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拉曼光谱技术研究600合金和690合金在模拟压水堆工况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峰 Thomas M.Devine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9-553,共5页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核电材料在模拟压水堆工况下腐蚀行为研究的原位表征技术。设计并制作了原位拉曼观察用高压釜,通过在样品表面电化学沉积金颗粒的方法实现拉曼信号的增强。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600合金以及690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核电材料在模拟压水堆工况下腐蚀行为研究的原位表征技术。设计并制作了原位拉曼观察用高压釜,通过在样品表面电化学沉积金颗粒的方法实现拉曼信号的增强。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600合金以及690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的氧化膜特征。结果表明:当极化电位从-0.85 V(SHE,下同)增加到-0.5V,600合金腐蚀氧化膜中的尖晶石含量显著增加,而690合金的氧化膜成分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研究氧化膜随腐蚀时间的演变情况以及环境参数改变对氧化膜的影响等,具有可对比性强的特点,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在模拟压水堆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拉曼光谱 高温高压水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子随机输运理论的物理-热工耦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林森 王侃 +1 位作者 袁昊民 臧金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291-294,共4页
基于随机输运理论的中子动力学与热工水力的耦合可实现对不同程序的控制和数据传递。本工作研究基于单根燃料棒和3×3燃料棒束的MCNP5程序与CFD程序CFX的耦合。使用该耦合程序对先进球床高温反应堆(PB-AHTR)的堆芯进行计算,并与MCNP... 基于随机输运理论的中子动力学与热工水力的耦合可实现对不同程序的控制和数据传递。本工作研究基于单根燃料棒和3×3燃料棒束的MCNP5程序与CFD程序CFX的耦合。使用该耦合程序对先进球床高温反应堆(PB-AHTR)的堆芯进行计算,并与MCNP5与RELAP5-3D耦合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由计算结果可见:在不同初始状态下,有效增殖因数经若干耦合计算后均趋于稳定,但伴随一定波动。结果表明,中子动力学与CFD的瞬态耦合是可行的,但其计算精确度和实用性需进一步验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热工 耦合 PB-AHTR CFX MCNP RELAP5-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氧化物熔盐Na_2WO_4-WO_3的成分分析及电沉积钨涂层的研究
3
作者 刘艳红 张迎春 +1 位作者 李怀林 刘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6,45,共4页
二元氧化物熔盐Na2WO4-WO3是一种理想的电沉积钨涂层熔盐体系,研究该熔盐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分变化及离子组成对电沉积钨涂层技术参数与性能控制非常重要。通过XRD、Raman光谱和SEM等测试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熔融温度和电沉积时间对二元... 二元氧化物熔盐Na2WO4-WO3是一种理想的电沉积钨涂层熔盐体系,研究该熔盐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分变化及离子组成对电沉积钨涂层技术参数与性能控制非常重要。通过XRD、Raman光谱和SEM等测试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熔融温度和电沉积时间对二元氧化物熔盐Na2WO4-WO3的成分和离子组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该熔盐中采用电沉积方法获得的钨涂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熔融温度与电沉积时间对熔盐的成分和离子种类都没有影响,电沉积中主要的离子源来自于阳极钨;电沉积获得的涂层为纯金属钨,而且表面致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实际消除核电厂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技术见解 被引量:8
4
作者 林诚格 史国宝 +15 位作者 陈耀东 陈培培 刘伟 孙光弟 沈文权 刘志弢 詹文辉 梅其良 陈松 孙大威 苏夏 杨亚军 李林森 廖敏 崔蕾 邢勉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5,共9页
本文研究了《核电安全规划》中"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安全目标的技术内涵和落实措施。建议将放射性释放量超过5×1014Bq的131I当量的放射性释放定为"大量放射性释放",同时从确定论和概率论目标... 本文研究了《核电安全规划》中"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安全目标的技术内涵和落实措施。建议将放射性释放量超过5×1014Bq的131I当量的放射性释放定为"大量放射性释放",同时从确定论和概率论目标要求两方面提出了"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的对应要求,其中概率安全目标中的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频率不超过1×10-7/堆·年。为此,需要采取措施,在设计上实际排除能产生大量放射性释放的事故序列;在严重事故条件下尽量恢复堆芯冷却,并保持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的完整性,以及乏燃料池的冷却能力;扩展事故管理导则,提高事故缓解和控制能力。最终在技术上实现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后,无需场区外紧急撤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核安全 实际消除 大量放射性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先进压水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能力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頔 李飞 +1 位作者 刘晓晶 程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4,共8页
