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源市王屋镇古树名木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迎迎 王朋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4期75-76,85,共3页
济源市王屋镇是愚公移山的发源地,古树名木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查阅文献、史料及走访等方法,对王屋镇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王屋镇古树名木共有11科13属15种94株,其中居前5位的树种是国槐、皂荚、黄连木、侧柏、龙柏... 济源市王屋镇是愚公移山的发源地,古树名木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查阅文献、史料及走访等方法,对王屋镇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王屋镇古树名木共有11科13属15种94株,其中居前5位的树种是国槐、皂荚、黄连木、侧柏、龙柏。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所占的比例为22.3%,生长势衰弱和濒危古树所占的比例为20.2%。最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古树名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调查 现状分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四旁树”资源调查与环境生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迎迎 李天保 +3 位作者 张宗魁 高建青 段联合 卢民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130-134,共5页
对济源市“四旁树”进行调查,并分析四旁树的环境与生态功能,为城乡绿化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调查表明,济源市“四旁树”共有68科148属255种,其中裸子植物为6科14属22种,被子植物为63科134属233种。乔木树种为134种,占比52.55%,灌木树种... 对济源市“四旁树”进行调查,并分析四旁树的环境与生态功能,为城乡绿化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调查表明,济源市“四旁树”共有68科148属255种,其中裸子植物为6科14属22种,被子植物为63科134属233种。乔木树种为134种,占比52.55%,灌木树种为103种,占比40.39%,藤本树种为18种,占比7.06%。基于“四旁树”的环境生态意义和济源市“四旁树”的现状,对城乡“四旁树”的种植提出如下建议:增加物种多样性,在使用乡土树种时,应加大外来树种的引进,逐渐丰富“四旁树”树种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如在城市绿化带和公园内,应以观赏物种为主,在河道旁应以涵水固土树种为主;因境制宜,如道路两旁应以降噪、降尘、吸收尾气等树种为主,在气体排放厂区周围,应根据工厂排放气体成分,针对性种植吸收特定气体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旁树” 调查 济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林栖鼠类食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天保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0期83-85,88,共4页
动物的食性分析是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危害程度。鼠类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种群暴发时,能对农业、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利用在王屋山... 动物的食性分析是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危害程度。鼠类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种群暴发时,能对农业、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利用在王屋山地区捕获的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采用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食性,从食糜中鉴别食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食物来源主要是草本植物和矮小灌木的茎叶,占据了日常取食比例的1/2以上;其次草本植物的根茎也是重要的补偿性食物。相应地,果实和种子取食量较少,且不具有普遍性。而这2种鼠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取食习性,大林姬鼠偶尔会啃食树皮,黑线姬鼠则对昆虫更有偏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林姬鼠 黑线姬鼠 食性分析 王屋山地区 河南济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济源市林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林 任迎亚 成文浩 《绿色科技》 2020年第7期125-127,共3页
以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例,介绍了济源林业的基本情况,探讨了乡村振兴中济源林业的责任和作用,并对当前推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就如何推进济源林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助推济源... 以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例,介绍了济源林业的基本情况,探讨了乡村振兴中济源林业的责任和作用,并对当前推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就如何推进济源林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助推济源林业工作者充分运用林业行业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将为济源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济源林业 生态建设 脱贫攻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生态家园建设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朋程 赵楠 李皓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04-204,共1页
从济源市生态家园建设中立体绿化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立体绿化思路,以为当地生态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立体绿化 问题 建议 规划 河南济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野生动物救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立新 王晓君 +4 位作者 范明亮 韦天雨 王惠敏 闫彪 张伟伟 《河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45-47,共3页
以近几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经验及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野生动物救护技术标准、救护人员技术水平、公众救护常识、救护机构之间的交流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救护交流合作、建立技术标准、加强技术培训、拓展救护平台功... 以近几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经验及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野生动物救护技术标准、救护人员技术水平、公众救护常识、救护机构之间的交流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救护交流合作、建立技术标准、加强技术培训、拓展救护平台功能、建立救护数据库等对策建议,为今后的救护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救护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森林害虫调查管理与防治方法
