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在电力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任军 刘志勇 +3 位作者 闵雄帮 李献梅 彭子扬 刘旭鹏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1-29,共9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并网与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及调度等方面带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且该不确定性影响不可忽略,需要采用相关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加以解决。从不确定性优化问题中不确定因素建模的角度,对随机规划包括...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并网与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及调度等方面带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且该不确定性影响不可忽略,需要采用相关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加以解决。从不确定性优化问题中不确定因素建模的角度,对随机规划包括机会约束规划、风险价值方法、条件风险价值方法、超分位数方法与鲁棒优化方法包括场景鲁棒优化方法、盒式鲁棒优化方法、椭球鲁棒优化方法的数学模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并阐述了在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方法 随机规划 鲁棒优化 机会约束 条件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通信时延的电力系统分布式经济调度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国平 赵平 +5 位作者 张晋维 李坤 徐涛 赵期期 罗亭然 王毅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0,27,共8页
为了解决通信网络中由于信息交换速度,网络带宽,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传输延时的客观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通信延时的电力系统分布式经济调度方法。将一致性算法应用于其中,通过与邻居单元之间的局部数据交换,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集中... 为了解决通信网络中由于信息交换速度,网络带宽,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传输延时的客观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通信延时的电力系统分布式经济调度方法。将一致性算法应用于其中,通过与邻居单元之间的局部数据交换,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集中式控制因中央处理器的信息处理量过大造成的负担,同时达到分布式经济调度的目的。以发电机组和柔性负荷的增量为一致性变量,将PD控制加入一致性算法当中,克服了因时延造成收敛速度减慢的问题低级。算例仿真与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网经济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时延 经济调度 一致性算法 柔性负荷 P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劣化绝缘子电场分布仿真与检测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力农 李小春 +3 位作者 宋斌 胡鑫 郭真萍 刘晓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5,62,共8页
为有效检测出高压输电线路劣化绝缘子,降低劳动强度,文中首先分析了绝缘子串周围的电场分布规律,并利用Ansys软件仿真验证了利用电场分布原理实现绝缘子劣化检测的可行性,简要阐述了基于电场分布原理设计的劣化绝缘子自动检测装置。考... 为有效检测出高压输电线路劣化绝缘子,降低劳动强度,文中首先分析了绝缘子串周围的电场分布规律,并利用Ansys软件仿真验证了利用电场分布原理实现绝缘子劣化检测的可行性,简要阐述了基于电场分布原理设计的劣化绝缘子自动检测装置。考虑到检测装置本身可能会对绝缘子串的周围电场分布造成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比分析了有无检测装置时的绝缘子电场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检测装置的存在不影响劣化绝缘子的判别。最后,在实验室及现场对劣化绝缘子检测装置进行了零值绝缘子及存在导通性缺陷的绝缘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文中基于电场法的绝缘子劣化检测装置能够准确识别出劣化绝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劣化绝缘子 自动检测装置 电场分布 零值绝缘子 导通性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体体表电场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夏清 吴东 +3 位作者 李辉 李稳 唐祥盛 罗日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94,共8页
电场防护是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文中分析了50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计算了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点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同时分析了塔型和线路运... 电场防护是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文中分析了50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计算了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点人员的体表场强分布,同时分析了塔型和线路运行方式对人员体表场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运行方式下,地电位作业时,直线塔作业人员的头部和脚部场强较耐张塔高出约4倍;等电位作业时,耐张塔作业人员的头部场强较直线塔高243.2 k V/m,手部较之高出1.9倍。同一塔型作业时,相同工况下两回运行相比于一回运行对等电位作业影响较大;地电位仅中间横担处人员体表场强受运行方式影响明显。通过屏蔽效率的计算,校核了不同工况以及不同作业点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紧凑型同塔 同塔双回 体表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复合材料杆塔老化寿命预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姗姗 王力农 +2 位作者 方雅琪 郭真萍 宋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4,共8页
5000 h多因子老化实验数据表明,老化因子的循环施加导致各光纤监测点的日应变波形具有一定规律,总体呈现两峰两谷的形状,特征量第一个局部峰值KP1随着老化过程逐渐减小。该文借助Matlab软件预测应变的变化趋势,采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 5000 h多因子老化实验数据表明,老化因子的循环施加导致各光纤监测点的日应变波形具有一定规律,总体呈现两峰两谷的形状,特征量第一个局部峰值KP1随着老化过程逐渐减小。该文借助Matlab软件预测应变的变化趋势,采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对应变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优先考虑载荷较大的TD21538通道。结果表明,以KP1降为初始值的60%作为失效条件,复合材料杆塔材料的等效加速老化寿命为9 500 h。因实验考虑的是极端恶化的条件,计算寿命远小于实际使用寿命,该材料的使用寿命远大于试验时间5 000 h,说明聚氨酯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耐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老化 光纤 布拉格光栅 BP神经网络 灰色模型 聚氨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杆塔用复合材料的多因素老化分析和寿命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姗姗 王力农 +2 位作者 方雅琪 宋斌 郭真萍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84,共5页
