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线路电阻随温度变化影响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 被引量:9
1
作者 高沁 卫志农 +3 位作者 孙国强 孙永辉 陈洪涛 赵建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6-80,共5页
传统最优潮流(OPF)虽然将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进行了很好的统一,但在其数学模型中,仅考虑了电网线路的电气模型,而忽略了实际情况下线路的电热耦合关系,因此采用传统OPF计算结果作为实际电网调度运行的参考有着较大的偏差。... 传统最优潮流(OPF)虽然将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进行了很好的统一,但在其数学模型中,仅考虑了电网线路的电气模型,而忽略了实际情况下线路的电热耦合关系,因此采用传统OPF计算结果作为实际电网调度运行的参考有着较大的偏差。在电热协调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线路温度和线路电阻之间的电热联系,建立了考虑电热耦合关系的温度OPF模型。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对电、热模型进行解耦计算,然后基于内点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IEEE 5节点系统,MATPOWER中的Case 30、Case 2736、Case 3012节点系统以及一个实际1856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潮流 温度 电热协调 解耦算法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流理论的电力系统源-荷协调低碳优化调度 被引量:92
2
作者 陈厚合 茅文玲 +1 位作者 张儒峰 于温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共11页
在低碳电力的背景下,需求侧资源逐渐参与电力系统调度,为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一种考虑碳排放流理论和以碳价为价格信号的需求响应电力系统两阶段低碳优化调度模型。首先,以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为一阶段优化模型。其次,... 在低碳电力的背景下,需求侧资源逐渐参与电力系统调度,为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一种考虑碳排放流理论和以碳价为价格信号的需求响应电力系统两阶段低碳优化调度模型。首先,以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为一阶段优化模型。其次,基于Shapley值碳责任分摊方法,计算出各负荷侧碳责任合理范围并由此提出阶梯碳价定制方法,然后基于碳排放流理论计算出负荷侧碳排放责任情况及碳排放成本。再次,构建以碳价为信号的需求响应低碳优化调度为二阶段优化模型,利用负荷侧调节能力降低总碳排放量,从而降低负荷侧碳排放成本。最后,基于改进的PJM-5节点系统分别对全火电机组场景和含风电机组场景进行算例分析,通过仿真算例对不同场景下系统的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成本进行了分析。同时,在IEEE-118节点系统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合理计算了碳排放责任,有效降低了系统碳排放量,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调度 需求响应 碳责任分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灵活运行碳捕集电厂捕获能耗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59
3
作者 陈海鹏 陈晋冬 +4 位作者 张忠 王趁录 王俊祺 韩皓 吕鑫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139,共7页
针对碳捕集设备会产生较大捕获能耗成本的问题,采用灵活捕获运行模式调节碳捕集设备的捕获水平以降低捕获能耗成本,同时利用储液罐实现捕获能耗时移。通过需求响应削峰填谷增加负荷峰值时碳捕集设备捕获能力并提高风电利用率,从而降低... 针对碳捕集设备会产生较大捕获能耗成本的问题,采用灵活捕获运行模式调节碳捕集设备的捕获水平以降低捕获能耗成本,同时利用储液罐实现捕获能耗时移。通过需求响应削峰填谷增加负荷峰值时碳捕集设备捕获能力并提高风电利用率,从而降低捕获能耗成本和碳排放。以降低捕获能耗、提高碳捕集设备灵活性为目标,建立碳捕集电厂灵活捕获和溶剂存储模型。以系统总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采用灵活运行模式的碳捕集电厂并计及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有效减少系统总调度成本,降低系统碳排放,提高系统风电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碳捕集电厂 灵活捕获 电价型需求响应 削峰填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调峰特性的抽水蓄能电站综合效能量化评估
4
作者 李军徽 董福财 +5 位作者 郭琦 罗铉众 郝乾鹏 李强 朱星旭 李翠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8,共12页
在当前“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大力提倡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其反调峰增大了系统的调峰压力。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调峰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综合量化评估其在大规模风光并网下的效能,是对抽蓄电站的建设投资... 在当前“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大力提倡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其反调峰增大了系统的调峰压力。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调峰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综合量化评估其在大规模风光并网下的效能,是对抽蓄电站的建设投资、运营设计和经济优化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的前提。为此,首先分析实际系统运行中抽蓄电站效能发挥的典型场景,并根据抽蓄电站的特性从不同维度建立了电站效能评价指标。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套综合效能量化评估体系,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CRITIC法的综合赋权法对各层指标赋权,并结合评价指标设置多层评价集,实现了对抽蓄电站从局部到整体的效能评估。最后,通过实例对综合效能评估模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评估抽水蓄能电站的综合效能,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蒙西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提供指导,为其他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的效能评估提供指标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风光系统 抽水蓄能电站 运行效能 综合量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流量控制和同步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9
