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汽轮机汽缸状态预测与异常监测研究
1
作者 李东 刘志德 +1 位作者 程学亮 谢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8-310,共3页
以汽轮机汽缸为研究对象,针对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具有的高维度、强耦合、非线性等复杂特性,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性维护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汽轮机状态预测与异常监测方法。通过... 以汽轮机汽缸为研究对象,针对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具有的高维度、强耦合、非线性等复杂特性,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性维护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汽轮机状态预测与异常监测方法。通过数据预处理、小波包降噪、LSTM模型训练与休哈特控制图相结合,实现了对汽轮机关键参数的精确预测与异常检测,且在频繁启停的实际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汽轮机故障预测精度与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小波包 休哈特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动态修正一维机理模型的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
2
作者 王芳 马素霞 +1 位作者 田营 刘众元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16-3425,共10页
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实时监测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于机理模型的NO_(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在某些不同于其建模条件的工况下,预测误差较大;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预测精度高,但缺乏物理意义,可解释性差。为此,提出一种CFB机组NO_(x)... 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实时监测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于机理模型的NO_(x)排放浓度预测方法在某些不同于其建模条件的工况下,预测误差较大;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预测精度高,但缺乏物理意义,可解释性差。为此,提出一种CFB机组NO_(x)排放浓度预测融合模型,首先构建一维循环流化床整体半经验模型模拟炉内燃烧给出NO_(x)排放浓度初始预测值,其次基于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误差校正模型,对初始预测值进行动态修正。以两台CFB机组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优于单一的一维半经验模型以及长短期记忆网络、BP神经网络等模型。机理与机器学习方法的结合使得融合模型既具备高的预测精度,又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动态建模 测量 NO_(x)排放浓度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化学链矿化二氧化碳工艺的火电厂碳减排效益评估
3
作者 白静平 吴雪怡 +3 位作者 马海琪 尹纪峰 李起明 蔡力宏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共7页
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以火电厂烟气为CO_(2)气源的固碳技术仍处于中试和工业化开发阶段,但针对固碳过程的碳减排效益尚未有标准化的方法学及核算方法。结合某电厂建设运... 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以火电厂烟气为CO_(2)气源的固碳技术仍处于中试和工业化开发阶段,但针对固碳过程的碳减排效益尚未有标准化的方法学及核算方法。结合某电厂建设运行的国内首套“火电厂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矿化固碳路线工业化实践,采用全生命周期(LCA)碳排放因子法对化学链矿化利用CCUS技术路径的碳减排效益进行核算及评估。该示范项目年处理CO_(2)量为1364.56t,能够实现708.12 t CO_(2)的净减排,净减排率达到52%;将示范项目年处理量放大到10万吨级规模,CO_(2)净减排率可提升至76%。研究方法具有广阔的碳减排应用前景,可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化学链矿化 生命周期分析 碳排放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矿化技术的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业试验
4
作者 宋作玉 田景奇 +4 位作者 蔡力宏 李卫国 丁春宏 孙志国 马志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494,共9页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采用氯化氨为循环提取剂,二氧化碳的吸收矿化在三相反应器中一步完成。试验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000 t/a(以二氧化碳计),试验累计运行超3000 h,最长连续运行时间为768 h,最大运行负荷达设计值为148%。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吸收率大于90%,原料钙提取矿化率大于90%,经第三方评测,二氧化碳净减排率达到68.6%;碳酸钙产品达到工业沉淀碳酸钙标准,粒度(D_(50))小于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二氧化碳矿化 电石渣 碳酸钙 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行业碳中和路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力宏 顾永正 +3 位作者 于常军 李晓亮 吴雪怡 宋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98,共8页
