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东方近岸海域海浪观测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兴如 李近元 +3 位作者 尹宝树 杨德周 陈海英 高冠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海南东方近岸海域2014年至2015年间一整年的海浪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浪的时间变化特征。观测时间段内,有效波高最大值为4.03m,平均值0.79m;平均周期最大值为6.32s,平均值为3.58s。该海域冬季波高较大,秋季最小,常浪向为SSW方向,强浪向... 利用海南东方近岸海域2014年至2015年间一整年的海浪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浪的时间变化特征。观测时间段内,有效波高最大值为4.03m,平均值0.79m;平均周期最大值为6.32s,平均值为3.58s。该海域冬季波高较大,秋季最小,常浪向为SSW方向,强浪向为WSW向。基于该长期观测数据,文章亦研究了平均周期、有效波高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确立了该海域波高与平均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观测时间段内波浪能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发现一年中能流密度大于2kW·m^(-1)的频率为26%,且从全年的计算结果来看,观测位置处12月的波浪能较适宜开发,但总体波浪能资源不够丰富。文章对于认识海南东方近岸海域波浪特征以及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东方近岸 波浪变化特征 波高周期联合分布 波高持续时间 波浪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半焦贫氧旋风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银河 袁春田 +8 位作者 樊强 徐士进 车得福 张勇 张玉斌 杨天亮 李庚达 刘汉强 郭桦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型立式旋风筒中,对工业制备的内蒙古锡林浩特褐煤半焦的贫氧旋风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5~0.9时,贫氧燃烧产物的热值在1 500~3 500kJ/m3之间,且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过量空... 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型立式旋风筒中,对工业制备的内蒙古锡林浩特褐煤半焦的贫氧旋风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5~0.9时,贫氧燃烧产物的热值在1 500~3 500kJ/m3之间,且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加,半焦燃烧碳转化率增高,当过量空气系数>0.6时,半焦燃烧碳转化率>97%,炉内燃烧区温度升高,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7时,燃烧区温度可达1 280℃,高于灰熔点,这对保证液态排渣非常关键;给料量增加对半焦燃烧特性影响不大,表明旋风筒燃烧室对燃烧褐煤半焦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特性;贫氧燃烧条件下,旋风筒NO的排放质量浓度较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和给料量的增加,旋风筒NO的排放质量浓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贫氧燃烧 旋风燃烧 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特性 N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灵活智能发电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文 梁庚 +3 位作者 张文建 崔青汝 李庚达 张丽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智能发电技术中系统各组成元素的自主性和基于自学习机制的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其架构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种对物理过程进行控制的新的理念与体系结构,其高度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使其非常适合智能发电技术的... 智能发电技术中系统各组成元素的自主性和基于自学习机制的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其架构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种对物理过程进行控制的新的理念与体系结构,其高度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使其非常适合智能发电技术的应用。本文介绍了CPS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论述了基于CPS的灵活智能发电的基本特点;给出了基于CPS的智能发电控制的体系结构;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现阶段智能发电体系元素向基于CPS的灵活智能发电体系的映射关系。CPS体系使智能发电控制技术逐渐趋于向基于系统组成元素高度智能的"自主化"、SDE/SDS等高度灵活的方向发展,为灵活发电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 智能发电 物理过程 服务 客户/服务器模式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灰对光伏电池板输出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牛海明 崔青汝 刘厚旭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积灰对光伏电池板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因地域、实验环境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自然积灰的粒径分布特征,分别利用黄土、红土和高岭土,构造了我国不同地域自然积灰的模拟样本;搭建了由光伏电池阵列、MPPT控制... 积灰对光伏电池板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因地域、实验环境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自然积灰的粒径分布特征,分别利用黄土、红土和高岭土,构造了我国不同地域自然积灰的模拟样本;搭建了由光伏电池阵列、MPPT控制器、上位机以及光强测量仪、温度测量模块等构成的实验平台,开展了积灰对光伏电池板的伏安特性、温度、相对透光率以及输出功率影响的测量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相对透光率、相对发电效率与积灰密度关系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积灰密度的增加,光伏电池板的温度、相对透光率和相对发电效率均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与积灰类型有关;应用算例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以及光伏电池板积灰的清洗周期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灰 光伏电池板 温度 透光率 输出功率 清洗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7
