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83铝合金微米级第二相和再结晶组织的三维表征
1
作者 韩小磊 车聪 +4 位作者 杜志伟 王国军 路丽英 贾荣光 彭永刚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微米级第二相和再结晶组织对5083-O态合金韧性、强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为获取5083铝合金中微米级第二相和再结晶组织的三维形貌特征,基于双束显微镜系统采集了5083-O态合金多切片在5 kV加速电压下的能谱(EDS)数据和在20 kV下的电子背... 微米级第二相和再结晶组织对5083-O态合金韧性、强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为获取5083铝合金中微米级第二相和再结晶组织的三维形貌特征,基于双束显微镜系统采集了5083-O态合金多切片在5 kV加速电压下的能谱(EDS)数据和在20 kV下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数据。应用Avizo软件对EDS和EBSD数据进行了三维重构。应用三维重构软件获取了合金中主要微米级第二相Mg_(2)Si相和富Fe相的尺寸、形态、分布、体积分数等信息。结果表明:5083-O态铝合金中Mg_(2)Si相、富Fe相和再结晶组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46%,0.25%和11.7%。Mg_(2)Si相形状多为近球形、近椭球形或棒状,沿轧向伸长,表面较为圆滑;合金中富Fe相棱角分明,球形度相对较低;三维EBSD的结果表明小尺寸再结晶组织颗粒的球形度大,大尺寸的再结晶组织颗粒的球形度小;在退火过程中,再结晶颗粒是由球形小颗粒开始长大的,再结晶颗粒沿轧向生长最快;三维EBSD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再结晶组织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三维重构 第二相 再结晶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标准研究进展和展望
2
作者 孙海峰 王立 +1 位作者 张力久 李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3,共4页
近年来,钙钛矿凭借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阐述了钙钛矿标准的发展历程、现行标准体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标准发展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现行测试方法标准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钙钛矿凭借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阐述了钙钛矿标准的发展历程、现行标准体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标准发展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现行测试方法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解析,明确了标准在保障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针对技术和产业层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展望未来,钙钛矿标准将朝着与国际接轨、适应新兴技术发展的方向迈进,为钙钛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标准体系 光电性能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霾天PM_(2.5)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锦超 董雪玲 +3 位作者 张婉 魏沙沙 饶梦囡 冯甜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4,共8页
2016年在北京市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进行1个月的PM_(2.5)样品采集,探讨了北京市霾与非霾期间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逐日变化特征,对影响其浓度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2016... 2016年在北京市区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进行1个月的PM_(2.5)样品采集,探讨了北京市霾与非霾期间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逐日变化特征,对影响其浓度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2016年北京市PM_(2.5)年均浓度为119.8μg/m^3,占采样天数37.6%的霾天PM_(2.5)质量浓度对其贡献率为72.5%;采样期间夏季与冬季的霾天数较多,呈明显的双峰特征。霾天与非霾天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霾天PM_(2.5)平均浓度(138.3~263.8μg/m^3)是非霾天PM_(2.5)均值(65.4~86.4μg/m^3)的1.9~3.1倍。各季节温度对霾天的影响较小,春、冬季霾天的相对湿度(40%~70%,65%~95%)高于相应平均值(31.7%,55.0%),PM_(2.5)质量浓度与其显著正相关(R>0.68),表明该季节相对湿度对霾天的形成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另外,南风和西南风且风速<1.2 m/s,大气压较高时易形成霾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天 PM2.5 气象因素 可视化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及镁合金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及建设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晶晶 陈雄飞 +2 位作者 郝雪龙 胡璇 马通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2-1098,共7页
概述了镁及镁合金产业现状、应用情况以及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中国作为全球镁资源的龙头,近些年来在镁及镁合金研发和生产技术方面发展迅速,然而仍面临着生产工艺粗放、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高附加值产品种类缺乏、下游应用规模小等诸多问... 概述了镁及镁合金产业现状、应用情况以及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中国作为全球镁资源的龙头,近些年来在镁及镁合金研发和生产技术方面发展迅速,然而仍面临着生产工艺粗放、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高附加值产品种类缺乏、下游应用规模小等诸多问题。