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超微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对氧气还原反应和氧气生成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李伟伦 姚莹 +1 位作者 吴锋 张存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2-652,共11页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黑和乙炔黑制作粉末微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这2种正极材料上,氧气还原反应(ORR)过程相似,氧气生成反应(OER)过程区别明显.此外,Tafel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O_2还原均经历了初始的一电子转移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电极 粉末微电极 氧气还原反应 氧气生成反应 Tafe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对单质硫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锋 吴生先 +2 位作者 陈人杰 陈实 王国庆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5,共5页
为增强单质硫电极的导电性能和抑制活性硫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选用高比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多壁碳纳米管作为非活性添加剂,通过密封分段加热的方式与单质硫形成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测试均表明... 为增强单质硫电极的导电性能和抑制活性硫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选用高比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多壁碳纳米管作为非活性添加剂,通过密封分段加热的方式与单质硫形成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测试均表明单质硫均匀分散到碳纳米管基体中。电化学测试显示添加碳纳米管的硫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487.0mAh.g-1,硫的利用率达到了88.9%,循环50次后比容量还保持在913.7mAh.g-1,较之普通硫电极其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单质硫 正极材料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0.5O2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卢华权 吴锋 +3 位作者 苏岳锋 李宁 陈实 包丽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使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0.5Mn0.5O2,并研究了共沉淀时的pH条件对终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在pH值为4.0、5.5、7.0和8.5时得到的共沉淀和终产物LiNi0.5Mn0.5O2的结构和形貌.... 使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0.5Mn0.5O2,并研究了共沉淀时的pH条件对终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在pH值为4.0、5.5、7.0和8.5时得到的共沉淀和终产物LiNi0.5Mn0.5O2的结构和形貌.使用充放电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得到的LiNi0.5Mn0.5O2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H为7.0时,合成的材料颗粒更小、分布最均匀,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特征,且材料中锂镍的混排程度最小.电化学测试结果印证了pH为7.0时合成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的倍率下,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85 mAh.g-1,在循环2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在160 mAh.g-1.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表明,pH为7.0时合成的LiNi0.5Mn0.5O2中Ni为+2价,Mn为+4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草酸盐共沉淀 LINI0.5MN0.5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Mn(1/3)Co(1/3)]O2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昭 吴锋 +4 位作者 苏岳锋 包丽颖 陈来 李宁 陈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3-830,共8页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和乙酸锂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煅烧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Mn1/3Co1/3]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和乙酸锂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煅烧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Mn1/3Co1/3]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0.5时,在900°C下煅烧12h得到颗粒均匀细小的层状xLi2MnO3·(1-x)Li[Ni1/3Mn1/3Co1/3]O2材料,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室温下以20mA·g-1的电流密度充放电,2.0-4.8V电位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60.0mAh·g-1,循环4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44.7mAh·g-1,容量保持率为9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 固溶体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分下富锂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Ni_(0.5)Mn_(0.5)O_2(x=0.1-0.8)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来 陈实 +5 位作者 胡道中 苏岳锋 李维康 王昭 包丽颖 吴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7-475,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0.5Mn0.5O2(x=0.1-0.8),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检测手段表征了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组分下富锂材料的结构与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0.5Mn0.5O2(x=0.1-0.8),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检测手段表征了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组分下富锂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2MnO3组分含量较高时,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较高,但循环稳定性较差;该组分含量较少时,所得样品中出现尖晶石杂相,且放电容量较低,但循环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x=0.5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x=0.4,0.6时材料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2MNO3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能 LI2M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_2MnO_3的富锂类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吴锋 李宁 +4 位作者 安然 苏岳锋 包丽颖 李月姣 陈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Li2MnO3的高比容量二元和三元富锂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富锂材料zLi2MnO3.(1-z)LiMO2(0<z<1,M=Mn0.5Ni0.5,MnxNiyCo(1-x-y),0<x,y<0.5)的结构特点和富锂材料的嵌脱锂机理;总结了二... 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Li2MnO3的高比容量二元和三元富锂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富锂材料zLi2MnO3.(1-z)LiMO2(0<z<1,M=Mn0.5Ni0.5,MnxNiyCo(1-x-y),0<x,y<0.5)的结构特点和富锂材料的嵌脱锂机理;总结了二元和三元富锂材料的制备、电化学性能和材料的改性以及材料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这类富锂材料今后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2MNO3 高比容量 嵌脱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电池正极用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吴锋 吴生先 +2 位作者 陈人杰 陈实 王国庆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7-740,752,共5页
