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系统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相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3
1
作者 谢小荣 王银 +2 位作者 刘华坤 贺静波 徐振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9-194,共6页
针对现有基于基波相量检测的动态监测装置和系统不能满足精确检测次(超)同步谐波的要求,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检测次(超)同步谐波和基波相量的新方法,它改进了现有定间隔采样相量校正算法,通过自动频率检测、多模式滤波和相量校正方法,可在... 针对现有基于基波相量检测的动态监测装置和系统不能满足精确检测次(超)同步谐波的要求,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检测次(超)同步谐波和基波相量的新方法,它改进了现有定间隔采样相量校正算法,通过自动频率检测、多模式滤波和相量校正方法,可在信号内包含多个非整次谐波分量的情况下,高精度检测出所有次(超)同步谐波和基波相量。给出了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实现,采用理想测试信号和工程实际数据测试并验证了方法的精度和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谐振 相量校正算法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供电系统中的GIC监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阳 刘明光 +3 位作者 钱学成 王昕 宗伟 王金志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6,共6页
地磁暴发生时导致地表产生感应电势(ESP),ESP作用到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的接地点,在牵引变压器、接触网、大地中形成地磁感应电流(GIC),可能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个问题,从机理出发,分析了GIC侵入供电系统的可能性及对牵引变... 地磁暴发生时导致地表产生感应电势(ESP),ESP作用到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的接地点,在牵引变压器、接触网、大地中形成地磁感应电流(GIC),可能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个问题,从机理出发,分析了GIC侵入供电系统的可能性及对牵引变压器的影响。基于霍尔元件的"GIC监测装置"在京广高速铁路鹤壁东牵引变电所投入实测,将监测数据与国家天气监测中心、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地磁暴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监测到GIC,其最大值达72A。这在中国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第一次实际监测出GIC,为研究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中的GIC提供了直接证据。分析数据发现:地磁暴指数越大,GIC越大;当地磁暴达到一定水平之后,Kp指数增加,导致GIC呈超线性增加,值得高速铁路设计和运营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高速铁路安全 地磁暴 GIC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直流融冰绝缘化改造对地线绝缘子与并联放电间隙的电气要求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秀娟 夏潮 +3 位作者 朱海宇 马振国 殷禹 张晔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33-2738,共6页
为满足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直流融冰的需要,同时解决环流损耗和易遭雷击断股等问题,须将OPGW接地方式由目前常用的逐塔接地改造为分段或全线绝缘、单点接地方式;OPGW经地线绝缘子及其并联放电间隙与杆塔相连。为此,提出了OPGW直流融... 为满足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直流融冰的需要,同时解决环流损耗和易遭雷击断股等问题,须将OPGW接地方式由目前常用的逐塔接地改造为分段或全线绝缘、单点接地方式;OPGW经地线绝缘子及其并联放电间隙与杆塔相连。为此,提出了OPGW直流融冰绝缘化改造对并联放电间隙的电气要求,分别对正常运行时、地线直流融冰条件下和雷击情况下的并联放电间隙电气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并联放电间隙距离选择应满足感应电压和直流融冰电压的耐受要求,还应保证并联放电间隙在雷电过电压下可靠击穿;要满足工频感应电压的耐受要求,间隙距离可取20~100 mm;要满足直流融冰电压为-20 k V×(1±10%)的耐受要求,间隙距离应大于60 mm;考虑到间隙放电的分散性,间隙距离宜适当增大,推荐值为70~80 mm;70~80 mm间隙距离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一般不大于100 k V,线路遭受雷击时,地线绝缘子与并联放电间隙所承受的电压至少为885 k V,甚至高达数MV,并联放电间隙能可靠击穿,从而确保地线绝缘子的运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可为OPGW直流融冰绝缘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W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逐塔接地 单点接地 地线绝缘子 并联放电间隙 直流融冰 绝缘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受端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汤奕 朱亮亮 +2 位作者 陈斌 张玉红 郭小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1,共7页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相互耦合,其无功电压特性更为复杂。如何评价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亟待研究。首先提出了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并基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相互耦合,其无功电压特性更为复杂。如何评价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亟待研究。首先提出了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并基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了分层接入电压稳定因子的计算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直流控制方式和不同网架结构时的电压稳定因子大小,分析了多种运行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结果表明,直流系统采用整流侧定电流或功率,逆变侧均定电压控制方式最有利于受端系统换流母线的电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方式 控制方式 电压稳定因子 雅克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开关传动机构的误差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炜 刘明光 +2 位作者 田浩 宋超伟 钱学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隔离开关传统的传动机构为交叉四连杆机构,机构中铰间隙的存在降低了机构的传动精度。文中基于连续接触模型对交叉四连杆机构建模,利用MATLAB对从动拐臂转动角度的误差值进行求解,得出当铰间隙达到4 mm时,转动角度误差值接近4°,引... 