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声光谱技术在SF_6分解产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添天 苏镇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0,共6页
介绍了光声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采用英国凯尔曼(Kelmaa)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携式变压器油中故障气体及微水检测装置Traasport.x对SF6分解产物中的CO和SO_2进行了检测,由于Kelman公司的检测装置是检测油中故障气体的,装置中没有SO_2滤光片,... 介绍了光声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采用英国凯尔曼(Kelmaa)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携式变压器油中故障气体及微水检测装置Traasport.x对SF6分解产物中的CO和SO_2进行了检测,由于Kelman公司的检测装置是检测油中故障气体的,装置中没有SO_2滤光片,因此根据HITRAN2004数据库重新选取了SO_2气体的滤光片,并用新选择的SO_2滤光片替换原来Kelman检测装置中的一个滤光片,来实现对SO_2气体的检测。对不同浓度的CO和SO_2气体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光声信号与待测气体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O和SO_2气体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了4.063 ppm和9,540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SF6分解产物 光声信号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模糊机会约束的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检修重构协同优化方法
2
作者 骆晨 蔡梦怡 +2 位作者 王书宏 冯玉 王逸飞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低压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装机量显著上升,给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针对新型配电系统检修计划中高比例光伏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模糊机会约束的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检修...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低压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装机量显著上升,给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针对新型配电系统检修计划中高比例光伏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计及模糊机会约束的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检修重构协同优化方法。以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考虑配电网检修和运行存在的耦合关系,采用模糊机会约束刻画光伏的随机特性,推导得到机会约束的清晰等价类。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减少检修计划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修计划 配电网重构 模糊机会约束 协同优化 高比例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紧固件碳纤维复合材料雷击损伤电热耦合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时宇 杜斌 +3 位作者 李乐颖 刘乾 赵玉顺 傅中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9,共10页
为研究含紧固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雷击损伤特性,分别建立含紧固件CFRP和不含紧固件CFRP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电热耦合仿真分析CFRP的雷击损伤形态,并对应进行雷电流损伤实验,对比研究不同雷电流峰值下两种CFRP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含紧固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雷击损伤特性,分别建立含紧固件CFRP和不含紧固件CFRP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电热耦合仿真分析CFRP的雷击损伤形态,并对应进行雷电流损伤实验,对比研究不同雷电流峰值下两种CFRP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雷电流峰值较低时,含紧固件CFRP的表面损伤程度低于不含紧固件的CFRP,随着雷电流峰值增大,含紧固件CFRP沿碳纤维纵向损伤逐渐加大,并最终超过不含紧固件CFRP。实验中不含紧固件CFRP受到雷击时表面垂直碳纤维方向上出现线状损伤,含紧固件的CFRP垂直碳纤维方向的线状损伤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损伤 紧固件 碳纤维复合材料 电热耦合 线状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角轨迹灵敏度的交直流电网振荡抑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夏令志 操松元 +2 位作者 陶帝文 程洋 李生虎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77,共10页
高压直流线路稳态功率影响交直流互联系统功角稳定性。为抑制同步发电机功角振荡,基于功角轨迹灵敏度,提出对故障前直流功率的优化方法。建立交直流系统轨迹灵敏度解析表达,引入中间变量确定功角和稳态直流功率关系。推导潮流解对稳态... 高压直流线路稳态功率影响交直流互联系统功角稳定性。为抑制同步发电机功角振荡,基于功角轨迹灵敏度,提出对故障前直流功率的优化方法。建立交直流系统轨迹灵敏度解析表达,引入中间变量确定功角和稳态直流功率关系。推导潮流解对稳态直流功率的灵敏度,计算轨迹灵敏度初值。基于时域仿真中网络约束方程,推导含直流变量的不平衡项。以功角差最小为目标,提出稳态直流功率优化模型,采用内点法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对功角振荡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网 功角振荡抑制 轨迹灵敏度 故障前直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虚拟阻抗功率解耦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潇潇 王煜琛 +2 位作者 毛荀 解宝 邵冰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111,共11页
虚拟阻抗控制有助于改善构网型变流器因阻性线路引起的功率耦合问题,同时还能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启动以起到限流作用。虚拟阻抗的引入深刻影响故障大扰动下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同步稳定性,目前尚缺少针对上述影响的稳定量化分析方法。因此... 虚拟阻抗控制有助于改善构网型变流器因阻性线路引起的功率耦合问题,同时还能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启动以起到限流作用。虚拟阻抗的引入深刻影响故障大扰动下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同步稳定性,目前尚缺少针对上述影响的稳定量化分析方法。因此,文中首先建立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考虑虚拟阻抗控制前后的经典三阶降阶动态模型。然后,结合拉萨尔不变性原理构建考虑虚拟阻抗功率解耦的改进能量函数。分析表明,改进能量函数能通过吸引域量化评估虚拟阻抗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虚拟阻抗功率解耦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优化控制策略,以提高其暂态同步稳定性。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暂态稳定 虚拟同步机 虚拟阻抗 功率耦合 能量函数 限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IR技术的微量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检测