我国多煤少油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炭是使用最多的化石能源。大量煤炭用于燃料产生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自2010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不断优化调整,火力发电比例和火电装机容量占比都在持续下降,... 我国多煤少油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炭是使用最多的化石能源。大量煤炭用于燃料产生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自2010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不断优化调整,火力发电比例和火电装机容量占比都在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逐年上升。尽管火电占比逐年减少,但其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仍无法改变。对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hina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的数据进行分析,2020年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46.24亿t,占当年总碳排放量42.21%。电力行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都占据主导地位。在能源需求稳健上涨的背景下,煤电成为我国能源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在短期内很难被其它能源完全取代。目前煤电行业碳减排主要采取节能与提高能效比、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及二氧化碳矿化技术。结合电厂的实际碳排放情况及目前CCUS技术成熟度来看,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与间接矿化技术是目前电厂可行的实现碳中和的方案。但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需要对原有的锅炉进行混烧改造,目前我国在生物质发电技术仍存在很多不足,尤其体现在生物质燃料的收集、运输、加工、储存等特殊辅助机械的开发配套方面。对于煤电行业碳中和技术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中长期的碳捕集利用技术路线,应同步开展燃烧前捕集技术、富氧燃烧技术及燃烧后捕集技术的技术创新、研发低成本、高效率技术体系并商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行业 碳捕集利用 矿化封存 碳中和 固废资源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冷机组凝汽器加装下挡风墙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7
6
作者 周兰欣 李建波 +1 位作者 李卫华 田亚钊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4-747,763,共5页
利用CFD软件对某300 MW机组空冷岛的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速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提出在空冷岛上加装下挡风墙,以减小热风回流对空冷岛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热风回流量也增大,换热效率随... 利用CFD软件对某300 MW机组空冷岛的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速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提出在空冷岛上加装下挡风墙,以减小热风回流对空冷岛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热风回流量也增大,换热效率随之降低;加设10 m下挡风墙后,空冷平台总的换热效率提高了1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空冷岛 挡风墙 热风回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厅气流组织及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晓敏 高峰 王立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88,25,共5页
为研究地铁站厅内的流通情况及温度分布规律,建立地铁站厅物理模型,结合能量守恒方程和流体动量方程进行流体模拟分析。设置不同的入口温度,通过对横向和纵向截面温度分布的分析,得到了地铁站厅内的温度分布规律。设置不同的入口风速,... 为研究地铁站厅内的流通情况及温度分布规律,建立地铁站厅物理模型,结合能量守恒方程和流体动量方程进行流体模拟分析。设置不同的入口温度,通过对横向和纵向截面温度分布的分析,得到了地铁站厅内的温度分布规律。设置不同的入口风速,通过对横向和纵向截面气流组织的分析,得到了地铁站厅内的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地铁站厅的空间优化和提高人体舒适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厅 温度分布 气流组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空冷风机变频器蒸发冷却技术改造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振国 田新东 +1 位作者 张广强 高伟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针对电厂空冷风机用变频器在夏日满负荷运行情况下,功率器件频频出现过热,导致设备跳闸现象,提出了一种以蒸发冷却为主的变频器新型冷却方式。冷却系统由风机、蒸发箱体、出汽管、回液管及冷凝器构成。以电厂用110kW变频器为改造对象进... 针对电厂空冷风机用变频器在夏日满负荷运行情况下,功率器件频频出现过热,导致设备跳闸现象,提出了一种以蒸发冷却为主的变频器新型冷却方式。冷却系统由风机、蒸发箱体、出汽管、回液管及冷凝器构成。以电厂用110kW变频器为改造对象进行了单台样机带负载运行,同时在实验室完成7台变频器整体改造方案的1∶1原理试验。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冷却技术可以解决变频器的冷却问题,同时可以去掉变频室内为降低环境温度而设置的大功率空调设备,达到更加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 变频器 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璐 刘晓 梅国栋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92,共3页
根据"综合论"事故致因理论,从经济社会、监督管理、生产技术三个方面,应用散点图、相关系数等数学方法,对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为有关部门掌握... 根据"综合论"事故致因理论,从经济社会、监督管理、生产技术三个方面,应用散点图、相关系数等数学方法,对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为有关部门掌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与主要影响因素、明确监督管理重点提供了决策支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致因理论 影响因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流体与传热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晓敏 王立军 王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利用solidworks建立管壳式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并导入ANSYS 12. 0中进行流体与热传导模拟分析。设置冷水和热水不同的入口速度,可得出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规律、流动形态的不同。设置冷水和热水不同的温差,可得出不同温差条件下换热器内的温... 利用solidworks建立管壳式换热器的物理模型,并导入ANSYS 12. 0中进行流体与热传导模拟分析。