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拓扑变化的数据驱动电力系统暂态主导失稳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芮 杨燕 +4 位作者 余娟 杨知方 朱晟毅 余亚南 孙昕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36-3447,I0013,共13页
电力系统暂态电压与功角混合失稳下的主导失稳模式(dominant instability mode,DIM)识别对制定快速调整措施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数据驱动方法因拓扑变化适应能力不足,导致识别精度下降甚至失效。由此,该文提出一种适应拓扑变化的数据驱... 电力系统暂态电压与功角混合失稳下的主导失稳模式(dominant instability mode,DIM)识别对制定快速调整措施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数据驱动方法因拓扑变化适应能力不足,导致识别精度下降甚至失效。由此,该文提出一种适应拓扑变化的数据驱动DIM识别方法。首先,提出基于K-means聚类和多随机卷积核变换的DIM高精度智能识别基础模型,利用K-means自适应选取关键暂态曲线,基于多随机卷积核变换表征暂态曲线斜率、失稳持续时间等重要DIM判断特征,从而适应拓扑变化并高效提取暂态曲线时序特征。其次,针对单个基础模型输出不确定性、可信度不足问题,提出基于Bagging集成学习和误差-分歧分解理论的DIM智能识别框架,自适应最优选择多个基础模型共同决策,提高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性。最后,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6节点系统及其修改系统、某实际电网8897节点系统上的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在保证较高DIM识别精度的情况下适应拓扑变化,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 主导失稳模式 关键曲线选取 多随机卷积核变换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调频作用的电力系统频率动态特性分析
2
作者 石鹏 王永灿 +6 位作者 王曦 白珈于 陈保瑞 左佳鑫 李振垚 王雪一 甘德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7,184,共9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呈现高不确定性和低惯量特性。针对含光伏的电力系统,对其频率响应特性展开研究。建立计及光伏的电力系统频率线性化模型,推导得到频率时域解析解;将模型的主导特征值算式近似解耦为三次方程,...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呈现高不确定性和低惯量特性。针对含光伏的电力系统,对其频率响应特性展开研究。建立计及光伏的电力系统频率线性化模型,推导得到频率时域解析解;将模型的主导特征值算式近似解耦为三次方程,并说明频率响应特性由主导特征值决定;根据主导特征值的近似解,推导频率指标的解析表达式,证明调速器下垂控制和光伏频率控制会增加系统阻尼但不会改变系统惯量。以10机39节点系统为仿真算例,将所建模型与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平均系统频率模型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调速器下垂系数和光伏频率控制参数对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一次调频 频率响应特性 新能源发电 光伏 主导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sarenko谐波分解的电力电缆缺陷定位方法
3
作者 冯杰 王大兴 +2 位作者 赵兴虹 周凯 唐志荣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近年来,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的缺陷检测中。然而,行波的多反射和反射系数谱是非周期性信号,导致FDR的定位谱图存在伪峰,这个问题容易造成对定位缺陷的严重误判。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isar... 近年来,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的缺陷检测中。然而,行波的多反射和反射系数谱是非周期性信号,导致FDR的定位谱图存在伪峰,这个问题容易造成对定位缺陷的严重误判。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isarenko谐波分解的电缆缺陷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线性差分模型对反射系数谱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拟合并构造一个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以替换传统FDR中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所提方法有效克服了电缆中的衰减、多反射以及色散效应对电缆缺陷定位造成的影响。然后,采用Pisarenko谐波分解法来估计反射系数谱中的所有频率,并进一步完成对缺陷的精确定位。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现场58 km海底电缆的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削弱伪峰对缺陷定位的影响,还能提高定位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系数谱 Pisarenko谐波分解 缺陷定位 频域反射法 电力线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代宇涵 刘春 +2 位作者 周朋 周俊鹏 向思屿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72-2774,共3页
在全球推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成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首先对双碳目标下当前国内外的电力储能技术进行了分析... 在全球推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成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首先对双碳目标下当前国内外的电力储能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技术主题和电力储能需求,明确了电力系统储能规划对双碳目标的重要影响;然后研究分析了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探究了当前较为先进的氢储能技术,以期为国家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双碳 储能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层规划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混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永红 李旻 +4 位作者 姜振超 路轶 范宏 季昕雨 陈斯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3,共7页
