluent计算空气动力学参数,针对一条500 kV覆冰四分裂导线的舞动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基于中心差分的显性直接积分算法,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了不同风速、覆冰厚度、导线型号下的舞动情况,并分析了导线突然脱冰时的舞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起舞风速与舞动最大幅值对应的风速之间,舞动幅值随风速的增加近似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厚覆冰更易发生舞动,但厚度过大会破坏舞动;在相同的覆冰条件下,小截面导线比大截面导线更易产生舞动;导线突然脱冰后,舞动幅值迅速下降,仅做小幅度摆动。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500 kV导线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舞动幅值预测及防舞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四分裂导线 新月形覆冰 导线舞动 空气动力学参数 非线性计算 3D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变换器输出电压约束的双馈风电机组故障电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玉梅 黄清军 +1 位作者 朱东海 邹旭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33-4241,共9页
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准确分析其故障电流暂态特性已成为智能配电网保护与控制的基石。双馈风电机组是当前最主流的风电机型,当电网发生严重故障时,由于转子侧变换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的容量约束,... 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准确分析其故障电流暂态特性已成为智能配电网保护与控制的基石。双馈风电机组是当前最主流的风电机型,当电网发生严重故障时,由于转子侧变换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的容量约束,其转子电压会限幅输出,此时控制特性会迥异于轻度故障工况。然而,已有研究鲜有考虑RSC输出电压约束对故障电流的影响,从而无法准确反映真实的故障电流特性。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计及电流闭环控制和输出电压约束的双馈风电机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RSC输出限幅后转子故障电流的解析表达式。随后,揭示了RSC输出电压约束导致的控制器参数等效限幅特性,并得出闭环控制下的故障电流取决于控制参数的等效限幅值而非其设计值的结论。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1.5MW双馈风电机组接入电网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前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电流闭环控制 故障电流 变换器输出电压约束 等效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潮天气小样本条件下的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 被引量:29
12
作者 叶林 李奕霖 +3 位作者 裴铭 李卓 徐勋建 陆佳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3-554,共12页
寒潮作为一种典型气象灾害,其对风电以及以风电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而针对性的提供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将是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寒潮天气小样本条件下的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首先定义寒潮... 寒潮作为一种典型气象灾害,其对风电以及以风电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而针对性的提供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将是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寒潮天气小样本条件下的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首先定义寒潮天气事件并分析风电出力特点。针对寒潮天气下样本数据稀缺而难以建模的问题,采用TimeGAN算法来丰富气象和功率样本。然后,分别基于XGBoost和Transformer算法建立风电功率基准值和损失值预测模型,以量化表征寒潮天气下的理论出力和功率缺额。另外,结合风机保护控制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Seq2Seq二分类模型来预判功率损失是否发生,通过提取风电功率损失时段进行针对性组合预测。最后,分别通过以大风、强降雨、大风与强降雨相结合为代表气象的寒潮天气事件进行测试,相比于常规预测模式,该文方法在寒潮天气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天气 风电功率 小样本生成 损失时段预判 组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压敏电阻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提升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俊佳 宋丽 +3 位作者 周本正 付志瑶 王超凡 张小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605-5619,共15页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设备,ZnO压敏电阻是其核心部件。提高ZnO压敏电阻性能,不仅有利于优化现有系统的绝缘配合设计,在面对未来新能源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也有利于提高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并促进设备小型化...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设备,ZnO压敏电阻是其核心部件。提高ZnO压敏电阻性能,不仅有利于优化现有系统的绝缘配合设计,在面对未来新能源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也有利于提高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并促进设备小型化、紧凑化、轻量化。