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饭铺煤矿掘进工作面出水机理分析及防治水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姜鹏 陈爱喜 郭中灿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内蒙古大饭铺煤矿61111掘进工作面掘进至1156m处遇到断层,工作面发生涌水,造成运输巷掘进前方巷道冒顶,为明确出水水源及对工作面掘进的影响,进行了井下掘进工作面富水性探测和出水水源判别,对工作面掘进出水机理进行了分析,预计了工作... 内蒙古大饭铺煤矿61111掘进工作面掘进至1156m处遇到断层,工作面发生涌水,造成运输巷掘进前方巷道冒顶,为明确出水水源及对工作面掘进的影响,进行了井下掘进工作面富水性探测和出水水源判别,对工作面掘进出水机理进行了分析,预计了工作面涌水量,在保证技术可行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了防治水安全措施,为工作面顺利掘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瞬变电磁 断层活化导水 出水机理 防治水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络巷防水密闭墙稳定性评价与位置优化研究
2
作者 杜明泽 孔繁龙 费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联络巷防水密闭墙受两次采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关系到相邻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针对联络巷防水密闭墙稳定性难以确定这一关键问题,以察哈素煤矿联络巷防水密闭墙为例,采用理论分析,计算分析了不受采动影响下防水密闭墙承受的最大安全水头高... 联络巷防水密闭墙受两次采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关系到相邻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针对联络巷防水密闭墙稳定性难以确定这一关键问题,以察哈素煤矿联络巷防水密闭墙为例,采用理论分析,计算分析了不受采动影响下防水密闭墙承受的最大安全水头高度,阐明了防水密闭墙与煤岩柱易失稳的结构弱面;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一次、两次采动和不同水头高度(6.0、9.0、12.0和15.0 m)下防水密闭墙的受力状态、位移情况以及接触面滑移状态。基于结构弱面分析,采用自主研发的井下采空区防水密闭墙应力、位移监测系统,对密闭墙测点进行了合理布设和监测,最终确定了采动和水压作用下防水密闭墙的最大安全水头高度。在此基础上,对3–1工作面开采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实测,并对防水密闭墙的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不考虑采动影响,防水密闭墙的最大安全水头高度为12.4 m,防水密闭墙体顶底角以及与煤柱相嵌的接触面为结构弱面,易发生破坏;采动对防水密闭墙有一定的损伤,水压作用加剧了密闭墙与煤柱接触面间的滑移;采动和水压作用下防水密闭墙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头高度为9.0 m,警戒水位线的水头高度为7.2 m;工作面侧向压力峰值区约在10.5~12.5 m处,建议防水密闭墙布置在距离采空区侧大于15.0~20.0 m,以避开支承压力峰值。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矿井防水密闭墙的稳定性评估与位置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与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联络巷防水密闭墙 抗水压能力 侧向支承压力 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化控制系统在察哈素选煤厂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聚国 王洪兴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1-123,共3页
针对察哈素选煤厂自动化水平与选煤核心技术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采用国外PLC集中控制技术易处于“卡脖子”的窘境导致信息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对察哈素选煤厂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与... 针对察哈素选煤厂自动化水平与选煤核心技术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采用国外PLC集中控制技术易处于“卡脖子”的窘境导致信息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对察哈素选煤厂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与自主可控入手,将国外的PLC控制系统更换为国能智深的EDPF-CS国产化控制系统,从硬件、网络、数据库和程序组态、环保措施4个方面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控制系统在冗余配置方面明显优于原PLC系统,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大幅提升;强大的智能重介控制系统、浮选控制系统、智能煤泥水控制系统,为建设智能化选煤厂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术成熟可靠,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故障率,延长了产品寿命,显著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速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控制系统 国产化EDPF-CS控制 控制系统改造 智能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链条大型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降碳技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谭厚章 杨富鑫 +3 位作者 王新宁 李凤军 吴德利 赵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1-641,I0016,共12页