5
作者 许毛 张贤 +2 位作者 樊静丽 高林 徐冬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659-666,共8页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氢能以其清洁、高效、无碳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氢能需求及排放约束,煤制氢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制氢与C...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氢能以其清洁、高效、无碳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氢能需求及排放约束,煤制氢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为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煤制氢产业提供相关建议。结果表明:①相较其他制氢技术,现阶段煤制氢与CCUS技术的集成应用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②CCUS技术可降低煤制氢过程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相比可再生能源制氢其碳足迹仍是短板;③新疆、山西、陕西及内蒙古等地区可作为推广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先区域;④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缺乏公众认可度以及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竞争。未来我国应加强针对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产业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技术的科普宣传,积极推进煤制氢与CCUS技术集成应用方面的研发和示范,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氢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碳减排 氢能 制氢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非催化脱硝反应等温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育平 王治宙 +5 位作者 梁凌 孙志翱 钱军 赵建新 牛艳青 惠世恩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为促进工程中选择性非催化法脱硝系统的优化,有效控制燃煤电厂NO_x排放量,通过建立完善的选择性非催化脱硝(SNCR)反应等温实验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混合时间和O_2体积分数对SNCR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3~1 373K内,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为促进工程中选择性非催化法脱硝系统的优化,有效控制燃煤电厂NO_x排放量,通过建立完善的选择性非催化脱硝(SNCR)反应等温实验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混合时间和O_2体积分数对SNCR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3~1 373K内,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脱硝效率先升高后下降,1 173K为最佳脱硝温度,此时脱硝效率达到92.9%;混合时间缩短可有效提高脱硝效率,特别是当温度高于1 203K时,随着混合时间的缩短,脱硝效率明显提高;O_2体积分数的增加在温度低于1 148K时促使脱硝效率升高,而在温度高于1 148K时会导致脱硝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非催化 脱硝反应 等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企业智能发电技术规范体系架构 被引量:31
7
作者 崔青汝 李庚达 牛玉广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6,48,共6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能源领域发生变革。在发电技术转型革命之中,智能发电是发电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电力企业智能发电建设规划为出发点,阐释了企业编制智能发电系列技术规范的思路和内容。重点介绍了智能火电技术规范的主...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能源领域发生变革。在发电技术转型革命之中,智能发电是发电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电力企业智能发电建设规划为出发点,阐释了企业编制智能发电系列技术规范的思路和内容。重点介绍了智能火电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从功能实现的角度构建由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和智能发电公共服务系统组成的智能火电技术总体架构,提出可用于指导实践的功能要求与应用原则。同时结合其他发电形式具体特点,介绍了智能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技术规范内容。最后,针对电力企业开展智能发电建设工作提出了深入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发电 技术规范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化全数字技术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文建 梁庚 +1 位作者 李庚达 崔青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2-211,共10页