设置冷水和热水不同的入口速度,可得出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规律、流动形态的不同。设置冷水和热水不同的温差,可得出不同温差条件下换热器内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换热器结构优化和提高传热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物理模型 流体与热传导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台国产6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的研制及运行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秀珍 陈思迈 田亚钊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3,共7页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投运的国内首台6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安装在大同第二发电厂。该机组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大型空冷机组末级叶片、新型轴承箱落地式低压缸、大刚度轴承箱、末级动叶表面复合镀膜、低压缸喷水系统、背压保...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投运的国内首台6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安装在大同第二发电厂。该机组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大型空冷机组末级叶片、新型轴承箱落地式低压缸、大刚度轴承箱、末级动叶表面复合镀膜、低压缸喷水系统、背压保护限制曲线等多项空冷关键技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为保证设备质量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手段。该机组首次冲转和首次并网均一次完成,并一次通过168h试运。实践证明,机组启动稳定、快速,在夏季高背压下,运行稳定、安全满发。经性能实验测定,机组总体性能优于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W直接空冷汽轮机 关键技术 加工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脱硫供浆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心燕 李国庆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2-735,共4页
为了稳定降低SO2的排放浓度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设计了一套新的脱硫供浆系统控制方案。首先DCS依据理论公式和CEMS实时数据计算实时理论供浆量,采用串级PID调节供浆流量和出口SO2浓度。其次,增加超前预控系数对PID调节量进行增减干预。... 为了稳定降低SO2的排放浓度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设计了一套新的脱硫供浆系统控制方案。首先DCS依据理论公式和CEMS实时数据计算实时理论供浆量,采用串级PID调节供浆流量和出口SO2浓度。其次,增加超前预控系数对PID调节量进行增减干预。再次,以机组负荷和入口SO2浓度两个重要指标作为前馈信号,实时调整供浆流量。该厂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脱硫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运行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满足了节能减排要求,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可得结论:此控制方案更好地满足了超低排放的要求,也非常适用于燃用高硫煤的脱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脱硫供浆 SO2浓度 PID 控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回路的数值模拟与仿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敏 王立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4-748,共5页
为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回路内的流动特性并提高燃料利用率,建立锅炉循环回路三维模型,并结合质量守恒方程和流动介质运动方程进行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通过对横截面内固相含量分布云图的观察与剖析,得到了固相在炉膛内的... 为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回路内的流动特性并提高燃料利用率,建立锅炉循环回路三维模型,并结合质量守恒方程和流动介质运动方程进行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通过对横截面内固相含量分布云图的观察与剖析,得到了固相在炉膛内的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截面固相体积分数的计算,获得了炉膛内轴向方向上固相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时间段炉膛内的压强进行计算,得到了炉膛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速度矢量图,得到了炉膛内速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改进设计和提高热利用率提供有利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回路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敏 王立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系统温度走向和流通情况对燃烧热利用率产生直接影响。对锅炉循环系统进行流体和热分析。由各高度截面的固相体积比,得到固相在炉膛内从下至上的递减规律。对速度分布云图和迹线图进行分析,得到了循环系统内流体的流... 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系统温度走向和流通情况对燃烧热利用率产生直接影响。对锅炉循环系统进行流体和热分析。由各高度截面的固相体积比,得到固相在炉膛内从下至上的递减规律。对速度分布云图和迹线图进行分析,得到了循环系统内流体的流动规律。通过循环系统温度场可得其内部温度走向规律。改变二次入风口的位置,并与未改变前进行流动形态和温度对比分析。研究内容对锅炉燃烧热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 流通情况 流体和热分析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器热量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敏 王立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在分析散热器散热特性的基础上并结合热特性方程进行热传递模拟分析。通过对散热片数量不同的散热器的分析,得出了散热器面积与室内温度的关系。通过对空间内不同截面温度的分析,得出了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为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在分析散热器散热特性的基础上并结合热特性方程进行热传递模拟分析。