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用电网无线与电力线融合通信覆盖优化技术
1
作者 王志伟 张立杨 +4 位作者 王志鹏 李迅 王鹏 焦旭阳 杜飞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为满足配用电场景差异化业务需求,综合考虑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构建无线与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融合通信覆盖模型,提出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多目标麻雀覆盖优化算法。首先,建立无线与电力线融合通信多目标覆盖优化... 为满足配用电场景差异化业务需求,综合考虑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构建无线与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融合通信覆盖模型,提出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多目标麻雀覆盖优化算法。首先,建立无线与电力线融合通信多目标覆盖优化问题。其次,利用Tent映射与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相结合的种群初始化方法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同时,提出双阶段的自适应收敛因子调整麻雀算法运行过程中探索者和追随者的比例,改进现有越界处理策略,引入交叉变异策略,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以及搜索精度。最后,引入快速非支配排序、拥挤度策略和最优外部存档,将单目标麻雀算法改为多目标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多目标进化算法,所提改进的多目标麻雀算法对目标区域覆盖率分别提升了5.2%、3.17%和5.93%。此外,所提算法求得的Pareto最优解集为无线与电力线融合通信网络节点部署提供了多种方案,对配用电通信网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用电 融合通信 改进麻雀算法(SSA) 多目标优化 覆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电力饱和负荷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2
作者 肖欣 周渝慧 +4 位作者 张宁 韩新阳 薛万磊 尹立 唐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综述了当前城市电力饱和负荷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情况,阐述了研究饱和负荷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城市电力负荷的特点,提出饱和负荷分析应包括规模、时间和空间3个部分。归纳了电力负荷趋于饱和的判据,比较了饱和负荷分析与传统负荷预测... 综述了当前城市电力饱和负荷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情况,阐述了研究饱和负荷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城市电力负荷的特点,提出饱和负荷分析应包括规模、时间和空间3个部分。归纳了电力负荷趋于饱和的判据,比较了饱和负荷分析与传统负荷预测的异同。从分析对象和分析机理上对现有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概述,并总结了国内外基于饱和负荷分析结论的城市电网规划、电源布局、网源协调、网架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探索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饱和负荷分析技术,并与电网规划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饱和 负荷预测 “S”形曲线 电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长期电力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会茹 周佳 +2 位作者 郭森 韩新阳 薛万磊 《陕西电力》 2015年第8期71-77,81,共8页
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源电力、科技发展4个方面出发,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各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变结构协整分析等... 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源电力、科技发展4个方面出发,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各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变结构协整分析等方法筛选指标,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构建影响中长期电力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变结构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勒夫波的隧道不良地质精细探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佟瑶 郝磊 +4 位作者 李忠治 陈磊 郭宜果 付一木 宋长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9-1560,共12页
为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地质超前探测难题,将地表震源激发的勒夫波引入浅地表地质探测研究。首先,对隧道前方地层面波地震记录及频散曲线进行特征分析,揭示勒夫波在隧道地质探测中的信号特征,并提出适用于复杂城市环境条件的勒夫波... 为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地质超前探测难题,将地表震源激发的勒夫波引入浅地表地质探测研究。首先,对隧道前方地层面波地震记录及频散曲线进行特征分析,揭示勒夫波在隧道地质探测中的信号特征,并提出适用于复杂城市环境条件的勒夫波提取方法;其次,开展勒夫波频散曲线反演方法研究,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拟合频散曲线,并通过数值模拟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典型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模型,包括含低速夹层的层状地层与含低速异常区的地层,并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勒夫波的面波探测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下地层结构变化,尤其在识别低速夹层与低速异常区方面表现出比瑞雷波更为清晰和稳定的优势。进一步地,在济南某城区地表进行现场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地层横波速度结构,与钻孔取样结果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基于勒夫波的隧道不良地质探测方法的可靠性与应用价值。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在隧道施工中具备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不良地质 勒夫波 地震记录 频散曲线特征 地质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源——荷场景集的多区域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评估
5
作者 朱沿任 石庆鑫 +3 位作者 苗谊凡 霍成芳 张丽娜 田鑫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4,共9页
