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孔洞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
1
作者
郑文涛
陈晶华
李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为了研究孔洞位置和尺寸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改进CT试样的裂纹扩展仿真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研究了在低周疲劳加载条件下Q235钢圆孔与裂纹尖端的角度、距离以及圆孔半径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并通...
为了研究孔洞位置和尺寸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改进CT试样的裂纹扩展仿真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研究了在低周疲劳加载条件下Q235钢圆孔与裂纹尖端的角度、距离以及圆孔半径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裂纹偏转系数来定量描述不同参数对裂纹扩展路径偏转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圆孔与裂纹尖端的夹角为45°时,裂纹偏转系数取得最大值;裂纹偏转系数随着孔洞半径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圆孔与裂纹尖端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
裂纹扩展
低周疲劳
裂纹偏转行为
扩展有限元法
裂纹尖端应力场
仿真模拟
裂纹偏转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配电网的剩余供电能力实用模型
被引量:
21
2
作者
甄国栋
高新智
+3 位作者
于树刚
郭伟
李思岑
祖国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20-3428,共9页
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RSC)给出了在节点负荷不需要减少的前提下,配电网可利用的供电潜力,由于该指标不需要切减已有负荷,因此更能指导实际运行。已有的RSC模型没有考虑网络重构,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合理考虑网络重构,能够优化...
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RSC)给出了在节点负荷不需要减少的前提下,配电网可利用的供电潜力,由于该指标不需要切减已有负荷,因此更能指导实际运行。已有的RSC模型没有考虑网络重构,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合理考虑网络重构,能够优化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位置的实用剩余供电能力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能进一步优化配电网开关分布,并充分发挥配电网的供电潜力。首先,介绍了RSC的定义、已有的模型和应用场景;其次,改进已有的RSC模型,得到更完善的实用剩余供电能力模型(RSCp),阐述其应用场景,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再次,推理说明了该模型比已有RSC模型更能深入挖掘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最后,结合算例说明文中模型的实用性和正确性。文中论证了较为完善的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模型,能够优化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选取策略,更适合指导电网运行,有利于高效利用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剩余供电能力
开关
优化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细粒度用户用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
3
3
作者
曹梦
刘宝成
+2 位作者
何金
张春晖
胡泉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164,172,共8页
在智能电网普及的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力数据进行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细粒度居民用电预测模型。根据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采用基于DTW距离的K-mediods方法对总体用户进行细粒度划分;在各个子类分别建...
在智能电网普及的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力数据进行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细粒度居民用电预测模型。根据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采用基于DTW距离的K-mediods方法对总体用户进行细粒度划分;在各个子类分别建立用电量预测模型;根据用户的用电行为具有周期性突变这一现象,采用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原BP网络进行改进。基于真实居民用电数据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量预测
动态时间规整
K-mediods
BP神经网络
趋势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流GIS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微粒抑制效果及绝缘寿命评估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浩
李松原
+3 位作者
何金
张弛
李志坚
耿秋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3-231,共9页
目前针对交流GIS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微粒抑制效果及绝缘寿命评估的相关研究尚不清晰。文中针对交流GIS,首先基于金属微粒荷电机理与受力模型,搭建了电极覆膜金属微粒运动观测平台,通过观测聚酰亚胺电极覆膜的微粒抑制效果,验证了电极覆膜...