7
作者 薛小战 李应莲 +4 位作者 曹小虎 李小常 赵武战 马俊青 高瑞桐 《河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39-41,44,共4页
对河南省济源市的森林害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害虫18种,(1)蛀食树干的有12种,其中鞘翅目天牛科10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 对河南省济源市的森林害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害虫18种,(1)蛀食树干的有12种,其中鞘翅目天牛科10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双簇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合欢双条天牛(Xystrocera globosa)、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桑黄星天牛(Psacothea hilaris)、楝星天牛(Anoplophora horsfieldi);吉丁科1种: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鳞翅目木蠹蛾科(Cossidae)1种:根据槲栎树上的蛹皮和参照资料初步判断为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2)取食或危害叶子的有6种,鳞翅目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1种:栗黃枯葉蛾(Trabala Vishnou);刺蛾科(Limacodidae)2种: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膜翅目癭蜂科(Cynipidae)1种:栎空腔癭蜂(Trichagalma glabrosa);半翅目缘蝽科(Coreidae)1种: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蝽科(Pentatomidae)1种: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提出害虫的管理原则和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害虫 调查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乔木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培功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本文主要调查了2019年5—8月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坛山管护区内乔木在700~1700 m海拔区间的垂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海拔700~1700 m范围内,共有乔木38种,属于15科23属,其中壳斗科的栎属占据绝对优势;乔木物种数量随海拔变化... 本文主要调查了2019年5—8月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坛山管护区内乔木在700~1700 m海拔区间的垂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海拔700~1700 m范围内,共有乔木38种,属于15科23属,其中壳斗科的栎属占据绝对优势;乔木物种数量随海拔变化具有明显的不规律性,但总体趋势维持稳定;乔木在总体海拔区段内多样性指数为H′=1.00±0.39,随海拔的升高呈不规则分布;乔木的整体均匀度指数E=0.57±0.15,在海拔区段内具有多样的变化。乔木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 乔木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河南济源 王屋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大棚鼠害调查
9
作者 张宗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0期98-99,102,共3页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大棚种植蔬菜及油料作物等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而种植地多位于浅山地区,易遭受鼠害威胁。2017—2018年,在海拔630m左右的阔叶林边缘的大棚种植区内,每年的夏、秋季采用笼捕法和陷阱法,调查大棚内害鼠种类。结果表...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大棚种植蔬菜及油料作物等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而种植地多位于浅山地区,易遭受鼠害威胁。2017—2018年,在海拔630m左右的阔叶林边缘的大棚种植区内,每年的夏、秋季采用笼捕法和陷阱法,调查大棚内害鼠种类。结果表明,大棚内捕获的主要鼠种为大林姬鼠、社鼠和棕色田鼠,后2种为主要害鼠;2017年,采用陷阱法捕获棕色田鼠和社鼠时,捕获数量显著高于笼捕法,对大林姬鼠的捕获数量没有差异;2018年由于捕获的鼠类总体数量少,2种方法在捕获数量上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际间,陷阱法的捕获效果均优于笼捕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陷阱法 王屋山地区 河南济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付文 任宝平 +5 位作者 林建忠 栾科 王朋程 王宾 黎大勇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680~1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破碎化 威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济源王屋山地区栎树天牛效果研究
11
作者 赵国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112-114,共3页
2018年,王屋山地区发现栎树天牛虫害。栎树为该地区天然林的建群树种,覆盖面积广,天牛虫害威胁大。经勘察确定,主要危害栎树的天牛物种为双簇污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和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本研究于2020年6月,在海... 2018年,王屋山地区发现栎树天牛虫害。栎树为该地区天然林的建群树种,覆盖面积广,天牛虫害威胁大。经勘察确定,主要危害栎树的天牛物种为双簇污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和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本研究于2020年6月,在海拔700~1 700 m的虫害发生区,采用人工投放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粉炮的方法进行天牛虫害防治。结果表明,栎旋木柄天牛的害虫数量明显多于双簇污天牛,球孢白僵菌对该2种主要的天牛虫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球孢白僵菌对栎旋木柄天牛的致死率高于双簇污天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树 双簇污天牛 栎旋木柄天牛 球孢白僵菌 王屋山地区 河南济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构建
12
作者 常富智 姚浩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4期221-221,共1页