5
作者 杨贵 吕航 +2 位作者 袁志彬 刘井密 郑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0-74,共5页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装置过分依赖对时网络问题,及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SMV报文间、SMV和GOOSE报文间及GOOSE报文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提出了通过在交换机上实现延时可测技术和业务流量管理技术有效解决过程层网络现存的两个主要问...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装置过分依赖对时网络问题,及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SMV报文间、SMV和GOOSE报文间及GOOSE报文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提出了通过在交换机上实现延时可测技术和业务流量管理技术有效解决过程层网络现存的两个主要问题。延时可测技术通过GOOSE、SMV报文携带经过交换机的延时值实现时间同步。业务流量管理技术通过基于目标MAC地址的流量控制方法解决过程层网络报文间相互干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交换机 过程层 流量控制 延时可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换机流量限制技术及其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旭峰 杨贵 +2 位作者 袁志彬 王文龙 刘明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4-119,共6页
交换机具备的流量限制和风暴抑制功能,在智能变电站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分析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报文类型和流量特征基础上,论述了过程层网络化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介绍了现有交换机风暴抑制功能及其不足,提出了智能变电... 交换机具备的流量限制和风暴抑制功能,在智能变电站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分析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报文类型和流量特征基础上,论述了过程层网络化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介绍了现有交换机风暴抑制功能及其不足,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网络流量限制应具备的功能。基于交换机数据处理流程,详细分析了基于内容感知处理器(CAP)的流量限制技术及其特点。通过搭建智能变电站三网合一网络仿真测试环境,验证了基于CAP的流量限制方案,并展望其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交换机 流量限制 网络风暴 内容感知处理器(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的直流和风电控制参数协调优化 被引量:35
7
作者 陈厚合 鲁华威 +3 位作者 王长江 林楚乔 郭艳春 张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55,共10页
为抑制风电经高压直流外送方式下的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提出一种直流和风电控制参数协调优化方法。首先,从整流站与风电场之间的无功转换角度分析了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的产生机理,进而从系统无功特性入手研究了直流整流侧、风... 为抑制风电经高压直流外送方式下的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提出一种直流和风电控制参数协调优化方法。首先,从整流站与风电场之间的无功转换角度分析了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的产生机理,进而从系统无功特性入手研究了直流整流侧、风电转子侧变流器控制参数影响暂态过电压的机理,为抑制暂态过电压的控制参数协调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构建了以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峰值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通过联合调用的方式,可在电磁暂态模型准确模拟交直流系统电磁暂态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协调优化直流和风电控制参数,从而有效抑制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最后,通过修改后的4机11节点系统和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过电压 高压直流输电 风电 控制参数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多点并网的网源协调输电网扩展规划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文霞 李鹤 +2 位作者 赵天阳 张玉莹 赵建明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5,共8页
传统的含风电场的输电网规划通常忽略运行成本或者运行状态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在风电场多点并网的情况下系统潮流分布波动显著,运行状态对运行成本的影响增大。同时,并网点风电与负荷的相关性对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本文建... 传统的含风电场的输电网规划通常忽略运行成本或者运行状态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在风电场多点并网的情况下系统潮流分布波动显著,运行状态对运行成本的影响增大。同时,并网点风电与负荷的相关性对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本文建立含运行成本、建造成本、可靠性成本的多目标含风电场并网点优化的网源协调输电网扩展模型;采用聚类技术建立了计及风电空间分布的多维运行场景,通过多场景模拟运行,减少了计算量;采用多目标微分进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利用熵权TOPSIS方法确定最优方案。以加入风电的IEEE30系统进行扩展与并网点优化,验证了空间多维场景技术与网源协同优化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山区风电多点并网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规划 运行场景 风电并网 微分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滤波器的三相锁相环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宇 漆汉宏 +2 位作者 罗琦 邓超 陈洪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2-2583,共12页