目前针对交流GIS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微粒抑制效果及绝缘寿命评估的相关研究尚不清晰。文中针对交流GIS,首先基于金属微粒荷电机理与受力模型,搭建了电极覆膜金属微粒运动观测平台,通过观测聚酰亚胺电极覆膜的微粒抑制效果,验证了电极覆膜对微粒抑制的有效性。具体结果表明,薄膜厚度与微粒抑制效果呈正相关特性,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薄膜对金属微粒启举电压的增幅在49%~68%。其次建立了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放电特性与寿命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厚度实验样品的放电统计参量,明确其放电特性,进而测试不同厚度聚酰亚胺薄膜的绝缘寿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100μm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在110 kV下的绝缘寿命最长,为76.86年;25μm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在500 kV下的绝缘寿命最短,为18.63年,验证了聚酰亚胺电极覆膜的绝缘可靠性。最终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文中提出了在交流GIS中的电极覆膜敷设方案。本研究可为交流GIS电极覆膜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GIS
聚酰亚胺
放电特性
绝缘寿命
微粒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洞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
1
作者
郑文涛
陈晶华
李田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材料
科学
与工程学院
国网天津市电力科学研究院
出处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5365)。
文摘
为了研究孔洞位置和尺寸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改进CT试样的裂纹扩展仿真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研究了在低周疲劳加载条件下Q235钢圆孔与裂纹尖端的角度、距离以及圆孔半径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裂纹偏转系数来定量描述不同参数对裂纹扩展路径偏转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圆孔与裂纹尖端的夹角为45°时,裂纹偏转系数取得最大值;裂纹偏转系数随着孔洞半径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圆孔与裂纹尖端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关键词
孔洞
裂纹扩展
低周疲劳
裂纹偏转行为
扩展有限元法
裂纹尖端应力场
仿真模拟
裂纹偏转系数
Keywords
hole
crack propogation
low cycle fatigue
crack deflection behavior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ress field at crack tip
simulation
crack deflec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TG40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电网的剩余供电能力实用模型
被引量:
21
2
作者
甄国栋
高新智
于树刚
郭伟
李思岑
祖国强
机构
国网
天津市
电力
公司检修公司
国网
天津市
城西供电分公司
国网
天津市
城南供电分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科学研究院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20-3428,共9页
文摘
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RSC)给出了在节点负荷不需要减少的前提下,配电网可利用的供电潜力,由于该指标不需要切减已有负荷,因此更能指导实际运行。已有的RSC模型没有考虑网络重构,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合理考虑网络重构,能够优化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位置的实用剩余供电能力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能进一步优化配电网开关分布,并充分发挥配电网的供电潜力。首先,介绍了RSC的定义、已有的模型和应用场景;其次,改进已有的RSC模型,得到更完善的实用剩余供电能力模型(RSCp),阐述其应用场景,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再次,推理说明了该模型比已有RSC模型更能深入挖掘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最后,结合算例说明文中模型的实用性和正确性。文中论证了较为完善的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模型,能够优化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选取策略,更适合指导电网运行,有利于高效利用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剩余供电能力
开关
优化
利用率
Keywords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residue supplycapability
switch
optimization
utilization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细粒度用户用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
3
3
作者
曹梦
刘宝成
何金
张春晖
胡泉伟
机构
国网天津市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
天津
检修公司
出处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8-164,172,共8页
文摘
在智能电网普及的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力数据进行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细粒度居民用电预测模型。根据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采用基于DTW距离的K-mediods方法对总体用户进行细粒度划分;在各个子类分别建立用电量预测模型;根据用户的用电行为具有周期性突变这一现象,采用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原BP网络进行改进。基于真实居民用电数据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
用电量预测
动态时间规整
K-mediods
BP神经网络
趋势相似度
Keyword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Dynamic time warping
K-mediods
BP neural network
Trend similarity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流GIS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微粒抑制效果及绝缘寿命评估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浩
李松原
何金
张弛
李志坚
耿秋钰
机构
国网
天津市
电力
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北
电力
大学新能源
电力
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3-231,共9页
基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资助(5500-202112122A-0-0-00)。
文摘
目前针对交流GIS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微粒抑制效果及绝缘寿命评估的相关研究尚不清晰。文中针对交流GIS,首先基于金属微粒荷电机理与受力模型,搭建了电极覆膜金属微粒运动观测平台,通过观测聚酰亚胺电极覆膜的微粒抑制效果,验证了电极覆膜对微粒抑制的有效性。具体结果表明,薄膜厚度与微粒抑制效果呈正相关特性,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薄膜对金属微粒启举电压的增幅在49%~68%。其次建立了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放电特性与寿命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厚度实验样品的放电统计参量,明确其放电特性,进而测试不同厚度聚酰亚胺薄膜的绝缘寿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100μm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在110 kV下的绝缘寿命最长,为76.86年;25μm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在500 kV下的绝缘寿命最短,为18.63年,验证了聚酰亚胺电极覆膜的绝缘可靠性。最终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文中提出了在交流GIS中的电极覆膜敷设方案。本研究可为交流GIS电极覆膜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
交流GIS
聚酰亚胺
放电特性
绝缘寿命
微粒抑制效果
Keywords
AC GIS
polyimid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sulation life
particles inhibition effect
分类号
TM595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孔洞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
郑文涛
陈晶华
李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配电网的剩余供电能力实用模型
甄国栋
高新智
于树刚
郭伟
李思岑
祖国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前趋势相似度的细粒度用户用电负荷预测
曹梦
刘宝成
何金
张春晖
胡泉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交流GIS聚酰亚胺电极覆膜微粒抑制效果及绝缘寿命评估
郭浩
李松原
何金
张弛
李志坚
耿秋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