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水泥土搅拌桩胶凝材料固化地基土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瑞芸 盛敏 +4 位作者 胡杰 徐涛 王雅婷 董文玲 周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本文采用地聚物胶凝材料代替传统水泥土搅拌桩中的水泥,研究了其固化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试验通过钠水玻璃激发蒙脱石、矿渣、粉煤灰、电石渣形成胶凝材料对地基土进行固化,测试不同配比下固化地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两组试件分别在p... 本文采用地聚物胶凝材料代替传统水泥土搅拌桩中的水泥,研究了其固化地基土的力学性能.试验通过钠水玻璃激发蒙脱石、矿渣、粉煤灰、电石渣形成胶凝材料对地基土进行固化,测试不同配比下固化地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两组试件分别在pH=5的HCl溶液、质量分数5%的Na_(2)SO_(4)溶液中浸泡7 d、14 d、28 d的强度变化,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进行成分与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纯使用矿渣,加入少量粉煤灰后,地聚物固化土的抗压强度更高;加入5%的蒙脱石可以参与地聚反应,吸附水分,填充孔隙,增加地聚物固化土的强度,但蒙脱石掺量过多会因其吸水膨胀的特性而产生不利影响;使用钠水玻璃模数0.8,掺量12%,蒙脱石掺量5%,矿渣粉煤灰比例9∶1的地聚物固化土,标准养护28 d后抗压强度为3.44 MPa,在HCl溶液中浸泡28 d后强度降低26.2%,在Na_(2)SO_(4)溶液中浸泡28 d后强度降低17.4%,其抗压强度是水泥固化土的2.73倍,且耐酸和耐硫酸盐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地聚物 耐酸性 耐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光伏计划出力偏差的储能容量配置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士元 陈俊志 +4 位作者 张华 王梦宇 朱自伟 夏鹞轩 宋冠宏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8,47,共10页
不同典型天气下光伏出力预测误差具有明显差异,为保证分布式光伏集群友好接入,提出一种考虑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误差不确定性的共享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基于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term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不同典型天气下光伏出力预测误差具有明显差异,为保证分布式光伏集群友好接入,提出一种考虑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误差不确定性的共享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基于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term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对分布式光伏出力进行预测,再与不同典型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实际值进行对比得到预测误差。然后以共享储能配置成本最优为目标,建立跟踪光伏出力计划偏差的共享储能容量配置模型,通过引入鲁棒机会规划约束来描述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并采用凸逼近方法将原模型转化为确定性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补偿效果的同时能最大提升储能配置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功率预测 神经网络 跟踪计划出力 储能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数值模拟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磊 胡国辉 秦仕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的力学特性及纤维加筋机理,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数值分析模型,同时基于Python语言对ABAQUS建模进行了二次开发,按纤维与干土质量的百分比0、0.05%、0.10%、0.15%、0.20%、0.25%、0.30...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的力学特性及纤维加筋机理,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数值分析模型,同时基于Python语言对ABAQUS建模进行了二次开发,按纤维与干土质量的百分比0、0.05%、0.10%、0.15%、0.20%、0.25%、0.30%、0.35%和0.60%,考虑了不同纤维长度和分布模式的影响,建立了一系列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数值分析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探讨了纤维加筋机理。结果表明:(1)采用筋土分离的方法,在ABAQUS中基于Python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可实现纤维加筋土模型的简化建立,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相符;(2)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显著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减少土体的侧向鼓胀变形量,纤维掺量、长度和分布模式对土体强度和侧向鼓胀变形量均具有一定影响;(3)纤维加筋机理与纤维在土体中的受力特征有关,通过对不同掺量、长度和分布模式的纤维在土体中受力特征的分析,可以解释其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筋土分算 纤维加筋土 数值模拟 加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预测不确定性的电氢融合储能设备配置模型
4
作者 朱然楷 刘书圻 +3 位作者 钟士元 陈俊志 朱自伟 宋冠宏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6,96,共11页
