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系统厂站接线图拓扑关系检测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昊 管荑 +3 位作者 王杉 石玮 刘子鑫 刘晓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1-538,共8页
厂站接线图中电气元件的拓扑关系是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技术所需的核心数据。目前,已知的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技术仍然依靠人工获取图中的拓扑关系。通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 厂站接线图中电气元件的拓扑关系是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技术所需的核心数据。目前,已知的厂站接线图自动生成技术仍然依靠人工获取图中的拓扑关系。通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厂站接线图拓扑关系检测。首先,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对电气元件进行识别,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标量格式接线图进行预处理,完成电气元件与连接线的分割。然后,利用轮廓跟踪算法对连接线连通区域进行检测标记。最后,根据获取的电气元件信息与连接线信息获取图纸的拓扑关系。采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集,并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站接线图 拓扑关系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轮廓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主动解列优化断面的实用化快速搜索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苗伟威 雷鸣 +2 位作者 廖大鹏 刘军 姜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128,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电力系统主动解列断面的优化搜索方法,以多层图分割理论为框架,通过粗化、初始分区和还原优化3个阶段实现解列断面的快速搜索。结合粗化阶段信息,在还原优化阶段提出一种基于寻优和校验的优化搜索策略,依次进行寻求目标最... 本文提出一种电力系统主动解列断面的优化搜索方法,以多层图分割理论为框架,通过粗化、初始分区和还原优化3个阶段实现解列断面的快速搜索。结合粗化阶段信息,在还原优化阶段提出一种基于寻优和校验的优化搜索策略,依次进行寻求目标最优解和连通性校验两个过程,借此替代含复杂逻辑约束0-1规划问题的求解,在提高求解效率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为提高拓扑连通性校验效率,提出一种最小化校验子图的构造方法。最后通过两个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图分割 电力系统主动解列 最小化校验子图 拓扑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湿空气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研究
3
作者 王凯 张丽阳 +1 位作者 吴凯玥 罗海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55-5368,共14页
该文主要研究大气压湿空气条件下纳秒脉冲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和发射光谱特性。首先,基于DBD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了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阶段的气隙击穿电压。特别地,随着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增大(50~500 ns),上升沿击穿电... 该文主要研究大气压湿空气条件下纳秒脉冲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和发射光谱特性。首先,基于DBD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了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阶段的气隙击穿电压。特别地,随着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增大(50~500 ns),上升沿击穿电压降低,而下降沿击穿电压先降低后增加,由此导致放电功率和氮气谱线强度在200~300 ns范围内存在极小值。并且发现击穿电压与湿度近似呈线性关系,拟合得到完全干燥空气的上升沿击穿电压为7.19 kV(1 mm气隙),且相对湿度每上升20%,击穿电压提高0.14 kV。在给定实验参数范围下,氮气分子的发射光谱强度与放电功率近似成正比,而受具体脉冲参数的影响较小,表明放电功率对放电产物的线性调控作用。最后,基于流注理论提出了简化模型用于估算纳秒脉冲放电的击穿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湿空气 纳秒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D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电可用转子动能评估的频率支撑需求优化分配策略
4
作者 朱元振 苗伟威 +1 位作者 鲍冠南 赵桂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4-103,共10页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同步机惯量和调频能力不断降低,风电提供频率支撑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选择。然而,风电天然的出力波动特性决定了其频率支撑能力时变,加之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频率支撑需求不同,如何在...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同步机惯量和调频能力不断降低,风电提供频率支撑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选择。然而,风电天然的出力波动特性决定了其频率支撑能力时变,加之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频率支撑需求不同,如何在不同系统运行方式下为不同频率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分配频率支撑需求成为一项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风电可用转子动能评估的频率支撑需求优化分配策略。在风电机组采用释放转子动能方式提供频率支撑的场景下,首先基于其风电功率捕获特性解析推导了频率支撑期间的风能损失,得到了风电可用转子动能的精确表征方法。然后,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场景,基于系统频率安全判据,提出了一种系统对风电频率支撑总体需求的评估方法。最后,以风能损失最小为目标,提出了频率支撑需求在风电机组间的优化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频率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风电频率支撑期间的风能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可用转子动能 频率支撑能力 风能损失 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A的无线光通信中预编码与功率分配研究
5
