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跨海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实践——以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峰利 赵晓红 +2 位作者 商善泽 王正 李江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2期1-3,共3页
输变电工程线路长、空间跨度大、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其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历时短、总体水土流失强度较小、局部点状水土流失强烈等特点。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在组织领导、科普宣传、绿化工作、施... 输变电工程线路长、空间跨度大、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其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历时短、总体水土流失强度较小、局部点状水土流失强烈等特点。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在组织领导、科普宣传、绿化工作、施工工艺、海岸线生态修复、科技引领等方面不断发力,水土流失防治理念和防治模式先进,并在施工中采用了水土保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长距离输电线路跨越建设、岛礁电网互联互通、海上风电集中送出等提供了先进经验。2021年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是浙江省第一个输变电类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对浙江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示范工程 输变电工程 跨海工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HGP标准体系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量化分析
2
作者 张峰 姜继双 +5 位作者 李超 夏芝香 戴莉 王凯歌 方梦祥 骆仲泱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5,共11页
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量化分析是输变电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基于GHGP标准计算框架与数据处理方法,构建输变电工程建设多层级碳排放通用量化模型与边界优化模型,并以某500 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为例,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各分... 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量化分析是输变电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基于GHGP标准计算框架与数据处理方法,构建输变电工程建设多层级碳排放通用量化模型与边界优化模型,并以某500 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为例,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各分部分项工程、物质流及能量流活动对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进行分层级量化分析与优化。结果显示,通过该量化模型可获得输变电工程建设全尺度碳排放分布特性,建构筑工程碳排放在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达93.02%,相对能量流,物质流碳排放在总排放量中占比达到90.28%,在物质流碳排放中水泥及其制品类与钢材类消耗性材料碳排放占比达81%。将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显著性阈值设定为总排放量的0.002%~0.018%时,输变电工程建设90%的单元数据流可被排除在计算边界之外。当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使用可再生混凝土与再生钢材时,可产生显著的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筑工程 安装工程 物质流 能量流 碳排放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过程碳排放核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提 吴震 +2 位作者 陈聪 陈桓 周宏扬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其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在建设过程中生产阶段碳排放贡献度最大,材料生产和设备生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0%和37%;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仅占其总排放量的3%。通过对碳排放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站址地形地质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变电站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对变电站碳减排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建设 碳排放 碳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记舟山500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水土保持工作
4
作者 王峰利 商善泽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6,共6页
一、工程概况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和舟山市境内,该工程是我国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跨海联网工程,代表着超高压海洋输变电技术的国际最高水平。工程先后荣获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 一、工程概况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和舟山市境内,该工程是我国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跨海联网工程,代表着超高压海洋输变电技术的国际最高水平。工程先后荣获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中国电力优质工程、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詹天佑奖、绿色建造设计水平评价一等奖等荣誉,也是自1999年设立詹天佑奖以来,国内两家获此殊荣的输变电工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水平评价 优质工程 联网工程 输变电技术 绿色建造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改性聚脲复合电杆防护层耐盐雾性研究
5