“双碳”背景下,开展生物质掺烧利用是大型燃煤机组实现降低CO_(2)排放最经济、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该文总结国内近15年大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并对其痛点进行剖析。首次提出和设计全链条的生物质直接耦合发电模式,并在... “双碳”背景下,开展生物质掺烧利用是大型燃煤机组实现降低CO_(2)排放最经济、可靠的技术手段之一。该文总结国内近15年大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并对其痛点进行剖析。首次提出和设计全链条的生物质直接耦合发电模式,并在内蒙某电厂进行实施。充分利用电厂周边边际土地科学种植沙柳能源作物,改进并开发了机械化收割及生物质破碎压型工艺和装备,把控“种植-收割-转运-储存-预处理-燃烧”全链条每一个环节,保证生物质原料稳定及低成本供应。通过电厂试验数据验证,对生物质小比例掺烧(重量比例小于20%),推荐采用电厂零投资的“基于电厂现有制粉及燃烧设备的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路线;对于更大比例掺烧(重量比例大于20%),建议采用“新增生物质独立制粉及燃烧设备的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生物质掺烧 直接耦合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本质安全电源保护电路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邓佳楠 郭庆瑞 +1 位作者 余波 李晓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了解决本安电源过流和短路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本质安全电源的新型保护电路。该电路通过电流镜电路按一定的比例复制主路电流,并由副电路采样电流信号,经过放大、移位处理后接入比较器负输入端,比较器正输入端接入短路检测信号... 为了解决本安电源过流和短路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本质安全电源的新型保护电路。该电路通过电流镜电路按一定的比例复制主路电流,并由副电路采样电流信号,经过放大、移位处理后接入比较器负输入端,比较器正输入端接入短路检测信号。该新型电路的功能是当电源负载发生过流或短路故障时,滞回比较器输出过流或短路控制信号,迅速关断主电流开关,从而实现对负载主电路截断的保护;同时启动微电流开关,检测短路故障是否消除,使得故障消除后能够自动恢复主电流开关电路。此外,电源保护电路的软启动电路可用于解决电源启动过程中的浪涌电流可能会造成过流保护误动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安电源 短路过流保护 自恢复 软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Geldart A类加重质流化床的床层膨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大伟 邵明 +5 位作者 王宾 蔚文朋 宋俊 姜坤坤 李志强 董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了预测Geldart A类加重质的膨胀特征,通过床层塌落试验,研究了床层流化过程中的气泡相和乳化相的组成与操作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了操作气速、静止床高以及床层膨胀高度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具有最佳超参数的G... 为了预测Geldart A类加重质的膨胀特征,通过床层塌落试验,研究了床层流化过程中的气泡相和乳化相的组成与操作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了操作气速、静止床高以及床层膨胀高度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具有最佳超参数的GBDT模型成功模拟了膨胀高度和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了特征变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气速的逐渐增加,乳化相与气泡相的膨胀呈现先增加并略有减小的规律。对于不同的初始床高与床层膨胀高度,气泡相组成不受其变化的影响且组成比例相对稳定。操作气速的重要性得分是0.68,是膨胀高度最敏感的变量。而静止床高的重要得分仅为0.32,表明此变量对床层膨胀的影响较小。此外,由部分相关性分析可知,床层的膨胀高度对操作气速的依赖性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重质 机器学习 流化床 床层膨胀 气泡相 乳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熵优化的云模型-组合赋权煤炭分选工艺综合评价方法
7
作者 张军 蔚文朋 +5 位作者 张硕 姜坤坤 王杰 李少宁 董良 代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8-514,共7页