6
作者 刘伟 刘子恩 +3 位作者 梁颂冰 严进 朱正宜 张引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0,162,共7页
C_(4)F_(7)N混合气体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更低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已被逐渐推广和使用。由于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与C_(4)F_(7)N的体积分数有关,通过对混合气体... C_(4)F_(7)N混合气体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和更低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已被逐渐推广和使用。由于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与C_(4)F_(7)N的体积分数有关,通过对混合气体中微量C_(4)F_(7)N的检测,可以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平台,确定了C_(4)F_(7)N的红外光谱信息通过对C_(4)F_(7)N体积分数为100~2 000μL/L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检测,确定了微量C_(4)F_(7)N的最佳检测波段。搭建了基于NDIR技术的微量C_(4)F_(7)N检测平台,测量通道滤光片为7.9μm,实现了对12.6~52.5μL/L的微量C_(4)F_(7)N定量检测,C_(4)F_(7)N气体体积分数与反演信号值的线性拟合系数R^(2)为0.989,最大绝对误差为0.107。研究成果为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绝缘状态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 环保绝缘气体 红外光谱 NDIR 微量C_(4)F_(7)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风电场有功优化调度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辉 徐箭 +1 位作者 孙元章 易先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7-33,42,共8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背景下,风电场的有功优化调度对调度控制和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风电场风速分布和风电功率有效评估的基础上,以风电机组的出力以及开停机状态为决策变量,考虑风电场弃风以及机组启停,建立了以风电场运行成本最低为目... 大规模风电并网背景下,风电场的有功优化调度对调度控制和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风电场风速分布和风电功率有效评估的基础上,以风电机组的出力以及开停机状态为决策变量,考虑风电场弃风以及机组启停,建立了以风电场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风电场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风能利用系数的分段线性化方法,进而建立了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风电场优化调度模型。实际风电场的算例分析表明,该调度模型可在满足调度部门指令需求的前提下,给出风电场内最优的机组启停计划和出力安排,有效减少弃风及启停次数,降低风电场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优化调度 弃风 机组启停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风电外送的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平平 陈凌琦 +2 位作者 丁明 张炎 李宾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62-2169,共8页
整流侧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逆变侧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结合两者的优点,是一种适用于风电外送的新型拓扑。为弥补MMC无法清除直流侧故障的缺陷,可在整流侧直流线路上装设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针... 整流侧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逆变侧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结合两者的优点,是一种适用于风电外送的新型拓扑。为弥补MMC无法清除直流侧故障的缺陷,可在整流侧直流线路上装设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针对单级接地和双极短路2种故障分析其故障特性和对系统的影响,并根据故障电流特性设计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该输电模型并仿真分析其在稳定送端交流母线电压上的优势,然后验证所提故障特性分析,最后证明所设计的时序控制策略可有效清除直流侧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风力发电 故障电流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频传感器对局放信号失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鹏飞 周文俊 +3 位作者 杨帅 刘宇舜 田妍 王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0-1588,共9页
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电流宽度为纳秒级和亚纳秒级,而特高频(UHF)传感器接收的信号持续时间达到微秒级,因而接收信号出现失真现象。经理论分析,得出UHF传感器的群延迟不平坦和相位中心不稳定引起UHF信号的失真。以自行设计的Vivaldi天... 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电流宽度为纳秒级和亚纳秒级,而特高频(UHF)传感器接收的信号持续时间达到微秒级,因而接收信号出现失真现象。经理论分析,得出UHF传感器的群延迟不平坦和相位中心不稳定引起UHF信号的失真。以自行设计的Vivaldi天线和微带天线作为样本,通过脉冲响应仿真和试验对以上两因素进行验证。并对110 k V预制故障的套管进行实验,研究不同UHF天线获得的信号与视在放电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群延迟不平坦导致UHF信号的相位失真,相位中心不稳定导致幅度失真。利用群延迟平坦相位中心稳定的传感器获得的UHF信号与视在放电量的拟合优度从0.647提升至0.862。群延迟和相位中心可作为有效高度的补充参数对UHF传感器失真程度进行评价,为UHF传感器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频传感器 UHF信号 失真分析 群延迟平坦度 相位中心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相参数新测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刚 傅中 +4 位作者 程洋 赵爱华 夏令志 刘宇舜 赵玉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22-2529,共8页