为了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导致的运行点偏移,以及传统确定性可用输电能力(ATC)评估方法难以量化时序安全裕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场景集的多时间断面ATC评估方法。首先,针对新能源出力与负荷需求的多维度不确定性,采用改进的条件W... 为了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导致的运行点偏移,以及传统确定性可用输电能力(ATC)评估方法难以量化时序安全裕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场景集的多时间断面ATC评估方法。首先,针对新能源出力与负荷需求的多维度不确定性,采用改进的条件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CWGAN)法生成代表性随机源-荷场景集,构建系统初始运行点;其次,基于安全性指标构建系统的极限运行点,进而建立时序ATC评估模型;通过典型日源-荷场景集对多区域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ATC概率分布进行评估,并计及N-1故障对系统ATC的影响。最后,基于多区域IEEE 9节点系统与实际电网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源荷不确定性 生成对抗网络 高比例新能源 随机场景集 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配额约束下省级能源供需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厉艳 赵昕 +3 位作者 薛万磊 谭显东 刘知凡 刘之琳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1,共10页
能源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碳减排的主战场,其未来供需发展情况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影响重大。考虑中国各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构建了包含总量与相对指标、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碳配额分配指标... 能源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碳减排的主战场,其未来供需发展情况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影响重大。考虑中国各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构建了包含总量与相对指标、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碳配额分配指标体系,提出了碳配额约束下省级能源供需预测方法,以实现一、二次能源分品种、分行业、全流程综合平衡分析预测。结合2030年中国碳达峰目标,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各省控排减排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供需 碳配额 公平效率 综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肖欣 周渝慧 +4 位作者 张宁 韩新阳 薛万磊 唐鑫 尹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9,160,共6页
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电力需求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国内外主要国家城镇化率与用电量之间发展规律,总结出城镇化进程中电力需求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认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与... 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电力需求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国内外主要国家城镇化率与用电量之间发展规律,总结出城镇化进程中电力需求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认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与电力需求的相关性,认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相关性最高。构建了中国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模型,提出中国城镇化率从50%提升到75%的未来进程中每提高1%,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长4.6%;当城镇化率超过75%,电力需求的增长将放缓。构建了天津地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模型,提出天津地区城镇化率从80%提升到90%的未来进程中每提高1%,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长8.8%,最高用电负荷增加89万k W。建议随着中国城镇化新一轮稳妥推进,要相应地加强发电和电网设施的匹配规划和建设;在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和饱和负荷分析工作中,要关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引起空间负荷变化等情况,科学进行中长期负荷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电力需求 相关性 负荷预测 饱和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钛型纳米TiO_2材料分散工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匡亚川 张召环 +1 位作者 季小勇 张晓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8-1482,共5页
锐钛矿纳米TiO_2催化活性高,被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中。然而,纳米TiO_2颗粒在溶液中容易产生自发的凝聚行为,严重影响了其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性能。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和掺量、分散方法、分散时间对锐钛矿纳米TiO_2分散... 锐钛矿纳米TiO_2催化活性高,被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中。然而,纳米TiO_2颗粒在溶液中容易产生自发的凝聚行为,严重影响了其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性能。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和掺量、分散方法、分散时间对锐钛矿纳米TiO_2分散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锐钛矿纳米TiO_2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分散剂先机械剪切搅拌然后进行超声波分散能够显著地提高锐钛矿纳米TiO_2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在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锐钛矿纳米TiO_2在溶液中的团聚机理,提出了一种改善锐钛矿纳米TiO_2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纳米TiO2 分散性能 分散剂 分散方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动态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平台所有者与互补者交互影响的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焦豪 马高雅 +1 位作者 王林栋 厉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9,共13页