对煤炭分选工艺进行有效评价是体现工艺性能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促进选煤行业向高效、清洁等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博弈论和专家评分矩阵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整合以获取最终... 对煤炭分选工艺进行有效评价是体现工艺性能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促进选煤行业向高效、清洁等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博弈论和专家评分矩阵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整合以获取最终专家评分;其次,基于云熵优化的云模型将各评价等级的定性概念转换为定量数值;最后,根据专家评分在各评价等级云模型上的确定度得到评价结果。从某选煤厂中选取某月生产运行数据进行验证,所提方法能准确反映当月选煤工艺的实际情况。选用经典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其Q为0.9991,评价等级与上述结果相同,证明基于云熵优化的云模型-组合赋权煤炭分选工艺综合评价方法可行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分选 云模型 组合赋权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失配下的浅槽分选悬浮液调配过程预测控制
8
作者 张虎平 姜坤坤 +5 位作者 宋俊 蔚文朋 李向忠 田彦生 董良 代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43-748,共6页
浅槽重介分选过程是我国煤炭洗选的重要工艺,而重介质悬浮液的调配过程直接影响着浅槽重介分选的效率。针对浅槽分选悬浮液调配过程,首先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以保证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能够跟踪其设定值。其次,考虑到悬浮液调配过程中的... 浅槽重介分选过程是我国煤炭洗选的重要工艺,而重介质悬浮液的调配过程直接影响着浅槽重介分选的效率。针对浅槽分选悬浮液调配过程,首先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以保证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能够跟踪其设定值。其次,考虑到悬浮液调配过程中的模型参数时变以及噪声的存在,会导致模型失配的问题,进一步设计了在线参数辨识环节,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消除噪声对数据的影响,并采用含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辨识模型参数,进而在线调整控制器的参数。最后,以悬浮液调配过程为背景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模型参数时变与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仍能保证重介质悬浮液密度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槽分选机 模型预测控制 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综采工作面复合顶板稳定性研究与监测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金城 田灵涛 +5 位作者 李懿 徐乐 李晓健 于凤启 武智东 孙世洲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4,共9页
长壁综采工作面的矿压强度分析与有效监测对于保障工作面开采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察哈素31319工作面顶板条件,确定了工作面矿压显现具体指标,计算得到了工作面基本顶载荷和工作面初次及周期来压步距;建立了基本顶力学承载模... 长壁综采工作面的矿压强度分析与有效监测对于保障工作面开采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察哈素31319工作面顶板条件,确定了工作面矿压显现具体指标,计算得到了工作面基本顶载荷和工作面初次及周期来压步距;建立了基本顶力学承载模型,开展了顶板稳定性分析,结合顶板离层条件分析出了31319工作面顶板属易离层条件;采用了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采场分区承载模型,将采场简化为原岩Ⅰ区、支架支撑Ⅱ区、采空基本顶未触矸Ⅲ区和采空垮落Ⅳ区,得到了工作面基本顶力学挠度、转角、弯矩、剪力等力学参数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变化特征:不同载荷下基本顶的挠曲线图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式变化,转角整体呈“S”形变化,弯矩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变化,剪力呈线性变化。结合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31319综采面矿压监测内容以及测点布置方法。该研究成果可为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与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奠定关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压显现 基本顶力学模型 弹性地基梁理论 矿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顶板煤层二次采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敬东 吕坤 +4 位作者 武智东 赵斌 王鹏程 孙轩 曹健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7,共11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因顶板悬顶和二次采动应力叠加导致的巷道变形严重问题,以察哈素煤矿31317工作面回风巷变形破坏及稳定性控制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厚硬顶板煤层在二次采动应力下围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厚硬顶板二次采动下... 