为此,加强镁及镁合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前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和不足,通过构建简洁、清晰、完整且高度协同的标准体系,推动镁及镁合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及镁合金 标准体系 分析测试 化学分析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内标法测定模拟玻璃固化体中的硼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曼 郭中宝 +3 位作者 程紫辉 韩蔚 李昕阳 关红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玻璃固化体中的硼元素对玻璃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快速准确地测试玻璃固化体中的硼含量,建立了一种以In为内标校正体系,采用氢氧化钾熔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模拟玻璃固化体中高含量硼... 玻璃固化体中的硼元素对玻璃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快速准确地测试玻璃固化体中的硼含量,建立了一种以In为内标校正体系,采用氢氧化钾熔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模拟玻璃固化体中高含量硼的方法。通过研究选择249.678 nm谱线作为硼的分析线,铟(In)230.606 nm谱线作为内标线,同时对氢氧化钾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硼元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0.069 mg/L,精密度小于2.0%,回收率在97.0%~102%,并且选取了5个模拟玻璃固化体样品,采用ICP-AES内标法与标准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比较,两者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ICP-AES内标法解决了传统标准方法测定硼繁琐耗时的问题。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准确性良好,灵敏度较高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内标法 模拟玻璃固化体 硼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散热器腐蚀失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左玉婷 杜凤贞 +3 位作者 夏雯 刘淑凤 刘安生 张智慧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8-1022,1029,共6页
采用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对铝合金散热器漏水失效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散热器管内漆膜存在涂覆不均匀、堆积、气泡、鼓泡等质量问题,无法有效地隔绝循环水与铝合金基体接触,使铝合金... 采用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对铝合金散热器漏水失效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散热器管内漆膜存在涂覆不均匀、堆积、气泡、鼓泡等质量问题,无法有效地隔绝循环水与铝合金基体接触,使铝合金基体优先在内漆膜缺陷处发生局部腐蚀,并在循环水的冲刷作用下,加速腐蚀,最终造成散热器管的腐蚀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散热器 腐蚀失效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探究Ⅰ类琥珀形成的化学过程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望春 范星宇 +1 位作者 施光海 代荔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67-3173,共7页
琥珀是由远古裸子类和被子类植物分泌的树脂历经数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的沉积石化过程所形成的石化树脂。根据石化树脂的化学组成,琥珀被分为五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其中,Ⅰ类琥珀是含有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的萜类树... 琥珀是由远古裸子类和被子类植物分泌的树脂历经数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的沉积石化过程所形成的石化树脂。根据石化树脂的化学组成,琥珀被分为五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其中,Ⅰ类琥珀是含有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的萜类树脂所形成的石化树脂;而形成过程中的半石化树脂被归类为Ⅰ类柯巴树脂。在漫长的沉积石化过程中,萜类树脂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因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会发生一系列的聚合反应、交联反应、酯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等,并逐渐形成了石化程度不同的半石化树脂和石化树脂;石化不足时,形成半石化树脂中的柯巴树脂;石化充分时,形成石化树脂中的琥珀;石化彻底时,形成石化树脂中的硬琥珀。以上述三个石化阶段为研究对象,借助红外光谱技术,跟踪碳碳双键、羧基、酯基等吸收峰的变化,验证半石化树脂和石化树脂的阶段性演化特征,推演出Ⅰ类琥珀形成的化学过程。经红外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比对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Ⅰ类柯巴树脂,因石化不足,聚合反应、交联反应和异构化反应不足,酯化反应尚未发生,并含有大量碳碳双键和羧基,故其结构特性不稳定;(2)Ⅰ类琥珀,因石化充分,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聚合反应、交联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等,但酯化反应仍在进行,形成了含有少量碳碳双键和羧基的稳定结构;(3)Ⅰ类硬琥珀,因石化彻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聚合反应、交联反应、酯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形成了几乎不含活性官能团的更加稳定的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谱峰归属 萜类树脂 Ⅰ类琥珀 Ⅰ类柯巴树脂 石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PM2.5中无机元素浓度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婉 王立 +4 位作者 张晓 张宝军 曹振红 张佳浩 朱媛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31-638,共8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直接测定了PM2.5中23种无机元素的浓度,并对消解方法、ICP-MS工作参数及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选择。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0.00 ng/mL,定量检出限为0.04~40.00 ng/mL。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直接测定了PM2.5中23种无机元素的浓度,并对消解方法、ICP-MS工作参数及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选择。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0.00 ng/mL,定量检出限为0.04~40.00 ng/mL。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017年10月-2018年1月秋冬季唐山市3个监测点位的PM2.5滤膜样品,结果表明:地壳元素中Si浓度最高,为2.30μg/m^3,大多元素浓度在采暖前高于采暖后;重金属元素中Zn浓度最高,为0.48μg/m^3,大多元素浓度在本次观测的11月和12月较高;所测元素浓度与其他文献数据具有可比性,说明该方法适用于环境大气PM2.5中的无机多元素分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 无机多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温室大棚土壤中13种有机磷酸酯 被引量:13