作者 刘贺晨 肖斯瑶 +2 位作者 张铭嘉 吴鹏 韦斯贶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2,共11页
对复合电杆的聚脲防护涂层作耐盐碱性改性能够提高复合电杆在盐碱重污秽地区的运行可靠性。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蒙脱土进行表面处理,分析不同含量蒙脱土改性聚脲树脂对于电杆复合材料的盐雾防护效果。结果表明:盐雾老化28 d后,质... 对复合电杆的聚脲防护涂层作耐盐碱性改性能够提高复合电杆在盐碱重污秽地区的运行可靠性。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蒙脱土进行表面处理,分析不同含量蒙脱土改性聚脲树脂对于电杆复合材料的盐雾防护效果。结果表明:盐雾老化28 d后,质量分数为1.5%的蒙脱土改性聚脲树脂(样品PFRP-4)性能稳定性较好,其弯曲性能和拉伸性能分别降低了12.77%和25.70%,电气强度和闪络电场强度的保持率分别达到了77.60%和83.83%。盐雾老化后,样品PFRP-4表面破坏程度较小,热失重较低,残留率为67.15%。蒙脱土能有效填充聚脲树脂中的自由体积和裂缝,吸附水分子及腐蚀离子,降低涂层整体的吸水率,样品PFRP-4防护涂层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憎水性和热稳定性,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为复合电杆在高盐雾、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杆 聚脲涂层 盐雾老化 蒙脱土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含油废水高效处理一体化装置研究
6
作者 王亦昌 梁樑 +5 位作者 黄世晅 杨昀 邱程 李有智 李中坚 屠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4-2782,共9页
针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含泥量多、浊度和含油质量浓度高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耦合气浮与电化学氧化的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以实现高效降浊与快速除油。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絮凝剂投加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旋流澄清效果... 针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含泥量多、浊度和含油质量浓度高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耦合气浮与电化学氧化的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以实现高效降浊与快速除油。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絮凝剂投加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旋流澄清效果的影响。此外,在装置中添加溶气气浮单元和电化学氧化单元,以强化其处理性能并确保稳定出水。试验结果显示,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在耦合溶气气浮作用下,能显著降低出水浊度并提高除油效率。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0 min,溶气压力为200 kPa时,除油效率为92%,浊度低于10 NTU。在尺寸稳定电极的强氧化作用下,除油效率可达95%,化学需氧量低至7 mg/L,具有稳定的除浊除油的性能。该一体化装置具有除油效率高、分离效果稳定、水力停留时间短和操作维护简单等优点,在不同地区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场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旋流澄清 溶气气浮 电化学氧化 含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协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
7
作者 成龙 李国庆 +2 位作者 陈宇航 王翀 王振浩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7-1206,I0088,I0089,共12页
为应对由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出力强随机性引起的电压波动越限,并降低系统的运行损耗,提出集中-就地分层协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通过充分挖掘系统中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和直流组网电... 为应对由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出力强随机性引起的电压波动越限,并降低系统的运行损耗,提出集中-就地分层协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通过充分挖掘系统中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和直流组网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容量与功率/电压调控能力,实现以最小化运行有功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为目标的系统优化运行。所提模型对光伏逆变器参与集中调控的初始无功设定点,以及光伏逆变器和VSC在就地控制阶段的预设下垂函数进行同时优化,以实现光伏和负荷功率随机变化下集中和就地控制层之间的协同调控。以不确定性概率分布描述光伏和负荷功率的典型场景,并结合二阶锥凸松弛和线性化实现对所提随机优化模型的转化与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测试算例,验证了所提分层协同优化运行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优化运行 集中-就地协同控制 分段下垂控制 不确定性场景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最优[火用]流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故障恢复策略
8
作者 李宏仲 罗龙宵 +1 位作者 吴泽平 米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5-197,共13页
