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岩汇煤矿高抽巷的最佳位置选择 被引量:20
1
作者 武磊 毛桃良 +2 位作者 戴广龙 张树川 尹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为了解决黄岩汇煤矿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浓度高的难题,对15109工作面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上覆岩层"两带"的高度范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工作面上方冒落带的最大高度约15m,裂隙带... 为了解决黄岩汇煤矿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浓度高的难题,对15109工作面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上覆岩层"两带"的高度范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工作面上方冒落带的最大高度约15m,裂隙带的高度范围约为15~60m。并实测不同垂距的高抽巷抽采瓦斯浓度、抽采量以及高抽巷抽采瓦斯期间工作面回风流瓦斯的抽采量和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得出:高抽巷距15#煤层顶板最佳垂距为50~55m时,高抽巷抽采瓦斯量占工作面抽采量的83%,抽采浓度约42%,瓦斯抽采纯量约60m3/min,使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降低到0.1%~0.5%,有利于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抽巷 数值模拟 理论分析 垂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井下防灭火多相凝胶泡沫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雷林 毛桃良 +1 位作者 秦波涛 申宏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0,共4页
以4种发泡剂(F1、F2、F3和F4)、稠化剂H、交联剂AL和大屯煤电公司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煤矿井下防灭火用多相凝胶泡沫材料,着重研究了发泡剂复配方案及用量、稠化剂H与交联剂Al的配比及用量、不同发泡方式(机械搅拌发泡和压缩氮气发泡)对材... 以4种发泡剂(F1、F2、F3和F4)、稠化剂H、交联剂AL和大屯煤电公司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煤矿井下防灭火用多相凝胶泡沫材料,着重研究了发泡剂复配方案及用量、稠化剂H与交联剂Al的配比及用量、不同发泡方式(机械搅拌发泡和压缩氮气发泡)对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F1和F3按1∶1的质量比进行复配,在复配发泡剂与水的质量比为4‰、稠化剂H和交联剂AL与水的质量比均为3‰、水灰比为5∶1的条件下采用压缩气体发泡方式进行发泡,材料产生的多相凝胶泡沫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防灭火 多相凝胶泡沫 泡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汇煤矿综合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宁 戴广龙 尹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96,104,共4页
针对黄岩汇煤矿15102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有瓦斯超限的倾向且部分区域有突出危险性的问题,在15102工作面采用本煤层顺层钻孔抽瓦斯,高抽巷抽瓦斯,顶板走向钻孔及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在该煤层预抽瓦斯后本煤层瓦... 针对黄岩汇煤矿15102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有瓦斯超限的倾向且部分区域有突出危险性的问题,在15102工作面采用本煤层顺层钻孔抽瓦斯,高抽巷抽瓦斯,顶板走向钻孔及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在该煤层预抽瓦斯后本煤层瓦斯含量降至2.05~7.01m3/t,全区域平均4.27m3/t,基本消除15102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的问题;高抽巷抽采浓度平均在40%,抽采纯量25m3/min。在邻近层钻孔与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措施实施后,上隅角瓦斯浓度在0.64%以下,较好防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高抽巷 采空区埋管 瓦斯 邻近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与划分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文永 滕福义 +1 位作者 王东 刘少泽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8,72,共4页
通过实际观测采空区浮煤状况、工作面推进速度和采空区进回风侧02浓度的分布规律,根据“三带”划分方法及划分指标,对白羊岭煤矿15101综放工作面进行了“三带”划分,掌握了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及危险区域。15101工作面散热... 通过实际观测采空区浮煤状况、工作面推进速度和采空区进回风侧02浓度的分布规律,根据“三带”划分方法及划分指标,对白羊岭煤矿15101综放工作面进行了“三带”划分,掌握了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及危险区域。15101工作面散热带的分布范围在采空区距离工作面10~100m,进风侧由于漏风强度较大,散热带宽度较宽。窒息带在距离工作面165m以上的采空区深部;在工作面回风侧,窒息带的深度约为137m。氧化升温带宽度在工作面进风侧最大,达到55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采空区 煤自燃 采空区浮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武乡县土壤侵蚀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凡聪 王守国 +1 位作者 王永丽 刘玉存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以武乡县为评价区域,综合采用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建立县域环境数据库。在ArcGIS分析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建立数字高程DEM模型、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矢量图层,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 以武乡县为评价区域,综合采用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建立县域环境数据库。在ArcGIS分析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建立数字高程DEM模型、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矢量图层,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矢量、栅格数据转换,地图代数运算等数据库的运算操作,获取基于栅格数据的县域土壤侵蚀量和侵蚀强度,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得出县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武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汇煤矿15107孤岛工作面巷道控制技术