9
作者 桑永珠 厉文辉 +4 位作者 刘杰民 曲琛 赵研君 蔡寒梅 洪思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8-1543,共6页
该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温室大棚土壤中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正丁酯、磷酸三异丁酯、磷酸三丁氧乙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2-氯乙基)酯、磷酸三(1-氯-2-丙基)酯、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磷酸三... 该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温室大棚土壤中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正丁酯、磷酸三异丁酯、磷酸三丁氧乙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2-氯乙基)酯、磷酸三(1-氯-2-丙基)酯、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13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分析方法,并优化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时间、萃取柱种类和色谱条件等实验参数。样品以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3种化合物在1~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3~0.9997,检出限(LOD,S/N=3)为0.04~2.31μg/L,定量下限(LOQ,S/N=10)为0.13~7.69μg/L,在3个加标浓度(1.0、10、50μg/L)下的回收率为54.5%~1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9.9%。采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温室蔬菜大棚中41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发现,除磷酸三丙酯(TPrP)外,其余12种OPEs均有检出,含量为1.90~632 ng/g(干重),平均值为87.8 ng/g,中位值为39.7 ng/g。其中磷酸三丁氧乙酯(TBEP)是温室土壤中最主要的OPEs,约占12种有机磷酸酯总含量(∑12OPEs)的2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良好,可用于土壤中13种OPE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有机磷酸酯 温室大棚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雪 余晓艳 +1 位作者 郭碧君 徐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9-286,共8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图像、阴极发光等方法,分别对伟晶岩矿脉和顺层剪切带矿脉两种产出状态的云南麻栗坡祖母绿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麻栗坡祖母绿具有产地特征的包裹体有黑色镁电气石、含钒...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图像、阴极发光等方法,分别对伟晶岩矿脉和顺层剪切带矿脉两种产出状态的云南麻栗坡祖母绿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麻栗坡祖母绿具有产地特征的包裹体有黑色镁电气石、含钒的白云母、具有环带的钾长石、毒砂、镁质黑云母、白钨矿包裹体。伟晶岩脉和顺层剪切带中的祖母绿均含有钾长石、钠长石、电气石、萤石、祖母绿(绿柱石)、黑云母、榍石、磷灰石、黄铁矿、绿泥石、绿帘石包裹体。白云母、方解石、石英、锆石、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透辉石仅出现在伟晶岩脉中的祖母绿包裹体中;而白钨矿仅出现在顺层剪切带中的祖母绿包裹体中。对云南不同产状祖母绿矿物包裹体的研究不仅对祖母绿的产地鉴定具有宝石学意义,也对揭示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母绿 矿物包裹体 云南麻栗坡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赤泥中的稀土氧化物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璇 程紫辉 +1 位作者 张树朝 石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0-3134,共5页
从赤泥中提取稀土金属,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对保护环境特别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赤泥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0.0010%~0.050%),且存在大量的铝和铁等基体元素,如何掩蔽基体元素对稀土元素的干扰是... 从赤泥中提取稀土金属,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对保护环境特别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赤泥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0.0010%~0.050%),且存在大量的铝和铁等基体元素,如何掩蔽基体元素对稀土元素的干扰是准确定量的关键。传统酸溶法会造成部分元素消解不完全,难以准确定量,回收率低,碱熔法则会由于引入大量的碱熔剂造成严重的基体干扰,同时还会堵塞雾化器。