目前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作为严重事故管理策略中压力容器内熔融物滞留(IVR)的一部分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RELAP5系统安全分析程序定性研究一些流动参数和边界条件(如进出口面积、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下封头处的加热功率、下封... 目前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作为严重事故管理策略中压力容器内熔融物滞留(IVR)的一部分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RELAP5系统安全分析程序定性研究一些流动参数和边界条件(如进出口面积、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下封头处的加热功率、下封头处流道的间隙尺寸及注水高度等)对大功率先进压水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自然循环能力产生的效应,它为结构的设计和系统的瞬态响应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先进压水堆 压力容器外部冷却 自然循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Cr13Ni5Mo钢加热及冷却过程的相变原位观察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璐 杨志刚 张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6,共6页
利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00Cr13Ni5Mo钢在100K/min升温速率和200K/min降温速率下的相变过程进行了原位动态研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测试系统分析了冷却后室温马氏体的晶体学特征.探讨了组织遗传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00Cr13Ni5Mo钢以100... 利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00Cr13Ni5Mo钢在100K/min升温速率和200K/min降温速率下的相变过程进行了原位动态研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测试系统分析了冷却后室温马氏体的晶体学特征.探讨了组织遗传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00Cr13Ni5Mo钢以100K/min快速加热到1 250℃时,奥氏体完全恢复初始显微形貌,具有组织遗传性,且没有发生自发再结晶;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板条马氏体,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约为273℃;冷却过程中马氏体的相变量随降温时马氏体成批次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Cr13Ni5Mo钢 原位观察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相变 奥氏体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性格影响因素研究:组织、环境及其交互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付悦 宁南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身调整以顺应发展的需要或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因此,组织与环境交互视角下的企业特质研究和应用就变得格外紧迫和重要。本文引入组织性格(Organizational Character)这一概念,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身调整以顺应发展的需要或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因此,组织与环境交互视角下的企业特质研究和应用就变得格外紧迫和重要。本文引入组织性格(Organizational Character)这一概念,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企业所有制性质、成立年数、环境动态性与企业组织性格之间的关系。对来自342个企业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国有制企业在外倾型、直觉型、灵活型性格方面的表现显著强于国有制企业;成立年数与企业在外倾型和情感型性格方面的表现呈U形关系;环境动态性的增强会激发企业在除事实型性格以外其他所有性格倾向的表现;环境动态性在所有制性质与外倾型组织性格、所有制与直觉型组织性格、所有制与灵活型组织性格的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动态性对成立年数与外倾型组织性格的关系也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成立年数与情感型组织性格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性格 所有制性质 成立年数 环境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X燃料对压水堆堆芯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小生 靳忠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583-587,共5页