提出一种考虑源荷预测不确定性的电氢融合储能设备配置模型。建立了考虑预测误差的风电、光伏出力和电、氢负荷不确定性模型;以等年值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电氢功率平衡、规划边界、设备容量、设备运行等约束,对... 提出一种考虑源荷预测不确定性的电氢融合储能设备配置模型。建立了考虑预测误差的风电、光伏出力和电、氢负荷不确定性模型;以等年值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电氢功率平衡、规划边界、设备容量、设备运行等约束,对电解槽、燃料电池的额定功率与蓄电池、储氢罐的额定容量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建立电氢转换设备及其储能配置模型。采用算例系统对所提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氢融合储能模型切实可行,可适应最高25%的源荷波动幅度;系统对源端波动性敏感度高于荷端27.2%;随着源荷波动性的增大,蓄电池配置容量变化较大,氢储能系统配置容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融合 协同配置 综合能源系统 多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技术融合的智能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架构设计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映雪 陆俊 +2 位作者 徐志强 龚钢军 廖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针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复杂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技术融合的智能配用电终端接入架构。首先归纳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特点;在分析现有配电网通信架构不足的基础上,采用多技术融合策略,实现了具备多网协同和自治自愈特征的... 针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复杂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技术融合的智能配用电终端接入架构。首先归纳配用电终端通信接入特点;在分析现有配电网通信架构不足的基础上,采用多技术融合策略,实现了具备多网协同和自治自愈特征的三层配用电终端接入架构设计;最后通过配电终端和用电终端的典型接入示例及其应用分析,阐述了具体融合技术路线和架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用电 电力通信接入网 架构设计 融合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率交换的微电网群协同规划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彭怀德 王敏 方正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6-871,共6页
在由若干个子微电网组成的微电网群中,子微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在保障供电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降低分布式电源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多个子微电网组成的微电网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考虑各子微电网微源容量配置的微电... 在由若干个子微电网组成的微电网群中,子微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在保障供电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降低分布式电源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多个子微电网组成的微电网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考虑各子微电网微源容量配置的微电网群规划问题。计及构成微电网群的各子微电网间的功率交换与能量流动,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不同容量配置方案下的微电网群在规划期内的运行优化问题,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采用Matlab/Gurobi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传统单微电网规划模型与所提出的微电网群协同规划模型下的投资及运行优化结果。结果显示,微电网群的协同规划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资,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微电网群间功率能够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空间,从而降低燃气机组的发电量,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群 微网规划 功率交换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结晶度硼酸镍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希 刘娟 +1 位作者 吴华宗 江文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9-323,共5页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电解水制氢具有诸多优点,如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无污染,已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其阳极氧析出反应动力学缓慢,严重制约电解水制氢的效率.因此,发展氧析出电催化剂尤为重...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电解水制氢具有诸多优点,如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无污染,已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其阳极氧析出反应动力学缓慢,严重制约电解水制氢的效率.因此,发展氧析出电催化剂尤为重要.本文利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硼酸镍纳米棒,长度约为2μm,直径约为200nm.与文献报道的低结晶度或无定型硼酸盐析氧催化剂不同,硼酸镍纳米棒的结晶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好的OE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催化活性可以通过与其他导电材料复合或进一步减小其尺寸等方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镍 纳米棒 电催化 氧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RBD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幸 陈国华 +2 位作者 吴浩 陈盛华 朱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从总体上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图论确定线路和节点的状态,并根据节点的可靠性程度对给定的设备组合进行分类.采用可靠性...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从总体上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图论确定线路和节点的状态,并根据节点的可靠性程度对给定的设备组合进行分类.采用可靠性框图评估每一节点的可靠性,并通过在MATLAB中搭建IEEE-9节点系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IEEE-9节点系统中,能够将线路中的节点可靠性进行排序,其准确率可达97.16%,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 IEEE-9节点系统 局限性 有效性 准确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均值聚类算法的遥感图像分割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幸 陈盛华 +2 位作者 陈国华 孙蕾 姚明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6-720,共5页
