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特征分析的NST-IRN组合模型短期负荷功率预测
1
作者 万炜兴 谢丽蓉 +2 位作者 张龙军 卞一帆 马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72,共11页
针对在短期负荷功率预测过程中,因负荷功率波动大而导致单一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间特征分析的短期负荷功率NST-IRN组合预测模型。首先,深度挖掘负荷功率的时间特性变化,将其分解为趋势成分以及循环分量,构建新型时间序... 针对在短期负荷功率预测过程中,因负荷功率波动大而导致单一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时间特征分析的短期负荷功率NST-IRN组合预测模型。首先,深度挖掘负荷功率的时间特性变化,将其分解为趋势成分以及循环分量,构建新型时间序列(NTS)模型。其次,考虑多时间尺度输入特征与日类型对负荷功率的影响,构建含特征输入结构与深度学习结构的改进残差神经网络(IRN)模型。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对NTS与IRN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权重融合,以获取最终负荷预测结果。以ISO New England的真实负荷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 残差神经网络 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v6的传输路径优化控制
2
作者 赵成安 陈乐妍 +2 位作者 翟雪婷 陈文龙 赵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028-9042,共15页
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网络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协议,特别是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因其高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SRv6的路径优化控制机制,解决多需求、多场景下特... 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网络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协议,特别是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因其高可编程性和可扩展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SRv6的路径优化控制机制,解决多需求、多场景下特定节点规避与中转问题,以提高网络性能。提出了针对完全部署SRv6网络的路径转移方案,通过分叉路径优化减少路由开销。针对部分部署网络,定义关键路径并设计规避与中转路径转发方案,优化路径转发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完全部署SRv6时,优化方案能有效减小段列表深度,减少路由开销;在部分部署网络中,仅少量SRv6节点即可实现接近全SRv6网络的性能,成功解决特定节点规避与中转问题。研究结果为SRv6在不同网络部署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路由 域内路由 路径控制 段列表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含氢混合储能系统自保温的风电波动平抑策略
3
作者 王俊猛 谢丽蓉 +1 位作者 邹岳琳 卞一帆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7,共8页
针对风电大规模并网引起的功率波动问题,提出一种计及含氢混合储能系统自保温的风电波动平抑策略。首先,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确定并网功率和混合储能作用功率;其次,充分考虑氢储能运行特性,通过回收系统余热... 针对风电大规模并网引起的功率波动问题,提出一种计及含氢混合储能系统自保温的风电波动平抑策略。首先,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确定并网功率和混合储能作用功率;其次,充分考虑氢储能运行特性,通过回收系统余热并结合弃风制热,构建混合储能系统自保温模型,制定混合储能协调运行能量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最后,以新疆某50MW风电场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混合储能系统 风电波动平抑 能量管理策略 余热保温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池寿命的电/热/氢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4
作者 张利伟 史泽辉 +4 位作者 周文婷 马军 李凯 杨大伟 万姣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8-1006,I0044-I0046,I0048-I0050,共15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其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日益突出。为缓解新能源间歇性与波动性问题,提升新能源利用率,该文结合储能电池、熔盐储热系统及电解水制氢系统的调节特性,提出了一种电/热/氢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场景构建阶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其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日益突出。为缓解新能源间歇性与波动性问题,提升新能源利用率,该文结合储能电池、熔盐储热系统及电解水制氢系统的调节特性,提出了一种电/热/氢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场景构建阶段,考虑总净负荷最小以优化新能源装机容量,并基于K-means聚类和累计波动量指标选取典型日数据作为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的基础参数;频繁充放电会影响电池寿命,为避免规划结果偏于乐观,提出了计及电池寿命并以日综合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的电/热/氢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考虑需求侧响应,通过调整可时移负荷以减少发电与需求侧的不匹配。算例基于我国西北某地区风、光、荷数据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电/热/氢混合储能系统能兼顾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和提升新能源利用率;考虑电池寿命,可避免规划结果偏于乐观并确保系统经济最优化;考虑需求侧响应,可提升系统经济效益,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熔盐储热 储氢 容量优化配置 电池寿命 需求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U-Net++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
5
作者 丁安安 周文婷 +2 位作者 李新 蔡子轩 沈佳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针对高分辨率双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出现的小目标区域漏检、伪变化较多、样本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SUPNet变化检测模型。首先,利用孪生网络和基于融合了空-谱特征协同策略(SSFC)的多尺度空间解耦卷积(MSDConv)而... 针对高分辨率双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出现的小目标区域漏检、伪变化较多、样本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SUPNet变化检测模型。首先,利用孪生网络和基于融合了空-谱特征协同策略(SSFC)的多尺度空间解耦卷积(MSDConv)而改进的U-Net++作为骨干网络来对特征进行初步提取和融合;其次,通过并行卷积模块对粗变化特征图进行进一步特征集成;最后,使用包含两种注意力机制的混合注意力模块对特征进行细化,以此来获取精准的变化区域。实验采用公开的LEVIR-CD和SYSU-CD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7种主流的深度学习变化检测方法,SUPNet变化检测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F1分值、交并比和总精度方面具有好的表现,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孪生网络 U-Net++ 注意力机制 并行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灵活调度