采用氢氧化钠熔融赤泥,熔融物用热水浸取,三乙醇胺溶液掩蔽铝和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络合钙、镁等干扰元素,稀土氢氧化物留存于沉淀中,沉淀经盐酸溶解进入待测液,从而将稀土元素与熔剂和基体元素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溶液无需基体匹配,各稀土氧化物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9,检出限在0.0002%~0.0015%之间;按照实验方法分析实际样品中稀土氧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5%~7.2%,回收率为85.0%~105.0%;本方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相比,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OES实现了赤泥中稀土氧化物的同时测定,为今后分析赤泥中的稀土氧化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稀土氧化物 氢氧化钠 基体分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7Gd-5Y-1Nd-2Zn-0.5Zr合金铸态及均匀化态微观组织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铮 杜志伟 +10 位作者 李婷 韩小磊 李永军 彭永刚 马鸣龙 车聪 崔巧棋 李聪 徐云培 刘淑凤 卜德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采用聚焦离子束定点切割技术(Focused ion beam,FIB),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AADF-STEM)和扫描电镜... 采用聚焦离子束定点切割技术(Focused ion beam,FIB),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AADF-STEM)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等技术手段,对Mg-7Gd-5Y-1Nd-2Zn-0.5Zr合金铸态及(515℃,48 h)均匀化态的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晶界共晶组织中含有(Mg,Zn)_(3)RE相(FCC,a=0.72 nm)、Mg_(5)(RE,Zn)相(FCC,a=2.24 nm)及块状长周期堆垛有序(Long-period stacking ordered,LPSO)相。其中LPSO相主要为18R结构,存在少量14H结构,局部区域存在少量不完整周期的LPSO结构;此外合金中存在分布于共晶相附近的微米级富RE相以及分布于晶粒内部的微米级富Zr颗粒。经过(515℃,48 h)均匀化热处理,晶界(Mg,Zn)_(3)RE相和Mg_(5)(RE,Zn)相完全回溶,残留相主要为14H-LPSO相,局部区域存在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LPSO过渡相。在铸态合金的晶粒内部,沿[1120]_(a)晶带轴观察,发现存在几个原子面至纳米尺度的LPSO构建块,由不同数量的LPSO构建块单元(4个RE/Zn原子层)及Mg原子层交替堆垛构成,RE/Zn与Mg原子层堆垛次序不具备完整周期性;均匀化热处理后,晶内的LPSO构建块几乎回溶,仅剩下极少量单个LPSO构建块单元。沿[0001]_(a)晶带轴观察,晶粒内部存在多种分布方式的富RE/Zn原子柱,为Mg-Gd-Y系镁合金时效过程β′析出序列中GP区的早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 高角度环形暗场像 LPSO构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7Gd-5Y-1Nd-xZn-0.5Zr(x=0,1,2)挤压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永刚 杜志伟 +8 位作者 李永军 李婷 韩小磊 马鸣龙 庞铮 徐云培 李聪 袁家伟 石国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0,共12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分析了Mg-7Gd-5Y-1Nd-xZn-0.5Zr(x=0,1,2,质量分数,%)挤压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旨在探索Zn对于合金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在Mg-7Gd-5Y-...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分析了Mg-7Gd-5Y-1Nd-xZn-0.5Zr(x=0,1,2,质量分数,%)挤压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旨在探索Zn对于合金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在Mg-7Gd-5Y-1Nd-0.5Zr合金中添加Zn元素,不仅形成LPSO结构,也促进了Mg5(RE,Zn)颗粒的析出,并与Zr形成Zn-Zr相。LPSO结构不仅能阻碍晶粒长大,细化晶粒;也能够阻碍动态再结晶,从而形成动态再结晶晶粒和变形晶粒共存的双模结构,动态再结晶晶粒为á0001ñ//ED织构,变形晶粒为á1010ñ//ED织构。微米级大尺寸Mg5(RE,Zn)颗粒会导致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萌生,降低合金的塑性;均匀分布的亚微米级Mg5(RE,Zn)颗粒起第二相强化作用,并能钉扎晶界,阻碍晶粒长大。对比3种挤压态合金,Mg-7Gd-5Y-1Nd-2Zn-0.5Zr合金获得了最优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65 MPa、276 MPa和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挤压 长程堆垛有序(LPSO)结构 HAADF-STEM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条件下波罗的海琥珀热优化对谱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代荔莉 施光海 +2 位作者 袁野 姜雪 刘文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0-1305,共6页
波罗的海琥珀是松科松属或雪松属、南洋杉科贝壳杉属或金松科金松属古植物的液态树脂经过多种地质作用后形成的石化树脂,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具有“规则构型”的半日花烷型双萜化合物的聚合物,同时含有大量琥珀酸(丁二酸)。多种原因导致波... 波罗的海琥珀是松科松属或雪松属、南洋杉科贝壳杉属或金松科金松属古植物的液态树脂经过多种地质作用后形成的石化树脂,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具有“规则构型”的半日花烷型双萜化合物的聚合物,同时含有大量琥珀酸(丁二酸)。多种原因导致波罗的海琥珀的原材料价格发生波动,其热优化品在市场上不断涌现。热优化波罗的海琥珀与天然波罗的海琥珀在市场价格、收藏价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已引起琥珀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广泛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外观的天然波罗的海琥珀样品,将其分切成尺寸相同的两套,每套6块。其中一套通过不同实验条件得到了热优化波罗的海琥珀样品(金包蜜、金珀、花珀、血珀、老蜜蜡和白蜡)。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获得了热优化波罗的海琥珀的红外光谱特征。将其与天然波罗的海琥珀进行区分,结果显示,氮气环境或有氧环境中热优化的波罗的海琥珀样品发生了聚合反应和酯化反应,弱酸性水溶液中热优化的琥珀样品发生了聚合反应和水解反应。可通过公式Ratio(I 1)=A羧酸羰基C O伸缩振动1710 cm^(-1)/A CH不对称弯曲振动1456 cm^(-1)来判定波罗的海琥珀是否经过热优化,此方法只适用于鉴别金包蜜、金珀、花珀、老蜜蜡和血珀。当I 1值≥1时,样品未经过热优化;当I 1值<1时,样品经过热优化。白蜡不可通过计算I 1值来判定是否经过热优化。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热优化后的波罗的海琥珀成熟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成熟度由高至低的是老蜜蜡、血珀、花珀、金珀、白蜡和金包蜜。