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科雯
吕刚
刘媛
刘建华
王锋佰
张卓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青山林场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国有彰武县章土台林场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
基金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辽东水源涵养林区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XLYC200704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LNTU20T D-24)。
-
文摘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化学物质及污染物优先运移的主要通道,与地表径流及土壤渗透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为明晰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以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对照样地、24 a、38 a和49 a)、不同土层(0~50 cm)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基于室内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分析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染色和非染色区渗透速率存在较明显差异性,染色区水分渗透速率较非染色区提高近60%;土壤大孔隙半径分布在0.52~3.66 mm之间,其孔隙半径均值为0.69 mm,并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樟子松土壤大孔隙与林龄、土层深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中,樟子松大孔隙半径与出流速率的关系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辽西北风沙地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出流速率
水分穿透曲线
风沙地
-
Keywords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
outbound rate
moisture penetration curve
aeolian sand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优先流特征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卢慧
吕刚
刘建华
张卓
王锋佰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国有彰武县章土台林场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50-2357,共8页
-
基金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200704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LNTU20TD-24)。
-
文摘
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以辽西北风沙地24、38、49a等3种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holica)人工林与对照组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优先流的形态特征及根系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优先流入渗深度在26—38 cm,24、38、49 a樟子松林地与对照样地土壤优先流最大染色深度依次为26.66、32.07、35.38、37.31 cm,优先流入渗深度随着林龄的增长明显加深,缺乏良好土壤结构且干燥的荒草地土壤更容易出现优先流现象。并且入渗深度与土壤自然含水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随着樟子松林林龄的增加,根长密度也增加,染色面积比也增加,其中根系所产生的土壤大孔隙和根系死亡所产生的孔隙有决定性的影响效果;植物根系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优先流,且不同根系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根长密度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樟子松林龄增长,到一定年限则生长缓慢,甚至会出现早衰现象,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地根系特征指标间差异显著,这也直接影响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辽西北风沙地樟子松根系对风沙土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及其再分布、风沙地水资源利用以及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应对措施。
-
关键词
风沙土
染色深度
根长密度
优先流
樟子松
-
Keywords
wind sandy land
dyeing depth
root length density
preferential flow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