结合电力系统电压无功综合调控特点,建立无功优化的二层规划模型。上、下层分别选取系统网损最小和各节点电压偏移最小为目标函数,根据上、下层解空间的不同,上层采用原-对偶内点法,下层采用森林算法。搭建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 结合电力系统电压无功综合调控特点,建立无功优化的二层规划模型。上、下层分别选取系统网损最小和各节点电压偏移最小为目标函数,根据上、下层解空间的不同,上层采用原-对偶内点法,下层采用森林算法。搭建基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的无功优化闭环检测平台,综合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的二层规划程序和OPEN3000中的嵌入式AVC系统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显著将低电力系统的网损,提高电压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层规划 无功优化 内点法 森林算法 检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并联补偿高抗的电力系统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航 滕予非 +1 位作者 王晓茹 钟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4,共10页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设备的广泛应用,由无功补偿设备引起的电力系统问题不断涌出,由此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针对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系统,推导并且建立了考虑并联补偿高抗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数学模型,进...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设备的广泛应用,由无功补偿设备引起的电力系统问题不断涌出,由此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针对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系统,推导并且建立了考虑并联补偿高抗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到全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接着通过特征根分析方法论证了引入并联补偿高抗对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不同并联高抗值对于轴系扭振模式的影响,结合PSCAD仿真软件,在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并联补偿高抗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的可能性变大,与此同时补偿高抗值的减小也会增强系统的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并联补偿高抗 模态分析 轴系扭振 电力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IQC算法的时延电力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东升 黄琦 +3 位作者 李坚 易建波 胡维昊 滕予非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通信时延会影响广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性能恶化或者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首先建立了计及时延的电力系统微分方程模型,提出基于改进型积分二次约束(Integral Quadratic Constraint,IQC)算法的时延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 通信时延会影响广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性能恶化或者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首先建立了计及时延的电力系统微分方程模型,提出基于改进型积分二次约束(Integral Quadratic Constraint,IQC)算法的时延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IQC算法,该方法约束时延电力系统的输入输出,利用IQC和耗散不等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时延反馈控制器,使稳定性判据的保守性更好。文章以IEEE两区域四机系统为例,采用DSATOOLS的TSAT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减小振荡并降低时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电力系统 稳定性 时延反馈 二次积分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铁路牵引负荷接入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晓锋 韩晓言 +1 位作者 潘鹏宇 陈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已成为中国电力系统中最大的单体负荷,但其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晰。为此,首先建立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等效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构建考虑牵引负荷接入的电力系统小干扰...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已成为中国电力系统中最大的单体负荷,但其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晰。为此,首先建立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等效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构建考虑牵引负荷接入的电力系统小干扰模型;其次利用特征值分析方法,分析牵引负荷机车速度、机车数量以及牵引负荷接入位置和占比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特征值根轨迹寻找同步发电机励磁参数的调节范围,并分析牵引负荷接入前、后和不同牵引负荷参数对电力系统励磁参数调节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牵引负荷接入后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降低,系统励磁参数调节范围收缩,系统稳定裕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小干扰稳定性 特征值分析法 牵引负荷 特征值根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施应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9
作者 曹永兴 邓鹤鸣 +3 位作者 蔡炜 刘衍宏 吴驰 邬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62-1974,共13页
有关地震及次生灾害对电力设施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工程技术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论文主要总结分析了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发电设施、灾害监测和应急抢险等方面与地震及次生灾害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电力设施防控亟需解... 