针对遥感图像分割迅速性和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均值聚类算法的遥感图像分割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电力规划建设领域。以模糊均值聚类算法为基础,采用样本特征值平方差方式定义了新的特征距离,并通过引入空间函数方式实... 针对遥感图像分割迅速性和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均值聚类算法的遥感图像分割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电力规划建设领域。以模糊均值聚类算法为基础,采用样本特征值平方差方式定义了新的特征距离,并通过引入空间函数方式实现了对图像空间信息的利用,从而对模糊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FCM算法单张图像处理时间约为FCM-S图像处理算法的0.43倍,约为FCM图像处理算法的0.19倍;改进FCM算法图像分割准确率约为95.3%,比FCM-S算法高约2.7%,比传统FCM算法高约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电力建设 模糊均值 聚类 图像分割 空间函数 特征值 特征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域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运行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文广 李映雪 +3 位作者 杨为群 王丽 熊宁 周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84-90,共7页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络变得愈发复杂。针对现有配电模式无法满足电力实际生产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在分布式供电技术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到...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络变得愈发复杂。针对现有配电模式无法满足电力实际生产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在分布式供电技术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负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随机潮流智能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根据配电网特有的闭环结构和开环运行方式,用Neighborhood Search算法求解,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所做研究工作为我国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随机潮流 运行方式 Neighborhood Search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的农村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
11
作者 熊宁 肖异瑶 +2 位作者 姚志刚 钟士元 舒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针对农村用电负荷分布不均、多样性强,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在考虑农村发展规划、经济、人口等影响负荷变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的农村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根据农村用电用途和特点,对农村负荷进行分类;按照台区... 针对农村用电负荷分布不均、多样性强,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在考虑农村发展规划、经济、人口等影响负荷变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的农村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根据农村用电用途和特点,对农村负荷进行分类;按照台区供电范围内地块利用性质以及地块上负荷分布特点,定义了农村地块功能,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不同功能地块的历史负荷密度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发展规划、经济及自然条件等引起农村负荷密度和地块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历史数据训练门控循环单元负荷密度模型,并利用元胞自动机技术预测地块变化信息;根据地块变化信息和历史负荷密度曲线,利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预测负荷密度,进而得到农村中长期负荷的预测结果;以某农村为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用电负荷 中长期 负荷预测 元胞自动机技术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碳减排分摊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集群配置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斌 马瑞 +4 位作者 朱文广 宋晨辉 王伟 张华 王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897-8907,I0017,共12页
“碳排放”市场的逐步建立背景下,针对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造成的系统消纳能力与增长速度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不同主体碳减排收益分摊的储能集群配置方法。首先,基于电网各节点电气距离及其源荷特性将所有节点划分成若干个... “碳排放”市场的逐步建立背景下,针对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造成的系统消纳能力与增长速度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不同主体碳减排收益分摊的储能集群配置方法。首先,基于电网各节点电气距离及其源荷特性将所有节点划分成若干个集群区域。其次,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特点改进了节点碳流率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出集群储能对配电网碳排放流的影响模型,可以基于用能角度准确核算出储能对各个用户的碳减排分摊量,计算出相应的碳减排分摊收益。接着,提出计及碳减排分摊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集群配置模型,以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考虑碳减排收益等收益最大为目标来对各个集群进行储能配置。最后,基于IEEE 33节点配电网算例验证改进的碳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该文集群储能配置方法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新能源消纳 碳流率 碳减排分摊 储能集群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储能调节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运行与电压控制 被引量:86