采用优化合成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微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加热的方法使单质硫升华并沉积到活性炭微孔中,得到锂硫电池正极用硫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比表面特性.循环伏安测试表... 采用优化合成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微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加热的方法使单质硫升华并沉积到活性炭微孔中,得到锂硫电池正极用硫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比表面特性.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在2.05 V和2.35 V时存在两个还原峰,在2.4 V时存在一个氧化峰.充放电循环实验表明,单质硫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352.5 mA.h.g-1,硫的利用率达到了80.9%,循环40周后比容量还保持在800.7 mA.h.g-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硫 正极材料 活性炭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丽 张贵友 +2 位作者 陈人杰 陈实 吴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共4页
人类面临着有限常规能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的双重压力,己经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与环境问题。近年来,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本文主要就太阳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以及对各类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状况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太阳... 人类面临着有限常规能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的双重压力,己经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与环境问题。近年来,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本文主要就太阳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以及对各类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状况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太阳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转换效率 晶体硅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TiO2薄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丽 张贵友 +2 位作者 陈人杰 陈实 吴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65-1769,共5页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由于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理论转换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下一代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瞩目产品。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纳米多孔TiO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由于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理论转换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下一代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瞩目产品。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纳米多孔TiO2薄膜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太阳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TiO2薄膜 电极材料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Mn-O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华权 李宁 +4 位作者 吴锋 苏岳锋 陈实 包丽颖 汪鑫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5,共8页
Li-Ni-Mn-O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比容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污染少等优点,而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综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Mn-O的研究进展,阐述其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 Li-Ni-Mn-O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比容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污染少等优点,而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综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Mn-O的研究进展,阐述其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指出这些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解决方法,最后指出Li-Ni-Mn-O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Li-Ni-Mn-O 综述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MN0.5O2 LINI0.5MN1.5O4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V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合成与Li^+在材料中的扩散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华权 吴锋 +3 位作者 苏岳锋 李宁 陈实 包丽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6-951,共6页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5 V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900℃下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3.0mA.h/g,经30周循环后,容量仍然保持在132.2 mA.h/g...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5 V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900℃下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3.0mA.h/g,经30周循环后,容量仍然保持在132.2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9.4%.采用恒电位间歇滴定法(PITT)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测定了锂离子在LiNi0.5 Mn1.5 O4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LiNi0.5Mn1.5O4材料放电过程中,在不同的电位下,锂离子扩散系数在10-10~10-11 cm2/s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草酸盐共沉淀 LINI0.5MN1.5O4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电容器碳基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淑红 吴锋 苏岳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49,共4页
综述了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的各种新型碳材料(活性碳粉、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材料特性、电化学性能,提出了在选择电容器碳基电极材料时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关键词 碳基电极材料 电化学电容器 活性碳 碳气凝胶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丽 吴锋 +1 位作者 陈人杰 张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1-744,共4页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为原料,将锂与钴元素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后,采用高温固相合成制备出LiCoO2材料,并利用XRD、SEM、循环伏安等手段对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LiCoO2材料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为原料,将锂与钴元素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后,采用高温固相合成制备出LiCoO2材料,并利用XRD、SEM、循环伏安等手段对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LiCoO2材料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经850℃煅烧12h后的LiCoO2材料的性能较好,首次充电容量达143mA.h/g,放电比容量达126mA.h/g,循环30周之后仍保持92%的放电比容量,再生后的LiCoO2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废旧锂离子电池 高温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炭材料 被引量:4
14
作者 包丽颖 吴锋 +1 位作者 徐斌 苏岳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8-831,共4页