有关地震及次生灾害对电力设施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工程技术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论文主要总结分析了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发电设施、灾害监测和应急抢险等方面与地震及次生灾害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电力设施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总结了输电线路的地震受灾方式和灾害影响,指出了地震受灾及设备抗震的研究需要综合本体因素与局域地质构造因素;其次,回顾了变电设备受损机理及检测方法,指出了变电设备抗震研究中的局限性;然后,以水电站、风电结构和核电厂为例来分析发电设施的地震灾害防控研究进展,指出了发电设施研究仍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展开;最后,综述了灾害监测及应急抢险的研究现状,建议加强新技术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下电网防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生灾害 电网 输电线路 变电设备 灾害监测 救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微电网鲁棒简化建模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大兴 宁妍 +4 位作者 汪敬培 徐洋 毕峻 周铭标 王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微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微电网所接入系统的动态特征时,现有等值模型存在鲁棒性不强的问题,即等值模型虽然可以很好地复现真实系统在训练故障下的动态特征,... 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微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微电网所接入系统的动态特征时,现有等值模型存在鲁棒性不强的问题,即等值模型虽然可以很好地复现真实系统在训练故障下的动态特征,但却无法准确反映系统在未知故障(非训练故障)下的真实响应。为此,首先采用k-means++对微电网的典型运行方式进行有效区分,以表征系统的随机性和时变性特征;其次,采用基于关键参数筛选的参数辨识方法,避免了参数辨识过程中的多解问题;然后,针对系统不同典型运行方式,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等值模型参数进行泛化;最后,基于Fisher判别准则实现了等值模型参数的在线匹配,并在某实际微电网模型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等值建模 鲁棒性 k-means++聚类 卷积神经网络 FISHER判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境内变电站RTV涂料绝缘子上藻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兵兵 白欢 +5 位作者 李亚伟 张志霞 陈洪波 张星海 兰利琼 卿人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135-139,188,共6页
[目的]对四川省境内变电站RTV涂料绝缘子表面藻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选取4个藻类生长比较典型的地点,对4地RTV涂料绝缘子上生长的藻类进行实地取样,用光学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初步鉴定,并进一步使用1... [目的]对四川省境内变电站RTV涂料绝缘子表面藻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选取4个藻类生长比较典型的地点,对4地RTV涂料绝缘子上生长的藻类进行实地取样,用光学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初步鉴定,并进一步使用18S r DN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通过显微观察发现,4地优势藻类均为单细胞球状绿藻;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雅安藻种属于渡边球藻分支,与Heterochlorella luteoviridis亲缘关系较近,在MP、NJ和BI树中的支持率分别为86%、79%、1.0,将其初步鉴定为Heterochlorella sp.SCYA1;广安藻种属于Elliptochloris,与Elliptochloris subsphaerica的18S r DNA序列碱基没有差异,在MP、NJ和BI树中的支持率分别为97%、99%和1.0,故确认其为Elliptochloris subsphaerica SCGA8藻种;巴中和南充藻种都属于栅藻属,两者亲缘关系很近且序列只有2个碱基差异,MP、NJ和BI树中的支持率比较高,分别为93%、98%和1.0,将其初步鉴定为Scenedesmus sp.SCBZ5和Scenedesmus sp.SCNC7。[结论]4地变电站RTV涂料绝缘子上的优势藻种不全是同一种藻,生长于四川省境内RTV涂料绝缘子上的藻类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V涂料 藻种纯化 18S RDNA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力约束和用电需求的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分频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玉彬 李富祥 陈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230,共6页
针对现有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控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径流预报不及时、出力预测不准确、负荷控制偏差大、响应不及时以及出力平稳性较差等问题,从考虑出力约束和用电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分频控制方法开展论证分析。... 针对现有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控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径流预报不及时、出力预测不准确、负荷控制偏差大、响应不及时以及出力平稳性较差等问题,从考虑出力约束和用电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分频控制方法开展论证分析。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境内大渡河干流猴子岩梯级水电站为例,基于梯级水电站水力调节性能、所处梯级群位置以及所承担任务等工况条件,通过计算梯级水电站的总蓄能数值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出力约束条件,利用小波变换技术预测梯级水电站的总负荷量,再将电力负荷划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3个区域,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的有序用电方案和实际用电需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分频控制方法和执行措施,从而完成对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的有效调节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出力约束和用电需求前提下的电力负荷分频控制方法,实现了对梯级水电站电力负荷的有效调节和分频控制,所提方法具有效率高、偏差小、风险低以及节能降耗等优点。提高了水电站径流预报效率,降低了水电站出力波动值,减少了水电机组能源损耗以及缩短了电力负荷控制响应时间,为梯级水电站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力约束 用电需求 猴子岩 梯级水电站 电力负荷 分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专用测试装置校准平台测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军 冯运 +3 位作者 简子倪 钱晓豪 鄢阳 王先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37,共5页
