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孟遂民 徐文洋 +3 位作者 唐波 卢银均 郭昊 石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6,共5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存在作业环境复杂等问题,文中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以带电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素质、技术设备条件及安全管理等因素为主体的递阶层次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 针对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存在作业环境复杂等问题,文中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以带电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素质、技术设备条件及安全管理等因素为主体的递阶层次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带电作业安全评价等级,分析了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危险因素,并针对贵州宾金线±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次带电作业安全等级为"较安全",其中影响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带电作业环境,且评价结果与该次带电作业安全检查报告结论一致,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该评价方法为±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带电作业 模糊层次分析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体体表电场分布特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东 潘俊文 +4 位作者 邹明 邹德华 张显 唐祥盛 罗日成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4,共8页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较500kV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更高、电场强度更大,为保证带电作业的顺利开展,亟需对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合±800kV输电线路典型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法建立2种作业人员进入...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较500kV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更高、电场强度更大,为保证带电作业的顺利开展,亟需对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合±800kV输电线路典型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法建立2种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方式的仿真模型,分析塔型、人体姿势和进入等电位方式对人员体表场强分布的影响,并运用ATP软件计算人体离导线0.5m处手抓导线的转移电流。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屏蔽效率的计算公式,得出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的最优方式,并校核不同工况典型作业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成果可以为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特高压直流输电 电场防护 体表场强 转移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绝缘子更换带电作业机器人控制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邹德华 江维 +2 位作者 吴功平 严宇 刘夏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98,107,共8页
针对完全依靠人工带电更换高压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高空、高压危险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双臂、双机械手的绝缘子串更换带电作业机器人构型,提出了速度、位置混合控制模式下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机器人定位控制方法,... 针对完全依靠人工带电更换高压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高空、高压危险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双臂、双机械手的绝缘子串更换带电作业机器人构型,提出了速度、位置混合控制模式下基于电磁传感器的机器人定位控制方法,给出了机器人更换绝缘子串的作业流程,最后对机器人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并在实际线路上进行机器人带电更换绝缘子试验,结果验证了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且文中所提出的绝缘子串更换带电作业机器人控制方法可行有效,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串 更换 机器人 定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体体表电场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夏清 吴东 +3 位作者 李辉 李稳 唐祥盛 罗日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94,共8页
电场防护是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文中分析了50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计算了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点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同时分析了塔型和线路运... 电场防护是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文中分析了50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计算了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点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同时分析了塔型和线路运行方式对人员体表场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运行方式下,地电位作业时,直线塔作业人员的头部和脚部场强较耐张塔高出约4倍;等电位作业时,耐张塔作业人员的头部场强较直线塔高243.2 k V/m,手部较之高出1.9倍。同一塔型作业时,相同工况下两回运行相比于一回运行对等电位作业影响较大;地电位仅中间横担处人员体表场强受运行方式影响明显。通过屏蔽效率的计算,校核了不同工况以及不同作业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紧凑型同塔 同塔双回 体表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固定引流线及跳线绝缘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汪志刚 李稳 李游 《电气工程学报》 2017年第6期19-23,共5页
10kV配电线路不停电检修中,作业人员在进行装、拆引流线和断、接跳线时,由于杆塔及设备上无合适的固定位置,易摆动造成短路或接地而引发安全事故。本文首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针对性地设计并研制出一种绝缘固定装置... 10kV配电线路不停电检修中,作业人员在进行装、拆引流线和断、接跳线时,由于杆塔及设备上无合适的固定位置,易摆动造成短路或接地而引发安全事故。本文首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针对性地设计并研制出一种绝缘固定装置,其主要由伸缩式绝缘底座、绝缘支杆、固定装置构成。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表明:本装置通用性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有效解决10k V带负荷更换柱上设备或断、接跳线作业中引流线及跳线无固定位置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同时缩短了用户的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对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连续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带电作业 引流线 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带电紧固螺栓机器人的研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稳 邹德华 +4 位作者 刘夏清 李游 严宇 刘兰兰 龙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152,158,共7页