6
作者 张瀚公 谢丽蓉 +3 位作者 王层层 任娟 卞一帆 韩宪超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53,共16页
为提高传统含氢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低碳性和灵活性,提出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灵活调度模型。首先,对源荷双侧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建立源荷双侧不确定性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和K-means聚类生成源荷双侧的典型场景;其... 为提高传统含氢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低碳性和灵活性,提出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灵活调度模型。首先,对源荷双侧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建立源荷双侧不确定性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和K-means聚类生成源荷双侧的典型场景;其次,建立以碳捕集电厂、氢能多元利用相关的各能量转换设备及储能单元为主体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模型,以充分挖掘含氢综合能源系统在经济性、低碳性和灵活性方面的潜能;最后,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和分时电价机制,建立以经济性成本和环境性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调度模型,并使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和CO_(2)排放量,实现了各能量转换设备灵活运行和多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氢能多元利用 优化调度 阶梯式碳交易 碳捕集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传感器的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春龙 黄辉 +3 位作者 梁云 柴谦益 赵若涵 胡长悦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5,共9页
电力传感器作为能源互联网感知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供电稳定性是广大从业者的关注重点。通过环境能量收集技术为传感器供电,可使传感器具有自供电特性以及长期免维护的优势,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传感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关注。综... 电力传感器作为能源互联网感知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供电稳定性是广大从业者的关注重点。通过环境能量收集技术为传感器供电,可使传感器具有自供电特性以及长期免维护的优势,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传感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关注。综述了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温差、振动、风致振动等新型能量收集技术的特点。结合电力行业传感器应用需求,提出了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总结为取能方式多样化、取能器件小型化和取能传感一体化等发展方向,并对应用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取能技术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可靠性挑战和应用适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电力传感 能量收集 自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告警信息关联的网路安全技防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强 鲁学仲 +3 位作者 运凯 李浩升 赵梅 康婉晴 《信息安全研究》 2021年第11期1041-1046,共6页
针对现有网络安全技防策略在处理告警信息时,计算结构单一,导致运行时间长、效率低,为此提出基于多源告警信息关联分析的网络安全技防技术研究.在明确其攻击意图的基础上提取有效告警信息数据,通过关联分析的算法,对多源告警信息进行聚... 针对现有网络安全技防策略在处理告警信息时,计算结构单一,导致运行时间长、效率低,为此提出基于多源告警信息关联分析的网络安全技防技术研究.在明确其攻击意图的基础上提取有效告警信息数据,通过关联分析的算法,对多源告警信息进行聚合、去冗余处理;设计基于关联分析规则匹配的告警信息管理流程;建立网络安全技防技术平台;实现基于多源告警信息关联分析的网络安全技防技术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运行时间内,告警信息数量明显减少,提高了网络安全报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警信息 关联分析 网络安全 多源融合 技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测量的超长距离通信光缆故障监测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文婷 张海波 +1 位作者 王鑫 李庆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2期60-62,共3页
针对通信光缆故障监测频率同步性受到光缆长度限制、易出现监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广域测量的超长距离通信光缆故障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准同步向量测量单元(PMU),提供频率、相位和幅值信息,利用光时域反射仪(O... 针对通信光缆故障监测频率同步性受到光缆长度限制、易出现监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广域测量的超长距离通信光缆故障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准同步向量测量单元(PMU),提供频率、相位和幅值信息,利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技术判断光缆故障点,完成超长距离光缆故障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光缆故障信号频率变化明显,与实际监测结果拟合度高于90%,测量时间较短,对超长距离通信光缆故障监测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 通信光缆 光时域反射仪技术 同步定位 故障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世薇 苏国凯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3期30-30,共1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GIS融入到了现代农业领域,使农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本文通过介绍GIS的概况及发展现状,进而讨论GIS在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GIS 农业应用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监测用户用电模式识别方法
11
作者 李凯 杨大伟 +3 位作者 张建业 马崇瑞 李德高 王慧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借助于终端用户侧安装的智能电表能够有效地分析其异常用电行为和用电模式,为填补在过渡期可能存在的用户数据缺失,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监测用户用电模式识别方法。利用装有智能电表用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历史数据提取典型用电模式... 借助于终端用户侧安装的智能电表能够有效地分析其异常用电行为和用电模式,为填补在过渡期可能存在的用户数据缺失,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监测用户用电模式识别方法。利用装有智能电表用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历史数据提取典型用电模式;对多时间尺度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来估计用户用电量;采用递归贝叶斯学习和支路电流状态估计残差法,从无监测用户月度电费账单中获得日负荷曲线。采用实际系统的量测数据进行算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无监测用户的用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模式识别 频谱聚类 递归贝叶斯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拉曼光放大系统中噪声的精确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明君 崔力民 +5 位作者 侯建明 宋广磊 项旻 李明 李蔚 郑强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28,68,共5页