传统的数字化电厂技术虽然能实现企业建设和管理中的数字化模式,但从信息采集的广度和信息利用的深度来说,还不具备高度智能化的条件和特征。结合电厂的生产特点,在数字化电厂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发电厂的智慧化全数字技术体系... 传统的数字化电厂技术虽然能实现企业建设和管理中的数字化模式,但从信息采集的广度和信息利用的深度来说,还不具备高度智能化的条件和特征。结合电厂的生产特点,在数字化电厂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发电厂的智慧化全数字技术体系,给出了智慧化全数字技术的概念、组成以及要素间的基本关系,阐述了智慧化全数字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阐述了智慧主体的智能化运行模式,探讨了智慧化全数字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方案。在这种体系中,智慧主体与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增加并扩展了对数据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利用,通过扩展信息获取和采集的途径和手段来增加信息的广度,通过引入更加智能化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对数据信息做深度分析、挖掘和再利用。同时,该体系产生出的新数据和新知识可持续反馈到现有的全数字化系统中去,实现系统的自调整和自组织,充分体现出智能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全数字技术 智能发电 数字化电厂 智慧主体 电力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灰辐射特性与表面温度关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润孺 王昕 +3 位作者 袁野 张易阳 李庚达 黄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5-649,共5页
为降低燃煤、垃圾焚烧和生物质锅炉高温换热器传热管失效泄漏甚至爆管的风险,提出基于高温内窥镜光学测温方法的高温换热器表面积灰和温度状态监测系统。采用多元扩散Hencken燃烧器和细颗粒振荡给粉技术,开展了3种飞灰可见光段辐射特性... 为降低燃煤、垃圾焚烧和生物质锅炉高温换热器传热管失效泄漏甚至爆管的风险,提出基于高温内窥镜光学测温方法的高温换热器表面积灰和温度状态监测系统。采用多元扩散Hencken燃烧器和细颗粒振荡给粉技术,开展了3种飞灰可见光段辐射特性与温度的关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3种飞灰理化性质不同,其辐射-温度关联曲线区别明显;光学频道选择不同也会显著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前应进行系统的实验室标定,以获取更为精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爆破 积灰 辐射特性 光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非催化脱硝反应非等温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育平 张晓璐 +5 位作者 梁凌 孙志翱 钱军 赵建新 牛艳青 惠世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4-131,共8页
建立了完善的选择性非催化脱硝(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反应的非等温实验系统,探讨了初始反应温度、氧气含量和还原剂与烟气流速比对非等温SNCR过程的影响,随初始反应温度升高,脱硝效率先升高再减小,在1 273~1 323K范围... 建立了完善的选择性非催化脱硝(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反应的非等温实验系统,探讨了初始反应温度、氧气含量和还原剂与烟气流速比对非等温SNCR过程的影响,随初始反应温度升高,脱硝效率先升高再减小,在1 273~1 323K范围内,脱硝效率达到最大70%以上;氧气含量的增加在温度低于1 250 K时可以提高脱硝效率,在温度高于1 250 K时会导致脱硝效率降低,氧气浓度为2.5%时,最大脱硝效率可以达到85.4%;在温度低于1250 K时,反应处于动力控制区,还原剂与烟气流速比的增加使脱硝效率降低,在温度高于1 250 K时,反应处于混合控制区,流速比的增加使脱硝效率升高,流速比为5.0时最大脱硝效率可以达到79%;文中非等温SNCR的实验结论有助于工程实际中的选择性非催化法脱硝系统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非催化 脱硝反应 非等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NiS2和Ni2P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析氧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文君 高腾飞 +3 位作者 王梦娇 张建波 郭桦 李会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2,98,共5页
NiS2和Ni2P由于其在析氢(HER)和析氧反应(OER)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电解水反应催化剂。为了提高上述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NiS2和Ni2P纳米片,研究了它们对析氧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同时,对... NiS2和Ni2P由于其在析氢(HER)和析氧反应(OER)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电解水反应催化剂。为了提高上述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NiS2和Ni2P纳米片,研究了它们对析氧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同时,对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与NiS2相比,Ni2P表现出相对较小的塔菲尔斜率值(84mV/dec)、较高的催化性能和较好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2 NI2P 析氧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改性粉煤灰对土壤镉的钝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航航 杨阳 +3 位作者 黄训荣 张贵宾 李竞天 吉普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2-1650,共9页
粉煤灰(FA)通过低温碱改性制备中间体(IP)和沸石(ZE)。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荧光分析(XRF)、比表面积(BET)、零点电荷(pHzpc)等对FA、IP和ZE 3种钝化剂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梯度下3种钝化剂对土壤pH和有效... 粉煤灰(FA)通过低温碱改性制备中间体(IP)和沸石(ZE)。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荧光分析(XRF)、比表面积(BET)、零点电荷(pHzpc)等对FA、IP和ZE 3种钝化剂进行表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梯度下3种钝化剂对土壤pH和有效态镉(Cd)含量、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生物量及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探究3种钝化剂对土壤Cd的钝化机理。