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量中可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部分,能反映能量的品质。为降低综合能源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产生的[火用]损及未供应[火用]造成的经济损失,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最优[火用]流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故障恢复策略。首先,介绍了... 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量中可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部分,能反映能量的品质。为降低综合能源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产生的[火用]损及未供应[火用]造成的经济损失,文中提出了一种计及最优[火用]流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故障恢复策略。首先,介绍了综合能源系统元件多状态故障恢复模型和负荷供[火用]阈值下限计算方法;其次,以最小化系统[火用]损及经济损失为目标,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提出了一种计及最优[火用]流、热负荷温度变化时延特性和天然气管道时延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故障恢复策略;再次,利用用户用能满意程度指标来评估供能恢复策略对综合能源系统供能能力的影响;最后,采用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比利时20节点气网和20节点热网系统模型,验证所提故障恢复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故障恢复 [火用] 智能体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褚大可 张涵婧 +1 位作者 邹绍宏 张景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105,共3页
海洋开发和船舶电网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使电力系统调度系统所需要处理的工作数据越来越复杂,整体调度速率已经难以满足船舶电网系统需求。对此设计舰船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MAPReduce计算模型,搭建云平台计算结... 海洋开发和船舶电网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使电力系统调度系统所需要处理的工作数据越来越复杂,整体调度速率已经难以满足船舶电网系统需求。对此设计舰船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MAPReduce计算模型,搭建云平台计算结构,对舰船交直流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和节点通信;基于搭建的云平带计算结构,设计舰船混合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算法,采用十进制资源对应编码,实现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仿真实验证明,相比较传统电力调度方法,优化后的调度算法交流电调度速率提高27.5%,直流电调度速率提高17.5%,可以明显提高电力系统能量调度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 混合电力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汇集系统中多模式接入储能的协调控制及优化设计方法
10
作者 黄弘扬 张震霄 +2 位作者 解志良 年珩 吴建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共9页
随着能源汇集系统中新能源设备接入比例不断增加,光伏、负荷的不确定性将带来电能质量问题,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储能接入实现系统电压和功率的补偿控制。首先,分析电网电压与功率之间的耦合影响机理;然后,利用串... 随着能源汇集系统中新能源设备接入比例不断增加,光伏、负荷的不确定性将带来电能质量问题,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储能接入实现系统电压和功率的补偿控制。首先,分析电网电压与功率之间的耦合影响机理;然后,利用串联型接入储能和并联型接入储能针对电网中的电压波动与功率波动进行协调补偿;最后,基于储能的协调控制对不同接入模式的储能传输容量进行优化设计,满足能源汇集系统补偿需求,保障系统稳定运行。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协调控制及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能够降低储能设计总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治理 电压补偿 功率补偿 储能并网控制 协调控制 容量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的C_(4)F_(7)N/N_(2)/O_(2)三元混合气体击穿及分解特性分析
11
作者 刘提 陈聪 +1 位作者 吴震 陈桓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5,共9页
C_(4)F_(7)N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环保特性,是有潜力替代SF_(6)的环保型绝缘气体。目前,主要采用CO_(2)作为C_(4)F_(7)N的缓冲气体,其含量一般大于90%,由于CO_(2)为温室气体,将CO_(2)替换为N_(2)后与C_(4)F_(7)N混合,会使混合气体环保... C_(4)F_(7)N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环保特性,是有潜力替代SF_(6)的环保型绝缘气体。目前,主要采用CO_(2)作为C_(4)F_(7)N的缓冲气体,其含量一般大于90%,由于CO_(2)为温室气体,将CO_(2)替换为N_(2)后与C_(4)F_(7)N混合,会使混合气体环保性大大提升。虽然,C_(4)F_(7)N/N_(2)混合气体在放电时可能有固体碳析出情况,严重影响气体绝缘设备正常运行,但是,O_(2)的加入能够改善C_(4)F_(7)N/N_(2)二元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抑制分解产物的产生。为此,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O_(2)及C_(4)F_(7)N/N_(2)混合气体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不同分子数量的O_(2)和N_(2)与C_(4)F_(7)N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及电荷转移量,得出了C_(4)F_(7)N分子的福井函数、C_(4)F_(7)N/N_(2)/O_(2)各气体分子化学键的解离能,分析了C_(4)F_(7)N与O_(2)放电分解涉及的自由基反应过程,从微观角度研究O_(2)对C_(4)F_(7)N/N_(2)混合气体击穿特性及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N_(2),O_(2)的电子亲和能及电负性更强,加入O_(2)有助于提高C_(4)F_(7)N/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O_(2)-C_(4)F_(7)N的相互作用能约为N_(2)-C_(4)F_(7)N相互作用能的5倍;随着缓冲气体分子数量的增加,缓冲气体与C_(4)F_(7)N之间电荷转移量逐渐增加,使得C_(4)F_(7)N/O_(2)体系中C_(4)F_(7)N得到电子,而C_(4)F_(7)N/N_(2)体系中C_(4)F_(7)N失去电子。C_(4)F_(7)N未发生放电分解时,缓冲气体与C_(4)F_(7)N分子间主要以物理作用为主,O_(2)的加入消耗C_(4)F_(7)N分解产生的CF_(2)·与C·自由基,减少金属电极表面碳单质的附着。综上,O_(2)的加入能够减少碰撞电离,消耗C_(4)F_(7)N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抑制分解产物的产生,改善三元混合气体C_(4)F_(7)N/N_(2)/O_(2)的击穿特性及分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N_(2)混合气体 密度泛函理论 O_(2) 击穿特性 分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化减载策略的风电高占比系统全过程频率校正方法