13
作者 刘洪 徐正阳 +3 位作者 葛少云 杨为群 刘梦怡 朱文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58,共8页
为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配电网的节点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储能调节效应的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方法。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配电网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后带来的电压偏差问题,论证可从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两个方面实现电压控制... 为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配电网的节点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储能调节效应的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方法。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配电网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后带来的电压偏差问题,论证可从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两个方面实现电压控制;其次,建立了以节点电压总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数学模型;再次,提出了基于分布熵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来实现模型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控制 分布式电源 储能 协调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的两阶段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胡萍 李晓馨 +3 位作者 曹正东 李向军 熊宁 徐丕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21,共10页
由于传统的控制手段已不能抵抗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需要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动态重构问题展开研究。针对传统配网重构中考虑分布式电源不足、过程复杂耗时和实用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 由于传统的控制手段已不能抵抗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需要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动态重构问题展开研究。针对传统配网重构中考虑分布式电源不足、过程复杂耗时和实用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动态重构两阶段优化策略,建立了以全时段网损最小和开关操作总次数最少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运用整数型环网编码方法以降低变量维数,对配电网进行时段初步划分,运用夹逼策略对优化区间进行“列举”操作,得到初步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开关操作总次数约束,对其进行时段的二次优化,最终确定动态重构的开关动作时刻及组合。通过算例验证了该动态重构方法能够在保证操作次数较低的同时,达到减少配电网有功损耗、提高节点电压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算法 整数型环网编码 配电网重构 两阶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模块化前后沿可调高压纳秒脉冲发生器的研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米彦 万晖 +2 位作者 卞昌浩 彭文成 桂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9-1289,共11页
为了研究高压纳秒脉冲的前后沿时间对于离体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需要一种能够产生前后沿可调高压纳秒脉冲的发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B-MMC)结构的新型发生器拓扑结构,通过HB-MMC子模块的级联构成2组桥臂,... 为了研究高压纳秒脉冲的前后沿时间对于离体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需要一种能够产生前后沿可调高压纳秒脉冲的发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B-MMC)结构的新型发生器拓扑结构,通过HB-MMC子模块的级联构成2组桥臂,以产生任意极性的高压纳秒脉冲方波;采用MOSFET作为固态开关,并通过控制MOSFET的开关时序,改变导通和关断延迟时间来改变输出脉冲的前后沿。该文首先对提出的发生器拓扑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采用PSpice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证实了该拓扑结构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最后研制了一台5级的脉冲发生器并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发生器能够输出幅值0~±4kV可调、脉宽100~500ns可调、频率0~5kHz可调的方波脉冲,且脉冲的上升沿能在15~65ns范围内平滑调节,脉冲的下降沿能在30~100ns范围内平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沿可调 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纳秒脉冲 开关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光伏发电系统优化调度策略 被引量:24
16
作者 宫娅宁 秦红 +2 位作者 付洪斌 江月 黎敏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存在的高度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考虑光照辐射、温度等天气因素影响,制定满足经济性与可靠性要求的微网优化调度策略值得深入研究。该文首先构建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光伏发电系统经济调度模型,定义平均调...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存在的高度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考虑光照辐射、温度等天气因素影响,制定满足经济性与可靠性要求的微网优化调度策略值得深入研究。该文首先构建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光伏发电系统经济调度模型,定义平均调整成本;其次,综合运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调度和基于两点估计的概率性实时最优潮流,生成日前调度的示例场景,并评估实时平均调整成本以实现系统最优化运行;最后,基于IEEE30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所提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日前调度 两点估计法 粒子群算法 概率最优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小春 伍惠铖 +2 位作者 李映雪 王丽 王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6-144,共9页
