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试验
1
作者 雷磊 王良 +5 位作者 樊成虎 刘子瑞 宋洋 薛倩楠 田堪良 段金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4,242,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为黄土边坡的加固及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并在固化黄... [目的]研究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为黄土边坡的加固及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并在固化黄土边坡上进行植被恢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从微观角度探究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矿化加固的作用机制,并统计分析了固化黄土边坡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采用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固化处理后,在坡面上生成的固化层将松散且相邻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使黄土坡面形成一个整体,固化层最大厚度为0.23 cm,平均厚度为0.21 cm;固化黄土边坡恢复植被后第60天,A1,A2,B1,B2,A1B1,A2B2各区域内植被成活率比A0,B0,A0B0各区域分别显著提高26.66%,20%,37.5%,25%,33.33%,25%(p<0.05),第60天后,各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均差异显著,而且固化后加保水剂的A1,B1,A1B1各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最高;固化后加保水剂的B1和A1B1区域内紫穗槐高度和地径的生长变化量最大,且固化后加保水剂的A1,B1,A1B1各区域内麦冬草和紫穗槐的生长状况最好。[结论]采用MIC技术可以有效固化黄土坡面,与植被恢复技术相结合,既能防治土壤侵蚀,又能恢复生态环境。这种综合防治措施为黄土边坡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微生物矿化 加固技术 植被恢复 边坡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黄土积雨入渗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雷磊 王晓东 +5 位作者 郑树海 梁俊 张晋 段璟靓 杨貌 田堪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2,共5页
为了研究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规律,设置室内黄土土柱积雨入渗试验,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雨入渗规律进行模拟,利用均方根误差(S_(RME))、纳什效率系数(S_(NE))对模拟精度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扰动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 为了研究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规律,设置室内黄土土柱积雨入渗试验,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雨入渗规律进行模拟,利用均方根误差(S_(RME))、纳什效率系数(S_(NE))对模拟精度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扰动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两者误差很小,SRME为0.011~0.017,除土柱深度为20 cm对应的SNE值小于0.900外,其余S_(NE)值均大于0.900,模拟效果较好。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排序为θ_(s)>k_(s)>n>α>θ_(r),θ_(s)和α扰动与模拟结果负相关,k_(s)、n、θ_(r)扰动与模拟结果正相关,土壤浅层积雨入渗规律受参数扰动的影响较小,随着土柱深度增加,对参数的敏感性逐渐提高,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积雨 数值模拟 入渗规律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计算框架下融合DL的电网碳流预测模型设计
3
作者 鞠学良 陈文静 +2 位作者 吕平海 刘超 刘兰方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7期22-26,共5页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中碳流预测的精度,文中对传统统计学观点下的一次能源转换计算思路进行了改进,基于电网潮流计算时碳流的依赖关系,设计了碳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为约束条件,引入电网分布特性机理和深度学习理论...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中碳流预测的精度,文中对传统统计学观点下的一次能源转换计算思路进行了改进,基于电网潮流计算时碳流的依赖关系,设计了碳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为约束条件,引入电网分布特性机理和深度学习理论求解电网最优的碳流排放状态。在求解该模型时,对传统的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结合瞬时差分的多步迭代,设计了一种基于概率分布选择动作的Q(λ)算法。该方法确保了模型在迭代过程中较高Q值动作的选择概率,提升了模型求解时的收敛速度,保证了网络寻优的鲁棒性。为了评估碳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基于IEEE9节点网络设计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深度学习网络在预测碳流排放时其MAPE、NMSE分别提升了2.85%和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计算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Q-LEARNING 碳流预测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的刺槐根系对黄土边坡加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雷磊 万昊 +5 位作者 江涛 师一卿 吕平海 田堪良 王晓东 杨傲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8,199,共7页
植物根系护坡工程措施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提升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大型直接剪切仪测试了原状刺槐根系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并采用FLAC3D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不同生长年限的刺槐根系对黄土边坡的加固作用。结果表明:... 植物根系护坡工程措施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提升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大型直接剪切仪测试了原状刺槐根系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并采用FLAC3D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不同生长年限的刺槐根系对黄土边坡的加固作用。结果表明:植物根系通过其对土体的加筋锚固作用,使根系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数显著提高,抗剪强度规律符合摩尔-库伦强度准则;根系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随根系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大,3~7 a生刺槐的原状根系复合土体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分别在44.46~88.91 kPa和23.89°~28.85°之间,7 a生刺槐根系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最大,c和φ分别比无根土体提高了211%和31%;植物根系对边坡具有一定的加固作用,提高了黄土边坡的稳定性,使边坡不易发生滑动,但由于刺槐根系加固土体的深度较浅,植物对边坡的加固作用有限,相较于无刺槐的黄土边坡,7 a生刺槐根系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提升也仅为9%。研究成果可为刺槐等植物护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黄土边坡 根系复合土体 抗剪强度 边坡加固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的电网工程环境风险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晓春 王绿 +4 位作者 李睿 卢林 吴健 杨彬 刘皓 《矿产勘查》 2020年第5期1079-1083,共5页