隔离开关传统的传动机构为交叉四连杆机构,机构中铰间隙的存在降低了机构的传动精度。文中基于连续接触模型对交叉四连杆机构建模,利用MATLAB对从动拐臂转动角度的误差值进行求解,得出当铰间隙达到4 mm时,转动角度误差值接近4°,引起导电臂的位置偏移为26.5 mm,且位置偏移与间隙值成近似线性增长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锥齿轮传动机构,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机构的传动精度进行分析,得出新型传动机构的传动误差均值为0.001°。与交叉四连杆机构相比,锥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提高99%以上,有利于开关分、合闸到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四连杆机构 铰间隙 锥齿轮传动机构 蒙特卡洛法 传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暴对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钱学成 刘明光 +3 位作者 李阳 张晨云 王昕 宗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地磁暴产生后会在地表面引发感应电势ESP(Earth Surface Potentials),ESP在钢轨与大地的回路中产生GIC(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侵入25Hz相敏轨道电路中会威胁其安全运行。本文探究地磁暴侵入轨道电路的机理,分析了GIC对... 地磁暴产生后会在地表面引发感应电势ESP(Earth Surface Potentials),ESP在钢轨与大地的回路中产生GIC(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侵入25Hz相敏轨道电路中会威胁其安全运行。本文探究地磁暴侵入轨道电路的机理,分析了GIC对扼流变压器和轨道变压器特性造成的影响,采用25 Hz相敏轨道电路受电端等效模型和扼流变压器模型,根据实际参数对轨道继电器端电压进行计算,当非线性励磁电感从2.3Ω下降到0.3Ω时,轨道线圈端电压下降36.7%,就会造成触点落下。文中按照GIC在轨道电路中的流通路径进行GIC数值计算,利用Maxwell软件对扼流变压器和轨道继电器的电磁系统特性进行仿真,给出了两者的磁通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2.4A的不对称GIC足以使扼流变压器严重直流偏磁,造成轨道继电器端电压下降并误动作,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25HZ相敏轨道电路 扼流变压器 轨道继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勇明 苏梓铭 +3 位作者 刘庭 肖宾 周蠡 王朋 《陕西电力》 2016年第10期42-46,56,共6页
为研制适用于10 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的小型化快分快合操作机构,针对其使用需求设计了10 kV新型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对该开关在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内部电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开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为研制适用于10 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的小型化快分快合操作机构,针对其使用需求设计了10 kV新型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对该开关在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内部电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开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内部由于静触头爪钩部位存在尖端效应导致该处电场强度较大,经优化设计后该消弧开关可承受42 kV工频电压,且该消弧开关可明显观察分合闸状态并实现快分快合,可快速可靠地切断较大的容性电流,满足10 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消弧开关 灭弧室 触头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免拆卸校验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研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龙军 罗立波 +5 位作者 苏佳华 贾晓明 燕子飞 徐忠秋 王恩林 金海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2-247,共6页
阐述了现场对SF6电气设备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定期校验的必要性,并综合分析了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现场校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许多场所因存在空间位置不够,不能加装校验装配接头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不需要校验装配接头的免拆卸校... 阐述了现场对SF6电气设备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定期校验的必要性,并综合分析了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现场校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许多场所因存在空间位置不够,不能加装校验装配接头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不需要校验装配接头的免拆卸校验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该继电器就可使电力检修人员不用拆卸密度继电器,就能对SF6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方便校验,为操作带来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校验 免拆卸 校验装配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风暴对高速铁路轨道继电器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钱学成 张晨云 +3 位作者 刘明光 尹燕霖 李扬 李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2-68,共7页
轨道继电器作为高速铁路轨道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于轨道电路的受电端末尾,继电器轨道线圈两端的电压或者继电器的前接点压力直接执行着动接点的吸起和落下两个状态。太阳风暴引发的地磁感应电流GIC(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 轨道继电器作为高速铁路轨道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于轨道电路的受电端末尾,继电器轨道线圈两端的电压或者继电器的前接点压力直接执行着动接点的吸起和落下两个状态。太阳风暴引发的地磁感应电流GIC(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侵入高速铁路钢轨,并通过轨道电路流通至轨道继电器。本文介绍了太阳风暴侵害轨道继电器的机理,等效了轨道电路的四端网络模型,并计算出模型内无地磁感应电流时各个节点的电气参数,推算出钢轨中存在的地磁感应电流和轨道继电器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式。借助Ansoft软件对轨道继电器的端电压、损耗情况、前接点压力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调整状态下,1.5A以上的不对称地磁感应电流足以使轨道继电器由吸起状态误动为落下状态,对轨道电路造成干扰,继而影响整个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继电器 轨道电路 太阳风暴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 被引量:37
