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撑城市能源互联网的主动配电网方案设计及工程示范 被引量:33
1
作者 董晓峰 苏义荣 +4 位作者 吴健 王双虎 尹宏旭 张毓颖 姜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5-85,共11页
主动配电网是承载城市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载体,其高可靠性供电能力、灵活的调节水平、高效的源荷区域平衡与优化能力是实现城市多种能源互联互通、综合利用和优化共享的关键。该文结合苏州地区城市电网及能源特点和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城市... 主动配电网是承载城市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载体,其高可靠性供电能力、灵活的调节水平、高效的源荷区域平衡与优化能力是实现城市多种能源互联互通、综合利用和优化共享的关键。该文结合苏州地区城市电网及能源特点和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城市的需求,介绍了可靠灵活、优化平衡的主动配电网建设方案。采用交直流混联、即插即用、高电能质量建设、柔性直流合环等技术打造灵活可靠的主动配电网,通过源网荷(储)的协调优化控制,实现苏州地区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与协调优化。该文所提建设方案可为支撑城市能源互联网的配电网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城市能源互联网 能源变革 多能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韧性提升的交直流配电网线路加固和储能配置策略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士超 刘晓林 +3 位作者 熊展 王旭 蒋传文 张沈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9-1630,共12页
线路加固和储能配置是灾前规划性防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防灾应急能力.在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提出了考虑线路加固和储能资源配置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韧性提升方法,构建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模型本质上为3... 线路加固和储能配置是灾前规划性防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防灾应急能力.在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提出了考虑线路加固和储能资源配置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韧性提升方法,构建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模型本质上为3层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外层为配电网主动行为,确定线路加固和储能配置策略;中间层为被动行为,确定极端事件发生后的最严重故障集;内层为配电网主动行为,确定灾中配电网故障应对和调度运行策略.基于嵌套列和约束生成算法(Nested 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 NC&CG)对3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9节点直流配网和改进的IEEE-33节点含环交流配网耦合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网韧性,保障其在极端事件下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配电网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两阶段鲁棒优化 嵌套的列与约束生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暂态量的分布式直流配电网保护方案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永生 陈俊 +3 位作者 李娟 侯炜 郦君婷 徐青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7,共9页
低压直流配电网具有故障电流持续时间短、系统运行方式多变、故障电流振荡等特征,对继电保护正确判断和定位故障提出了挑战。文中详细分析了低压直流配电网的故障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包含电流方向比对法、方向预测法、极值比较法的直流网... 低压直流配电网具有故障电流持续时间短、系统运行方式多变、故障电流振荡等特征,对继电保护正确判断和定位故障提出了挑战。文中详细分析了低压直流配电网的故障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包含电流方向比对法、方向预测法、极值比较法的直流网络化保护方案。采用所提方案的保护单元在直流配电网故障发生后,可以对故障区域进行快速定位,完成故障的切除和隔离。为了方便保护方案的工程应用,采用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通信实现保护单元之间信息的交互,并提出"单支路即时记忆,多支路延时定位"的保护策略以解决故障电流持续时间短、数据传输不同步等实际问题。实时数字仿真(RTDS)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可以在故障发生5 ms以内完成故障区域的正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故障特征 电流暂态量 网络化保护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中断负荷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优化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韦永忠 顾韧 +3 位作者 杨臣 郭蕾 苏娟 杜松怀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投资以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综合目标进行规划。基于可中断负荷机制对配电网可靠性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考虑可中断负荷的可靠性投资优化模型,通过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和最优可靠性的计算,运用增量分析法确定考...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投资以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综合目标进行规划。基于可中断负荷机制对配电网可靠性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考虑可中断负荷的可靠性投资优化模型,通过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和最优可靠性的计算,运用增量分析法确定考虑可中断负荷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优化方案。通过江苏某地区规划阶段的6种不同配网结构的算例,验证所提模型计算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和可中断负荷效益、进行投资优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可中断负荷 可靠性投资 成本效益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协同无功优化策略 被引量:28
5
作者 胡珺如 窦晓波 +3 位作者 李晨 龙寰 陈康 周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7-54,共8页
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使得中低压配电网具备参与优化调度的能力,但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潮流分布的复杂化为中低压配电网无功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考虑台区拓扑信息不全的现实问题和传统协同优化的局限性,文中提出面向中低压配电... 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使得中低压配电网具备参与优化调度的能力,但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潮流分布的复杂化为中低压配电网无功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考虑台区拓扑信息不全的现实问题和传统协同优化的局限性,文中提出面向中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协同无功优化策略。首先,对馈线和台区分别建立馈线物理模型和台区拟合模型。然后,利用主从分裂法对全局无功优化模型进行分解,并将不可控台区的潮流拟合模型引入馈线无功优化模型,从而充分调用馈线资源改善不可控台区各节点的电压质量,解决基于物理模型协同优化的局限性,提升协同无功优化水平。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无功优化 主从分裂法 分布式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多样化负荷控制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钱科军 徐在德 +5 位作者 陈振宇 韩克勤 沈杰 阮文俊 沈宏伟 徐青山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空调等分散式居民负荷在短时负荷尖峰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已严重危害电网平稳安全运行。因此,选取空调、电热水器与照明负荷等居民侧柔性资源,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其聚类特性,分析多种柔性资源的控制方法与...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空调等分散式居民负荷在短时负荷尖峰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已严重危害电网平稳安全运行。