有效治理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大多从静态视角审视平台治理机制,而没有采用动态视角对平台演化发展过程中治理机制的变化展开详细的分析。将数字平... 有效治理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大多从静态视角审视平台治理机制,而没有采用动态视角对平台演化发展过程中治理机制的变化展开详细的分析。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总结为涌现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更新阶段,基于平台所有者与互补者交互影响视角分析不同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挑战,提出基于开放、控制、制度化、变革的治理模式。涌现阶段需采取解耦策略、开放访问权限、资源信息提供、共生推广战略、建立互动机制等措施应对选择关键互补者合作和鼓励吸引互补者加入等挑战;震荡阶段需采取访问权限设置与反馈系统、纠纷解决机制、行为控制、外部关系控制、规范交易过程等措施应对避免互补者竞争加剧和筛选锁定互补者等挑战;规范阶段需采取分配协商程序、限制所有者权力、授予自主权、确保程序公正等措施应对明确各自战略定位、确立价值分配机制等挑战;更新阶段需采取提升平台质量、关注互补者反应、关注前沿数字技术、协作组织设计、促进共同成长等措施应对建立新的价值主张和实施平台变革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治理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动态治理机制 平台所有者 平台互补者 平台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最优最劣法和云模型的售电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雍琦 薛万磊 +2 位作者 赵昕 祁泽 赵会茹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售电公司是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全新角色,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价能够完善电力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是促进电力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建立5个维度多层次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以识别售电公司信用风险;运用贝叶斯最优最劣法确定指标权重,... 售电公司是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全新角色,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价能够完善电力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是促进电力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建立5个维度多层次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以识别售电公司信用风险;运用贝叶斯最优最劣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售电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采用4个售电公司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的交易行为、财务状况是售电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的关键因素,文中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评价售电公司的信用风险,为售电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评价 售电公司 电力市场 云模型 贝叶斯最优最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接入下配电系统混合储能选址定容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东磊 赵龙 +3 位作者 孙凯祺 王艳 孙毅 王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3-432,共10页
为实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混合储能的选址定容,构建一种考虑混合储能特点的双层优化模型,从而提升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和稳定性。首先,选取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混合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系统,充分发挥混合储能的高效充放电和高能量吞吐;其... 为实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混合储能的选址定容,构建一种考虑混合储能特点的双层优化模型,从而提升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和稳定性。首先,选取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混合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系统,充分发挥混合储能的高效充放电和高能量吞吐;其次,提出考虑混合储能特点的混合储能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以混合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以配置容量和接入位置为优化变量,其中运行维护成本需由下层计算;下层优化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建立混合整数二阶锥潮流优化模型,并将规划结果反馈上层。最后,以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储能,所提的混合储能形式及其优化配置策略能在保证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同时,提高配电网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系统 选址 全寿命周期成本 二阶锥规划 配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下击暴流强风荷载最不利工况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麒麟 汪大海 +4 位作者 向越 孙启刚 杨庆山 黄国庆 杨军永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对流天气引起的下击暴流已经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下击暴流风场的特异性造成现有规范无法适用,开展下击暴流输电线路设计风荷载的研究成为提高电网安全性亟待开展的课题。介绍了下击暴流的数学风场模型并用... 对流天气引起的下击暴流已经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下击暴流风场的特异性造成现有规范无法适用,开展下击暴流输电线路设计风荷载的研究成为提高电网安全性亟待开展的课题。介绍了下击暴流的数学风场模型并用于计算输电线路风荷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杆塔受到的导线风荷载开展了风场及线路结构参数分析,着重考察了最大导线风荷载对应工况。研究结果表明:(1)直线塔与耐张塔最大横向荷载值相同,但后者最大纵向荷载值显著大于前者;(2)直线塔的最大横向荷载和纵向荷载塔位分别出现于八跨输电线路的端部和次端部直线塔,耐张塔则出现于四跨输电线路;(3)最大导线风荷载与出流直径、中心相对位置、塔位及跨数密切相关,均存在特定的最不利工况。通过对风荷载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的总结,最终给出了三种代表性最不利导线风荷载工况的归一化风场参数,为输电线路抗下击暴流导线风荷载的合理取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输电线路 最不利工况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宏志 屠庆波 +1 位作者 高静仁 李彦 《陕西电力》 2016年第11期66-71,共6页