10
作者 崔健 吕志鹏 +4 位作者 盛万兴 吴鸣 王建华 张伟 樊绍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29-3037,共9页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与负荷的随机波动引起的直流母线以及负荷侧直流电压的波动,提出一种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针对直流母线侧与负荷侧将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分为虚拟直流发电机(virtual direct current generator,VDG)技术与虚拟直流...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与负荷的随机波动引起的直流母线以及负荷侧直流电压的波动,提出一种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针对直流母线侧与负荷侧将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分为虚拟直流发电机(virtual direct current generator,VDG)技术与虚拟直流电动机(virtual direct current motor,VDM)技术。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将直流电机的机械方程与电动势平衡方程应用到控制算法当中,模拟直流电机的惯量特性与阻尼特性,使得在新能源发电波动以及负荷突变时直流母线电压与负荷侧电压仍能保持稳定。建立虚拟直流电机控制的小信号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为有效应对负载突变时直流母线电压跌落的问题,将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引入至虚拟直流发电机控制中。在PSCAD/EMTDC环境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文所提控制方法为解决新能源与负荷随机波动所造成的电压波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直流电机控制技术 虚拟直流发电机 虚拟直流电动机 新能源发电 直流母线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关键节点信息缺失的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俊 董彧 +3 位作者 赵文祥 孟涛 潘捷 商显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前电力系统中相量测量单元(PMU)的配置无法满足电网整体的可观测性要求,关键节点的数据缺失是扰动源定位的一大硬伤。在结合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关键节点数据缺失的低频振荡... 目前电力系统中相量测量单元(PMU)的配置无法满足电网整体的可观测性要求,关键节点的数据缺失是扰动源定位的一大硬伤。在结合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关键节点数据缺失的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首先定义低频振荡的耗散能量,分析耗散能量具有方向性的物理机制;然后综合PMU和SCADA的数据进行曲线回归分析,补偿缺失的关键节点数据。某电网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扰动源准确定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扰动源定位 信息缺失 回归分析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场模拟的接触网b值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圣昆 刘明光 +2 位作者 李光泽 钱学成 王昕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接触网线索受风振动会造成b值变化,为了将风荷载引起的变化量剔除,对随机风场作用下的接触网进行仿真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模型;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得到随机风场;分析b值风致变化的机理,仿真完成了接触网模... 接触网线索受风振动会造成b值变化,为了将风荷载引起的变化量剔除,对随机风场作用下的接触网进行仿真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模型;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得到随机风场;分析b值风致变化的机理,仿真完成了接触网模型在不同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网b值风致变化是线索受风偏移导致的结果,横向偏移起主要作用;脉动风场作用下接触网各跨会随机产生不同大小的补偿位移,随着风速提升补偿位移振幅相应变大且变化率呈增大趋势;对于半个锚段12跨接触网,当风速达到41m/s时,补偿位移振幅为60.61 mm,接近棘轮补偿装置断线b值变化量,说明识别断线事故时应考虑风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道 接触网 随机风场 B值 风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热显微技术的氮化硼/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承相 朱玲颉 +4 位作者 贾贝贝 李永飞 姜映烨 周峻 吴锴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5,共8页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基体和填料形成的界面会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性能。然而受到传统测试技术的限制,很难从微观角度更深入地研究界面导热机理。本文利用扫描热显微镜(SThM)研究了氮化硼(BN)/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导热机...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基体和填料形成的界面会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性能。然而受到传统测试技术的限制,很难从微观角度更深入地研究界面导热机理。本文利用扫描热显微镜(SThM)研究了氮化硼(BN)/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导热机制,对BN/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学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了SThM的测试过程,揭示了无机-有机界面处的界面热传导过程。结果表明:随着BN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也随之提高。当BN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约22%。采用SThM得到了微纳尺度样品形貌和反映热学性质的电压分布图像,发现BN/LDPE复合材料的热导界面宽度为150~200 nm。在两个BN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显示高导热区间增大,热导界面宽度变化较小。通过测试标样获得了热导率与输出电压平方的拟合关系曲线,并计算得到BN/LDPE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导率为0.33~39.81 W/(m·K)。仿真结果表明探针针尖能够区分填料、界面以及基体,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随着界面宽度和热导率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M LDPE基复合材料 界面热传导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不同类型滤波器的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红洁 董祖晨 +3 位作者 何晓明 谢芮芮 张志奎 巴维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7,82,共9页