因此,选取空调、电热水器与照明负荷等居民侧柔性资源,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其聚类特性,分析多种柔性资源的控制方法与可调度潜力,提出了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多样化负荷削峰避峰协调控制策略,促进用户侧资源参与网荷互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通过算例对策略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多样化负荷的调控策略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同时,完成削峰任务,并具备良好的调峰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柔性资源 削峰避峰 多样化负荷 协调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系数的双馈风电机组控制参数对次同步振荡作用分析及调整方法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其辉 洪晨威 +2 位作者 逄思敏 田若菡 高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528-3541,共14页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与线路串联电容补偿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是引发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的主要原因。控制参数中,DFIG转子侧(R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网侧变换器(G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以及锁相环的...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与线路串联电容补偿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是引发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的主要原因。控制参数中,DFIG转子侧(R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网侧变换器(G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以及锁相环的比例、积分参数对系统SSO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参数的数量级差异以及灵敏度随参数值变化等问题,传统灵敏度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将弹性系数与阻抗解析相结合,可以直观准确得到各控制参数对SSO稳定性影响的量化指标。通过调节主要影响参数,忽略次要参数,进一步制定抑制SSO控制参数的调整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兼顾双馈风电机组基频特性的控制参数间接调整方法。最后通过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参数弹性系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调整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弹性系数 控制参数调整 次同步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自适应抑制策略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其辉 田若菡 +2 位作者 贾瑞媛 洪晨威 汤海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2-401,共10页
双馈感应发电机与输电线路串联电容补偿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是引发双馈风电交流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的主要原因。该文通过建立双馈风电交流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分析风电机组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SSO的影响程度,提出一种可... 双馈感应发电机与输电线路串联电容补偿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是引发双馈风电交流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的主要原因。该文通过建立双馈风电交流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分析风电机组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SSO的影响程度,提出一种可等效电流环控制参数调整且兼顾基频控制性能的附加阻尼控制方法。为提升对振荡模态迁徙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进一步将实时测频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形成一种可根据振荡频率自动调整附加阻尼控制参数的SSO自适应抑制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该文所提出的SSO自适应抑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模糊控制 附加阻尼控制 实时测频 自适应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优选粒子群多机参数优化的风电SSO抑制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其辉 洪晨威 +1 位作者 田若菡 逄思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60-4670,共11页
针对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问题,现有文献大多将整个风电场等值为一台机组进行研究,忽略了不同位置机组的个体差异性。计及场内风电机组的个体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双馈风电场多机控制参数协同优化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 针对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问题,现有文献大多将整个风电场等值为一台机组进行研究,忽略了不同位置机组的个体差异性。计及场内风电机组的个体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双馈风电场多机控制参数协同优化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的多机等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机组的机侧变换器电流环比例参数对整个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以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兼顾基频特性的基于正交实验优选、综合权重分析和粒子群算法的多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在使系统具有较好基频动态特性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次同步频段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多机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抑制 多机系统 参数优化 多机等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宽调制的DFIG并网谐波/间谐波幅频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顺 刘云博 +1 位作者 赵蕾 廖坤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53-161,共9页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并网存在谐波/间谐波发射问题。文中采用DFIG理想阻抗模型与脉宽调制(PWM)开关函数,推导了背靠背双PWM变流器系统引起的输出端谐波/间谐波电压解析式。考虑滤波器结构及发电机异步特性的影响,推导了换流器直流电压...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并网存在谐波/间谐波发射问题。文中采用DFIG理想阻抗模型与脉宽调制(PWM)开关函数,推导了背靠背双PWM变流器系统引起的输出端谐波/间谐波电压解析式。考虑滤波器结构及发电机异步特性的影响,推导了换流器直流电压为输入的DFIG并网谐波/间谐波电流的幅值和频率解析式,揭示了DFIG背靠背换流器调制谐波/间谐波的产生机理。针对实际运行工况,获得了背景谐波条件下DFIG谐波/间谐波的典型发射特性。最后,通过PSCAD仿真及某风电场风机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推导解析表达式和机理特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脉宽调制 谐波 间谐波 幅频特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粒度分项电量数据的需求侧响应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明杰 吴恒 +1 位作者 李敏蕾 徐涛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21期48-52,共5页
针对负荷水平急剧增加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利用非侵入量测技术具备的细粒度分项电量数据识别能力,提出了基于细粒度分项电量数据的需求侧响应模型。模型通过细粒度的用户分项数据获取调控潜力、拟合用户激励响应能力曲线;以激励补偿... 针对负荷水平急剧增加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利用非侵入量测技术具备的细粒度分项电量数据识别能力,提出了基于细粒度分项电量数据的需求侧响应模型。模型通过细粒度的用户分项数据获取调控潜力、拟合用户激励响应能力曲线;以激励补偿成本最小为目标,满足用户调控潜力、用户电量响应能力和电压的约束,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配电线路各节点的最优需求侧响应激励定价序列,以实现最经济的需求侧响应调控。最后应用所提模型,基于MATLAB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量测 需求侧响应 粒子群算法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