12
作者 葛晓琳 韩莹 +2 位作者 符杨 钱嘉 朱肖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8-4968,I0041-I0044,共15页
鉴于风电高占比的电力系统易遭遇频率安全事故,开展风电机组与常规机组在惯量和多层次调频下的全过程频率校正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降低风资源随机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计及不同风速下的分层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捕获风速的不同... 鉴于风电高占比的电力系统易遭遇频率安全事故,开展风电机组与常规机组在惯量和多层次调频下的全过程频率校正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降低风资源随机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计及不同风速下的分层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捕获风速的不同将风机划入低、中、高风速区间,并根据不同风速区间风机的特性制定对应的减载策略。针对日内频率的波动,分别从不同时间尺度下惯量响应-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三次调频的交叉耦合关系出发,建立风电-常规电源-系统三维联动的频率校正调度模型。其中,在三次调频阶段对增减出力趋势风机赋予不同的功率分配因子;在二次调频阶段引入调频收益,激励风电参与频率调整;在一次调频阶段对不同风电场风机的一次调频出力能力进行排序优选;在惯量响应阶段,考虑风机可变虚拟惯量下的电力系统惯量支撑环节。算例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各时间尺度风电主动参与调频的力度和精度,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减载 风电 频率校正 多时间尺度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电特性的动车组乙丙橡胶电缆绝缘老化表征参量及灵敏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利军 邢立勐 +4 位作者 白龙雷 曹伟东 项恩新 梁大伟 郭蕾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搭建动车组乙丙橡胶(EPR)电缆绝缘放电检测系统,制备4组分别近似等效EPR电缆绝缘在90℃下运行960,1 920,7 680和15 360 h的绝缘样品,在柱板电极系统下对其进行局部放电测试,将放电过程分为放电起始、放电发展、放电平稳和放电激发(S1-S4... 搭建动车组乙丙橡胶(EPR)电缆绝缘放电检测系统,制备4组分别近似等效EPR电缆绝缘在90℃下运行960,1 920,7 680和15 360 h的绝缘样品,在柱板电极系统下对其进行局部放电测试,将放电过程分为放电起始、放电发展、放电平稳和放电激发(S1-S4) 4个阶段;计算正负半周放电总能量差ΔW,分析放电量q-相位φ归一化谱图的偏斜度Sk和正负偏斜最大相似度|ΔSk|min;对最大放电量qmax作改进型Z-score规范化,计算规范化正值z+的频数比例P (z+)和最大正值zmax。结果表明:老化程度较深的EPR电缆绝缘,ΔW在S3阶段之前波动更明显,且在S3阶段ΔW<0;表征参量Sk随放电发展呈现递减速度逐渐变缓的单调性,能明显区分放电阶段,但对EPR电缆绝缘老化程度反应不够灵敏;表征参量|ΔSk|min用于表征EPR电缆绝缘老化程度反应较灵敏,当S2和S3阶段的P (z+)及zmax表征参量辅助使用时,|ΔSk|min的灵敏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电缆 绝缘老化 表征参量 改进型Z-score 灵敏性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海底电缆半导电屏蔽层电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哲 沈海军 +4 位作者 李国倡 王少华 李乃一 魏艳慧 雷清泉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37,共6页
海底电缆被广泛应用在跨海联网输电工程,环境温度会改变半导电屏蔽层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而影响海缆整体绝缘性能。从海底电缆半导电层的基本性能出发,研究了温度对其电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热学性能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 海底电缆被广泛应用在跨海联网输电工程,环境温度会改变半导电屏蔽层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而影响海缆整体绝缘性能。从海底电缆半导电层的基本性能出发,研究了温度对其电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热学性能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导热系数整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80℃附近达到峰值,最大值为0.83 W/(m·K),比室温下高出约1.5倍;当温度超过80℃时,由于EVA的作用,海缆半导电层的导热系数显著下降。热膨胀系数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先上升后下降,由25℃的1.36×10^-4/K增加至70℃的2.07×10^-4/K;当温度超过70℃时,热膨胀系数开始趋于缓慢下降,100℃时,热膨胀系数降低至1.88×10^-4/K。电学性能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电阻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在80℃之前电阻率相对较低,当温度高于80℃时,半导电层表现出较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半导电层/绝缘层复合试样的交流电气强度呈现下降趋势,由25℃的104.5 kV/mm降低至90℃的90.8 kV/mm。总体上在温度作用下海缆半导电层和绝缘层具有较好的匹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半导电屏蔽层 温度 电学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剑佩 谭勇锋 +3 位作者 陶耀东 陈倩男 方若进 胡安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314-14321,共8页
针对坡顶强夯动力作用下边坡地基加固机理问题,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在试验中控制锤重和落距,分组测试在强夯过程中天然边坡的变形特性和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夯击塑性区概念解释强夯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机理,并结合数值模拟... 针对坡顶强夯动力作用下边坡地基加固机理问题,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在试验中控制锤重和落距,分组测试在强夯过程中天然边坡的变形特性和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夯击塑性区概念解释强夯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机理,并结合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结果表明:夯击落点中心形成椭圆形有效加固区域,夯击对土体振动的有效影响半径小于3倍锤径;夯沉量与加速度值在最初3次夯击后趋于稳定;在相同强夯能级下,锤重对夯击点夯沉量的影响较落距更为显著,即“重锤低落”优于“轻锤高落”;坡顶夯击主要影响坡顶安全性,造成坡顶和坡中的水平位移显著增加,对坡脚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边坡地基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强夯 室内试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时电价政策下电气化铁路储能的经济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邬明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197,共7页
