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方法
1
作者 颜湘武 李洋洋 +3 位作者 卢俊达 郭美辰 杜春林 吴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77,共11页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导致配电网系统能量出现时空维度下的不平衡问题,提出考虑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和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建立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的双层优化模型,在该模型中,上层旨在最大化配电网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新能源接入容量;下层旨在最小化系统的综合运行费用,调节各设备运行出力。然后,采用基于灰狼算法和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引入二阶锥松弛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采用IEEE33节点系统作为仿真算例,对不同场景下的承载力双层优化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需求响应措施和旋转潮流控制器的投入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新能源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 旋转潮流控制器 需求响应 承载力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运行控制与模式自适应切换策略
2
作者 蒋昌君 刘海涛 +1 位作者 熊雄 郭昌浩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0,共9页
低压柔性直流技术是解决末端配电网重过载问题、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稳态下高效运行与暂态下快速切换控制是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文中首先分析总结低压柔性直流系统典型分散式组网方式,包括分散式组网互联... 低压柔性直流技术是解决末端配电网重过载问题、保障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稳态下高效运行与暂态下快速切换控制是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文中首先分析总结低压柔性直流系统典型分散式组网方式,包括分散式组网互联系统的系统拓扑、接线方式、电压等级。针对负载空间分布不均下台区重过载问题提出一套稳态均载控制逻辑,针对故障暂态过程中系统运行模式切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就地电压信息的自适应切换控制,降低系统对通信的依赖,并通过从控单元控制回路设计实现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多端柔性互联应用下基于主从控制的暂态、稳态运行控制一体化设计,实现系统暂态、稳态下高效协同与可靠运行。最后进行PSCAD时域仿真与RT-LAB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控制逻辑及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直流 柔性互联 分散式组网 均载运行 暂态控制 自适应切换逻辑 无缝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匹配的柔性直流互联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方法
3
作者 刘文龙 张波 +1 位作者 梁英 杨红磊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7,共9页
为提升柔性互联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消纳以及重过载治理的精确性与经济性,提出了考虑源荷匹配的柔性直流互联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方法。精确计及柔性互联装置功率双向变换和低压直流互联线路的损耗特性,构建了柔性互联配电台区交流侧、交直... 为提升柔性互联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消纳以及重过载治理的精确性与经济性,提出了考虑源荷匹配的柔性直流互联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方法。精确计及柔性互联装置功率双向变换和低压直流互联线路的损耗特性,构建了柔性互联配电台区交流侧、交直流耦合侧、直流侧功率特性模型;综合考虑交流损耗、直流损耗、分布式光伏弃光成本、储能使用成本以及储能剩余能量状态恢复,以交流侧、交直流耦合侧、直流侧边界条件为模型约束,构建多目标优化混合整数非线性协同控制模型,并通过引入惩罚函数将模型转化为非线性无约束模型;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决策得到柔性互联装置和储能功率指令,实现柔性互联配电台区源荷精确、高效匹配。结合配电台区数据开展算例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柔性互联 光伏消纳 重过载治理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压柔直的末端电网能源互联与能量微循环系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海涛 董新洲 +1 位作者 熊雄 徐旖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7,共8页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零碳、低碳要素接入低压配电网,对末端电网可靠、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了挑战。文中基于低压直流技术实现配电变压器台区间柔性互联与功率灵活互济,构建末端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新形...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零碳、低碳要素接入低压配电网,对末端电网可靠、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了挑战。文中基于低压直流技术实现配电变压器台区间柔性互联与功率灵活互济,构建末端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新形态,通过能量微循环解决当前末端电网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对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的一次拓扑结构、二次组网方式进行了介绍,以满足不同低压配电网资源禀赋情况与差异化需求。然后,对末端能源微循环的若干功能形态进行阐述,以实现不同台区间均载、故障快速转供的运行目标。最后,对中国目前开展的工程情况进行了总结,并详细介绍了中国首套低压柔性互联与能量微循环工程,工程运行情况验证了该系统可有效提升末端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低压直流 配变台区 柔性互联 能量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3
5
作者 屈小云 吴鸣 +3 位作者 李奇 丁保迪 赵凤展 寇凌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3-163,共11页
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综合能源系统因其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供能灵活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未来能源供给和能源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实现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互补和协调利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多能互补综合能... 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综合能源系统因其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供能灵活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未来能源供给和能源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实现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互补和协调利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了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评价的指标选取原则、主要的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评价研究工作做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综合能源系统 评价指标 评价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电物联网的配电终端一体化建模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祺鹏 杨红磊 +3 位作者 李浙 王娜 李丽鹏 刘懿莹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当前基于IEC61850的配电终端信息模型对配电物联网的描述和覆盖能力的欠缺,以及未考虑面向终端微应用的开发,存在功能灵活扩展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配电物联网的配电终端一体化信息模型。