在核反应堆中使用MOX燃料是处置钚的有效方式。以大型全UO2燃料压水堆堆芯设计作为参考,使用DRAGON、DONJON程序,计算在大型压水堆中全堆芯及部分堆芯装载MOX燃料后反应堆部分物理性能指标,研究加入MOX燃料后对控制棒与硼酸溶液的反应... 在核反应堆中使用MOX燃料是处置钚的有效方式。以大型全UO2燃料压水堆堆芯设计作为参考,使用DRAGON、DONJON程序,计算在大型压水堆中全堆芯及部分堆芯装载MOX燃料后反应堆部分物理性能指标,研究加入MOX燃料后对控制棒与硼酸溶液的反应性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水堆堆芯装载各比例MOX燃料均可达到与全UO2燃料堆芯相当的循环长度,功率分布也能满足相应的安全限值要求,但采用MOX燃料会造成控制棒与硼溶液的反应性价值降低,且降低程度与MOX燃料装载比例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燃料 反应性价值 控制棒 堆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板管道下游流动加速腐蚀速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翊 韩睿璇 陈耀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中的k-ε模型模拟了孔板管道下游管壁与流体间的传质系数分布,并利用Sanchez-Caldera流动加速速率预测模型计算了孔板管道下游的流动加速腐蚀速率分布。结果表明,孔径比的减小会导致流动加速腐蚀敏感部位向孔板下...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中的k-ε模型模拟了孔板管道下游管壁与流体间的传质系数分布,并利用Sanchez-Caldera流动加速速率预测模型计算了孔板管道下游的流动加速腐蚀速率分布。结果表明,孔径比的减小会导致流动加速腐蚀敏感部位向孔板下游移动,入口流速的增大对孔板下游流动加速腐蚀敏感部位的位置无明显影响,pH值的增大能有效减小流动加速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加速腐蚀 计算流体力学 传质系数 孔板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盟 陈薇 吕焱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459,共5页
以CFX为工具,对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的管束结构进行改进,分析了管束结构对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相自然对流和轻度沸腾区,管束三角形排布时的换热系数明显优于现有设计,换热能力随着节距的减小而增... 以CFX为工具,对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的管束结构进行改进,分析了管束结构对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相自然对流和轻度沸腾区,管束三角形排布时的换热系数明显优于现有设计,换热能力随着节距的减小而增强。为确保饱和沸腾区的换热性能,便于饱和沸腾区气泡自加热面的逸离,节距应不小于1.5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000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管束排列 节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FOAM的熔融池自然对流传热与凝固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溪 孟召灿 程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3-1398,共6页
熔融物堆内滞留是第3代核电技术重要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之一,堆芯熔融池在压力容器下封头壁面的热流密度分布直接影响该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开源的数值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平台OpenFOAM,应用相变模型和浮升力模型二次开发了用于模拟堆... 熔融物堆内滞留是第3代核电技术重要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之一,堆芯熔融池在压力容器下封头壁面的热流密度分布直接影响该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开源的数值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平台OpenFOAM,应用相变模型和浮升力模型二次开发了用于模拟堆芯熔融物由内热源或温差驱动的自然对流传热与相变求解器。应用该求解器模拟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开展的二维氧化池与金属层耦合传热试验,获得了氧化池和金属层硬壳的相场,以及熔融池内的温度分布及沿容器壁面的热流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熔融物凝固与自然对流的模拟,为深入分析核电厂采用熔融物堆内滞留措施后熔融池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CFD 熔融物堆内滞留 凝固 自然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水中镍和铬表面氧化膜的原位表面增强型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汪峰 Thomas M. Devine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387-393,共7页
采用原位表面增强型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铬和镍在高温高压水中生成的表面氧化膜。镍氧化膜的拉曼光谱峰在540cm-1处,对应于NiO膜中形成的缺陷。电位小于-0.75V时,弱540cm-1峰源于样品表面的残余氧化物。电位大于-0.7V时,540cm-1峰较强,... 采用原位表面增强型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铬和镍在高温高压水中生成的表面氧化膜。镍氧化膜的拉曼光谱峰在540cm-1处,对应于NiO膜中形成的缺陷。电位小于-0.75V时,弱540cm-1峰源于样品表面的残余氧化物。电位大于-0.7V时,540cm-1峰较强,镍表面已生成稳定的NiO膜。铬氧化膜拉曼光谱有1个540cm-1强峰和1个610cm-1弱峰,对应于CrOOH或Cr2O3或两者的混合物。电位增大时,610cm-1峰强度减小,可能是因为氧化物从CrOOH转变成Cr2O3。本文的研究结果为Ni-Cr合金表面氧化物的判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水 镍铬表面氧化膜 原位表面增强型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氟利昂介质在核电厂严重事故条件下的氢气惰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圣君 沈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21-426,共6页