随着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的推广应用,探究复合材料杆塔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老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老化试验箱模拟户外运行环境,对改性聚氨酯(PU)、环氧树脂(E44)和间苯不饱和聚酯(UP)等不同树脂体系的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试样进行5 00... 随着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的推广应用,探究复合材料杆塔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老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老化试验箱模拟户外运行环境,对改性聚氨酯(PU)、环氧树脂(E44)和间苯不饱和聚酯(UP)等不同树脂体系的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试样进行5 000 h多因素老化试验。通过弯曲模量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及热失重分析等手段,从力学、微观、热稳定性等角度分析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老化特性。结果表明:5 000 h加速老化后,玻纤增强PU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保留率保持在90%以上,界面粘结良好,温度指数较高,其微观性能、热稳定性均优于玻纤增强E44复合材料。根据灰色理论建立弯曲模量预测模型,得到弯曲模量降为90%时PU复合材料的老化寿命为9 4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老化 复合材料 寿命评估 输电杆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NN自整定准PR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振雄 石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2-2940,共9页
以配置LCL滤波器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非线性、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准比例谐振(quasi proportional resonant,QPR)控制的直流电压外环、并网电流内环和电容电流内环三闭环控制策略,并给出准PR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 以配置LCL滤波器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非线性、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准比例谐振(quasi proportional resonant,QPR)控制的直流电压外环、并网电流内环和电容电流内环三闭环控制策略,并给出准PR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针对准PR控制器参数固定无法适应电网参数变化,难以达到系统控制性能最优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对角递归神经网络(diagonal recurrent neual network,DRNN)自整定准PR控制器并给出其控制算法,DRNN采用基于二阶梯度的递推预报误差算法(recursive prediction error,RPE),其较一阶梯度反向传播算法(propagation,BP)具有更快收敛速度。仿真对比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控制策略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具有良好的输出电流质量和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可有效避免并网电流谐振并实现并网电流高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LCL滤波器 准PR控制 对角递归神经网络 无静差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用的装配接头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启义 张泽强 +5 位作者 顾军 稂业员 朱栋 罗清雷 金海勇 王恩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文中阐述了现场对SF6电气设备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定期校验的必要性,并综合分析了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现场校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现场校验时可能发生误操作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用的装配接头,该装配接头可... 文中阐述了现场对SF6电气设备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定期校验的必要性,并综合分析了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现场校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现场校验时可能发生误操作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用的装配接头,该装配接头可以在同一个接口对SF6电气设备进行充气以及微水测试或自动关断SF6电气设备的SF6气路对密度继电器进行校验,从而使电力检修人员不用拆卸密度继电器接头座或密度继电器,就能对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方便校验,可以彻底防止误操作,为电力检修人员的操作带来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作业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装配接头 校验 防止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油抗振型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启义 高明贵 +6 位作者 贾凤鸣 庄建煌 岳帅 贝海译 彭彦军 贺兵 金海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58,共5页