该模型融合扩展了IEC61850、CIM和物模型... 针对当前基于IEC61850的配电终端信息模型对配电物联网的描述和覆盖能力的欠缺,以及未考虑面向终端微应用的开发,存在功能灵活扩展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配电物联网的配电终端一体化信息模型。该模型融合扩展了IEC61850、CIM和物模型,采用扁平化模型层次结构和基于本体的模型抽象方法,建立物、数据、设备和服务4个顶层本体。所建模型适用于云主站与终端之间设备的信息模型交互,以及大规模接入场景下的配电终端即插即用,有助于降低终端微应用间信息交互管理的复杂度,以及配电终端功能一体化的实现,能够全力支撑当前配电终端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终端 配电物联网 一体化信息模型 即插即用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优先级排队论的配电物联网带宽分配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祺鹏 王继东 +3 位作者 王娜 李浙 李丽鹏 刘懿莹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925,共9页
针对数据量剧增的配电物联网中存在的带宽利用率低和业务数据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难以满足通信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多优先级排队论的带宽分配方法。首先,对感知终端到边缘物联网关的业务数据传输过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传... 针对数据量剧增的配电物联网中存在的带宽利用率低和业务数据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难以满足通信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多优先级排队论的带宽分配方法。首先,对感知终端到边缘物联网关的业务数据传输过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传输过程可根据不同业务数据对QoS的不同要求进行数据优先级的划分,对不同优先级数据设置不同的服务机制;然后,对业务数据传输中的马尔科夫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改进后的数据传输过程建立以带宽利用率为目标,丢包率和延时时间为约束的多优先级排队论带宽分配模型;并将所提出的带宽分配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QoS指标有所改善,而且带宽利用率比传统不分优先级带宽分配方法高9.73%,比弹性系数法高31.17%。最后,探究多优先级排队论带宽分配方法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适当地提高带宽可以改善QoS指标,但要注意带宽增大时所带来的带宽利用率减小问题。合理的带宽分配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物联网 多优先级排队论 数据传输过程 带宽分配 带宽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洋能发电的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寇凌峰 季宇 +3 位作者 曲雪原 孙树敏 陈继开 张利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5,共11页
为了提高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保证远洋海岛淡水供给,合理地配置微网的源荷储容量是海岛微网建设的关键。结合海岛特有的源荷特点,针对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所面临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含海洋能发电的远洋海... 为了提高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保证远洋海岛淡水供给,合理地配置微网的源荷储容量是海岛微网建设的关键。结合海岛特有的源荷特点,针对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所面临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含海洋能发电的远洋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分析典型海岛微网结构,并建立波浪能、潮汐能及海水淡化等海岛特有的源荷模型;根据远洋海岛源荷运行特性,将外层容量配置优化和内层运行成本优化相结合,提出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考虑供电可靠性和居民用水需求,基于构建的海岛微网协调运行控制策略,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实现海岛源荷储容量配置,为未来远洋海岛微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洋海岛 微电网 容量优化 海洋能 海水淡化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载均衡的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大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宁昕 季宇 +5 位作者 邵瑶 于淼 吴鸣 徐旖旎 熊雄 黄鹭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34,共8页
柔性互联系统具有潮流控制灵活、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提升配电台区供电水平的解决方案。为应对当前配电台区难以扩容,无法有效利用台区容量等问题,提出了考虑负载均衡的直流电压-交流源功率(vdc-Pgrid)下垂控制策略,使正常运... 柔性互联系统具有潮流控制灵活、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提升配电台区供电水平的解决方案。为应对当前配电台区难以扩容,无法有效利用台区容量等问题,提出了考虑负载均衡的直流电压-交流源功率(vdc-Pgrid)下垂控制策略,使正常运行时各台区交流源出力均衡。将台区等效为受控电流源,建立了系统的简化电路模型。基于混合势函数理论分析了直流母线接入恒功率负载时系统的大扰动稳定性,并得到系统的稳定判据。通过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所得稳定判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系统 负载均衡 恒功率负载 混合势函数 大扰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聚合调控框架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天琦 吕志鹏 +4 位作者 宋振浩 马韵婷 张智慧 周珊 李昊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共7页
在“云边协同+物联网”的背景下,为给虚拟电厂动态性能量化分析评估提供全面的资源结构基础和系统化的调控框架,在对现有和潜在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进行调研梳理和系统分析基础上,结合资源电网接入体系和电网可控性进行研究,形成了融... 在“云边协同+物联网”的背景下,为给虚拟电厂动态性能量化分析评估提供全面的资源结构基础和系统化的调控框架,在对现有和潜在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进行调研梳理和系统分析基础上,结合资源电网接入体系和电网可控性进行研究,形成了融合3类路径、适应多场景多情形的系统化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聚合调控框架。同时,依据该框架提出云边协同+物联网的虚拟电厂动态性能量化分析评估系统架构研究参考原则,探讨了虚拟电厂相关机制体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规模化灵活资源 聚合调控 电网可控性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动汽车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志鹏 宋振浩 +1 位作者 李立生 刘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含电动汽车负荷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基于不同时段的负荷特性差异以及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差异,建立电动汽车柔性充放电模型;其次,针对园区中氢能需求,建立了相关的氢能设备模型;然后,将电动汽车集群、... 提出了一种含电动汽车负荷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基于不同时段的负荷特性差异以及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差异,建立电动汽车柔性充放电模型;其次,针对园区中氢能需求,建立了相关的氢能设备模型;然后,将电动汽车集群、分布式光伏和氢能设备集成至综合能源系统中,经由二阶锥松弛处理形成一体化数学模型;最后考虑具有太阳能光伏与电动汽车集群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与能源交易,进一步分析其日常运行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兼顾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收益和风险成本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97