针对目前电力设备专用测试装置校准工作中的校准周期长、操作难度大、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了由试验员校准实验室、数据库、监护系统以及中心实验室4个模块组成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校准平台架构。文中描述了校准平台中心实... 针对目前电力设备专用测试装置校准工作中的校准周期长、操作难度大、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了由试验员校准实验室、数据库、监护系统以及中心实验室4个模块组成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校准平台架构。文中描述了校准平台中心实验室的总体架构、校准平台多任务并发的测控机制以及各个模块间的通信过程。同时提出了基于观察者模式的监护系统结构和基于XML的校准平台仪器语言,使得校准平台可以自动完成校准过程。文中提出的校准平台可以有效地规范校准仪器开发与应用过程,有效降低电力设备专用测试装置计量的费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力计量 校准平台 远程校准 XML 多任务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力设备用环氧树脂材料绝缘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施令 宁鑫 彭宗仁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5,共6页
通过Havriliak-Negami(HN)方程对特高压电力设备用环氧树脂材料介电频谱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环氧树脂材料HN数学模型参数。在频率为10-1~106 Hz和温度为-40~200℃内,使用宽带介电谱仪测量环氧树脂的频谱和温谱,并利用基于改进HN... 通过Havriliak-Negami(HN)方程对特高压电力设备用环氧树脂材料介电频谱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环氧树脂材料HN数学模型参数。在频率为10-1~106 Hz和温度为-40~200℃内,使用宽带介电谱仪测量环氧树脂的频谱和温谱,并利用基于改进HN方程的非线性数值计算,对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介电频谱数学模型特征参数值。结果表明:应用遗传算法结合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方法可保证拟合参数值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介电频谱特征参数包括直流电导率和松弛极化时间均具有显著的温度依赖性,基本符合Arrhenius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环氧树脂 介电频谱 Havriliak-Negami(HN)方程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检偏原件偏差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巍巍 邓元实 +4 位作者 杨兰 罗洋 崔涛 任俊文 赵莉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3-192,共10页
电力电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电缆运行电流、故障电流等特性电流,使得电力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大幅度提高。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特性,导致在测量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欠缺问题,从而限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 电力电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电缆运行电流、故障电流等特性电流,使得电力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大幅度提高。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特性,导致在测量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欠缺问题,从而限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应用到实际中。文章针对对称的螺旋嵌套型的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结构,采用COMSOL对光纤传感系统的传输场进行仿真模拟;并分别对线性双折射效应和检偏器多维偏差作用下光波偏振态的变化规律进行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检偏器位置偏差对偏振态测量结果影响显著;轴偏差ζ会增大偏振态测量结果的幅值,轴偏差ξ会减小偏振态测量结果的幅值;当检偏器多维偏差值与线性双折射相比拟时,检偏器多维偏差对偏振态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线性双折射;随着电流增大,检偏器多维偏差与线性双折射协同作用对偏振态测量结果的影响效果互为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电流传感器 Faraday磁光效应 检偏器多维偏差 光波偏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机-电联合模型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功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栾一航 张远志 +2 位作者 庄凯勋 丁理杰 孙建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3,共14页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Full-power VSPS)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逐渐降低的成本成为未来电网中应对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重要设备,但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均存在对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功率特性及振荡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该文基于子...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Full-power VSPS)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逐渐降低的成本成为未来电网中应对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重要设备,但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均存在对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功率特性及振荡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该文基于子模块建模的方法,搭建考虑复杂引水系统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水-机-电联合仿真模型,并提出基于过渡过程中单位转速-单位转矩轨线的机组功率特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采用两种基本控制策略的机组在抽水及发电工况下的典型轨迹,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到了机组关键物理量的演变规律及转速反调等潜在运行风险,并进一步给出了这些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应的抑制策略。最后,结合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及结论的正确性。该文可为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功率特性的分析与优化提供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 水-机-电联合仿真 转速优先控制 功率优先控制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压下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研究
17