6
作者 张斗群 姜耀东 +1 位作者 马振乾 王宏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0,共3页
以黄岩汇煤矿15107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锚带网索综合控制技术。监测表明:超前工作面120~180m,回采对巷道变形影响较小;超前工作面70~120m,回采对巷道的影响逐步显现;超前工作面0~20m为剧烈影响期。监... 以黄岩汇煤矿15107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锚带网索综合控制技术。监测表明:超前工作面120~180m,回采对巷道变形影响较小;超前工作面70~120m,回采对巷道的影响逐步显现;超前工作面0~20m为剧烈影响期。监测期间巷道顶底移近量为886mm,以底鼓为主,两帮变形量达到1164mm,以煤柱帮为主。顶板离层监测表明回采阶段锚固区内离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锚带网索 巷道控制 顶板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切换柜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聂垂锋 张连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90-192,共3页
针对传统的煤矿主通风机电控系统运行方式,在主通风机更换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着重介绍了高压切换柜在主通风机电控系统的应用,1套高压变频可以分别控制2台主通风机。国投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黄岩汇煤矿主通风机改造过程中应用... 针对传统的煤矿主通风机电控系统运行方式,在主通风机更换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着重介绍了高压切换柜在主通风机电控系统的应用,1套高压变频可以分别控制2台主通风机。国投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黄岩汇煤矿主通风机改造过程中应用了高压切换柜技术,经过4年来的实践表明了高压切换柜技术的应用控制方便,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切换柜 软启设备 主通风机 系统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T机械式动筛在黄岩汇矿排矸车间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守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17,共2页
介绍了GDT机械式动筛跳汰机在黄岩汇煤矿的应用情况,针对由于设计缺陷和岗位司机技能低造成的动筛跳汰机跑煤问题,提出技术改造解决方案。并探讨了如向优化工艺措施、全面提高产品煤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对其它... 介绍了GDT机械式动筛跳汰机在黄岩汇煤矿的应用情况,针对由于设计缺陷和岗位司机技能低造成的动筛跳汰机跑煤问题,提出技术改造解决方案。并探讨了如向优化工艺措施、全面提高产品煤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对其它同型设备使用者,亦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T机械式动筛 跳汰机 跑煤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岩汇煤矿瓦斯抽采工艺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庞登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6,共3页
通过对黄岩汇煤矿瓦斯赋存及涌出量情况分析,分析了15#煤层瓦斯综合抽采工艺的抽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瓦斯综合抽采工艺后,工作面抽采率达到60%以上,矿井抽采瓦斯总量由原来25~30 m3/min增加到40~50 m3/min,矿井抽采率由原来30%左右提高... 通过对黄岩汇煤矿瓦斯赋存及涌出量情况分析,分析了15#煤层瓦斯综合抽采工艺的抽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瓦斯综合抽采工艺后,工作面抽采率达到60%以上,矿井抽采瓦斯总量由原来25~30 m3/min增加到40~50 m3/min,矿井抽采率由原来30%左右提高到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瓦斯抽采 抽采工艺 本煤层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建设中的地测保障体系
10
作者 王本敏 《煤矿开采》 2007年第4期14-15,共2页
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必须以健全完善的地质测量保障体系为基础。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建设中的地测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依靠高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地测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着力解决煤矿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必须以健全完善的地质测量保障体系为基础。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建设中的地测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依靠高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地测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着力解决煤矿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建设 地测保障 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