研究结果可为鉴别热优化波罗的海琥珀、提高琥珀原石利用率及琥珀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的海琥珀 热优化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检测实验室如何有效建立LIMS系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樊志罡 黄永忠 +2 位作者 马通达 沈磊 贾秋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1.1什么是LIMS LIMS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LIMS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高效集成... 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1.1什么是LIMS LIMS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LIMS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高效集成系统。LIMS以实验室为中心,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标准溶液、化学试剂、标准方法、图书资料、文件记录、科研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因素有机结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思想,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分析数据网上调度、分析数据自动采集、快速分布、信息共享、分析报告无纸化、质量保证体系顺利实施、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是连接实验室、生产车间、质管部门及客户的信息平台,同时引入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累积和控制图及抽样检验等,是协助职能部门发现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管理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S系统 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累积和控制图 数据库管理软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局域网 信号采集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的痕量元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璇 王昭颖 +4 位作者 陈雄飞 程紫辉 张英新 王倩 侯可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66,I0005,共12页
本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采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溶解镍基高温合金样品,根据待测元素同位素丰度大、干扰小、灵敏度高的原则,优化各待测元素的同位素和分辨率,有效消除了绝大... 本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采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溶解镍基高温合金样品,根据待测元素同位素丰度大、干扰小、灵敏度高的原则,优化各待测元素的同位素和分辨率,有效消除了绝大多数多原子和双电荷离子的干扰。另外,考察了基体、合金成分和溶样酸对待测痕量元素的质谱干扰,通过选取合适的内标133Cs,可以克服基体效应并降低信号漂移。利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Cd,萃取效率达99.7%,消除了镍基高温合金中主成分Mo的质谱干扰。各痕量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21~0.074μg/g。用本方法分析镍基高温合金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中的痕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9%~7.8%之间,测定值与标准值非常接近。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 镍基高温合金 痕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取向对铜镍合金腐蚀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冰绡 谭振江 +2 位作者 曹东东 贾荣光 马通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5-1035,共11页
铜镍合金管材腐蚀失效分析多集中于表面电化学腐蚀行为及钝化膜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然而,铜镍合金管材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尚未澄清。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SEM-EBS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铜镍合金管... 铜镍合金管材腐蚀失效分析多集中于表面电化学腐蚀行为及钝化膜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然而,铜镍合金管材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尚未澄清。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SEM-EBS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铜镍合金管材表面晶粒取向和腐蚀形貌演化进行了定位跟踪观察,以揭示不同取向晶粒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形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铜镍合金管材表面晶粒取向与〈111〉方向之间夹角的减小,晶粒表面腐蚀深度增加,腐蚀形貌由扇贝状转变为阶梯状或四面体凸起状。这与晶粒表面能直接相关,符合台阶生长模型(T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 定位跟踪表征 晶粒取向 腐蚀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的相变织构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书明 张华 +1 位作者 左玉婷 曹瑞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78-380,401,共4页