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和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1.5%添加用量IP和ZE可使有效态Cd含量降低48.35%和46.19%、印度芥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37.51%和41.06%。施入1.5%的IP和ZE使土壤pH显著提高0.59和0.62个单位、印度芥菜生物量提高20%。由此可见,IP和ZE均可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并促进作物生长。从经济角度考虑,IP的制备对FA的长期利用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低温改性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发电技术体系建设探讨与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文建 梁庚 +1 位作者 梁凌 崔青汝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智能发电技术体系建设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发电技术体系的建设。本文探讨了智能发电的基本体系、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以及智能发电中所蕴含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 智能发电技术体系建设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发电技术体系的建设。本文探讨了智能发电的基本体系、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以及智能发电中所蕴含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了智能发电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智能发电的信息安全问题,并对智能发电技术体系在未来的建设进行了展望。认为全面信息化、标准化是智能发电未来建设的基础,同时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关键智能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以及智能化评估等工作,不断推进我国大型发电企业向更加清洁、高效、可靠的智能化电厂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智能发电 数字化电厂 信息安全 信息化 标准化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孙振新 刘汉强 +3 位作者 赵喆 丁鶄 郭桦 常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4-58,共5页
分析国内电力体制的特点,讨论在我国电力体制下储能系统经济性的分析模型。首先半定性的分析了储能系统的潜在收益,以及国内电力市场、火力发电、新能源应用和辅助服务等内容。提出评估储能成本的重要指标,结合国内电力市场情况建立了... 分析国内电力体制的特点,讨论在我国电力体制下储能系统经济性的分析模型。首先半定性的分析了储能系统的潜在收益,以及国内电力市场、火力发电、新能源应用和辅助服务等内容。提出评估储能成本的重要指标,结合国内电力市场情况建立了合适的分析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储能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3方面建议:1)鼓励发电企业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2)通过储能系统的合理应用降低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的综合发电成本;3)建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新能源 经济性 大规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瞬态特性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天 梁凌 +4 位作者 张婷 李庚达 崔青汝 陈保卫 胡文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238-6245,共8页
为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消纳,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已趋于高频化、常态化,频繁的负荷波动导致机组能耗水平升高、控制品质降低、设备寿命损耗严重,亟需对其变负荷过程瞬态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火电机组瞬态特性研究中使用的模型、仿... 为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消纳,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已趋于高频化、常态化,频繁的负荷波动导致机组能耗水平升高、控制品质降低、设备寿命损耗严重,亟需对其变负荷过程瞬态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火电机组瞬态特性研究中使用的模型、仿真工具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归纳未来研究重点,提出技术应用发展方向。当前研究对仿真手段依赖严重,瞬态模型缺乏实践验证,极少有研究在瞬态特性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控制策略,难以实现成果转化。未来推进火电机组瞬态过程评价的精确性和求解的快速性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将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与智能发电技术有机融合是技术应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瞬态特性 瞬态模型 仿真工具 能耗分析 寿命预测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复合涂层的机械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秩鸣 陈寅 +3 位作者 孙振新 徐冬 郭桦 杜庶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超疏水表面具有杰出的防润湿特性,在防水、防污、防冰、自清洁等众多领域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超疏水复合涂层具有适用基材广泛、易加工施涂、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是当下极具实用化前景的超疏水表面构建技术,然而涂层普遍较差的机械... 超疏水表面具有杰出的防润湿特性,在防水、防污、防冰、自清洁等众多领域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超疏水复合涂层具有适用基材广泛、易加工施涂、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是当下极具实用化前景的超疏水表面构建技术,然而涂层普遍较差的机械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并对比了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方法,简要介绍了影响超疏水涂层机械性能的条件和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提升超疏水复合涂层机械性能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关注了提升高分子材料与微纳米级颗粒物填料间的结合性及二者的固有机械性能,优化涂层表面微纳米形貌,引入自修复表面机制等技术手段。