针对含不同类型滤波器的三相逆变器采用不同控制策略的问题,分析了含不同类型滤波器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滤波器的逆变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基于αβ坐标系,将三相逆变器的控制转换为2个单相逆变器的... 针对含不同类型滤波器的三相逆变器采用不同控制策略的问题,分析了含不同类型滤波器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滤波器的逆变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基于αβ坐标系,将三相逆变器的控制转换为2个单相逆变器的控制,避免了复杂的坐标旋转变换和前馈解耦控制,可有效提高控制效率,降低控制器成本;并且使正常情况下的稳定运行控制、故障情况下的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以及孤岛情况下的电压/频率(u/f)控制之间的转换相对方便,只需根据并网点电压及孤岛信号来确定工作状态,通过简单的开关转换即可满足含不同类型滤波器的逆变器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操作,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在PSCAD/EMTDC上搭建光伏电源及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适用于不同的运行工况,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器 光伏逆变器 控制策略 低电压穿越 孤岛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跌落式熔断器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清 张伟 +3 位作者 程敏 苏鹏飞 丁棋炳 郭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3,共7页
针对配电线路维护机器人跌落式熔断器的熔丝管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直线拟合法。采用概率Hough变换,结合直线平行和距离约束等条件,提高了熔丝管管体的识别率。针对操作环识别困难的问题,利用熔丝管管体和操作环的几何位... 针对配电线路维护机器人跌落式熔断器的熔丝管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直线拟合法。采用概率Hough变换,结合直线平行和距离约束等条件,提高了熔丝管管体的识别率。针对操作环识别困难的问题,利用熔丝管管体和操作环的几何位置关系,提出了基于位置和几何尺寸约束的椭圆拟合法识别操作环。为消除复杂背景中其他物体对熔丝管识别的干扰,提出了基于熔丝管管体和操作环互相约束的熔丝管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识别不同场景中的熔丝管,识别率高且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维护 跌落式熔断器 几何约束 概率 HOUGH 变换 椭圆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椭圆拟合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的配电设备螺栓带电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纪良 吴巍 +2 位作者 许春山 苏鹏飞 赵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8-713,共6页
为在复杂的带电作业场景中准确地检测出螺栓,针对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统椭圆拟合易受光照、环境和噪声影响的问题,综合利用最小二乘法、随机采样原理进行椭圆拟合。针对螺栓和椭圆形干扰物边缘形状相似的问题,采用基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 为在复杂的带电作业场景中准确地检测出螺栓,针对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统椭圆拟合易受光照、环境和噪声影响的问题,综合利用最小二乘法、随机采样原理进行椭圆拟合。针对螺栓和椭圆形干扰物边缘形状相似的问题,采用基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对螺栓和干扰物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在存在椭圆形干扰物的情况下准确区分螺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拟合 支持向量机 配电设备 螺栓检测 带电检测 最小二乘法 随机采样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配电网中储能双层精细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涛 袁简 +1 位作者 晏阳 赵清源 《电力工程技术》 2017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储能的双层精细优化配置方法,结合运行与规划两个维度,实现储能容量和位置的精细配置;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了对应求解方法,优化求解得到精细配置结果。精细配置模型以有源配电网成本收益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储能投资运营主... 提出了一种储能的双层精细优化配置方法,结合运行与规划两个维度,实现储能容量和位置的精细配置;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了对应求解方法,优化求解得到精细配置结果。精细配置模型以有源配电网成本收益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储能投资运营主体,制定了不同的成本收益模型,形成差异化目标优化配置。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提出的储能精细配置方法能够解决配电网电压合格率低、可再生资源浪费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储能配置 精细优化 双层模型 差异化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分布式天线系统半动态双向分簇算法
18
作者 唐伟 孙强 +3 位作者 高翔 王珏 李宇晖 赵欣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3-929,共7页
针对现有分簇算法大多假设在理想条件下利用瞬时信道状态信息(CSI),但在回程链路容量受限的情况下,难以共享所有用户的瞬时CSI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动态双向选择分簇算法。该算法利用长时CSI进行分簇,减轻了回程链路的负担;且该算法考虑... 针对现有分簇算法大多假设在理想条件下利用瞬时信道状态信息(CSI),但在回程链路容量受限的情况下,难以共享所有用户的瞬时CSI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半动态双向选择分簇算法。该算法利用长时CSI进行分簇,减轻了回程链路的负担;且该算法考虑了远程天线单元间的双向选择,克服了传统算法只考虑单向选择导致的系统性能受限的问题;此外,该算法通过限制协作簇规模并采用贪婪算法进行协作簇的合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频谱效率远高于静态分簇算法并且接近利用瞬时CSI的动态分簇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分布式天线系统 分簇算法 信道状态信息(CSI)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