一直以来,人们主要按照机械混粉烧结的工艺路线,通过改进材料配方、改善烧结工艺、优化粉体制备等来提升ZnO压敏电阻的性能。这些工作对提高ZnO压敏电阻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有限。表面包覆形成的核壳结构能使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并可能在烧结过程中对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进行定制化的有效调控,在提升ZnO压敏电阻的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因此,基于表面包覆的ZnO压敏电阻有望成为研究高性能ZnO避雷器的新途径。该文从传统机械混粉和表面包覆两种技术路线的角度对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提升研究做了归纳整理,并对包覆路线下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电阻 微观结构 性能提升 机械混粉 烧结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隔热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碧宸 任鹏禾 +4 位作者 周特军 蔡圳阳 赵小军 周宏明 肖来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7-952,共6页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轻质、环保的隔热涂层。为解决基体材料与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别大导致易于开裂的问题,同时实现具有高反射率和低热导率的目标,通过添加聚氨酯、TiO2、SiO2、Al2O3等填料制备连接层... 以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轻质、环保的隔热涂层。为解决基体材料与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别大导致易于开裂的问题,同时实现具有高反射率和低热导率的目标,通过添加聚氨酯、TiO2、SiO2、Al2O3等填料制备连接层、阻隔层、反射层等三个不同功能层形成复合隔热涂层。通过优化涂层脱落时间、反射率、热导率等,得到连接层、阻隔层、反射层最优厚度分别为80、120和90μm。优化后的隔热涂层具有优异性能:涂层的反射率高达0.95,导热系数为0.048 W·m–1·K–1,隔热温差为20.1℃;耐热冲击性能良好, 190℃的最大失重率为3.7%,并在随后保持稳定;在160℃连续保温4h后表面变黄,但无明显脱落现象,同时,纳米填料颗粒保持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涂层 二氧化钛 空心玻璃微球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维气象信息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靳晶新 叶林 +3 位作者 陆佳政 赵永宁 何博宇 李镓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7-487,共11页
由于风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因此风电场项目建设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场址区域长期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价。为此,在传统测量-关联-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气象信息交互的方法,将多个参考气象站风速、风向、气温、空... 由于风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因此风电场项目建设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场址区域长期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价。为此,在传统测量-关联-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气象信息交互的方法,将多个参考气象站风速、风向、气温、空气密度等观测信息与待评估风场同期风速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待评估风场长期的风况信息,进而推算出待评估风场长期的风能资源储量。首先,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待评估风场和参考气象站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结合因素分析法对重要性特征进行筛选,以避免冗余信息对结果准确性和计算效率造成影响;最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XGBoost模型分别构建不同规则的集成模型,并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维气象特征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待建风电场长期风速的拟合效果,进而提升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精度,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评估 测量-关联-预测 集成算法 多维气象信息 Pearson相关系数 特征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外部过热条件下的热失控特性 被引量:24
16
作者 朱鸿章 吴传平 +1 位作者 周天念 邓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储能和电动汽车中,但由于其易燃性,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本文以单体40 A·h三元锂和72 A·h磷酸铁锂电池为对象,采用不同位置外部过热研究其热失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在外部过热条件下不...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储能和电动汽车中,但由于其易燃性,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本文以单体40 A·h三元锂和72 A·h磷酸铁锂电池为对象,采用不同位置外部过热研究其热失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在外部过热条件下不会引燃,而三元锂电池会自发引燃和喷射;侧面加热比底部加热能更早进入热失控;通过传热分析得到40 A·h三元锂电池热失控所需的单位受热面积导热量为1650~3788.76 kJ/m^(2),72 A·h磷酸铁锂离子热失控所需的单位受热面积导热量为3264.84~7856.67 kJ/m^(2)。以720 A·h磷酸铁锂电池组为对象,研究电池组燃烧蔓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外部引燃后,若热源一直存在会蔓延至周围电池,持续发生喷射现象;通过传热分析得到相邻电池间的传热量为39.7~43 kJ。本研究结果可对储能电站火灾风险评估和锂电池火灾防护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外部过热 热失控 传热分析 燃烧蔓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均匀性对细水雾短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宝辉 邓捷 +1 位作者 孙易成 刘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34-1742,共9页