针对采用气体惰化方式的严重事故条件下氢气风险控制措施,开展了不同介质对氢气的最小惰化浓度对比评价研究,揭示了传统惰化剂(N2、CO2)与氟利昂介质的惰化机理差异。采用基团贡献法对各类基团的阻燃抑制系数进行了估算,依据可燃气体的... 针对采用气体惰化方式的严重事故条件下氢气风险控制措施,开展了不同介质对氢气的最小惰化浓度对比评价研究,揭示了传统惰化剂(N2、CO2)与氟利昂介质的惰化机理差异。采用基团贡献法对各类基团的阻燃抑制系数进行了估算,依据可燃气体的火焰燃烧速度、化学计量比与惰化气体浓度之间的关系,对3种氟利昂介质的最小惰化浓度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3种氟利昂介质HFC-134a、HFC-245fa和HFC-125的最小惰化浓度分别为15.87%、14.12%和10.39%,惰化性能依次增强;3种氟利昂介质的抑燃浓度分别为34.9%、32.7%和25.9%,显著低于N2与CO2的抑燃浓度(分别为94.5%和90.9%),氟利昂介质的抑燃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惰化 氟利昂介质 最小惰化浓度 氢气风险控制 基团贡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C/Si比对SiC理想剪切强度的影响
14
作者 苏文 李盈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1,共6页
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C/Si比对β-SiC的理想剪切强度的影响,建立化学计量比下理想β-SiC分子模型,用C原子替换其中的Si原子,经蒙特卡罗方法优化得到非化学计量比下的SiC分子模型,这些晶体的C/Si比的变化范围是1~1.52.每个模型样... 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C/Si比对β-SiC的理想剪切强度的影响,建立化学计量比下理想β-SiC分子模型,用C原子替换其中的Si原子,经蒙特卡罗方法优化得到非化学计量比下的SiC分子模型,这些晶体的C/Si比的变化范围是1~1.52.每个模型样品都沿[100]方向剪切,得到其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最终了解C/Si比对SiC理想剪切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C/Si比增加,SiC的理想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剪切载荷逐渐增大情况下,晶体会在C团簇周围的C-C键或者C-Si键处断裂.C原子的聚集,会使SiC的剪切强度减少,因为C团簇内部存在应变,而且C团簇越大,SiC的剪切强度下降得越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剪切强度 第一性原理 蒙特卡罗模拟 SIC C团簇 非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路径分析模型及其在镍基合金高温水氧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峰 Thomas M.Devine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8-502,共5页
针对Inconel 600和Inconel 690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生成的腐蚀氧化膜,提出了扩散路径分析模型,阐明了氧化膜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基于氧化膜成分、合金成分、以及环境因素,构建了Inconel 600及Inconel 690合金的Ni-Cr-H_2O三元相图... 针对Inconel 600和Inconel 690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生成的腐蚀氧化膜,提出了扩散路径分析模型,阐明了氧化膜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基于氧化膜成分、合金成分、以及环境因素,构建了Inconel 600及Inconel 690合金的Ni-Cr-H_2O三元相图。Inconel 600合金高温高压水腐蚀的扩散路径表明,其氧化膜由内层Cr_2O_3与外层FeCr_2O_4尖晶石构成。通过Inconel 690合金高温高压水腐蚀的扩散路径分析可知,氧化膜由单一的Cr_2O_3构成。扩散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Inconel 600氧化膜中,O^(2-)比Cr^(3+)具有更高的扩散速率,而在Inconel 690氧化膜中,O^(2-)的迁移率较低,所受阻力较大,从而使得Inconel 600和Inconel 690合金氧化膜呈现出不同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路径分析模型 镍基合金 高温水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先进压水堆IVR-ERVC旁通流道冷却强化研究
16
作者 李飞 张圣君 +1 位作者 陈薇 程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20-325,共6页