以酚醛树脂为前驱体,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聚合物共混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中孔炭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测试了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评价了其在1 mol.L-1Et4NBF4/PC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化... 以酚醛树脂为前驱体,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聚合物共混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中孔炭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测试了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评价了其在1 mol.L-1Et4NBF4/PC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双电层电容性能.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和聚乙二醇等比例共混炭化制备的多孔炭的比表面积为618 m2.g-1,中孔率为59.7%,比电容为32 F.g-1,大电流性能和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炭 聚合物共混 中孔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包覆对LiCo1/3Ni1/3Mn1/3O2材料的表面改性(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锋 王萌 +1 位作者 苏岳锋 陈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9-634,共6页
为了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循环性能,采用浸渍-水解法对其进行TiO2包覆.用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包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TiO2仅在材料表面形成... 为了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循环性能,采用浸渍-水解法对其进行TiO2包覆.用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包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TiO2仅在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并未改变材料的结构.TiO2包覆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TiO2包覆后的材料在5.0C(1.0C=160mA·g-1)下的放电容量达到0.2C下的66.0%,而包覆前的材料在5.0C下的放电容量仅为其0.2C下的31.5%.包覆后的材料在2.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包覆的材料容量保持率仅为94.4%.EIS测试表明包覆材料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界面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循环后材料的XRD和ICP-OES测试表明,包覆层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包覆 LiCo1/3Ni1/3Mn1/3O2 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石墨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齐智 吴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60,共4页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应用于便携式电器以来,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就成为热点之一.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商品化的负极材料均为碳材料,其可逆容量不高,仅为金属锂容量的十分之一左右[1].在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在碳负...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应用于便携式电器以来,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就成为热点之一.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商品化的负极材料均为碳材料,其可逆容量不高,仅为金属锂容量的十分之一左右[1].在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在碳负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反应形成覆盖在碳电极上的钝化薄层(SEI),造成不可逆能量损失,有时甚至会引起碳电极内部的结构变化和接触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SNO2 XRD TEM 石墨复合材料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月姣 曹美玲 吴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01-10005,共5页
近年来,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磷酸盐材料因为其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良,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磷酸钒锂理论容量为197mAh/g,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电压平台,热稳定性好,相比其它正极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磷酸钒锂电子电导率较... 近年来,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磷酸盐材料因为其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良,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磷酸钒锂理论容量为197mAh/g,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电压平台,热稳定性好,相比其它正极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磷酸钒锂电子电导率较低,且不适合大电流充放电的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必须对其进行改性研究。目前改性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包覆导电材料,金属掺杂,控制形貌特征等。结合磷酸钒锂的结构,综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工艺及优缺点,结合本研究团队关于磷酸钒锂改性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储氢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东 陈廉 +3 位作者 佟敏 陈德敏 成会明 吴锋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94-97,共4页
采用球磨复合加高温烧结处理(BMS)及机械复合加高温烧结处理(MMS)两种方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Zr0.9Ti0.1(Ni0.55V0.12Mn0.28Co0.05)20-x%Mg(x=10,20)。XRD、TEM-SAED分析结呆表明,BMS和MMS的复合储氢材料均是由MgCu2型立方结构... 采用球磨复合加高温烧结处理(BMS)及机械复合加高温烧结处理(MMS)两种方法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Zr0.9Ti0.1(Ni0.55V0.12Mn0.28Co0.05)20-x%Mg(x=10,20)。XRD、TEM-SAED分析结呆表明,BMS和MMS的复合储氢材料均是由MgCu2型立方结构的C15-Laves相AB2和密排六方结构的纯Mg构成,未发现两相之间的合金化效应。复合材料中的AB2和Mg都属于纳米晶体。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MMS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为410mAh/g(x=10),而BMS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60mAh/g(x=20)。在高倍率下(≥10C),BMS电极的容量衰减率明显小于MMS电极。BMS(AB2-10%Mg)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最好。电化学动力学特性是当高倍率(≥10C)放电时,电极反应控制步骤以电荷传输控制为主。但BMS(AB2-10%Mg)电极的反应特性却是电荷传输控制和氢扩散控制的联合协同作用,表现有高倍率放电容量。因此.新型纳米复合储氢材料既适用于高能量型MH/Ni动力电池更适合高功率型MH/Ni动力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储氢材料 AB2/Mg 高倍率放电性能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贮氢材料——含微量锰的微晶镁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敬 吴锋 单中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99,共3页
以气雾化冷凝法制备了含有微量Mn的微晶镁粉(Mg(Mn)).XRD表明,其主物相仍然是六方晶系的微晶镁,其粒径在100~500nm之间.这种微晶镁粉(Mg(Mn))具有较高的储氢量(6.2%),在280℃具有较快的放氢速度.
关键词 镁粉 微晶 气雾化冷凝 储氢材料 储氢量 吸氢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用改性石墨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朝晖 陈实 +1 位作者 包丽颖 吴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通过浸渍等方法制得改性石墨材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可逆嵌锂容量,改善了其大电流性能及循环使用寿命。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改性石墨材料的表面物理形态及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性能特征,认为改性后的石墨... 通过浸渍等方法制得改性石墨材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可逆嵌锂容量,改善了其大电流性能及循环使用寿命。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改性石墨材料的表面物理形态及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性能特征,认为改性后的石墨更加适合作为石墨/炭非对称电化学电容的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基硅氧烷 热解碳 包覆 负极 电化学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