针对现有配电终端配置模型的优化目标中多个指标量纲差异大且寻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配电终端配置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对配电终端类型和含配电终端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进行了分析。其次,建立了配电终端配置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 针对现有配电终端配置模型的优化目标中多个指标量纲差异大且寻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配电终端配置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对配电终端类型和含配电终端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进行了分析。其次,建立了配电终端配置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模型以配电终端配置费用最小为目标,求解配电终端的安装位置。下层优化模型以系统停电损失费用最小为目标,求解配电终端的安装类型。然后,给出了双层优化模型求解方法,上层优化模型应用易实现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求解,下层优化模型采用预设参数较少且寻优效率高的萤火虫算法求解。最后,通过IEEE RBTS BUS2算例系统验证了所提双层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配电终端 可靠性 终端配置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响应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 被引量:26
18
作者 朱文广 廖志军 +2 位作者 刘洪 张成昊 李映雪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1,共8页
随着传统配电网逐渐向主动配电网转型,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此,研究了需求响应这一主动控制手段应用下的配电网扩展规划问题。首先介绍了需求弹性的相关概念并提出了对价格型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其次建立主动配... 随着传统配电网逐渐向主动配电网转型,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此,研究了需求响应这一主动控制手段应用下的配电网扩展规划问题。首先介绍了需求弹性的相关概念并提出了对价格型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其次建立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双层模型,在运行层中考虑利用需求响应促进分布式电源消纳,并优化峰谷平电价的制定以充分发挥需求响应的作用,模拟和量化其对规划阶段工作的影响;再次,根据图论相关理论,提出“避圈法”改进配电网络编码方法,生成辐射的网架结构;最后,以某区域配电网为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需求响应 消纳能力 双层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线耦联因素对于覆冰载荷下高压输电塔–线结构体力学性能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明曦 贺博 +3 位作者 冯文韬 王雨 冯李军 汪楚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141-7148,共8页
研究覆冰载荷下高压输电线路塔-线结构体系稳定性和力学行为,有助于提高线路抵御冰雪灾害能力,增进系统整体稳定性,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关注焦点。该文首先论述考虑和忽视塔-线耦联因素的两种覆冰模拟方法,并以江西电网某2... 研究覆冰载荷下高压输电线路塔-线结构体系稳定性和力学行为,有助于提高线路抵御冰雪灾害能力,增进系统整体稳定性,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关注焦点。该文首先论述考虑和忽视塔-线耦联因素的两种覆冰模拟方法,并以江西电网某220kV覆冰高压输电线路为算例,基于三塔两线有限元模型和解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载荷特性和塔-线耦联因素,对覆冰载荷下线路的响应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架空线轴力分布、极限覆冰厚度、铁塔应力、应变等关键参量的计算结果,讨论各参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无覆冰或轻覆冰工况下,忽视塔-线耦联和考虑塔-线耦联两种方法下其结果非常靠近,彼此间无明显差异;但随着覆冰厚度增加,由于塔-线耦联作用不断增加,导致两种方法下结果间出现明显偏离。因此对于重覆冰区域,必须重视塔-线耦联因素对于输电线路性能的影响,或考虑对静态分析模型做系数修正。该文所提供的考虑塔-线耦联因素的输电线路仿真计算模型,其在工况考虑上更切合实际现场,可供覆冰区域输电线路设计、力学分析、运行维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塔-线耦联 覆冰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节能降碳的冶炼企业风光储多目标协同定容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文广 王伟 +3 位作者 欧阳斌 张华 王欣 马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6-94,共9页
在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和用户碳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经济、清洁的冶炼企业储能多目标定容优化方法,建立储能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对已经或计划安装新能源的冶炼工业大用户进行储能配置优化,下层模型对储能时序出力进行优化。首先... 在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和用户碳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经济、清洁的冶炼企业储能多目标定容优化方法,建立储能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对已经或计划安装新能源的冶炼工业大用户进行储能配置优化,下层模型对储能时序出力进行优化。首先,基于风、光、储三者的充、放电特性,分别构建风、光出力的随机不确定模型和储能充放电模型;其次,建立冶炼行业碳排放核算模型,根据用户产量、电力负荷情况计算碳排总量及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量,给出对应的减碳策略;然后,基于潜在的碳排放成本,制定以经济效益最大、成本及碳排放总量最小为多目标,考虑系统安全运行约束下的企业储能最优容量;最后,以某炼铜企业为例,采用所提方法优化阶梯容量的风、光新能源接入下的储能容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不确定性 碳排放 储能配置 多目标定容优化 时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