输电线路相参数是线路过电压计算的基本参数,获取同塔双回交流线路的相参数对于指导工程运行是必要的。为准确获得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的相参数,建立微分形式的输电线路方程,对微分方程用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进行推导,获得输电线路相... 输电线路相参数是线路过电压计算的基本参数,获取同塔双回交流线路的相参数对于指导工程运行是必要的。为准确获得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的相参数,建立微分形式的输电线路方程,对微分方程用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进行推导,获得输电线路相参数与各相导线首、末端电压和电流关系的测量用数学模型。在不同方式下,多次同步测量各相导线首、末端电压和电流,将所测数据代入模型求解参数。经仿真验证,对100~500km的线路最大偏差为1.47%,可适用于任意长度同塔双回线路,是一种新的相参数测量获取方法,满足电力系统过电压计算对参数准确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 同步测量 相参数 分布参数模型 拉普拉斯变换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有功恢复速率对送端系统功角稳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炎 丁明 +3 位作者 韩平平 孙浩然 杨为 陈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59-3067,共9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已成为中国大型能源基地电能外送的主要措施,研究故障清除后直流有功恢复速率对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数学上推导直流有功恢复速率对同步机电磁功率的影响;基于等面积定则理论分析不同直流有功恢复速... 特高压直流输电已成为中国大型能源基地电能外送的主要措施,研究故障清除后直流有功恢复速率对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数学上推导直流有功恢复速率对同步机电磁功率的影响;基于等面积定则理论分析不同直流有功恢复速率下,同步机减速面积的变化特性;并进一步研究同步机等值内阻变化对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典型系统和实际系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文中的分析为特高压交直流外送系统功角稳定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稳定 HVDC 有功恢复速率 同步机等值内阻 等面积定则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存储的文件生命周期追踪方案与系统
12
作者 顾广宇 宋贤睿 +2 位作者 蔡翔 张淑娟 丁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65-2671,共7页
为解决大数据环境下种类多、分布广、大小不一的文件生命周期的快速有效追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树形数据存储结构与追踪方案。增加实现系统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提供文件操作频度、热点分布、数据类型、生命周期树广度与... 为解决大数据环境下种类多、分布广、大小不一的文件生命周期的快速有效追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树形数据存储结构与追踪方案。增加实现系统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提供文件操作频度、热点分布、数据类型、生命周期树广度与深度的统计排名,以及数据量趋势预测等可视化分析结果。与普通的数据管理系统相比,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快速的对数据全生命周期树进行查询和构建,快速实现文件的可视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 树形结构 文件追踪 文件管理系统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雷击接闪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哲浩 陈维江 +10 位作者 陈家宏 向念文 殷禹 丁立健 傅中 张乔根 黄胜鑫 顾建伟 傅毓斐 樊星 章志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36-3642,共7页
通常认为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越小,端部附近电场越强,雷击接闪效能越强;一些学者认为不同高度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的影响不同;还有学者则认为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没有影响。因此,研究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是否影响其雷击接闪效能... 通常认为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越小,端部附近电场越强,雷击接闪效能越强;一些学者认为不同高度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的影响不同;还有学者则认为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没有影响。因此,研究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是否影响其雷击接闪效能对新型避雷针的设计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论文开展了针–板间隙下不同曲率半径避雷针流注放电与先导放电模拟实验,结合实验室针–板间隙和避雷针–雷云超长间隙放电的空间电场计算,对曲率半径是否影响避雷针迎面流注和迎面先导接闪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曲率半径下避雷针流注放电起始时刻差异<0.22μs,发展速度差异<5%;当曲率半径小于临界半径时,避雷针连续稳定先导起始时刻差异<1.27μs,发展速度差异小于5%;自然雷电环境下,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的变化仅对端部附近区域电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其雷击接闪效能几乎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半径 雷击接闪效能 临界半径 迎面流注放电 迎面先导放电 避雷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向信 孔明 +1 位作者 刘振山 史志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6,共6页
针对局部放电检测难、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它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前端图形化采集、无线自组网传输、后台实时监控等功能,同时支持移动端查看。在实验室内模拟了GIS装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 针对局部放电检测难、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它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前端图形化采集、无线自组网传输、后台实时监控等功能,同时支持移动端查看。在实验室内模拟了GIS装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显示放电信号,保证了检测质量。同时进行了大量现场检测,准确地分析了异常的局部放电信号,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物联网 图形化 实时监控 放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交换机网络性能的AHP熵权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圆智 刘青 +2 位作者 高博 丁津津 徐斌 《陕西电力》 2016年第12期29-33,共5页
在分析现有交换机性能评估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案,实现了对智能电网交换机的自动评分。应用模糊综合评估原理从交换机的流量、转发延时、地址容量等方面对交换机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 在分析现有交换机性能评估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案,实现了对智能电网交换机的自动评分。应用模糊综合评估原理从交换机的流量、转发延时、地址容量等方面对交换机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信息熵权重和层次权重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交换机性能指标的最终权重,并建立交换机的综合评价模型。算例表明,应用该指标体系和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各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客观地对交换机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机 网络性能 指标权重 AHP-墒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