采用复数滤波器(CCF)研究电网同步锁相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锁相环(PLL)的动态性能,利用分数阶控制可以改善系统动态品质这一特性,提出一种将CCF-PLL改为分数阶滤波器(FOF)的PLL算法。设计的前级多重FOF结构会在电网... 采用复数滤波器(CCF)研究电网同步锁相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锁相环(PLL)的动态性能,利用分数阶控制可以改善系统动态品质这一特性,提出一种将CCF-PLL改为分数阶滤波器(FOF)的PLL算法。设计的前级多重FOF结构会在电网基波正负序(FPC/FNC)及各次谐波处产生谐振尖峰,通过闭环控制,可以精确分离出FPC、FNC和谐波,从而使后级的同步旋转坐标系PLL提取出纯净的频率、相位等信息。为分析所提PLL的动态特性,推导了其线性化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设计,确定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在相同开环截止频率下,提出的PLL比CCF-PLL具备更优异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相关实验验证了该PLL的正确性和良好的动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分数阶 复数滤波器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用能转换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27
10
作者 崔杨 郭福音 +2 位作者 付小标 赵钰婷 韩传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7-1446,共10页
针对热电联供“以热定电”约束导致的弃风问题,提出计及供用能转换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为提高供能方式灵活性,源侧引入变工况运行的空气源热泵以及含余热回收的电转气,优化电–气–热耦合关系以压缩... 针对热电联供“以热定电”约束导致的弃风问题,提出计及供用能转换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为提高供能方式灵活性,源侧引入变工况运行的空气源热泵以及含余热回收的电转气,优化电–气–热耦合关系以压缩热电联供出力空间,提高系统风电消纳水平。其次,荷侧基于热值等效原理对电、气、热用户的用能转换价值进行分析,在多类能源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形成含用能转换的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协助风电并网消纳。最后,构建计及用户综合用能满意度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模型,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优化各时段机组出力。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促进风电消纳的同时能够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含用能转换的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对用户满意度影响较小,更符合用户的实际用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 空气源热泵 余热回收 用能转换 综合能源系统 综合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预测—校正内点法的拟直流最优潮流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沁 卫志农 +2 位作者 陈洪涛 孙国强 孙永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91 119,119,共6页
在大规模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的在线计算应用中,传统直流最优潮流算法虽然有着很高的计算效率,但是由于其完全忽略了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精度偏低。文中通过引入无功功率来修正有功功率平衡方程,提出了基于拟直流模型的最优潮流... 在大规模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的在线计算应用中,传统直流最优潮流算法虽然有着很高的计算效率,但是由于其完全忽略了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精度偏低。文中通过引入无功功率来修正有功功率平衡方程,提出了基于拟直流模型的最优潮流算法。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简化预测—校正内点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最优潮流模型中不等式约束进行简化处理,形成只含上限约束的广义不等式约束,大大简化了程序的编写。通过对IEEE 30,118,300节点系统以及Polish 2 736,3 120节点系统的仿真测试,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最优潮流 拟直流模型 简化预测—校正内点法 在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消纳域的高渗透风电并网调度容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杨 李梓锋 +4 位作者 刘洋 张超 付小标 仲悟之 邱丽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8-494,共7页
近年来并网风电呈现"大规模、高渗透"的特性,严重削弱了电网调度对风电功率的控制能力,常出现火电调节能力不足、风电外送受限而导致的严重弃风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风电可消纳域概念,从电网调节等效负荷波动能力和网络传... 近年来并网风电呈现"大规模、高渗透"的特性,严重削弱了电网调度对风电功率的控制能力,常出现火电调节能力不足、风电外送受限而导致的严重弃风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风电可消纳域概念,从电网调节等效负荷波动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2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分析,建立了基于可消纳域的风电最优并网功率模型,以火电机组发电成本、火电机组调节裕度和传输通道剩余空间为目标函数,确定当前网架结构下的风电最优并网功率,并对风电出力能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风电调度容量。应用CPLEX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系统取东北某区域电网,通过定义风电调度评价指标,与常规调度方案进行对比,并对风电可消纳域的利用率进行评价,验证了文中所提协调调度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调度 风电可消纳域 火电调节能力 传输通道 风电最优并网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LiFePO4电池二元SOC估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叶宁 魏艳君 +2 位作者 赵勇 漆汉宏 陈洪涛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1-517,524,共8页