12
作者 康重庆 陈启鑫 +5 位作者 苏剑 艾芊 季宇 潘巍巍 高洪超 吴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14,共12页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资源配置规模与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构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中聚焦于规模化灵活资源可信聚合以及灵活资源辅助电力系统所需的信息-能量-价值耦合互...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资源配置规模与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构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中聚焦于规模化灵活资源可信聚合以及灵活资源辅助电力系统所需的信息-能量-价值耦合互动机理问题,提出了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科学问题、技术路线与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动态聚合、安全通信、协同调控、可信交易等4个领域,论述了具体的核心关键技术及其关联支撑关系。最后,围绕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技术挑战与创新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虚拟电厂 灵活资源 动态聚合 协同调控 安全通信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互联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承载能力分布鲁棒优化模型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葛少云 侯亭玉 +3 位作者 吴鸣 朱越 刘洪 李俊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0-148,共9页
在分布式电源(DG)接入位置未能事先确定的情形下,为给电网公司的DG接入工作提供参考,提出一种计及DG出力不确定性的鲁棒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定义鲁棒承载能力以描述适用于任意接入位置的DG最大并网容量,并分析传统求取思路在柔性互... 在分布式电源(DG)接入位置未能事先确定的情形下,为给电网公司的DG接入工作提供参考,提出一种计及DG出力不确定性的鲁棒承载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定义鲁棒承载能力以描述适用于任意接入位置的DG最大并网容量,并分析传统求取思路在柔性互联配电网中的局限性,进而构建计及智能软开关和网络重构的min-max双层鲁棒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其次,针对DG出力不确定性对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在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内层min以找到Wasserstein模糊集内最恶劣的场景,形成min-max-min三层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再次,提出基于对偶理论以及McCormick松弛等手段的模型线性化转化方法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化求解流程。最后,在IEEE33节点算例上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分布鲁棒优化 承载能力 智能软开关 网络重构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凤展 李奇 +3 位作者 张启承 吴鸣 屈小云 苏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4-210,共7页
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具有多能互补特性的能源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架构和利益主体间关系,从清洁低碳水平、安全可靠水平、能源利用水平、高效经济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维度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评... 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具有多能互补特性的能源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架构和利益主体间关系,从清洁低碳水平、安全可靠水平、能源利用水平、高效经济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维度构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G1-CV离差最大化综合赋权-多层次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该研究可为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最优规划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分析 多能互补能源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G1-CV离差最大化综合赋权 多层次物元可拓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与混合卷积神经网络的受端电网直流闭锁频率紧急控制决策优化
15
作者 曹镇 庄俊 +3 位作者 薛金花 齐航 李华瑞 李常刚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1-721,共11页
针对直流闭锁事故后受端电网频率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和混合卷积神经网络的频率紧急控制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协调考虑紧急切负荷和抽蓄切泵控制措施,对受端电网频率紧急控制优化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 针对直流闭锁事故后受端电网频率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和混合卷积神经网络的频率紧急控制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协调考虑紧急切负荷和抽蓄切泵控制措施,对受端电网频率紧急控制优化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控制策略,并基于对立学习机制和混沌Tent映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保证紧急控制策略动态安全可行性前提下提高全局收敛性。最后,在粒子群优化过程中基于混合CNN构建多任务动态安全评估模型,快速判断紧急控制策略是否满足系统动态安全约束,提高频率紧急控制决策优化效率,并以某多直流馈入受端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闭锁 受端电网 频率紧急控制 粒子群优化 混合卷积神经网络 多任务动态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源驱动下SiC MOSFET开关性能与栅极可靠性协同优化
16
作者 项鹏飞 郝瑞祥 +3 位作者 王德顺 游小杰 薛金花 袁帆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6,共13页
为更充分地发挥SiC MOSFET在具有固定参数的传统电压源驱动下的开关性能,同时抑制串扰影响,提高栅极可靠性,本文优化了其在电压源驱动下的栅极无源器件参数组合方案。通过对SiC MOSFET在作为主动管时的开关行为及作为被动管时的串扰行... 为更充分地发挥SiC MOSFET在具有固定参数的传统电压源驱动下的开关性能,同时抑制串扰影响,提高栅极可靠性,本文优化了其在电压源驱动下的栅极无源器件参数组合方案。通过对SiC MOSFET在作为主动管时的开关行为及作为被动管时的串扰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的无源参数对开关过程各阶段的开关性能及串扰行为的影响,提出栅极参数的协同优化策略,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优化后的栅极驱动参数在确保关断过电压应力接近的前提下,不仅将器件作为主动管时的开关损耗最大降低30%,而且可将其作为被动管时的串扰峰峰值降低60%,实现了SiC MOSFET在电压源驱动下开关性能和栅极可靠性的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开关性能 过电压 开关损耗 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践与思考