通过对散热片数量不同的散热器的分析,得出了散热器面积与室内温度的关系。通过对空间内不同截面温度的分析,得出了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计算不同时刻环境的温度,得出了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不同水温条件下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结合燃料利用率,选出了较为合适的入水温度。研究结果为散热器热传递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 散热特性 散热效率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处理机对高大空间流动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敏 王立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为研究空气处理机对高大空间空气流动的影响,采用CFD软件对处理机进行仿真。对空间内流动矢量进行研究,得到了空间内的流速和流向的分布状态;经过对空间内温度云图的研究,得到了空间内的温度分布情况;统计处理机在不同安装高度条件下各... 为研究空气处理机对高大空间空气流动的影响,采用CFD软件对处理机进行仿真。对空间内流动矢量进行研究,得到了空间内的流速和流向的分布状态;经过对空间内温度云图的研究,得到了空间内的温度分布情况;统计处理机在不同安装高度条件下各分层的温度,得到了处理机不同安装高度对空间温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处理机 仿真 空气流动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供水地暖对空间热传递的计算分析
17
作者 李晓敏 高峰 +1 位作者 王立军 王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研究地暖对空间温度分布和热流流动的影响,应用ANSYS软件对不同铺设方式的地暖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不同铺设方式条件下室内温度分布的对比,得出了不同铺设方式所适用空间区域的大小;通过对不同高度层次温度的计算,得出了地暖供暖对... 为研究地暖对空间温度分布和热流流动的影响,应用ANSYS软件对不同铺设方式的地暖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不同铺设方式条件下室内温度分布的对比,得出了不同铺设方式所适用空间区域的大小;通过对不同高度层次温度的计算,得出了地暖供暖对空间垂直方向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对空间内热流流动的分析,得出了热量在空间内的传递方向。对提高热量利用率和人体舒适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暖 计算分析 热流流动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冷岛性能在线监测的风机优化调节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河 李跃东 +4 位作者 秦志国 尹晓晖 马素霞 王芳 张嘉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4-161,共8页
空冷岛作为空冷发电机组的冷端,其性能优化对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实现电厂节能意义重大。针对某600 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建立冷端系统优化模型,采用等效热降法,在线计算机组实时最佳背压。通过建立空冷岛状态性能监测系统,实现对凝... 空冷岛作为空冷发电机组的冷端,其性能优化对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实现电厂节能意义重大。针对某600 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建立冷端系统优化模型,采用等效热降法,在线计算机组实时最佳背压。通过建立空冷岛状态性能监测系统,实现对凝结水过冷度和清洁因子的在线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对空冷岛各台风机运行频率实施优化微调,实现空冷岛基于在线监测的性能深度优化。本冷端在线监测和优化运行技术已应用在该600 MW空冷机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空冷机组冷端优化运行和智慧电厂建设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直接空冷机组 智能发电 汽轮机 空冷岛 等效热降 实时最佳背压 状态性能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汽吸收式热泵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斌 马素霞 +2 位作者 马红和 赵泽青 李建荣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吸收式热泵利用汽轮机乏汽余热供暖已逐渐成为火电厂的主要节能措施之一,但由于机组负荷变化频繁,使热泵经常偏离设计工况,运行效率低,供热性能差。为对热泵实施优化调节和控制,提高热泵运行效率,实验研究了热泵动态特性,结果显示,... 采用吸收式热泵利用汽轮机乏汽余热供暖已逐渐成为火电厂的主要节能措施之一,但由于机组负荷变化频繁,使热泵经常偏离设计工况,运行效率低,供热性能差。为对热泵实施优化调节和控制,提高热泵运行效率,实验研究了热泵动态特性,结果显示,在驱动热源流量、低温水流量和低温水入口温度阶跃降低10%的情况下,在400s内,热泵制热量分别减少了18kW、2.1kW和14kW,冷却水出口温度分别降低了4℃、0.35℃和2.5℃,并通过仿真获得了动态响应过程的传递函数,为热泵优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汽利用 吸收式热泵 供热 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泥/煤混燃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及矿物相演变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砾宏 梁法光 +2 位作者 房凡 马婷婷 杨天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采用灰熔点仪、X射线荧光仪(XRF)研究了无机非金属P2O5对城市污水污泥与烟煤的混烧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在各混烧温度下灰中含磷矿物在晶体和非晶体间的演变。结果表明,对于Al_2O_3含量... 采用灰熔点仪、X射线荧光仪(XRF)研究了无机非金属P2O5对城市污水污泥与烟煤的混烧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在各混烧温度下灰中含磷矿物在晶体和非晶体间的演变。结果表明,对于Al_2O_3含量较多且熔点较高的灰样,磷含量的增加可显著降低其灰熔点,P2O5含量在0-4%时影响最大,使其灰熔点降低126℃;但对碱性含量高的灰样的影响较小。低温灰中主要以磷酸铝(AlPO_4)晶体为主,温度升高后,与硬石膏(CaSO_4)等含钙矿物和赤铁矿(Fe_2O_3)反应生成晶体Ca_3(PO_4)_2和玻璃相(Fe_2O_3)_(0.252)(P_2O_5)_(0.748),磷含量增加可使灰中玻璃相(Fe_2O_3)_(0.252)(P_2O_5)_(0.748)增加,是磷降低灰熔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融温度 无机磷 污水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