针对综采工作面因顶板悬顶和二次采动应力叠加导致的巷道变形严重问题,以察哈素煤矿31317工作面回风巷变形破坏及稳定性控制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厚硬顶板煤层在二次采动应力下围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厚硬顶板二次采动下煤巷围岩变形及破坏机理,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硬厚顶板二次采动下巷道围岩破坏体现出非对称性,不同的支承压力分区,采空区侧巷道变形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具有不同的特征;煤壁侧巷道围岩变形量随着超前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工作面位置处于不同支承压力分区时,其最大顶板下沉量依次是支承压力稳定区>支承压力降低区>支承压力升高区。根据此结果,认为硬厚顶板二次采动下巷道围岩变形及破坏特征主要是由于顶板侧向支承压力有差别,巷道顶帮和两帮围岩应力状态不均衡所产生,最终造成了超前部分巷道顶板的下沉,从而影响安全生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超前支护、钻孔卸压、锚杆(索)支护以及注浆改性的“四元一体”围岩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二次采动 围岩破坏 协同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激光雷达在煤矿巷道三维重构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贾江伟 路前海 +3 位作者 李洪胜 代晨昱 刘艳伦 燕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0,共7页
煤矿巷道的三维重构系统在提升煤矿地质透明度和井下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传统的雷达测量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为解决这一技术挑战,探讨了激光雷达在煤矿井下巷道三维重构系统中的原理... 煤矿巷道的三维重构系统在提升煤矿地质透明度和井下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传统的雷达测量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为解决这一技术挑战,探讨了激光雷达在煤矿井下巷道三维重构系统中的原理、方法和工作流程,提出了一种多激光雷达等间距分布方式,实现多个激光雷达同步采集巷道点云数据,并利用SLMA技术将这些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对整个巷道的三维重构。通过在2种煤矿井下工况条件下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激光雷达的巷道三维重构系统方案能够满足煤矿井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煤矿巷道 三维重构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层运动监测及岩移5阶段规律——以红庆河煤矿为例 被引量:44
12
作者 鞠金峰 许家林 +6 位作者 刘阳军 马祥 王晓振 王业征 刘乐 谢建林 赵富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1-622,共12页
煤炭开采引起的岩移规律一直是采矿领域难解的“黑箱”问题,研究揭示其内部作用机制与演变过程是科学解决采矿工程系列问题的理论基础。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采用地面钻孔原位监测方法,开展了红庆河煤矿深井特大采高开采条件下覆... 煤炭开采引起的岩移规律一直是采矿领域难解的“黑箱”问题,研究揭示其内部作用机制与演变过程是科学解决采矿工程系列问题的理论基础。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采用地面钻孔原位监测方法,开展了红庆河煤矿深井特大采高开采条件下覆岩内部移动规律的实测与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由下向上逐步运移发展的过程呈现5阶段典型分区特征,分别为覆岩超前受压变形阶段、逐层向上断裂运移阶段、覆岩整体快速沉降阶段、上位岩层向下压实阶段以及覆岩整体稳沉阶段。依据5阶段岩移特征,拟合形成了覆岩超前运移的“类指数”岩移边界线,对应井上下超前影响范围分别为地表的340 m以及煤层的99 m;推演得到了关键层逐层向上断裂发展的83°断裂延伸角,对应320 m埋深以下关键层发生超前断裂、以上为滞后断裂。同时,对覆岩“横三区”的具体分布进行了划分;沿走向推进剖面,“类指数”岩移边界线与关键层断裂线之间的区域为超前变形区(煤壁支撑区),对应于岩移阶段1;关键层断裂线之后、直至井上下分别滞后工作面煤壁410和190 m的区域为离层区,对应于岩移阶段2~4;再后方的采空区为重新压实区,对应于岩移阶段5。覆岩关键层运动表现出对地表沉陷的显著控制作用,随着其逐层向上断裂运移,地表沉陷活跃度不断攀升,在主关键层结束其正向回转并开始反向回转时,地表沉陷开始进入峰值状态,且这种峰值的持续对应于覆岩整体的快速沉降;当上位岩层逐步压实下位岩层时,地表沉陷活跃度开始降低;直至主关键层运移稳定,地表沉陷活跃期结束、开始进入衰退期;表明地表沉陷盆地的最终形态直接受控于主关键层的运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钻孔原位监测 关键层 分区运移 岩移边界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镍基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姜涛 王建光 +4 位作者 张志博 麦永强 高静 蔡和平 江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8,109,共7页