电网工程造价精益化管理要求不断深化,传统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亟需创新。结合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适宜性;然后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分别研究BIM技术在电网工程决策、设计、招... 电网工程造价精益化管理要求不断深化,传统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亟需创新。结合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的适宜性;然后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分别研究BIM技术在电网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5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应用模式;最后,从政策引导、行业标准、BIM平台建设、BIM人才培养4个方面提出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建议,以期该课题研究能够为未来BIM技术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程 BIM 造价管理 适宜性 应用模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与不确定性耦合关系的电力系统规划典型场景提取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峰 高效海 +2 位作者 郑鹏飞 刘帅 高洁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3,共10页
针对典型场景生成方法存在未能全面考虑风、光、负荷等不确定因素间的耦合关系、传统聚类方法在高维数据集上表现较差、提取的典型场景不能很好体现原数据特征等问题。首先在改进核函数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公式和多元高斯分布,利用高斯... 针对典型场景生成方法存在未能全面考虑风、光、负荷等不确定因素间的耦合关系、传统聚类方法在高维数据集上表现较差、提取的典型场景不能很好体现原数据特征等问题。首先在改进核函数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公式和多元高斯分布,利用高斯过程回归(GPR)对电力系统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的耦合关系进行建模,生成模拟运行数据;其次,采用时序分段典型场景提取方法,划分总调度区间为若干子区间并分别进行中心点聚类,得出子区间带权典型场景并用笛卡尔积连接生成全调度区间典型场景集;然后,应用基于陆地移动距离(EMD)的方法,进行典型场景提取效果评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提取的典型场景能更好保留原始基础场景集合的概率分布特性,充分体现原始数据集合中不确定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说明所述方法提取的典型场景能更好体现原数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场景 高斯过程回归 EMD距离 中心点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最优潮流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文升 魏佳 +3 位作者 曹永吉 马睿聪 张恒旭 田鑫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2-843,共12页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带来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最优潮流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首先,构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处理历史数据以生成场景...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带来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最优潮流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首先,构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处理历史数据以生成场景,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和Copula函数构建考虑时间相关性的风电、光伏出力及负荷波动概率模型。其次,将经济成本与系统灵活性关联,在考虑系统灵活性裕度期望、缺额期望和不足概率的基础上,建立计及运行经济性的量化评估指标。第三,构建含灵活性资源的概率最优潮流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和基于跟踪中心轨迹内点法估计系统状态和评估指标。以IEEE RTS-24系统为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配置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有助于提升系统灵活性和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灵活性 典型场景生成 概率最优潮流 蒙特卡洛模拟 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限制的混杂最优闭环电网经济调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亮 李雪亮 +3 位作者 田文辉 赵龙 郑志杰 田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电网经济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碳排放限制的混杂最优闭环电网调度算法。算法在考虑火力发电机组和多分布式发电聚合体组合调度的同时,以电网实际需求响应和碳排放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将经济调度问题... 针对电网经济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碳排放限制的混杂最优闭环电网调度算法。算法在考虑火力发电机组和多分布式发电聚合体组合调度的同时,以电网实际需求响应和碳排放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将经济调度问题转化为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从而建立电网经济调度与混杂系统最优控制序列的等价一致性;推导混杂系统获取满足贝尔曼方程的最优代价函数,借助神经网络逼近最优值获得最优闭环调度序列。仿真实验验证了本调度算法的闭环有效性,能在不同初始条件和外部扰动下依然获得最优调度序列,同时仿真结果证实降低碳排放限额或提高碳排放交易价格都有助于减少电网系统的总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限制 电网闭环调度 需求响应 混杂系统 最优代价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面体不确定集合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东磊 王宪 +3 位作者 孙毅 孟祥飞 张涌琛 张玉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55,共10页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接入比例的不断提高,源荷不确定性增强扩大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需求。为准确量化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制定兼顾灵活性与经济性的优化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面体不确定集合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首先...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接入比例的不断提高,源荷不确定性增强扩大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需求。