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时间演变特征
1
作者
赵新华
杨登宇
+2 位作者
谢意乐
李强
吴善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0,16,共5页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的长期演变特征,利用2006~2022年GPM降水数据、GLDAS土壤含水率数据和典型站点的降水量与水位数据,结合HYSPLIT、PSCF、CWT模式,分析了降水量和水位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降水气团的差异和降水的潜在来源。结果...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的长期演变特征,利用2006~2022年GPM降水数据、GLDAS土壤含水率数据和典型站点的降水量与水位数据,结合HYSPLIT、PSCF、CWT模式,分析了降水量和水位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降水气团的差异和降水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干流单一站点的降水量可用于代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降水量变化特征。降水量、0~200 cm土壤含水率和水位存在明显月际变化,降水量在6月最高,土壤含水率和水位在7月最高。2006~2022年新安江流域的降水气团共分为六类:1型西南内陆远距离气团(31.8%)、2型西北内陆气团(7.2%)、3型局地气团(19.7%)、4型西南内陆近距离气团(15.7%)、5型东部海洋气团(3.8%)和6型西部内陆气团(21.8%)。不同类型气团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新安江流域降水的PSCF分布与CWT分布类似,高值区均位于其西南方向。新安江流域的降水潜在来源贡献主要是江西全省和湖南省的东部地区,在对其降水过程预报时应多关注该区域的降水气团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新安江水库防汛和水力发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流域
降水量
水位
时间演变
气团聚类
潜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Y-4A和GPM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
2
作者
赵新华
陈建
+2 位作者
何宇
杨波
赵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为对比评估GPM和FY-4A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利用2012~2022年站点面雨量小时数据、GPM的Late Run日值降水数据和2018~2022年FY-4A卫星AGRIL2级降水数据,选用7个评价指数对降水量误差、降水量时间演变特征、不同等级降...
为对比评估GPM和FY-4A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利用2012~2022年站点面雨量小时数据、GPM的Late Run日值降水数据和2018~2022年FY-4A卫星AGRIL2级降水数据,选用7个评价指数对降水量误差、降水量时间演变特征、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探测能力和强降雨过程准确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GPM和FY-4A面雨量与站点面雨量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一致性较好,2020年开始FY-4A面雨量数据更加精准。GPM和FY-4A面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在4~9月对降水日数的命中率较高。GPM对不同等级降水过程的识别能力、准确率和判断水平均优于FY-4A,但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两者差异减小。FY-4A对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的观测更精准。强降水过程中,FY-4A与站点小时值面雨量一致性较好,能精确反映实际面雨量的时间变化;其面雨量峰值多提前1h,对相邻面降雨量峰值的初次降水峰值存在高估,对二次降水峰值存在低估,可为水库调蓄预报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流域
GPM
FY-4A
精度评估
适用性分析
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编码及应用
3
作者
叶宏
官澜
+3 位作者
刘海涛
吴月超
王克远
苏佶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7-363,共7页
抽水蓄能电站在推动“双碳”战略与新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规划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愈发迫切。针对现阶段三维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不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难以高效协同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抽水...
抽水蓄能电站在推动“双碳”战略与新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规划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愈发迫切。针对现阶段三维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不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难以高效协同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案,旨在提升模型数据的组织效率与多阶段业务协同能力。同时,设计了一套覆盖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编码体系,进一步开发了自动编码工具以实现高效编码生成与管理,显著简化了传统繁琐的操作流程,同时确保了数据标准化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三维模型
编码体系
分类原则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时间演变特征
1
作者
赵新华
杨登宇
谢意乐
李强
吴善锋
机构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0,16,共5页
基金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SGXYKJ-2022-055)。
文摘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的长期演变特征,利用2006~2022年GPM降水数据、GLDAS土壤含水率数据和典型站点的降水量与水位数据,结合HYSPLIT、PSCF、CWT模式,分析了降水量和水位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降水气团的差异和降水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干流单一站点的降水量可用于代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降水量变化特征。降水量、0~200 cm土壤含水率和水位存在明显月际变化,降水量在6月最高,土壤含水率和水位在7月最高。2006~2022年新安江流域的降水气团共分为六类:1型西南内陆远距离气团(31.8%)、2型西北内陆气团(7.2%)、3型局地气团(19.7%)、4型西南内陆近距离气团(15.7%)、5型东部海洋气团(3.8%)和6型西部内陆气团(21.8%)。不同类型气团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新安江流域降水的PSCF分布与CWT分布类似,高值区均位于其西南方向。新安江流域的降水潜在来源贡献主要是江西全省和湖南省的东部地区,在对其降水过程预报时应多关注该区域的降水气团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新安江水库防汛和水力发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流域
降水量
水位
时间演变
气团聚类
潜在来源
Keywords
Xin'anjiang reservoir basin
precipitation
water level
temporal evolution
air mass clustering
potential source
分类号
TV125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Y-4A和GPM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
2
作者
赵新华
陈建
何宇
杨波
赵琨
机构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基金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SGXYKJ-2022-055)。
文摘
为对比评估GPM和FY-4A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利用2012~2022年站点面雨量小时数据、GPM的Late Run日值降水数据和2018~2022年FY-4A卫星AGRIL2级降水数据,选用7个评价指数对降水量误差、降水量时间演变特征、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探测能力和强降雨过程准确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GPM和FY-4A面雨量与站点面雨量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一致性较好,2020年开始FY-4A面雨量数据更加精准。GPM和FY-4A面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在4~9月对降水日数的命中率较高。GPM对不同等级降水过程的识别能力、准确率和判断水平均优于FY-4A,但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两者差异减小。FY-4A对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的观测更精准。强降水过程中,FY-4A与站点小时值面雨量一致性较好,能精确反映实际面雨量的时间变化;其面雨量峰值多提前1h,对相邻面降雨量峰值的初次降水峰值存在高估,对二次降水峰值存在低估,可为水库调蓄预报预警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流域
GPM
FY-4A
精度评估
适用性分析
评价指数
Keywords
Xin'anjiang reservoir basin
GPM
FY-4A
accuracy evaluation
applicability analysis
evaluation index
分类号
TV125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P412.2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编码及应用
3
作者
叶宏
官澜
刘海涛
吴月超
王克远
苏佶智
机构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国网
电力工程研究院
有限公司
国网
新
源
集团
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
集团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国网
河北省电力
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研究院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7-363,共7页
基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抽水蓄能电站三维设计模型标准化研究”(5200-202356477A-3-2-ZN)
文摘
抽水蓄能电站在推动“双碳”战略与新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规划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愈发迫切。针对现阶段三维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不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难以高效协同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案,旨在提升模型数据的组织效率与多阶段业务协同能力。同时,设计了一套覆盖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编码体系,进一步开发了自动编码工具以实现高效编码生成与管理,显著简化了传统繁琐的操作流程,同时确保了数据标准化与一致性。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三维模型
编码体系
分类原则
全生命周期
分类号
TM622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时间演变特征
赵新华
杨登宇
谢意乐
李强
吴善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FY-4A和GPM卫星降水数据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适用性
赵新华
陈建
何宇
杨波
赵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模型分类编码及应用
叶宏
官澜
刘海涛
吴月超
王克远
苏佶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