分时电价政策下,储能尤其适用于工商业这类电价水平较高的用户侧。电气化铁路存在大量回馈制动能量,且无法进行反向计量,将这部分能量通过储能系统回收利用,不存在边际成本,可提高储能的经济性。以锂电池储能为对象,从牵引负荷的特点出... 分时电价政策下,储能尤其适用于工商业这类电价水平较高的用户侧。电气化铁路存在大量回馈制动能量,且无法进行反向计量,将这部分能量通过储能系统回收利用,不存在边际成本,可提高储能的经济性。以锂电池储能为对象,从牵引负荷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电气化铁路储能的方案可行性;考虑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特性,建立了电气化铁路储能的经济性模型;以财务内部收益率和净年值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电气化铁路储能的投资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配置,电气化铁路储能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且投资电气化铁路储能需要结合资本金、贷款利率、贷款时间等多个因素综合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电价 电气化铁路 储能 铁路功率调节器 财务内部收益率 净年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注入的柔性直流配电网故障定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子奕 贾科 +3 位作者 姚昆鹏 张恬昕 陈聪 毕天姝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30,共10页
柔性直流配电网中换流站难以耐受双极短路冲击电流,在1~2 ms内闭锁,提供给故障定位的有效信息少,定位精度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DC/DC主动注入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在换流站均闭锁的情况下,金属性故障解锁配网首端DC/DC... 柔性直流配电网中换流站难以耐受双极短路冲击电流,在1~2 ms内闭锁,提供给故障定位的有效信息少,定位精度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DC/DC主动注入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在换流站均闭锁的情况下,金属性故障解锁配网首端DC/DC换流站,非金属型故障先后解锁首末两端DC/DC换流站,然后提取电压电流数据进行故障定位。该故障定位方法考虑了换流站因快速闭锁无法提供有效暂态信息的问题。利用DC/DC换流站高压侧支撑电容对注入信号的电气特征响应,即可实现故障区段区别。此外,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注入设备且适用于单一MMC换流站的网络,原理简单可靠且定位精度高。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柔性直流配电网,验证了所提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网 主动注入 故障定位 高频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合环约束的单双环配电网负荷重组均衡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俊杰 赵健 +3 位作者 单聚良 王小宇 吴舜裕 宣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04-3614,共11页
针对单双环配电网中负荷分布不均衡、负载率波动较大等问题,根据单双环配网的特殊结构,提出一种考虑合环约束的线路负荷分层重组方法。首先,依据开关站内部结构及单双环配网的简化模型,建立了主干环网和支线网络的双层拓扑模型。其次,... 针对单双环配电网中负荷分布不均衡、负载率波动较大等问题,根据单双环配网的特殊结构,提出一种考虑合环约束的线路负荷分层重组方法。首先,依据开关站内部结构及单双环配网的简化模型,建立了主干环网和支线网络的双层拓扑模型。其次,综合考虑负荷均衡、峰值下降幅度等因素,以负荷均衡评价指标最小为目标,在主干环网层提出了开关站母线负荷优化重组模型;同时,在母线负荷重组方案操作过程中,为满足配网安全运行约束,提出了多场景下合环电流校验模型。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负荷均衡度,在支线网络层提出了支线负荷重组模型。最后,以华东某城市实际配网负荷均衡为例,对比传统重构方法的计算结果,同时对负荷重组进行效益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环配电网 负荷重组 合环约束 负荷均衡 分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格角钢轴压杆局部屈曲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峰 陈文翰 +2 位作者 初金良 王谦 张辰 《广东电力》 2019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大规格角钢的等效宽厚比较大,轴压构件边缘有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而丧失承载力,国内外规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计强度进行适当的折减,从而防止发生构件的局部屈曲。为此,对铁塔设计规范(包括DL/T5154、ASCE74-2009、AISC、B... 大规格角钢的等效宽厚比较大,轴压构件边缘有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而丧失承载力,国内外规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计强度进行适当的折减,从而防止发生构件的局部屈曲。为此,对铁塔设计规范(包括DL/T5154、ASCE74-2009、AISC、BS8100、EN50341及CSA)中关于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到了一套适应我国规范的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国内外规范对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国外规范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分布特点,且与我国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取值要点,并可作为输电铁塔构件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铁塔 大规格角钢 轴压构件 局部屈曲 强度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