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阶ECM-IGPR的锂离子电池SOC及SOH联合估计框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谦 姜帆 +4 位作者 韩乔妮 张吉昂 程泽 苏展 马伯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250,共11页
为解决锂电池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互相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改进高斯过程回归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的联合估计框架。该框架通过提取容量增量曲线中的健康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建立电池老化的改进... 为解决锂电池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互相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改进高斯过程回归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的联合估计框架。该框架通过提取容量增量曲线中的健康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建立电池老化的改进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SOH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锂电池一阶状态空间模型,并结合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对后一周期的SOC更新,实现SOC及SOH的联合长期估计。牛津数据集中的8个电池被用来验证该框架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取得了较好的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增量 联合状态估计 等效电路模型 粒子滤波算法 高斯过程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同步控制的逆变器并网相位误差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川川 刘澳 +1 位作者 朱淼 吴志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1973,I0025,共13页
在并网逆变器中,以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为代表的电网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PLL的引入降低了并网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包括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在内的无PLL逆变器控制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在并网逆变器中,以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为代表的电网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PLL的引入降低了并网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包括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在内的无PLL逆变器控制技术逐渐受到重视。针对PSC的同步技术,现有研究缺乏小扰动下的相位误差模型和理论分析,其同步特性与PLL之间的异同也尚未涉及。为此,在小扰动下首先建立PSC的相位误差模型,并对影响PSC相位误差特性的控制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所建立模型的频率特性,在相等带宽条件下,对比PSC与传统PLL相位误差之间的差异。仿真和实验证明了PSC相位误差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在相等带宽下PSC的同步响应速度显著优于PLL。该文结果可为PSC的控制参数设计、同步理论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同步控制 逆变器 相位误差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回升比的混合直流线路主保护新原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倪传坤 叶冬萌 +4 位作者 戴国安 成少杰 李传西 李卓凡 郝治国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由于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LCC-MMC)存在弱边界特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er,LCC)侧耐受过渡电阻能力较弱,导致现有的高压直流... 由于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LCC-MMC)存在弱边界特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ed converter,LCC)侧耐受过渡电阻能力较弱,导致现有的高压直流线路行波保护原理适应性不足。在定量分析直流线路边界特性和故障特征的基础上,针对LCC侧线模电压首行波波头的“尖峰-回落”特征,构建了基于线模首行波电压回升比的主保护新原理。通过计算保护时窗内电压跌落值和回升值之比判别故障区域,并提出了消除保护死区和识别雷击干扰的辅助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在100μs内实现故障选区,且对采样率、对侧电抗器数值、过渡电阻和雷击干扰等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较现有行波保护原理具有明显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直流线路保护 单端量保护 主保护 雷击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风机气-水动力耦合下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腊吾 杨彬佑 +2 位作者 韩兵 李飞龙 胡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07-3614,共8页
提出一种漂浮式风机(FOWT)气-水动力耦合下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首先,考虑风剪切效应和塔影效应,建立更精确的气动模型,将气动模型与水动模型耦合,得到风浪流扰动下的相对风速。在此基础上,采用径向基函数... 提出一种漂浮式风机(FOWT)气-水动力耦合下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首先,考虑风剪切效应和塔影效应,建立更精确的气动模型,将气动模型与水动模型耦合,得到风浪流扰动下的相对风速。在此基础上,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逼近变桨控制系统未知的非线性函数,通过Lyapunov方法导出自适应率,在线调整神经网络权值来改善所提出的独立变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在FAST-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的基础上,将该文所提控制方法和传统PI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FOWT输出功率的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漂浮基础的载荷波动和俯仰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机 变桨控制 气-水动力耦合 多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