为准确量化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制定兼顾灵活性与经济性的优化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面体不确定集合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量化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合量化多个光伏电站出力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及相关性特征,进而分析净负荷波动区间,构建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量化模型。其次,基于仿射策略建立考虑灵活性需求的仿射可调鲁棒优化模型,并将所建立的鲁棒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基于6节点系统与IEEE 57系统,在不同不确定性场景下对比所提模型的优化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系统的灵活性需求量化评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不确定性 运行灵活性 多面体不确定集合 仿射可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的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达 牛华忠 +2 位作者 杨心宇 赵瑞媛 召韦成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为优化我国小农利益联结路径,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从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出发,结合实地调研与过往材料解读分析的方式,剖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势,并针对小农户出现的问题,从对策、人口、金融、成本等4个方... 为优化我国小农利益联结路径,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从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出发,结合实地调研与过往材料解读分析的方式,剖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势,并针对小农户出现的问题,从对策、人口、金融、成本等4个方面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山东省 小农产利益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帧复制和消除的时间敏感网络动态冗余机制研究
19
作者 张浩 郭偶凡 +3 位作者 周飞飞 马涛 何迎利 姚苏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40-746,共7页
为解决时间敏感网络IEEE 802.1CB协议中并未明确如何实现复制帧的可靠传输的问题,以及从端到端角度进行可靠性保护存在的网络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帧复制和消除的时间敏感网络动态冗余机制。该机制利用可靠性概率模型根据数... 为解决时间敏感网络IEEE 802.1CB协议中并未明确如何实现复制帧的可靠传输的问题,以及从端到端角度进行可靠性保护存在的网络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帧复制和消除的时间敏感网络动态冗余机制。该机制利用可靠性概率模型根据数据流优先级的不同对各数据流部署不同的冗余路径,同时借助分段保护的思想实现对网络冗余的压缩处理,能够在保证数据传输高可靠性的同时有效地压缩网络冗余。该算法首先根据数据流的优先级对客户端流进行筛选,仅针对优先级大于等于4的数据流进行冗余保证;其次,利用遗传算法计算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最优主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可靠性概率模型判断是否达到预期可靠性,若没有达到,将使用分段帧复制和消除手段来确认冗余路径以及需要部署的FERE-NODE数量;最后,经过不断迭代更新获得部署FERE-NODE的最优解以及最佳冗余路径策略。通过在NeSTiNg平台搭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与最短路径算法、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时延约束的最小代价算法(DCLC)两种基准算法的对比中,所提冗余算法在丢包率分别降低了0.15%,0.23%,平均时延上分别降低了9.33%,7.35%;在与两种端到端的冗余机制ETE-FRER和ONE-FRER的对比中,所提冗余算法在99.999%可靠性要求下的带宽消耗分别降低了35.0%,12.4%,充分验证了该算法在保证网络高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网络冗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敏感网络 可靠性 帧复制和消除 动态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0年北洛河流域产水、保土、固碳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宇洁 张晓萍 +3 位作者 孙伟楠 耿文亮 安泽锋 陈庆伟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7,共13页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为该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多源数据,运用InVEST和CSLE等... [目的]探究北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与权衡/协同关系,为该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0—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多源数据,运用InVEST和CSLE等模型,定量评估分析北洛河流域1970—1990年土地利用相对稳定期、2000年左右的过渡期和2010—2020年生态恢复期的不同时期内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碳储量3种典型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流域总产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波动下降的趋势,2000年降至最低。土地利用稳定期产水总量的年代际平均值为10.16×10^(8) m^(3)(37.75 mm),过渡期降低36.9%,而生态恢复期降低25.53%。林、耕、草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产水总量和产水深始终最大,林地的产水深始终最小。2)土壤保持总量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2010年达到最高值。土地利用稳定期内,土壤保持总量的年代际平均值为305.62×10^(6) t(113.57 t/hm^(2)),过渡期上升至364.52×10^(6) t,生态恢复期显著增加至426.19×10^(6 )t(157.75 t/hm^(2)),相较于第1时期增加38.9%。林地保持能力远高于耕地,梯田等工程措施的建设使耕地土壤保持功能大幅提升。3)碳储总量呈先稳定后持续增加趋势,2000年后开始显著增长,2020年较1970年增长24.09%。林地是主要的碳库,其碳储量显著增加,而草地和耕地碳储量随面积的减少而降低。4)在空间格局变化上,产水量减少、土壤保持和碳储量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5)在流域尺度上,1970—2020年北洛河流域产水量与土壤保持、碳储量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土壤保持与碳储量呈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碳储量的协同度随时间降低,而产水量与其他二者的权衡关系相对稳定。[结论]随着植被恢复,流域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具有相对稳定的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益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CSLE模型 权衡与协同 北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