准确估算电池荷电状态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提高估算电池荷电状态精度,构建了可描述蓄电池倍率容量特性的二元荷电状态模型,并采用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对LiFePO4电池进行荷电状态估算。从标准粒子滤波结构入手,先引入残... 准确估算电池荷电状态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提高估算电池荷电状态精度,构建了可描述蓄电池倍率容量特性的二元荷电状态模型,并采用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对LiFePO4电池进行荷电状态估算。从标准粒子滤波结构入手,先引入残差重采样算法,缓解了传统序贯重要性采样的粒子退化问题;而后在重采样过程中,采用Thompson-Taylor算法对粒子进行随机线性组合,并生成新粒子,可以抑制标准粒子滤波算法执行过程中的粒子贫化问题。基于这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实现了对LiFePO4电池二元荷电状态估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相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估算电池荷电状态具有更高的精度,估算误差不超过±0.2%。研究结果对电池管理系统估算电池荷电状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电池 二元SOC估算 改进粒子滤波 粒子退化与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受端电网调峰趋势的风-光-火特高压直流外送调度方法 被引量:22
14
作者 崔杨 程广岩 +3 位作者 仲悟之 崔成伟 刘超 赵钰婷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40,共9页
考虑受端电网调峰趋势的约束,对风-光-火特高压直流外送日前调度计划进行研究,充分发掘新能源直流外送对受端电网调峰能力的补充作用。首先对风电、光伏出力特性以及风-光-火打捆联合外送优势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考虑新能源最大消纳和改... 考虑受端电网调峰趋势的约束,对风-光-火特高压直流外送日前调度计划进行研究,充分发掘新能源直流外送对受端电网调峰能力的补充作用。首先对风电、光伏出力特性以及风-光-火打捆联合外送优势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考虑新能源最大消纳和改善受端电网调峰裕度的调度模型。算例中运用CPLEX软件对直流外送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求解,算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定功率"直线式"直流外送运行方式,该文"多段折线式"运行方式能有效提高新能源使用率,降低受端电网不利调峰率和源荷扰动率,改善受端电网调峰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打捆输电 新能源消纳 调峰裕度 受端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施工过渡方案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红 王雷 +1 位作者 岳峦嵩 刘洋 《农村电气化》 2019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某220kV变电站智能化的改造工程为例,对变电站现场设备、场地布置、运行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网格结构、二次屏位、220kV及66kV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至智能柜二次电缆,母线智能化改造、220kV线路(旁路)间隔智能化改... 以某220kV变电站智能化的改造工程为例,对变电站现场设备、场地布置、运行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网格结构、二次屏位、220kV及66kV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至智能柜二次电缆,母线智能化改造、220kV线路(旁路)间隔智能化改造、主变压器间隔智能化改造等改造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并详细介绍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对220kV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保证在改造过程中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为同类项目的改造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KV变电站 智能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情况下光伏并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裴建楠 康宁 +4 位作者 李思佳 李明 任鸿源 李天宝 张东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8-33,共6页
并网光伏系统接入弱电网时会出现控制不稳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弱电网阻抗对并网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弱电网下并网控制系统运行失稳的机理。同时提出一种弱电网下的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解决了控制失稳的问题。通过... 并网光伏系统接入弱电网时会出现控制不稳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弱电网阻抗对并网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弱电网下并网控制系统运行失稳的机理。同时提出一种弱电网下的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解决了控制失稳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控制参数整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系统 弱电网 控制失稳 控制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34
17