主要介绍了可提升涂层机械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微纳米颗粒物填料,以及可优化涂层表面形貌、增强涂层材料间结合的新型施涂工艺。最后,对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超疏水复合涂层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涂料 机械性能 涂层材料 自修复 施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变压吸附协同捕集低浓度烟气二氧化碳工艺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飒 林千果 +3 位作者 徐冬 林汉驰 段晓雅 王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1-205,共5页
利用软件PROⅡ和Aspen Adsorption分别模拟协同工艺中膜分离和变压吸附过程,通过引入气体流量修正系数解决气体流量不匹配问题,提高膜-变压吸附协同碳捕集工艺模拟的准确性。案例研究表明,引入流量修正系数解决了协同工艺模拟过程中出... 利用软件PROⅡ和Aspen Adsorption分别模拟协同工艺中膜分离和变压吸附过程,通过引入气体流量修正系数解决气体流量不匹配问题,提高膜-变压吸附协同碳捕集工艺模拟的准确性。案例研究表明,引入流量修正系数解决了协同工艺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气体流量不匹配问题,实现了稳态膜分离和动态循环变压吸附过程的耦合。与以往的膜-变压吸附协同工艺模拟方法相比较,更好地识别了能耗降低和捕集率提升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膜分离 变压吸附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废水处理与分质分量梯级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梁凌 吕洲 +3 位作者 许琦 刘汉强 郭桦 张大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122,共4页
为优化火电厂废水处理系统和消除外排废水,在水平衡试验与水处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厂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技术路线,即废水分质分量梯级利用(高品质排水直接回收利用,中品质排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低品质排水则经收集后用作脱硫补... 为优化火电厂废水处理系统和消除外排废水,在水平衡试验与水处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厂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技术路线,即废水分质分量梯级利用(高品质排水直接回收利用,中品质排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低品质排水则经收集后用作脱硫补充水)和脱硫废水的蒸发结晶处理2部分。结果表明,应用后可实现全厂无废水排放,减少电厂净补水量23.8%;发电用水量为0.125 m3/GW,较优化前降低31.1%;实现废水的高效重复利用,梯级利用率达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放 梯级利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LAS测量电站锅炉炉内温度与气体组分浓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青汝 刘淼 +3 位作者 李雄威 李庚达 李应保 陈保卫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1,共6页
电站锅炉炉内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在线测量对于控制优化炉内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在炉内温度与气体浓度在线测量上具... 电站锅炉炉内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在线测量对于控制优化炉内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在炉内温度与气体浓度在线测量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从市场需求、市场阻碍因素、技术难点及投资回报4个方面对TDLAS在炉内温度与气体浓度测量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工业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总体来看,TDLAS技术的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国内成功应用案例不多,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内温度 气体组分浓度 在线测量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和析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文君 王梦娇 +3 位作者 徐冬 孙振新 杨阳 郭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0,126,共5页
磷化铁是一种高效析氢和析氧催化剂,为了提高其催化性能,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和均一形貌的FeP,并对其进行了电催化性能分析。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考察了该催化剂的析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碱性测试环境中的催化活性优于酸性... 磷化铁是一种高效析氢和析氧催化剂,为了提高其催化性能,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和均一形貌的FeP,并对其进行了电催化性能分析。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考察了该催化剂的析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碱性测试环境中的催化活性优于酸性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另外,在碱性测试环境中,FeP催化剂也表现出很好的析氧催化性能,当电流密度达到10 m A/cm^2时,需要的过电位为380 m V,并且具有较小塔菲尔值,约为73 m V/dec。此外,该催化剂还表现出很好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铁 析氢 析氧 电催化 全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