本文提出旁通流道冷却强化方案,采用RELAP5系统安全分析程序定性研究了旁通流道对大功率先进压水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自然循环能力产生的效应,并对一些流动参数和边界条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旁通流道对ERVC系统流道局部区域起... 本文提出旁通流道冷却强化方案,采用RELAP5系统安全分析程序定性研究了旁通流道对大功率先进压水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自然循环能力产生的效应,并对一些流动参数和边界条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旁通流道对ERVC系统流道局部区域起到增强对流换热的效果,并且随旁通流道直径及射流角度的增加,对流换热增强;入口位置对局部区域的换热产生影响。本工作可为ERVC的冷却能力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先进压水堆 压力容器外部冷却 旁通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SiC辐照诱发缺陷演化及温度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小强 袁大庆 +5 位作者 夏海鸿 范平 张乔丽 左(走翼) 艾尔肯.阿不列木 朱升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6,共8页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LAMMPS程序模拟了3C-SiC中的级联碰撞过程。研究了不同初始运动方向、不同能量下的PKA级联碰撞产生点缺陷的演化,结果表明,级联碰撞产生的空位数与PKA初始运动方向无关而与PKA能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对级联碰...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LAMMPS程序模拟了3C-SiC中的级联碰撞过程。研究了不同初始运动方向、不同能量下的PKA级联碰撞产生点缺陷的演化,结果表明,级联碰撞产生的空位数与PKA初始运动方向无关而与PKA能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对级联碰撞过程中热峰、损伤区域瞬态温度分布分析可看出,级联碰撞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区域,且此区域大小随时间的变化与PKA能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SIC 分子动力学 级联碰撞 缺陷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CS稳态两相热工水力程序PATHS的开发与耦合
18
作者 李林森 王侃 +2 位作者 Benjamin Collins 许云林 Thomas Downar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295-298,共4页
本工作开发了PARCS的先进热工水力求解器PATHS,可对沸水堆进行热工水力稳态模拟。与RELAP5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ATHS的计算结果与RELAP5的基本一致。将PATHS与PARCS进行耦合,对SMART反应堆及Peach Bottom 2OECD Turbine Trip... 本工作开发了PARCS的先进热工水力求解器PATHS,可对沸水堆进行热工水力稳态模拟。与RELAP5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ATHS的计算结果与RELAP5的基本一致。将PATHS与PARCS进行耦合,对SMART反应堆及Peach Bottom 2OECD Turbine Trip基准题进行计算,结果表明,PARCS/PATHS耦合程序计算结果准确有效,能用于沸水堆的稳态物理热工耦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S 耦合 PARCS 沸水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换热器管外流体两相自然循环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薇 王盟 丁铜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5-1600,共6页
建立了简化的C型换热器管外流体CFD分析模型,模拟了反应堆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中典型气液两相自然循环特性。首先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计算方法进行校验,计算中采用的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等能较好地捕捉主流流体升温... 建立了简化的C型换热器管外流体CFD分析模型,模拟了反应堆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中典型气液两相自然循环特性。首先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计算方法进行校验,计算中采用的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等能较好地捕捉主流流体升温特性、两相自然循环特性。结果表明:C型换热器增加了管外流体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提高了冷、热流体间的搅混强度,有助于降低管外流体温度差,增加大容积水池内的自然循环能力;但由于壁面对气泡的阻滞作用,换热器弯管及水平管局部区域空泡份额最大,发生了气泡聚集。计算结果可为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自然循环 大容积水池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ME整体试验台架堆芯模拟体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玉全 常华健 +2 位作者 叶子申 陈炼 王含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1,共6页
为完成CAP14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试验验证,设计并建造了1/3高度比例的ACME整体试验台架.针对整体试验中堆芯处的关键热工水力过程进行比例分析,确定堆芯模拟体设计所需满足的相似准则,并在综合考虑加热棒制造工艺参数等因素后,通过不... 为完成CAP14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试验验证,设计并建造了1/3高度比例的ACME整体试验台架.针对整体试验中堆芯处的关键热工水力过程进行比例分析,确定堆芯模拟体设计所需满足的相似准则,并在综合考虑加热棒制造工艺参数等因素后,通过不同方案比较确定了ACME堆芯模拟体加热棒参数及整体几何排布方案.为在试验运行过程中有效支撑加热棒,采用了具有梅花孔支撑形式的支撑板,并通过阻力计算确定支撑板流通孔开孔结构尺寸,以匹配台架堆芯阻力设计要求.结果表明:ACME试验台架堆芯模拟体的设计通过了加工制造、组装、阻力测试和试验运行各环节的验证,其设计满足整体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堆芯 热工水力 整体试验 比例分析 支撑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