近年来,人工带电作业的局限性日渐突出,研究代替人工作业的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电力检修智能化研究的重要分支。文中对作业对象和任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机器人的机体构造,并基于运动学对带电作业机器人动作进行规划;阐述了该机器人系统... 近年来,人工带电作业的局限性日渐突出,研究代替人工作业的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电力检修智能化研究的重要分支。文中对作业对象和任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机器人的机体构造,并基于运动学对带电作业机器人动作进行规划;阐述了该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组成和软件设计。成功研制的输电线路带电紧固螺栓机器人主要由非越障移动平台、作业机械手和控制基站3部分组成,采用人机交互控制,具有视觉反馈和力反馈系统。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紧固螺栓作业机器人运行可靠、平稳,控制方便,满足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要求,能替代人工完成螺栓紧固作业。该研究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机器人 输电线路 紧固螺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的研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严宇 邹德华 +4 位作者 刘夏清 李稳 章健军 龙洋 徐显金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35,共7页
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可重构的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Dream-Ⅰ",具有在导线上自主行走及准确定位功能。首先描述了机器人的作业任务及对象,然后设计了机器人通用平台、绝缘子更换末端及引流板螺栓紧固末端,给出了机器人的控... 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可重构的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Dream-Ⅰ",具有在导线上自主行走及准确定位功能。首先描述了机器人的作业任务及对象,然后设计了机器人通用平台、绝缘子更换末端及引流板螺栓紧固末端,给出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并对机器人的作业规划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完成了在高压大厅的电场耐压试验和实际线路上的上线试验及试用。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通过更换机械手末端,能带电完成悬式绝缘子更换及引流板螺栓紧固两大作业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机器人 悬式绝缘子更换 引流板螺栓紧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机器人可行性研究及研制 被引量:7
8
作者 邹明 罗日成 +2 位作者 熊洁 李稳 潘茜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66,共7页
为解决输电线路绝缘子在线检测问题,设计了低/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机器人。确保检测机器人在强电场中能够解决在线检测问题,运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750 k V输电线路的U300B/195悬式钢化绝缘子,以及机器人抓手、环氧树脂板和分裂导线等部... 为解决输电线路绝缘子在线检测问题,设计了低/零值绝缘子带电检测机器人。确保检测机器人在强电场中能够解决在线检测问题,运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750 k V输电线路的U300B/195悬式钢化绝缘子,以及机器人抓手、环氧树脂板和分裂导线等部件的仿真模型,并对机器人检测装置进行电场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板与铝垫片交接处场强畸变严重;修整后的环氧树脂板可较大程度减小其内部以及表面的电场;检测装置会影响绝缘子周围的电场分布,但不会影响其绝缘性能;检测机器人能够测量绝缘子绝缘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 KV输电线路 绝缘子 检测机器人 环氧树脂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直流融冰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日成 潘俊文 +2 位作者 刘化交 邹德华 俞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1-1558,共8页
为了解决架空线路传统融冰方法需停电作业的问题,对采用分裂导线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带电直流融冰方法,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以二分裂导线和绝缘间隔棒架设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ATP软件建立融冰电路的仿真模型,分析... 为了解决架空线路传统融冰方法需停电作业的问题,对采用分裂导线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带电直流融冰方法,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以二分裂导线和绝缘间隔棒架设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ATP软件建立融冰电路的仿真模型,分析融冰电源的获取途径、安装位置和功率选取问题,以及融冰段内的直流电流对外部电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相桥式半控(全控)整流和直流发电机是获取融冰电源的有效途径;直流融冰电源装置安装在融冰区段中间位置最理想;融冰段内的直流电流不会流出融冰回路,对融冰区段外部线路电压和电流幅值及波形不产生任何影响,确保融冰线路在带负荷融冰过程中的正常、稳定运行,克服现有融冰方法中不能带电融冰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导线 带电 直流融冰 融冰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巡检机器人行走轮打滑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宇 牛捷 +1 位作者 吴功平 徐显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93,共7页
针对带电巡检机器人在行走及爬坡时出现的行走轮打滑问题,首先采用静力学方法分析了机器人的爬坡能力,设计了压紧轮机构,由于压紧轮与行走轮在接触点的线速度相同,提出了利用读取压紧轮的速度间接识别行走轮打滑的方法;对打滑状态进行... 针对带电巡检机器人在行走及爬坡时出现的行走轮打滑问题,首先采用静力学方法分析了机器人的爬坡能力,设计了压紧轮机构,由于压紧轮与行走轮在接触点的线速度相同,提出了利用读取压紧轮的速度间接识别行走轮打滑的方法;对打滑状态进行识别后,发现无法利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对打滑状态进行控制,而采用模糊控制可有效解决打滑控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压紧轮机构的设计增加了行走轮的摩擦力,提升了机器人的爬坡能力;在行走轮爬坡能力范围内,坡度是影响机器人打滑的主要因素,文中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打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巡检机器人 打滑 打滑识别 打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线路末端可重构四臂移动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夏清 江维 +2 位作者 吴功平 严宇 邹德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9,共7页