17
作者 刘福义 解芳 +5 位作者 方恒福 刘韶华 陈士军 耿立宏 袁航 冯义华 《农电管理》 2025年第8期33-40,共8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载体,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提出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新形态。当前正处于能源电力转型关键期,亟须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提升等共性难题。南方电网...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载体,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提出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新形态。当前正处于能源电力转型关键期,亟须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提升等共性难题。南方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构建、数字电网建设、零碳园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调研组赴汕尾、深圳、海南,针对沿海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践开展了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承载力的旋转潮流控制器与分布式储能协调规划
18
作者 颜湘武 卢俊达 +2 位作者 吴鸣 邵晨 贾焦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3-1520,共18页
面对新能源发电及多元负荷的高比例接入,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作为一种电磁式柔性互联装置,具有单位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等优势,可从空间上对线路潮流进行柔性调... 面对新能源发电及多元负荷的高比例接入,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作为一种电磁式柔性互联装置,具有单位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等优势,可从空间上对线路潮流进行柔性调控,分布式储能系统(DESS)可从时间上转移源荷功率,二者协调配合将共同提升配电台区的经济性及承载力。该文提出一种考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承载力的RPFC与DESS三层协调规划方法。首先,构建RPFC及DESS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RPFC与DESS三层规划框架,其中,顶层为RPFC选址定容层,以RPFC综合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中层为DESS选址定容层,以DESS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底层为协调运行优化层,从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三方面建立配电台区综合承载力指标并以此为目标优化运行功率;然后,基于三层规划框架,建立RPFC与DESS三层协调规划模型并采用改进引力场算法结合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分层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和求解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承载力 旋转潮流控制器 分布式储能系统 协调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综合承载力提升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双层规划模型
19
作者 颜湘武 卢俊达 +2 位作者 贾焦心 吴鸣 牛耕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8-2094,共17页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会导致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等承载力不足问题,通过台区柔性互联可解决上述问题,但电力电子式互联装置过高的投资及运维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综合承载...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会导致配电台区出现网架结构薄弱、局部负荷分配不均等承载力不足问题,通过台区柔性互联可解决上述问题,但电力电子式互联装置过高的投资及运维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配电台区经济性及综合承载力提升的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建立RPFC的稳态潮流模型,提出含RPFC的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结构;其次,构建含RPFC的配电台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RPFC选址定容层,以配电台区总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RPFC最优容量与位置,下层为运行优化层,构建考虑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的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以综合承载力最高为目标优化RPFC运行功率;然后,为提高寻优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改进引力场结合二阶锥规划的混合优化算法求解该双层规划模型;最后,将所提模型与其他规划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降低配电台区总投资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配电台区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综合承载力 旋转潮流控制器 改进引力场算法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有源配电网动态重构
20
作者 颜湘武 郭美辰 +3 位作者 吴鸣 牛耕 郑楠 贾焦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在配电网重构的研究中,通常会对网络的稳态运行进行优化,但是重构方案对网络故障情况下的可靠性也会产生影响。在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出力与负荷波动的情况下,为兼顾网络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减少新能源接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搭建配电网动... 在配电网重构的研究中,通常会对网络的稳态运行进行优化,但是重构方案对网络故障情况下的可靠性也会产生影响。在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出力与负荷波动的情况下,为兼顾网络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减少新能源接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搭建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首先,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采用启发式孤岛搜索方法,并结合最小路法来求解可靠性指标;其次,以包含开关费用、线损费用与停电损失费用在内的网络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搭建网络动态重构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混合天鹰-非洲秃鹫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通过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网络上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动态重构 分布式电源 启发式孤岛搜索 可靠性评估 天鹰算法与非洲秃鹫算法混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