电网工程跨越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沿线各种生态环境因素给工程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影响。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则容易带来设计变更、施工难度和风险增大等问题,影响工程实施。本文结合电网工程环保要求,利用环境、生态、工程等数... 电网工程跨越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沿线各种生态环境因素给工程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影响。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则容易带来设计变更、施工难度和风险增大等问题,影响工程实施。本文结合电网工程环保要求,利用环境、生态、工程等数据进行影响分析,明确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环境风险预测方法,形成电网工程环境风险预测评价体系,评估电网工程的环境风险大小,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程 地质条件 生态环境 制约因素 数据分析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声压电换能器的MnO_(2)掺杂Pb(Sc,Nb)O_(3)-Pb(Hf,Ti)O_(3)陶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雷磊 万昊 +4 位作者 李睿 王劲 师一卿 郭安详 薛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该文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了高性能MnO_(2)掺杂的0.07Pb(Sc_(1/2)Nb_(1/2))O_(3)-0.93Pb(Hf_(0.47)Ti_(0.53))O_(3)(PSN-PHT)陶瓷,并从微观形貌、相结构和电学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了PSN-PHT陶瓷性能提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MnO_(2)... 该文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了高性能MnO_(2)掺杂的0.07Pb(Sc_(1/2)Nb_(1/2))O_(3)-0.93Pb(Hf_(0.47)Ti_(0.53))O_(3)(PSN-PHT)陶瓷,并从微观形貌、相结构和电学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了PSN-PHT陶瓷性能提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MnO_(2)的引入改变了PSN-PHT陶瓷的相结构,使其铁电四方相含量降低,并导致准同型相界(MPB)的出现,同时增大了晶粒尺寸并使晶粒均匀化。当MnO_(2)掺杂量(摩尔分数)为0.8%时,样品达到最佳性能,其d_(33)、k_(p)、T_(C)、Q_(m)和tanδ分别为450 pC/N、0.65、348℃、1200和0.0032。该组分样品的温度稳定性远高于商用PZT-5和PZT-8陶瓷,故其在压电陶瓷换能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掺杂 固相反应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降水输入模块的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雷磊 吴健 +4 位作者 万昊 白晓春 王良 王艳飞 张欣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9-154,共6页
针对传统方法对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降水输入模块的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方法。设置土壤、农作物、气象、汇流输入、区域控制等文件构建VIC水文模型数据,确定模型率定参数后利用相对误差和纳什效率... 针对传统方法对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降水输入模块的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方法。设置土壤、农作物、气象、汇流输入、区域控制等文件构建VIC水文模型数据,确定模型率定参数后利用相对误差和纳什效率系数评估参数率定效果;构建包括农田降水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预测功能的农田污染"源"模块,考虑农田地表径流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基于地表与地下水的耦合作用求取土壤蓄水量,结合实际土壤入渗率计算农田的地表径流量。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率性,以黄河流域农田为研究区,根据上述参数对农田地表径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农田地表径流,年尺度与月尺度的地表径流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输入 农田 地表径流 污染物 中尺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6+)掺杂Pb(Sc,Nb)O_(3)-Pb(Hf,Ti)O_(3)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8
作者 雷磊 白晓春 +3 位作者 孔志战 陈松博 李亮 梁苗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83,共5页
该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W^(6+)掺杂的0.07Pb(Sc_(0.5)Nb_(0.5))O_(3)-0.93Pb(Hf_(0.47)Ti__(0.53))O_(3)(PSN-PHT)陶瓷,详细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压电和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6+)掺杂可以提高钙钛矿结构中三方相的含量,有... 该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W^(6+)掺杂的0.07Pb(Sc_(0.5)Nb_(0.5))O_(3)-0.93Pb(Hf_(0.47)Ti__(0.53))O_(3)(PSN-PHT)陶瓷,详细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压电和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6+)掺杂可以提高钙钛矿结构中三方相的含量,有效增加晶粒尺寸,提高压电系数。当W^(6+)掺杂量(摩尔分数)为1.0%时,样品具有最佳的压电和介电性能,即d_(33)=585 pC/N,TC=323℃,ε_(r)=2088。同时,样品的d_(33)在200℃去极化温度下仍保持570 pC/N的高值,且经过1080 min保温后,压电常数略微降低,此时d_(33)仍可达到537 pC/N,变化仅为5.7%。上述结果表明,W^(6+)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压电系数,同时也可增强陶瓷的温度稳定性,使该陶瓷体系能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掺杂 固相反应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电网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监测与监管体系研究
9
作者 雷磊 万昊 +2 位作者 张燕涛 马悦红 张欣宜 《陕西水利》 2019年第12期90-92,共3页
陕西省电网工程建设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沿线水土资源,造成沿线地区一定的水土流失。通过对陕西省水土保持现状、特点以及输变电工程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提出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监测方案,为构建合理可行... 陕西省电网工程建设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沿线水土资源,造成沿线地区一定的水土流失。通过对陕西省水土保持现状、特点以及输变电工程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提出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监测方案,为构建合理可行的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客观反映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采取针对性地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电网建设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输变电工程 水土保持 监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测钎在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雷磊 万昊 +6 位作者 吴健 王良 薛军 马悦红 卢鹏 侯泽权 秦博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为提高监测精度,实现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自动监测,在原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光敏测钎技术替代原有的测钎技术,实现电力自供,提高稳定性... 在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为提高监测精度,实现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自动监测,在原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光敏测钎技术替代原有的测钎技术,实现电力自供,提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以陕西—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利用光敏测钎研究了其土壤侵蚀,结果表明,该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较好,能够满足输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特高压输电工程 光敏测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