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总纲领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志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方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发展新动力的三大变革;要建设实体经济、科...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方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发展新动力的三大变革;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者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建设能够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让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志彪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3,共4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国内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最可靠的战略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路径是要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中长期的突破口在于改革和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破除“行政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国内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最可靠的战略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路径是要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中长期的突破口在于改革和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破除“行政区经济”的形成基础;而短期的突破口,一是要消除政策歧视,提倡公平竞争,二是推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 行政区经济 竞争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转型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优化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志彪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3,共4页
产业政策是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过去在实施赶超战略的情况下,我国速度赶超型的产业政策偏爱发展大规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小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产业政策必须在新发展理念主导下向质量效率... 产业政策是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过去在实施赶超战略的情况下,我国速度赶超型的产业政策偏爱发展大规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小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产业政策必须在新发展理念主导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这除了要重新塑造产业发展文化和建立新的产业审美观外,还需要产业政策在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进行一些具体的、精准的调整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对内开放与功能定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志彪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上海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内开放。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严重不足。这既与国家外向型经济战略导向有关,也与分散发展的地区竞争体制、“中心周围”关系的发展阶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上海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内开放。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严重不足。这既与国家外向型经济战略导向有关,也与分散发展的地区竞争体制、“中心周围”关系的发展阶段有关。未来对内开放是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形成新一轮世界竞争优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该把功能定位为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建设,需要各地政府在制度层面的有效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做好示范区顶层设计,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对内开放 科创中心 中国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侧改革: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使命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志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5,247,共8页
需求侧改革是从提高有效需求出发,用改革需求形成机制、调控机制、供需结构匹配以及放松需求限制等办法,推进扩大内需战略,纠正需求结构扭曲,提高需求与供给的适配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运行效率。需求侧改革有利于超大规模市场建设,有... 需求侧改革是从提高有效需求出发,用改革需求形成机制、调控机制、供需结构匹配以及放松需求限制等办法,推进扩大内需战略,纠正需求结构扭曲,提高需求与供给的适配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运行效率。需求侧改革有利于超大规模市场建设,有利于完善市场功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改善国内大循环中严重扭曲的结构问题,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需求侧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面的刚性利益,因此,需求侧改革的难度不亚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优先次序和权重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从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改变政府职能、纠正某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取向改革过度的做法等方面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改革 双循环发展格局 统一市场建设 收入分配 要素市场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江苏的制度创新与富民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志彪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共7页
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发展在激励结构上有根本的不同。前者需要形成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制度结构,而后者仅需要刺激要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其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面临和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 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发展在激励结构上有根本的不同。前者需要形成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制度结构,而后者仅需要刺激要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其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面临和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强化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能力,把五大发展理念及其重要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法规、新政策和新工作载体等,引入原有驱动高速度经济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中,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组合;二是实施聚焦富民战略,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和环境,去鼓励民众创业创新,投入更多的生产性努力,大力发展本土民营经济,真正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江苏经济的发展含金量低的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 富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精神和取向--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作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志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6,247,共7页
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是正确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取向改革不足抑制全社会活力和生产率,市场取向改革过度则会造成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混乱。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大规模地从贫困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先例,... 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是正确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取向改革不足抑制全社会活力和生产率,市场取向改革过度则会造成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混乱。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大规模地从贫困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先例,因而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经验具有推动世界发展的巨大价值。过去我们一直侧重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纵向治理体系改革,现在需要高度重视其中的横向治理体系改革。让市场造市场从而形成强市场,让政府在社会发展和民生发展方面形成强政府,这种双强格局应该成为中国未来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市场取向改革 改革开放精神 强市场与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是三个“新”内在关联的逻辑主线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志彪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9,共4页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选择、结构设计和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三者的内在逻辑主线、精髓和灵魂。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阶段的运...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战略选择、结构设计和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三者的内在逻辑主线、精髓和灵魂。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阶段的运行框架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双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