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和经营能够极大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策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对现代林业理论发展和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策略的构建... 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和经营能够极大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策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对现代林业理论发展和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策略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 公益林 可持续经营 策略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化梅花鹿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芦光 王贝爻 +3 位作者 曹林 薛攀 时集体 王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80-84,88,共6页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共记录到11种集群模式,单只雌体占总数的36.63%,单只雄性占总数的37.41%;多雌集群的比例达到9.07%;幼体单只占比4.92%。在携有幼体的情况中,以单只或多只雌体携幼为主,拍摄到371张独立有效照片,其余2种情况仅拍摄到69张照片。雌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夏季,而雄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冬季。梅花鹿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分别为06:00—08:00和16:00—18:00。冬季的梅花鹿日活动时间段为08:00—16:00,活动峰值在11:00—13:00。春-夏季的重叠系数最大(Δ=0.9350,P<0.01),其次是春-秋季(Δ=0.9134,P<0.01)、冬-春季(Δ=0.8785,P<0.01)和夏-秋季(Δ=0.8760,P<0.01),重叠系数最小的季节是夏-冬季(Δ=0.8214,P<0.01)。该研究基于无人为干扰的野外圈养条件下的调查记录,研究了野化梅花鹿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为梅花鹿下一步野外放归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集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褐马鸡
14
作者 任迎丰 常东东 +5 位作者 张建军 张伟伟 闫彪 范明亮 姬程鹏 肖治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5-677,共3页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为易危(VU)物种[1],中国特有种[2],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目前,褐马鸡集中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小五台山和附近地区、北京市门头沟...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为易危(VU)物种[1],中国特有种[2],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目前,褐马鸡集中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小五台山和附近地区、北京市门头沟区和房山区(东部种群)、山西吕梁山脉(中部种群)以及陕西省北部黄龙山林区(西部种群)[4−5]。经查阅文献资料[2,4−7],未见褐马鸡在河南省的分布记录,也未在河南省和山西省所在的太行山南部区域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鸡形目 雉科 马鸡属 小五台山 陕西省北部 吕梁山脉 分布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
15
作者 孙楠 姚现玉 +5 位作者 李红运 刘霖 冯宝春 郑涛 田军东 路纪琪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种群生态学关注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调节机制。其中,种群动态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猕猴(Macaca mulatt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特别是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其野生种群主要分... 种群生态学关注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调节机制。其中,种群动态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猕猴(Macaca mulatt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特别是太行山猕猴(M.m.tcheliensis),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的南端地区,这一区域位于世界猕猴地理分布的北缘。通过样线调查、定点观察和红外相机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济源、焦作和新乡(包括辉县)地区的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太行山猕猴野生种群估计有3000~3300只,主要集中在济源地区的太行山区,且种群数量正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地理分布 保护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猕猴夜宿地选择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相保 王振龙 +2 位作者 田军东 路纪琪 刘金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9-856,共8页
2009年3~7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的天坛山管理区(112°12′~112°22′E,35°05′~35°15′N),通过野外跟踪调查及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一个种群的夜宿地选择.共... 2009年3~7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的天坛山管理区(112°12′~112°22′E,35°05′~35°15′N),通过野外跟踪调查及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一个种群的夜宿地选择.共发现猕猴的夜宿地18个,同时设置18个对照样地.在夜宿地和对照样地中,分别测定了15种生境因子,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太行山猕猴的夜宿地多选择在山坡(15/18)和山脊(3/18)(χ2=8.00,df=1,P=0.005),不选择沟地;位于山坡上的夜宿地均处于上坡位(11/18)和中坡位(7/18),而回避下坡位.对夜宿地和对照样地的生境因子进行t检验发现,太行山猕猴偏好选择有一定坡度、乔木密度较大和乔木层盖度较高、隐敞度较高的地片作为夜宿地,而对夜宿地中的灌木层盖度和草本层盖度则未表现出选择倾向(P〉0.05),其夜林栖树主要为生境内胸径超过20cm的阔叶树,栖处高度通常在10 m左右.对夜宿地生境特征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具累积贡献率达到77.78%,可以较好地反映猕猴的夜宿地特征;影响太行山猕猴夜宿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乔木密度、隐蔽度、坡度和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夜宿地 夜宿行为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寄生对栓皮栎坚果特征和萌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明洋 王振龙 +3 位作者 王永红 郭彩茹 田澍辽 路纪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0-326,共7页