作者 崔杨 郭福音 +2 位作者 仲悟之 赵钰婷 付小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64-2974,共11页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中不确定性对调度计划的影响,提出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采取区间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耦合机组效率、用户响应率及电能替代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统筹描述;其次,计及...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中不确定性对调度计划的影响,提出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采取区间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耦合机组效率、用户响应率及电能替代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统筹描述;其次,计及能源在生产转换过程中的品质差异、兼顾能源优质利用与系统运行经济性,以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和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系统运行;最后,基于区间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能够兼顾系统运行经济性与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系统应对多重不确定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需求响应 ?效率 综合能源系统 不确定性 区间多目标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趣区域匹配的输电线路双目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贾伯岩 孙翠英 +3 位作者 李立学 刘杰 刘冰 毛学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30-3637,共8页
为解决输电线路通道内树障隐患造成的树闪放电问题,利用双目视觉技术可以实现3维重建的特点,对线路周围树障的安全监测进行研究。结合基于三基色模式(RGB)图像的过绿特征与图像分割方法建立树木兴趣区域模型,有效解决了复杂背景环境下... 为解决输电线路通道内树障隐患造成的树闪放电问题,利用双目视觉技术可以实现3维重建的特点,对线路周围树障的安全监测进行研究。结合基于三基色模式(RGB)图像的过绿特征与图像分割方法建立树木兴趣区域模型,有效解决了复杂背景环境下全图立体匹配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当前块匹配算法在目标边缘匹配和测距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基于兴趣区域的可变窗口块匹配方法,对树障用可变窗口作为代价聚合方式拟合提高边缘的匹配精度从而提升测距精度。实验阶段,利用Middlebury图像集和仿真现场图像,对比了固定窗口匹配算法、多窗口匹配算法和该文所提算法的匹配、测距精度。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针对上述两种算法,该文算法在目标非边缘区域以及深度不连续处都有着更高的匹配精度,同时在测距方面也有着更小的误差值,并且随着测距距离的提升,误差值的提升速率也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树障隐患 兴趣区域 双目监测 可变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CNN-LSTM短期风功率预测的系统旋转备用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海鹏 周越豪 +3 位作者 王趁录 王俊祺 韩皓 吕鑫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9-446,共8页
为更准确地预测短期风功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风速、风向等影响因素序列与风功率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对输入的时序序列进行特征提... 为更准确地预测短期风功率,提出了一种新型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风速、风向等影响因素序列与风功率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对输入的时序序列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基础上新增一个遗忘门和一个输入门,形成具有多级门控的LSTM网络,并且结合CNN建立能够提高输入序列特征提取能力和预测精度的改进的CNN-LSTM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最后,以甘肃省某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并将预测结果作为制定调度计划的依据,分析不同预测结果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LSTM模型与CNN-LSTM模型,采用所提模型进行预测所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63.9%和47.9%,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减少70.4%和53.5%,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功率预测精度。采用该模型的风功率预测结果可以有效减少系统预留的旋转备用容量,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能够为调度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 风功率预测 相关性分析 旋转备用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层时间捕获的GIS局部放电无线监测系统时间同步方案研究
20
作者 吴夕楠 陈洪涛 +3 位作者 李立学 郑益慧 赵建明 王昕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9,65,共7页
在GIS局部放电无线监测系统中,时间同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的无线时间同步方法在开销、能耗和精度等方面不能满足无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文中首先分析了影响无线网络时间同步精度的各项不确定性延迟,为此,引入了物理层时间捕获技术,在... 在GIS局部放电无线监测系统中,时间同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的无线时间同步方法在开销、能耗和精度等方面不能满足无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文中首先分析了影响无线网络时间同步精度的各项不确定性延迟,为此,引入了物理层时间捕获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同步方案。然后,基于CC2530芯片和TCXO温补晶振搭建了硬件实验平台,并对其进行了电磁抗干扰分析。最后,通过实验确定了时间捕获的响应延迟为4μs,据此对同步进行修正后,得到了文中方案单次同步带来的误差为亚纳秒级,同步精度随时间的漂移约为1×10^(-6)。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该方案完全满足无线监测系统的时间精度要求,可以灵活应用于无线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局部放电 无线监测 时间同步 物理层时间捕获 CC2530 TCX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