作者 梁艳 张鹏 张鹍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目的】针对无线光通信(OWC)系统中应用速率分拆接入(RSMA)技术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逼近的联合预编码矩阵和速率分配算法,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方法】采用变量转换和线性逼近的方法将非凸分阶函数转化为凸函数。... 【目的】针对无线光通信(OWC)系统中应用速率分拆接入(RSMA)技术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逼近的联合预编码矩阵和速率分配算法,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方法】采用变量转换和线性逼近的方法将非凸分阶函数转化为凸函数。通过联合预编码矩阵和速率分配算法,有效地分配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为了求解最优解,采用连续迭代算法进行优化。【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案显著降低了系统中断概率,并具有快速的收敛速率。这意味着所提方案能够在基于RSMA的OWC(RSMA⁃OWC)系统中提供更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性能。【结论】文章所提方案为OWC系统中的RSMA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进一步的研究应聚焦于RSMA⁃OWC系统的中断概率问题以及资源分配、预编码设计和应用扩展等方面的挑战。该研究为推动RSMA技术在OWC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分拆接入 无线光通信 资源分配 变量转换 线性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右半平面极点的三相并网变换器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邢法财 蒋哲 +4 位作者 武诚 张志轩 田鸣鹤 赵玉静 叶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和阻尼水平下降,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目前并网变换器系统判稳方法常采用奈奎斯特判据和广义奈奎斯特判据,但这两种判据均适用于阻抗比中不含右半平面(righ... 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和阻尼水平下降,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目前并网变换器系统判稳方法常采用奈奎斯特判据和广义奈奎斯特判据,但这两种判据均适用于阻抗比中不含右半平面(right half plane, RHP)极点的场景。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考虑正负序耦合和源荷之间耦合的等效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系统阻抗模型,提出了考虑RHP极点的三相变换器并网系统判稳方法。首先,对研究系统的RHP极点个数及奈奎斯特曲线包围点(-1, j0)的次数进行估算。然后,在奈奎斯特判据的基础上,利用SISO系统阻抗伯德图进行分析,在系统存在RHP极点的情况下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中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在有无RHP极点的不同场景下,所提判稳方法均能对三相变换器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换器 单输入单输出 小干扰稳定性 右半平面极点 源荷耦合 阻抗伯德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架空导线单相触树接地故障模型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43
7
作者 梁栋 徐丙垠 +3 位作者 唐毅 王鹏玮 王玮 孙中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221-5231,共11页
针对现有的高阻故障模型难以描述导线触树故障的过渡电阻缓变特征的问题,在分析导线触树故障物理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实际物理过程的等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良好模拟不同尺寸接地树木下过渡电阻的短时非线性特性及长时... 针对现有的高阻故障模型难以描述导线触树故障的过渡电阻缓变特征的问题,在分析导线触树故障物理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实际物理过程的等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良好模拟不同尺寸接地树木下过渡电阻的短时非线性特性及长时缓变特性。以模型为基础,提出基于故障分量幅值的长时变化趋势进行故障判断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耐过渡电阻能力可达17kΩ以上,在实际线路试验中,导线触树故障检出时过渡电阻约51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触树故障 高阻接地故障 介质击穿 接触电阻 越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图匹配的接线图检测与校核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昊 王杉 +3 位作者 耿玉杰 王黎 孙文昌 苗纯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传统的厂站一次接线图的绘制和管理主要依靠电网运行人员,费时费力且缺乏科学可校核的参考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厂站一次接线图的自动检测、识别和校核算法。首先,使用目标检测Faster R-CNN模型检测... 传统的厂站一次接线图的绘制和管理主要依靠电网运行人员,费时费力且缺乏科学可校核的参考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厂站一次接线图的自动检测、识别和校核算法。首先,使用目标检测Faster R-CNN模型检测厂站接线图中的电器元件,并达到92%的检测准确率,同时使用端到端的文字检测识别模型识别厂站接线图中的文字信息,并达到94.2%的文字检测准确率和92%的文字识别准确率;然后,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厂站接线图连接线、拓扑关系识别;最后,使用改进的VF2算法进行厂站一次接线图和人工维护的厂站一次接线图拓扑关系匹配校核,将拓扑数据抽象为无向图,通过轮廓序号得到元件的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改进的VF2算法得到2张图的匹配率,并通过匹配率与设定好的阈值来帮助核验,相比于节点遍历的匹配方法,核验准确率提高了37.5%。基于某供电公司提供的部分变电站的厂站一次接线图标注了接线图电器元件,贡献了一个小型接线图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站一次接线图 拓扑关系匹配 自动生成 自动校核 深度学习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网络谐振结构的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问题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8
9
作者 邢法财 武诚 +3 位作者 蒋哲 张冰 杨冬 周宁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2,共7页
针对双馈风电场经串补送出时的振荡问题,致力于从电力网络谐振的角度分析其振荡机理,并提出相关抑制措施。首先结合双馈风机的基本结构,对其交流侧受扰动时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起双馈风机的端口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s域节点... 针对双馈风电场经串补送出时的振荡问题,致力于从电力网络谐振的角度分析其振荡机理,并提出相关抑制措施。首先结合双馈风机的基本结构,对其交流侧受扰动时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起双馈风机的端口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双馈风电场经串补送出系统的网络谐振结构,并确定了不稳定谐振模式的主要影响区域。最后,针对最不稳定的谐振模式提出了基于旁路阻尼滤波器的谐振抑制措施,并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算例分析表明,在高串补度、低运行转速下,系统在次同步频段内确实存在一定的谐振风险;通过合理设计旁路阻尼滤波器参数,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谐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串补 次同步振荡 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 旁路阻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