细水雾是一种绝缘性能较高的消防技术。利用球-球间隙模拟稍不均匀电场,利用棒-板间隙模拟不均匀电场,开展细水雾在球-球和棒-板短间隙下的工频放电特性及仿真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球-球间隙下,细水雾雾滴产生的电场畸变影响大于细水雾... 细水雾是一种绝缘性能较高的消防技术。利用球-球间隙模拟稍不均匀电场,利用棒-板间隙模拟不均匀电场,开展细水雾在球-球和棒-板短间隙下的工频放电特性及仿真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球-球间隙下,细水雾雾滴产生的电场畸变影响大于细水雾雾滴在电场荷电的影响,细水雾球隙击穿电压总小于空气球隙击穿电压。当间隙距离为2~8cm时,细水雾击穿电压较同条件的空气击穿电压降低37.6%~38.2%。棒-板间隙下,随着电极间隙的增长,细水雾雾滴产生的电场畸变影响程度降低。间隙为3.5~8cm时,电场畸变的影响高于电场荷电的影响,细水雾间隙击穿电压低于空气间隙击穿电压6.0%~8.5%;间隙为12cm时,细水雾雾滴在电场荷电的作用超过了细水雾雾滴对电场畸变的影响,细水雾间隙的击穿电压甚至高于空气间隙击穿电压3.6%~4.4%。研究结果对细水雾在电力设备火灾防治中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水雾 球-球 棒-板 空气间隙 工频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1900μm水雾对棒-板长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宝辉 邓捷 +2 位作者 吴传平 刘毓 方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64-2970,共7页
水雾–空气两相体放电涉及到水雾带电灭火、云中闪电及其发展、雨雾降低放电电压等研究领域。为此利用雾滴直径为110~1900μm的消防水雾以及1.0~2.5 m的棒–板间隙,研究水雾对棒–板长间隙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水... 水雾–空气两相体放电涉及到水雾带电灭火、云中闪电及其发展、雨雾降低放电电压等研究领域。为此利用雾滴直径为110~1900μm的消防水雾以及1.0~2.5 m的棒–板间隙,研究水雾对棒–板长间隙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水雾雾滴直径<300μm时,水雾对间隙U50的影响不明显;当水雾雾滴直径>300μm时,水雾间隙U50明显低于空气间隙U50。且水雾对棒–板长间隙U50的影响存在极性效应:在所试验的条件范围内,水雾正极性U50较空气间隙正极性U50最大降幅为2.3%,而水雾负极性U50较空气间隙负极性U50最大降幅达16.7%。对棒–板空气间隙中存在水雾的静电场仿真表明,水雾雾滴直径越大,空气间隙的电场畸变越严重,促进间隙放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雾 雷电冲击 放电特性 雾滴直径 极性效应 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二氧化碳与常规灭火剂抑制锂离子电池火灾特性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捷 陈宝辉 +3 位作者 陆佳政 陈杰 朱鸿章 方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72,共9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锂电池在储能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电气设备火灾灭火。该文首次提出利用低压储存的低温二氧化碳抑制锂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方法,开展低压二氧...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锂电池在储能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电气设备火灾灭火。该文首次提出利用低压储存的低温二氧化碳抑制锂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方法,开展低压二氧化碳和3种典型常规灭火剂(高压二氧化碳、七氟丙烷、细水雾)抑制过充引发的135 Ah三元锂电池火灾特性的对比研究。采用12~15 kg灭火剂,喷射时间为37~38 s时,所有灭火剂均能扑灭锂电池火灾。其中,低压二氧化碳灭火时间与高压二氧化碳灭火时间相近(7~8 s),七氟丙烷灭火时间较短(5 s),细水雾灭火时间最长(23s);对比灭火剂喷射前后电池表面的温度差,低压二氧化碳冷却电池的效果(温度差302.6℃)比高压二氧化碳(温度差176.8℃)和七氟丙烷(温度差119.6℃)更好,和细水雾(温度差303.8℃)相当。分析各种灭火剂的灭火机理和热量交换,低压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窒息、隔绝和冷却灭明火,且由于汽化热大,吸热性能强,抑制电池热失控效果好。研究表明:低压二氧化碳兼具好的灭火和降温抑制电池热失控的能力,在锂电池火灾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储能 低压二氧化碳 灭火剂 灭火时间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型变压器灭火试验平台开发与耦合灭火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毓 陈宝辉 +3 位作者 吴传平 梁平 孙易成 周天念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6-969,共4页
现有变压器灭火系统优缺点各异,变压器种类较多,形状极不规则,适用于何种灭火系统需通过真型试验来确定。研制涵盖多种灭火方式的真型变压器灭火试验平台,为真型试验提供参考。10 kV真型变压器灭火试验表明,添加油乳化灭火剂使细水雾和... 现有变压器灭火系统优缺点各异,变压器种类较多,形状极不规则,适用于何种灭火系统需通过真型试验来确定。研制涵盖多种灭火方式的真型变压器灭火试验平台,为真型试验提供参考。10 kV真型变压器灭火试验表明,添加油乳化灭火剂使细水雾和移动灭火平台的灭火效果提高2倍以上,移动灭火平台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辅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火灾 真型试验平台 耦合试验 油乳化灭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