光纤中的随机散射现象凭借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重要影响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论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光纤中散射现象的随机性及其影响。文章提出一种能够分析光纤散射现象随时间和散射点位置随机变化的较为... 光纤中的随机散射现象凭借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重要影响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论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光纤中散射现象的随机性及其影响。文章提出一种能够分析光纤散射现象随时间和散射点位置随机变化的较为准确的数值模型,并用该数值模型分析了分布式拉曼放大系统中的瑞利散射和自发拉曼散射噪声的频谱。之后,将仿真分析结果与现有模型的仿真分析结果和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文中模型计算得到的功率密度谱与实验结果误差在5dBc/Hz以内,而现有模型在高频区的误差往往>10dBc/Hz,说明文中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误差更小,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文中模型可作为一种分析优化分布式光纤系统,特别是分析具有分布式光放大的系统的工具,例如具有双向拉曼放大的超长跨距光纤电力通信系统、光纤传感器系统以及光纤随机反馈激光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拉曼放大 双向拉曼放大 自发拉曼散射 瑞利散射 随机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隐私保护的传染病人际传播分析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华 王苏杭 +1 位作者 李凯 徐剑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4,共10页
随着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线下交互数据追踪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利用健康数据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态进行持续监测,为传染病人际传播分析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为阻断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处理方式。然而,此类方法也存... 随着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线下交互数据追踪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利用健康数据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态进行持续监测,为传染病人际传播分析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为阻断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处理方式。然而,此类方法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为此,文章设计了基于线下交互和健康数据的传染病人际传播分析模型(Analysis Model of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ased on Offline Interaction and Health Data,AMHHTID-OIHD)。该模型由可信机构、健康云服务器、交互云服务器、疾控中心、医院和用户6种实体组成,在支持隐私保护的同时实现CDC查找该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健康状态分类。文章以KNN分类和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为基础,结合同态加密技术,设计了支持AMHHTID-OIHD的隐私保护密切接触者查找算法和隐私保护健康状态分类算法。最后,对该模型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实现密切接触者查找和健康状态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接触者 传染病 隐私保护 线下交互数据 健康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边协同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电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俊强 郭江涛 +1 位作者 王涛 马占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目前电网数据存在的保密性弱、风险识别能力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云边协同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电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在所构建的云边协同数据管控系统中,边缘层利用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获取数据的所属类型,而云层... 针对目前电网数据存在的保密性弱、风险识别能力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云边协同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电网数据安全管理方法.在所构建的云边协同数据管控系统中,边缘层利用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获取数据的所属类型,而云层基于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得到风险分析结果.整个系统的数据交互均采用融入环签名的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加密,通过生成聚合链强化数据安全.基于电网工程造价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数据量为1 024 kB时,其风险分析准确率约为87.5%,且安全性不低于80%,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环境 区块链 均值漂移聚类算法 电网工程造价数据 风险分析 安全管理 环签名 聚合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天军 郭江涛 +1 位作者 明涛 杨小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5,共5页
电网企业在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存在管理不规范、管理流程不统一以及管理模块化不强等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信息安全、开放共享和降低管... 电网企业在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存在管理不规范、管理流程不统一以及管理模块化不强等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信息安全、开放共享和降低管理成本等优势。为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具有可追溯、可验证的、可扩展的管理系统,构建发基于区块链的运行架构,提高了对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实现资产流动的数字认证;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点,实现对资产设备的高效验证,最终,提升设备全寿命周期事件记录能力和完善电网资产全寿命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电网资产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数字存证 数字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开关动作次数的多时段配电网动态重构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倩 苟亮 +3 位作者 张海峰 李坤源 何伟 王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4,共6页