针对完全依靠人工带电更换高压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和拧紧耐张跳线引流板螺栓两种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高空、高压危险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末端可重构四臂移动作业机器人构型。提出了机器人末端机械系统、电气系统、软件系统的重构原... 针对完全依靠人工带电更换高压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和拧紧耐张跳线引流板螺栓两种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高空、高压危险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末端可重构四臂移动作业机器人构型。提出了机器人末端机械系统、电气系统、软件系统的重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机器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最后在实际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试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所设计的四臂移动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具有较强抗电磁干扰能力,机器人顺利实现了两种作业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移动作业机器人 末端重构 绝缘子更换 螺栓紧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隔离开关带电更换方法研究及装置研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湘奇 夏增明 +5 位作者 牛捷 郭昊 曾祥君 刘谋海 罗日成 朱泽慧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4,共7页
带电更换隔离开关是缓解隔离开关故障率高、停电检修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带电更换隔离开关方法有绝缘操作法和等电位作业法,但更换过程中的电场分布问题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110 kV变电隔离开关带电更换方法进行研... 带电更换隔离开关是缓解隔离开关故障率高、停电检修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带电更换隔离开关方法有绝缘操作法和等电位作业法,但更换过程中的电场分布问题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110 kV变电隔离开关带电更换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作业过程仿真分析,论证方法的可行性,根据现场需求研制出一套分流线绝缘升降装置。结果表明:文中所研究的带电作业方法可行,为了保证人身作业安全,作业过程中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文中研制的分流线支撑升降器运行可靠,适用性强,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开关 带电作业 电场强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双轴联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严宇 刘夏清 +5 位作者 邹德华 李稳 章健军 龙洋 徐显金 吴功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98,共7页
为了解决单关节串联式作业带来的带电检修机器人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关节空间的双轴联动的动力学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机器人越障时的整体动力学方程,为建立任意双轴联动动力学方... 为了解决单关节串联式作业带来的带电检修机器人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关节空间的双轴联动的动力学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机器人越障时的整体动力学方程,为建立任意双轴联动动力学方程提供了依据;分析并确定了机器人可以进行双轴联动的关节,给出了一组常用的双轴联动关节的动力学方程;设计了一种带重力模型的PD控制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双轴联动方法可行,并提高了机器人的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带电检修 机器人 双轴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垂直紧凑型同塔双回带电检修方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琪 邹德华 +3 位作者 童诚 陈坚平 李辉 李金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9-172,共4页
500kV同塔双回垂直排列型输电线路可有效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减小线路走廊宽度,从而降低线路综合造价,应用前景广阔。以5SCZ杆塔为例,当双回线路均带电时,从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危险率和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两个方面评价了带电作业可行性。结... 500kV同塔双回垂直排列型输电线路可有效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减小线路走廊宽度,从而降低线路综合造价,应用前景广阔。以5SCZ杆塔为例,当双回线路均带电时,从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危险率和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两个方面评价了带电作业可行性。结果表明,5SCZ2杆塔各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危险率均小于1.0×10-5,作业人员可安全作业。等电位作业位置时,作业人员体表场强最大为383.69kV/m,为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等电位人员应穿40dB的屏蔽服。地电位作业位置时,作业人员体表场强最大为121.77kV/m,建议穿20dB的屏蔽服。当一回线路停运时,应在挂设接地线的基础上,增设个人保安线,才不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500kV垂直紧凑型同塔双回带电作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同塔双回垂直排列型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危险率 个人保安线 检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偏磁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9
15
作者 文习山 郭婷婷 +2 位作者 何智强 杨琪 鲁海亮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随着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实施,由直流极单极大地回线运行引起的直流偏磁现象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威胁。文中首先分析了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论述了直流偏磁对变压器本体和其他电网设备的影响,以及对直流偏磁的治理... 随着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实施,由直流极单极大地回线运行引起的直流偏磁现象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威胁。文中首先分析了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计算方法,并详细论述了直流偏磁对变压器本体和其他电网设备的影响,以及对直流偏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研究的进展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文中认为选取合适的各地大范围土壤结构来计算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多方面耦合评价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和其他电网设备的影响以及主动防御直流偏磁的治理措施将是直流偏磁方向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偏磁 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 变压器 其他电网设备 治理措施 研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架空集电系统雷电暂态过电压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潘俊文 罗日成 +3 位作者 唐祥盛 李稳 张显 潘茜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39,46,共7页