某超超临界660 MW机组的中压调节阀部分镍基螺栓(材料为GH783合金)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检验、金相检验、SEM及能谱分析、合金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检验,对螺栓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螺栓热紧过程中,其中3根螺栓中加热棒局部高温导... 某超超临界660 MW机组的中压调节阀部分镍基螺栓(材料为GH783合金)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检验、金相检验、SEM及能谱分析、合金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检验,对螺栓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螺栓热紧过程中,其中3根螺栓中加热棒局部高温导致螺栓孔内壁材料烧损,裂纹萌生于内孔烧损处,并在正常服役条件下裂纹扩展导致螺栓发生断裂,致使剩余螺栓承受过高载荷及附加弯曲应力。螺栓服役过程中有因环境温度变化等产生的交变应力,以及材料本身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的劣化,导致部分螺栓发生早期疲劳断裂及一次性脆断。在分析螺栓断裂基础上,提出规范热紧工艺、提高螺栓内外表面的加工精度和重新评估GH783合金材料螺栓在600℃下服役的可靠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MW机组 GH783合金 镍基螺栓 断裂 金相检验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煤田导水裂隙发育及其分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鞠金峰 马祥 +4 位作者 赵富强 刘阳军 王业征 刘乐 许家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东胜煤田是我国西北部能源供给的重要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赋煤条件多变,导致不同矿区采动导水裂隙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揭示东胜煤田采动导水裂隙发育的分区特征对于科学指导区域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胜煤田17对主... 东胜煤田是我国西北部能源供给的重要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赋煤条件多变,导致不同矿区采动导水裂隙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揭示东胜煤田采动导水裂隙发育的分区特征对于科学指导区域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胜煤田17对主力矿井30个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发育特征统计与实测,获得了赋煤条件变化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简称“导高”)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东胜煤田赋煤条件的典型分区,提出了不同分区覆岩“导高”的预计方法。结果表明,相比深部开采,浅部煤层采动引起的覆岩“导高”波动程度更为显著,尤其在埋深200~300 m,裂采比上下波动范围可达2.55倍。覆岩导水裂隙的发育受控于关键层的破断运动,顶板7~10倍采高范围之外最近一层关键层底界即为导水裂隙发育的顶界;据此合理解释了浅/深埋煤层“导高”波动性差异的原因。浅埋煤层覆岩关键层数量相对偏少,极易出现主关键层进入7~10倍采高范围的情况,造成导水裂隙直接发育至基岩顶界,引起“导高”值的异常大幅度波动。而对于深部煤层,覆岩7~10倍采高范围之外关键层数量相对偏多、间距偏小,当因地质条件改变而引起关键层位置变化时,“导高”的波动范围仅限于7~10倍采高范围附近关键层与其上部相邻关键层之间的间距,难以出现“导高”的大幅度波动现象。据此提出,在埋深低于500 m条件不能直接使用采高倍数法进行“导高”预计,应根据关键层位置及其对破断裂缝导水性影响规律进行判断;而当埋深超500 m时,可按17~24倍采高的统计值进行简单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导水裂隙 典型分区 关键层 东胜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哈素选煤厂选煤工艺的设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举龙 郑高超 张卿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对原煤性质的分析,说明原煤中矸石可能存在泥化现象,原煤煤泥含量低,煤抗碎强度好;原煤粒度组成受多因素影响变化较大,块煤系统能力设计应适当加大;原煤为易选煤,可采用高密度排矸工艺等简单易行的选煤方法。根据原煤性质及主要选... 通过对原煤性质的分析,说明原煤中矸石可能存在泥化现象,原煤煤泥含量低,煤抗碎强度好;原煤粒度组成受多因素影响变化较大,块煤系统能力设计应适当加大;原煤为易选煤,可采用高密度排矸工艺等简单易行的选煤方法。根据原煤性质及主要选煤方法特征,确定察哈素选煤厂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根据设备选型原则,对选煤厂各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并建议一次建成15 Mt/a的生产能力。最后详细分析了察哈素选煤厂主厂房内外工艺布置,说明选煤厂设计具有"设计合理、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高效低耗、整体配备、管理方便、效益优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工艺 设备选型 原煤性质 煤泥水处理 工艺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机组单列辅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蕾 武志惠 +2 位作者 孙瑜 王新宁 于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3,共3页
