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中的应用
1
作者 邵涛 窦立广 +12 位作者 张帅 卢新培 刘大伟 张冠军 刘定新 方志 赵亚军 金珊珊 杨德正 张远涛 陈支通 徐庆南 许桂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0-2849,共20页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领域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原理、物理特性,其次介绍了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灭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等... 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消杀领域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原理、物理特性,其次介绍了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灭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等离子体在微生物灭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细胞生物学机制以及两者的协同机制。此外,讨论了等离子体在微生物灭活及环境消毒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对大气环境、医疗器械、伤口及皮肤表面、口腔等。最后针对当前等离子体消毒杀菌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出了分析,展望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生物灭活与环境消毒杀菌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活性物质 微生物灭活 消毒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消毒应用研究
2
作者 黄月烨 程俊 +4 位作者 秦明涛 段磊 黄世聪 陈支通 纪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制备及其在消毒领域的应用,通过开发单层和双层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装置,旨在制备具有高效消毒能力的活化液。方法 构建单层和双层DBD装置,使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来... 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制备及其在消毒领域的应用,通过开发单层和双层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装置,旨在制备具有高效消毒能力的活化液。方法 构建单层和双层DBD装置,使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来生成活化水。利用热成像仪、时间分辨增强型相机和高分辨率光谱仪捕捉并分析等离子体的温度变化、放电过程和发射光谱,以评估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粒子激发能力。此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典型微生物进行消毒实验,以验证活化液的消毒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DBD装置能够有效地激发空气产生等离子体,并通过调整处理时间实现了对多种微生物的精准消毒。双层DBD装置相较于单层装置,能够产生更高浓度的活性氧和氮物质,从而显著提升了活化液的消毒效果。结论 通过使用空气等离子体活化水技术,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效消毒能力的活化液。本研究不仅提高了消毒效率,而且具有潜在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为等离子体技术在消毒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体 活化液 放电过程 活性物质 消毒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席立锋 马丕波 +5 位作者 贾伟 王佳冕 张红斌 彭小权 夏风林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40,共7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血液氧合以维持患者生命。为加速促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从氧合器的工作原理出发综述了国内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中氧合膜、离心泵、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血液氧合以维持患者生命。为加速促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从氧合器的工作原理出发综述了国内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中氧合膜、离心泵、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氧合器卡脖子难题,主要介绍了氧合膜材料、制备方法的技术难题。结合3M样品的编织组织分析得出了聚甲基戊烯(PMP)中空纤维的膜织物样品幅宽、密度等关键参数,验证了PMP膜织物的编织组织为编链/衬纬组织,指出了氧合器技术的国产化需从PMP中空纤维制备的工艺优化和开发专用编织设备展开。最后提出未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技术交叉合作,实现从国产化向国际领先的技术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氧合器 聚甲基戊烯中空纤维 编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经编膜织物自适应张力的低损伤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席立锋 蒋高明 +6 位作者 马丕波 贾伟 张红斌 王佳冕 夏风林 张琦 刘海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针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中使用的氧合膜织物国产化制备技术难题,进行了ECMO系统用经编膜织物低损伤制备及其透气性能研究。采用特种特里克型经编机开展了不同送经量下的氧合膜织物制备实验,分析了聚甲基戊烯(PMP)中空纤维膜丝的编... 针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中使用的氧合膜织物国产化制备技术难题,进行了ECMO系统用经编膜织物低损伤制备及其透气性能研究。采用特种特里克型经编机开展了不同送经量下的氧合膜织物制备实验,分析了聚甲基戊烯(PMP)中空纤维膜丝的编织损伤机制;提出一种自适应张力控制下的ECMO系统用氧合膜织物低损伤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氧合膜织物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氧合膜织物提出的自适应张力控制方法可有效调控经纱张力的“削峰补谷”缺陷,实现氧合膜织物的低损伤制备;用该法制备的ECMO系统用氧合膜织物纵密为20横列/cm,编织位置外径损失3%,强力损失5%;编织前后N 2通量衰减17%,CO_(2)通量衰减12%,O_(2)通量衰减14%;同时,氧合膜织物平整度、密度、气通量等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纺织品 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用氧合膜织物 聚甲基戊烯中空纤维膜丝 经编织物 低损伤制备方法 透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成像技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 王迪 +1 位作者 梁姗姗 张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4-738,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视网膜脱离和永久性视力丧失。及时筛查和诊断ROP,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预防早产儿失明和降低致盲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眼底照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视网膜脱离和永久性视力丧失。及时筛查和诊断ROP,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预防早产儿失明和降低致盲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眼底照相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光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ROP影像学特征的辨识能力。基于这些技术的发展,眼科专家们更新了ROP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在ROP筛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检眼镜 眼底照相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