针对风电场集电系统箱变在雷害事故中大量损坏的现状,对雷击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引起的暂态过电压进行了计算。运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包括风电机组、集电线路和箱变的等效模型,考虑了雷击方式、雷电流波形、风力机接地电阻... 针对风电场集电系统箱变在雷害事故中大量损坏的现状,对雷击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引起的暂态过电压进行了计算。运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包括风电机组、集电线路和箱变的等效模型,考虑了雷击方式、雷电流波形、风力机接地电阻以及风电机组拓扑结构对箱变两侧暂态过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箱变低压侧的暂态过电压与波头时间成反比关系,波头时间为1.2μs时箱变低压侧的暂态过电压是20μs时的8.75倍,箱变高压侧的暂态过电压几乎不受波头时间的影响;接地电阻越大,箱变两侧的暂态过电压越大;风电机组架空集电线路遭受雷击时,环形拓扑的可靠性最高,环形拓扑联合为风电机组的最优联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架空集电线路 箱变 暂态过电压 ATP/EMTP 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避雷器阻性电流检测的相间干扰计算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金亮 杜志叶 +1 位作者 阮江军 李凌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84-190,198,共8页
在线监测氧化锌避雷器阀片电阻可有效反映避雷器运行状态。避雷器实际运行时多呈一字排列且三相距离近,相间干扰对泄漏电流的影响很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阻容网络模型,通过对避雷器泄漏电流... 在线监测氧化锌避雷器阀片电阻可有效反映避雷器运行状态。避雷器实际运行时多呈一字排列且三相距离近,相间干扰对泄漏电流的影响很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阻容网络模型,通过对避雷器泄漏电流进行测量,采用有限元法计算避雷器部分电容,最后利用迭代算法求解避雷器阀片电阻,可有效消除相间干扰对在线监测的影响。以变电站500k V和220k V避雷器为例,计算出各相避雷器每节的阀片电阻,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避雷器 阻容网络 相间干扰 阀片电阻 阻性电流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参数的风力机组建模及雷击暂态过电压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罗日成 李稳 +2 位作者 李志前 黄知明 张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80-2787,共8页
雷击是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力机遭受雷击时,风力机塔座、内部控制电缆的线芯及电缆屏蔽层均会产生感应电压。为了更好地研究雷击风力机时引起的暂态过电压,建立了包括风力机叶片、塔筒和信号电缆的等效模型,同... 雷击是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力机遭受雷击时,风力机塔座、内部控制电缆的线芯及电缆屏蔽层均会产生感应电压。为了更好地研究雷击风力机时引起的暂态过电压,建立了包括风力机叶片、塔筒和信号电缆的等效模型,同时计及电感和电容的电磁感应电压作用,并运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最后分析了风力机接地电阻、雷电流波形和塔筒高度3种因素对风力机中信号电缆感应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前时间和屏蔽层与芯线间的电压差值成反比关系,波前时间1.2μs时塔筒顶部的电压差值是波前时间20μs时的1 611.6倍;塔筒越高,该电压差也越大;接地电阻与塔基处地电位成正比关系,接地电阻为10?时的塔基电压是接地电阻为1Ω时的8.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信号电缆 雷击 分段参数模型 电磁耦合 过电压 ATP/EM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活化处理对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芝华 陈明 +4 位作者 李珍 刘夏清 邹德华 牛捷 刘兰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74,共5页
采用2种方法(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分别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界面活化处理,制备了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固体浮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压缩性能测试和密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密度和压... 采用2种方法(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分别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界面活化处理,制备了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固体浮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压缩性能测试和密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密度和压缩性能。研究表明,2种方法都能改善空心玻璃微球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力,使材料的实际密度更接近理论密度,同时能显著提升材料的压缩强度。当空心玻璃微球填充量在10%时,相比未处理工艺制备的固体浮力材料,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得到的固体浮力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18 MPa和22 MPa,上升幅度分别为13.5%和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活化处理 空心玻璃微球 环氧树脂 固体浮力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法的江河湖泊对直流接地极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文习山 郭婷婷 +2 位作者 吴小东 杨琪 蓝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68-3874,共7页
合理的土壤模型对直流极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当直流极附近存在江河湖泊时,需重点考虑其对直流极设计的影响。为此采用边界元法分析计算了江河湖泊对直流极地电位分布、跨步电势和散流电流分布的影响,说明了在直流极设计时考虑江河湖泊... 合理的土壤模型对直流极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当直流极附近存在江河湖泊时,需重点考虑其对直流极设计的影响。为此采用边界元法分析计算了江河湖泊对直流极地电位分布、跨步电势和散流电流分布的影响,说明了在直流极设计时考虑江河湖泊影响的必要性。并提出将含河流的层状土壤即层状土壤中含块状土壤等效为块状土壤,当块状土壤的面积是直流极面积的100倍时,2者之间的最大电位差值<3%,从而验证了将层状土壤中含块状土壤等效为块状土壤模型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采用边界元法计算直流极附近的电场和电位分布,结果表明:直流极附近河流中人体和动物的安全性可能存在威胁,建议增大直流极埋深,以确保人身和动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地极 边界元法 块状土壤 江河湖泊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