通过配电网重构来降低网损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手段。一方面,鲜有文献研究如何在降低网损同时减少开关的动作次数;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重构模型的求解算法难以保证全局最优解。提出一种基于二阶锥的多时段动态重构方法。以开关状态量为优... 通过配电网重构来降低网损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手段。一方面,鲜有文献研究如何在降低网损同时减少开关的动作次数;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重构模型的求解算法难以保证全局最优解。提出一种基于二阶锥的多时段动态重构方法。以开关状态量为优化变量,以降低网损为优化目标,建立配电网多时段动态重构模型;将重构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采用二阶锥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网最优动态拓扑。在此基础上,通过合并相似的开关状态,从而避免网架结构的频繁改变。通过IEEE33配电系统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网损 开关动作次数 多时段动态重构 二阶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特征图像智能识别的安全系统技术建构应用--评《安全系统中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江涛 孟欣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0,共1页
基于生物特征的图像智能识别在现实中已有广泛应用,如面容解锁、指纹解锁等技术在智能设备安全保护中较为常见,既为设备和用户提供了安全保障,又给安全识别带来了一定便捷。与传统密码安全保护方式相比,基于生物特征的图像智能识别安全... 基于生物特征的图像智能识别在现实中已有广泛应用,如面容解锁、指纹解锁等技术在智能设备安全保护中较为常见,既为设备和用户提供了安全保障,又给安全识别带来了一定便捷。与传统密码安全保护方式相比,基于生物特征的图像智能识别安全技术优势更为明显,具有唯一性且不容易被窃取。信息时代,需要保护的个人设备和账号增多,且不少场所也需要快速识别用户身份安全并依此做出准入决策,因此,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特征 图像智能识别 智能图像处理 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 国防工业出版社 安全保障 玛丽娜 安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禁忌搜索算法的线路规划算法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杰 金超未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克衣木 罗瑞雪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130-136,共7页
针对传统输电线路规划效率慢、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禁忌搜索算法,根据地理信息因素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格,设置邻域函数进行线路搜索得到规划路径。由于输电线路信息数据规模大,算法的效率受到大幅度影响,拐点也会增多,因此对算法进... 针对传统输电线路规划效率慢、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禁忌搜索算法,根据地理信息因素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格,设置邻域函数进行线路搜索得到规划路径。由于输电线路信息数据规模大,算法的效率受到大幅度影响,拐点也会增多,因此对算法进行改造,采用跨越式邻域和双向搜索提高算法的效率,引入方向因子来确保线路能够合并,采用拐点处理机制来减少拐点和迂回的数量,减少了杆塔的使用。以变电站A到变电站B之间的输电线路对算法进行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之前的算法效率提高了近一倍,成本减少了大约22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规划 禁忌搜索算法 跨越式邻域 双向搜索 拐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复杂度的无线网络编码数据包传输次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大伟 马军 +2 位作者 李凯 常春雷 高阳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提高无线广播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时间复杂度的无线网络编码数据包传输次数优化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节点数M不断增大,将获得更高的数据包传输次数。NCIF方案具有比CLIF更优的性能,并且比SRPSiF的性能也更好,采... 为了提高无线广播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时间复杂度的无线网络编码数据包传输次数优化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节点数M不断增大,将获得更高的数据包传输次数。NCIF方案具有比CLIF更优的性能,并且比SRPSiF的性能也更好,采用NCIF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重传效率。NCIF方案具备比SRPS方案更优的性能,NCIF方案利用S生成编码包的过程中不考虑中继节点R产生的解码性,可以高效恢复目的节点的丢失数据包。当丢包率增大后,NCIF与CLIF方案都发生了性能降低的情况,降低了中继节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网络编码 传输次数 时间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码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多维逆向协商协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文婷 王鑫 +2 位作者 卞宇翔 乔涵 冯宝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0-467,共8页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协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协商。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多维协商协议中引入了极化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基于极化码的多维协商协议。该协议包含多维协商和极化码纠错两个组成模块。利用多维协商模块...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协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协商。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多维协商协议中引入了极化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基于极化码的多维协商协议。该协议包含多维协商和极化码纠错两个组成模块。利用多维协商模块可将原始长密钥分为多个d维向量组,每组向量经过归一化、球面化和旋转处理变为二进制密钥串。而利用极化码纠错模块,通信双方可共同分享冻结位置信息和冻结比特值,实现基于极化码的逆向数据协商。该协议的可行性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证明,与现有的极化码逆向协商协议相比,该协议可以在纠错成功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协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量子密钥分发 连续变量 多维协商 极化码 逆向协商 协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