有多种昆虫常寄生于栎属植物的坚果中,进而影响种子的质量、萌发、幼苗建成等植物的更新过程。为探讨昆虫寄生与上述过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于2007年和2008年在太行山济源地区调查了昆虫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坚果的寄生情况,同时... 有多种昆虫常寄生于栎属植物的坚果中,进而影响种子的质量、萌发、幼苗建成等植物的更新过程。为探讨昆虫寄生与上述过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于2007年和2008年在太行山济源地区调查了昆虫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坚果的寄生情况,同时探讨了昆虫寄生对坚果单宁水平、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于2007年9月,分别将完好的和昆虫寄生的栓皮栎坚果种植于土壤4cm深处,对坚果萌发情况、幼苗出土时间、叶片数量和生物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栓皮栎坚果的虫寄生率为30.04%,显著低于2008年(47.68%),表现出年际变化;2)虫寄生坚果中单宁酸含量(11.54%±1.36%)显著高于完好坚果(7.36%±1.31%)(P=0.004);3)虫寄生坚果的鲜重、直径、长度均小于完好坚果;4)虫寄生坚果的霉烂率(28%)和不完全萌发率(28%)均高于完好坚果(霉烂率0%,不完全萌发率2%);但虫寄生坚果幼苗建成率(56%)低于完好坚果(92%);虫寄生坚果幼苗出土持续时间(埋藏后35周)短于完好坚果(埋藏后37周);5)在坚果埋藏和幼苗萌出当年的冬季,由虫寄生坚果和完好坚果建成的幼苗的高度、叶片数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翌年的生长季节,两项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6)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1年)之后,由虫寄生坚果所建成幼苗的根长、根重量和生物量3项指标显著低于完好坚果,而叶片数、茎长、叶重和茎重指标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昆虫寄生会对栎类坚果的种子质量和萌发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栎类植物群落更新的适应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寄生 栓皮栎 坚果 种子质量 萌发 动植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对山杏种子命运影响的季节格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庆亮 赵雪峰 +1 位作者 刘金栋 路纪琪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在河南济源王屋山地区(E 112°16′,N35°12′)选择灌丛生境,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释放600枚人工标记的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旨在了解小型啮齿动物对种子命运影响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种子释放之后,每3 d检查一次种子的命... 在河南济源王屋山地区(E 112°16′,N35°12′)选择灌丛生境,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释放600枚人工标记的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旨在了解小型啮齿动物对种子命运影响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种子释放之后,每3 d检查一次种子的命运,记录种子被啮齿动物扩散、贮藏、取食情况和相关的生境信息.通过比较山杏种子释放处被啮齿动物就地取食、存留动态、种子被搬运和贮藏的距离、位置、状态等的季节差异,确定啮齿动物对山杏种子的存活和对山杏更新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取食山杏种子的鼠类主要是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社鼠(Niviventor confucianus)和黑线姬鼠(A.agrarius);山杏种子在释放点的消失速率在秋季最快,夏季次之,春季最慢;山杏种子原地存留率在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几乎全部被啮齿动物搬离释放点,扩散后被贮藏种子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1%)>夏季(20%)>春季(0.83%);山杏种子被鼠类搬运的平均距离秋季最大,不同季节间种子扩散距离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Prunus armeniaca) 啮齿动物 灌丛 搬运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鼠类扩散林木种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义锋 王魏瑞 +2 位作者 李蔚 苗向东 路纪琪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间伐作为一种林业生产活动,将会对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及行为产生影响.为了解间伐对鼠类介导的种子扩散的影响,2012年4月在王屋山区选择未间伐和间伐林地作为样地,标记、释放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调查鼠类对种子扩散的影... 间伐作为一种林业生产活动,将会对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及行为产生影响.为了解间伐对鼠类介导的种子扩散的影响,2012年4月在王屋山区选择未间伐和间伐林地作为样地,标记、释放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调查鼠类对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1)未间伐区鼠类的捕获率为6.7%,间伐区为2.7%;2)间伐区乔木密度降低56.3%、灌丛密度降低72.7%;3)未间伐区种子的扩散速率(半存留时间2 d)显著快于间伐区(半存留时间10 d);4)未间伐区,鼠类对种子的埋藏深度为(4.3±0.1)cm,间伐区为(3.9±0.2)cm,二者差异显著;5)未间伐区,鼠类对种子的多次扩散率为20.3%,间伐区为4.4%,二者差异显著.结果显示,林木间伐导致林区生境和鼠类种群显著变化,造成鼠类贮食行为和种子命运发生改变,最终将影响林区的幼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间伐 鼠类 贮食行为 种子命运 埋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山毛榉光响应模型拟合研究
20
作者 袁国军 王霞 +4 位作者 马俊青 刘克 刘霖 梅象信 卢绍辉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4,8,共5页
植物光响应曲线拟合,可以估算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重要参数,这对弄清欧洲山毛榉的光合特性非常重要。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设定的光强梯度为2500、2000、1500、1000、500、200、150、100、80... 植物光响应曲线拟合,可以估算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重要参数,这对弄清欧洲山毛榉的光合特性非常重要。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设定的光强梯度为2500、2000、1500、1000、500、200、150、100、80、50、20、0(μmol·m^(-2)·s^(-1))。研究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和指数方程模型拟合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99、0.998、0.998和0.987,拟合程度均较高。4种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欧洲山毛榉光响应曲线得到的相关参数表明,虽然指数方程模型拟合系数最低,但指数方程模型求得的各项参数与实测值相吻合。因此,推荐采用指数方程模型对欧洲山毛榉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最为适宜,这也为欧洲山毛榉选择适宜的区域栽植推广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毛榉 光响应模型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