作者 夏亚龙 李富祥 +4 位作者 毛婳 王燕 靳梦磊 唐炬 肖淞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为评估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在低分压条件下替代现有干燥空气或氮气应用于绝缘设备的可行性,本研究系统分析了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结果表明:在准均匀电场下,C_(5)F_(10)O分压为5~10 kPa时,C_(5)F_(10)O... 为评估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在低分压条件下替代现有干燥空气或氮气应用于绝缘设备的可行性,本研究系统分析了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结果表明:在准均匀电场下,C_(5)F_(10)O分压为5~10 kPa时,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分别为相同条件下干燥空气和氮气的1.1~1.9倍和1.4~2.3倍,表明即使在低分压下,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仍表现出较强的绝缘性能,相较于干燥空气或氮气具有技术优势。此外,低分压下C_(5)F_(10)O/干燥空气混合气体在多次击穿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击穿电压与击穿次数的拟合曲线斜率接近于零,表明其绝缘性能未发生显著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干燥空气 绝缘性能 气体绝缘 SF_(6)替代气体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端电流测量的电缆早期故障定位研究
18
作者 孟鹏飞 李腾飞 +3 位作者 王万岗 谢施君 周凯 唐志荣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9-277,共9页
随着电缆服役时间的增加,亟需在永久故障产生前开展早期故障研究。针对传统早期故障定位中的阻抗法定位精度随故障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以及单端行波法易造成故障位置误判的问题,提出基于双端电流法的电缆早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给出电缆... 随着电缆服役时间的增加,亟需在永久故障产生前开展早期故障研究。针对传统早期故障定位中的阻抗法定位精度随故障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以及单端行波法易造成故障位置误判的问题,提出基于双端电流法的电缆早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给出电缆中行波信号的传输线模型,并基于电弧脉冲在电缆中的传输过程,分析基于双端电流测量的故障定位的原理。然后,采用加Hanning窗的伪魏格纳分布(PWVD)算法对信号进行时频分布计算,并使用时频互相关函数估计双端信号的时间延迟,实现对早期故障定位的计算。接着,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10 kV电缆的早期故障模型来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并研究不同噪声干扰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早期故障位置计算的相对误差为0.57%,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并且不同程度噪声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较小。最后,搭建电缆早期故障实验测试平台,进一步验证故障定位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故障位置的相对误差为5.36%,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提出的电缆早期故障的定位方法可使日常运维检修更精准、高效,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早期故障 行波定位 双端电流 伪魏格纳分布 时频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晨萌 谢施君 +1 位作者 谭思文 张榆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6-301,共6页
针对目前电力电容器缺乏有效绝缘状态检测方法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检测方法。首先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极化去极化电流推导出了两个电容器绝缘状态特征参量(直流电导率和0.1 Hz介损);基于... 针对目前电力电容器缺乏有效绝缘状态检测方法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的电力电容器绝缘状态检测方法。首先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极化去极化电流推导出了两个电容器绝缘状态特征参量(直流电导率和0.1 Hz介损);基于该原理,研制了一台极化去极化测试装置,利用该装置对不同老化阶段的电力电容器进行了绝缘状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容器老化程度的加深,电容器极化、去极化电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直流电导率和0.1 Hz介损同时也有不同程度增长。通过文中研究说明利用极化去极化电流法能够有效检测电容器绝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容器 极化去极化电流 直流电导率 0.1 Hz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供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
作者 吕子佥 陶海东 +4 位作者 王元凯 廖惠淑 张财源 潘鹏宇 胡海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6,共9页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中多座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可追溯至同一外部电源公共连接点,降低了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水平,限制了系统的供电能力。为此,基于斯科特变压器和背靠背静止无功发生器,提出一种以提升系统整体电压水平为主的供电能力提升... 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中多座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可追溯至同一外部电源公共连接点,降低了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水平,限制了系统的供电能力。为此,基于斯科特变压器和背靠背静止无功发生器,提出一种以提升系统整体电压水平为主的供电能力提升策略。根据国家针对电压水平的相关考核标准,建立了公共连接点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和三相电压偏差的综合补偿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双层交替迭代求解的牵引供电网络求解方法解析系统潮流,根据潮流解析结果验证供电能力提升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选择以牵引负荷最小允许追踪时间间隔为评价指标,评估计及补偿装置后双边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结果表明,该策略可精确补偿公共连接点处三相电压偏差和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至期望值,间接抑制接触网网压波动,进而提升双边供电系统整体电压水平,增强系统供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双边供电 供电能力 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