文中综合分析了现有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存在的怕振动和漏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无油抗振型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该密度继电器不用充防振用的硅油来实现抗振,而是设计了防误动作机构,在开关分合闸产生的冲击和振... 文中综合分析了现有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存在的怕振动和漏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无油抗振型SF_6气体密度继电器,该密度继电器不用充防振用的硅油来实现抗振,而是设计了防误动作机构,在开关分合闸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时,该防误动作机构使密度继电器的微动开关(信号接点)远离发生误动作的位置,避免出现误动作,彻底使密度继电器躲过受到的冲击振动的影响,避免在气体密度正常时误触发信号(微动开关),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经过2年多的现场应用证明性能可靠、满足无油和断路器重合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无油 抗振 重合闸 防误动作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杆塔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及其长期性能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雅琪 王力农 +1 位作者 李姗姗 郭真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12-219,共8页
复合材料杆塔在实际运行中受到高湿、高低温、紫外线、雨水和电场等多种因素的侵蚀老化,同时导线在风力作用下的振动也会造成杆塔应力疲劳老化。为全面评估复合材料杆塔的运行可靠性和耐老化特性,结合我国杆塔实际运行环境,在IEC 5 000 ... 复合材料杆塔在实际运行中受到高湿、高低温、紫外线、雨水和电场等多种因素的侵蚀老化,同时导线在风力作用下的振动也会造成杆塔应力疲劳老化。为全面评估复合材料杆塔的运行可靠性和耐老化特性,结合我国杆塔实际运行环境,在IEC 5 000 h多因子老化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次对复合材料杆塔开展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并通过在杆塔表面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监测杆塔应变。试验前,通过有限元力学仿真确定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杆塔上的植入部位;试验中通过加装振动装置模拟风力对杆塔的影响。对杆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紫外和高热高湿环境对杆塔应变有较大影响;经过5 000 h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后,杆塔应变变化幅度小,杆塔未出现明显缺陷,表明复合材料杆塔可在户外长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杆塔 多因子老化试验 光纤光栅传感器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kV交流输电线路耐张塔带电作业电位转移电弧电磁辐射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黎鹏 熊胜鹏 +3 位作者 李婉卿 吴田 普子恒 彭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628-4637,共10页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电位转移过程会出现明显间歇性电弧放电(电位转移电弧)现象,电弧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影响周围智能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因此,研究电位转移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000 k V交流输电线路耐...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电位转移过程会出现明显间歇性电弧放电(电位转移电弧)现象,电弧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影响周围智能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因此,研究电位转移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000 k V交流输电线路耐张塔带电作业电位转移电流实测波形,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其进行频谱分析,获得了电位转移电流的频带分布,根据天线理论建立了带电作业电位转移电弧电磁辐射特性仿真模型,对转移电弧的辐射电磁场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转移电弧的辐射电磁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位转移电弧电流呈高频振荡,其峰值可达1000 A左右,主要频率分布为13~20 MHz;转移电弧产生的辐射电场强度峰值远大于磁场强度,两者均随距离的增大快速衰减,且在金属导体附近分布较为集中;当频率为16.5MHz时,杆塔附近的电场和磁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5 k V/m和1.9 A/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电位转移电流 频谱特性 电磁辐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密封橡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双双 兰佳琪 +3 位作者 饶夏锦 李晓涵 邓广宇 邹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75-4286,共12页
C6F12O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被认为具有较大潜力在中低压电气开关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使用。C_(6)F_(12)O与设备气室密封材料之间良好的相容性是保障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C_(6)F_(12)O/N_... C6F12O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被认为具有较大潜力在中低压电气开关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使用。C_(6)F_(12)O与设备气室密封材料之间良好的相容性是保障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常用密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和氟橡胶(fluororubber,FKM))之间相容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混合气体的组分,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伸应力机检测橡胶材料的性质变化。同时搭建C_(6)F_(12)O与橡胶分子链的仿真模型,从分子层面计算分析C_(6)F_(12)O在橡胶材料中的扩散和吸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随着实验温度升高,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3种橡胶材料反应均生成了C_(3)F_(6)、C_(3)F_(7)H,并且还与FKM生成了CS_(2)气体副产物。同时EPDM表面出现了密集的褶皱,而NBR表面则析出了大量晶体颗粒,大量F元素积累在橡胶表面上,并且实验后EPDM和NBR的力学性能都大幅度下降。FKM表面结构和力学性能受C_(6)F_(12)O/N_(2)混合气体影响较小。理论计算发现升高温度能够促进C6F12O与橡胶中的扩散和吸附,并且在90℃下,C_(6)F_(12)O在EPDM中的扩散系数(8.912×10^(-11)m/s^(2))和吸附能最高(317.436kJ/mol),与FKM的吸附能最低。因此,综合分析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C_(6)F_(12)O/N_(2)与FKM之间的相容性更好。该研究成果可为C_(6)F_(12)O/N_(2)混合气体相关设备材料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环保绝缘介质 C_(6)F_(12)O/N_(2)混合气体 密封橡胶材料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理论 吸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