本研究以纯钴为参考试样,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镜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系统分析了相变温度、相变组织微观形貌及取向的变化,探讨了钴的相变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Co相变需要较大的过冷度,其A_(s)点约400℃,A_(f)点约500℃,M... 本研究以纯钴为参考试样,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镜及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系统分析了相变温度、相变组织微观形貌及取向的变化,探讨了钴的相变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Co相变需要较大的过冷度,其A_(s)点约400℃,A_(f)点约500℃,M_(s)点约350℃,M_(f)点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相变热焓难以克服较大的界面能和应变能。各向异性线应变的累积促使晶内形成平行于{0002}β切变面的片层组织,同时促使变体选择随机,织构强度弱化。但难以消除的体应变(约0.6%)促使晶内形成70°〈1120〉的板片状及90°〈1120〉的楔形孪生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应变 片层组织 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冷床熔炼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寅楠 闫鹏 贾国斌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3,共9页
电子束冷床熔炼(EBCHM)技术是材料冶金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在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述了EBCHM技术的原理,探讨了EBCHM设备核心部件电子枪和冷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EBCHM在多个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际生... 电子束冷床熔炼(EBCHM)技术是材料冶金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在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述了EBCHM技术的原理,探讨了EBCHM设备核心部件电子枪和冷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EBCHM在多个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际生产现状,重点追踪了在难熔金属钛、钒,高温合金镍和太阳能级多晶硅等材料的熔炼和提纯中如何控制EBCHM工艺以达到使原材料去除杂质、无偏析、成分均匀的目的。比较了国内外EBCHM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熔炼能力现状。最后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对EBCHM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在工业中能更好地应用EBCHM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冷床熔炼 应用现状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铪中10种杂质元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雪茹 刘英 +1 位作者 李娜 臧慕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1-576,共6页
高纯铪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核反应堆、等离子切割机、光学元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高纯铪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会影响高纯铪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中对高纯铪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高纯铪的分析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纯铪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核反应堆、等离子切割机、光学元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高纯铪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会影响高纯铪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中对高纯铪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高纯铪的分析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激光剥蚀进样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可以直接分析固体样品,并且方法前处理简单,可以避免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引入杂质,是一项高效、快速、精密的分析技术,在环境、地质、冶金、燃料能源、材料、生物医药、考古等领域广泛应用。所以,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高纯金属杂质元素最佳检测方法之一。还未见有应用LA-ICP-MS于高纯铪样品的报道。用LA-ICP-MS对高纯铪中10种杂质元素(Al,Sc,Ti,Fe,Ni,Cu,Mo,Ag,Sn,W)进行定量分析。为了降低激光剥蚀过程中元素的分馏效应,提高信号灵敏度和稳定度,对激光剥蚀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确定了激光剥蚀的最优仪器参数为:氦气流量600mL·min-1,激光能量90%,剥蚀孔径150μm,激光扫描速度60μm·s-1,激光脉冲频率20Hz。经实验优化后的ICP-MS仪器工作参数为:RF功率1 450W,射频匹配电压1.8V,载气流量0.85L·min-1,冷却器流量0.85L·min-1,采样深度7.5mm。在最优参数条件下,利用内控标样建立工作曲线,各杂质元素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6~0.999 8。采集载气空白的信号强度,平行测定11次,以3倍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所对应的含量作为元素的检出限,得到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8μg·g-1。将高纯铪制成尺寸合适的样品,用硝酸洗去样品表面的氧化物,将其装入剥蚀池中,运用线扫描剥蚀方式,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对三个高纯铪样品中的10种杂质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杂质元素含量为0.17~36.76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1.4%~20%,精密度良好。以184 W为例,将LA-ICP-MS法和ICP-MS法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三个样品的t值分别为2.14,1.64和2.11,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t0.05,12=2.18),说明LA-ICP-MS法和ICP-MS法的测定结果在置信度为95%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正确度良好。所以,该方法正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高纯铪中杂质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铪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法 激光剥蚀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