基于布连电厂超超临界2×660MW机组单列配置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汽动给水泵、增压风机的控制特点,对其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实时在线智能诊断功能、锅炉主保护功能、辅机联锁保护功能进行了设计,增加了辅机热控... 基于布连电厂超超临界2×660MW机组单列配置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汽动给水泵、增压风机的控制特点,对其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实时在线智能诊断功能、锅炉主保护功能、辅机联锁保护功能进行了设计,增加了辅机热控测点的冗余配置。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的监视、保护、调节功能完善、可靠,未因单辅机故障导致机组停炉、停机,以及保护误动、拒动,从而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660MW机组 单列配置 辅机 控制 保护功能 I/O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采施工工艺巷道掘进空顶距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惠兴田 刘伟 +2 位作者 郭风景 胡宝岭 刘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1,共3页
以锚索技术为依托提出了一种巷道掘进空顶距研究方法———锚索防护空顶监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深部锚索的大面积空顶作用,在锚索托盘与锁具间安设一个低荷载阻力原件,这样能保证巷道顶板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基本处于自由状态,在此期间观... 以锚索技术为依托提出了一种巷道掘进空顶距研究方法———锚索防护空顶监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深部锚索的大面积空顶作用,在锚索托盘与锁具间安设一个低荷载阻力原件,这样能保证巷道顶板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基本处于自由状态,在此期间观察顶板表面变形及内部破坏的情况,判断顶板稳定性,从而初步确定合理的掘进空顶距。根据自行设计的防护装置在察哈素煤矿3101工作面胶带运输巷进行了实践,得出巷道掘进空顶距合理数据,并已成功运用于察哈素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哈素煤矿 连采施工 巷道掘进 空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哈素煤矿巷道底鼓测试及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耀明 秦江艳 +1 位作者 王剑峰 张智山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36,共3页
通过在察哈素煤矿东翼胶运大巷实施的底鼓测试试验,全程监测了底鼓的累计变化规律和底鼓波及岩层深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查明了引起察哈素煤矿巷道底鼓的原因,确定了该底鼓属于挤压流动性底鼓,制定了"混凝土反拱永久支护+底脚锚... 通过在察哈素煤矿东翼胶运大巷实施的底鼓测试试验,全程监测了底鼓的累计变化规律和底鼓波及岩层深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查明了引起察哈素煤矿巷道底鼓的原因,确定了该底鼓属于挤压流动性底鼓,制定了"混凝土反拱永久支护+底脚锚杆加固"的底鼓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哈素煤矿 巷道底鼓测试 底鼓 底角锚杆 底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下多煤层开采的覆岩三带划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强 惠庆波 +3 位作者 张玉波 周立林 王朋飞 朱丙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76,共3页
文章基于黑龙江鹤岗煤田河流下开采的覆岩三带的划分展开研究,采用规程、多元回归以及覆岩三带划分专利技术三种方法对该区域井田范围内南、北以及断层附近的三个钻孔进行计算。首先计算该区域内一矿井投产时开采的25#煤层覆岩三带,其... 文章基于黑龙江鹤岗煤田河流下开采的覆岩三带的划分展开研究,采用规程、多元回归以及覆岩三带划分专利技术三种方法对该区域井田范围内南、北以及断层附近的三个钻孔进行计算。首先计算该区域内一矿井投产时开采的25#煤层覆岩三带,其次考虑多层煤综合开采时覆岩三带的发育高度。计算结果表明,结合钻孔柱状图认为不论是单独开采25#煤层还是综合多层煤开采,地表河流对井下工作面开采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下采煤 三带 关键层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松散地层斜井井筒普通综掘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耀明 王剑峰 +2 位作者 阚文涛 牛清河 秦江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4-57,共4页
针对内蒙古西部矿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富水松散白垩纪地层对建井施工影响极大,且采用冻结法施工井筒工期较长的问题,采用普通综掘法施工替代冻结法施工通过白垩纪地层。介绍了综掘机掘进+小型挖掘机装矸+箕斗运送的综合机械一体化斜井井... 针对内蒙古西部矿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富水松散白垩纪地层对建井施工影响极大,且采用冻结法施工井筒工期较长的问题,采用普通综掘法施工替代冻结法施工通过白垩纪地层。介绍了综掘机掘进+小型挖掘机装矸+箕斗运送的综合机械一体化斜井井筒普通施工技术,制定了探、降、截、疏等综合防治水方案;设计采用36U型钢喷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砌碹和锚网喷+钢筋混凝土砌碹2种支护方式;研发了软弱岩层底板处理技术、出渣工艺、综掘机排矸链条堵塞处理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采取上述措施后,有效遏制了该地区地层富水松散特性对井筒施工的不利影响,解决了装载和运输矸石困难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 松散地层 斜井井筒 冻结法 综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