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保精细化管理助力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运行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汪蓓 俞骏仁 +2 位作者 狄建忠 姜若 俞传芳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随着医保DRG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落地,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建设单位以国家公立考核以及医保支付改革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为重要管理对象,提出了以专科病种同质化管理为基础、临床诊疗组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为核心,医用... 随着医保DRG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落地,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建设单位以国家公立考核以及医保支付改革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为重要管理对象,提出了以专科病种同质化管理为基础、临床诊疗组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为核心,医用耗材合理性使用为抓手,资源激励为价值导向的医保精细化管理方案。通过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运行,形成优势学科的规模效应,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管理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医保管理 医疗质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患者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的相关危险因素
2
作者 刘伟 郭稳 +5 位作者 过哲 李春艳 李云龙 刘思奇 张亮 宋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39,共5页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的相关因素,提高对痛风骨侵蚀的认识,促进骨侵蚀的早期发现。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痛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可探及骨侵蚀但X线未发现骨侵蚀纳入放射学阴...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的相关因素,提高对痛风骨侵蚀的认识,促进骨侵蚀的早期发现。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痛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可探及骨侵蚀但X线未发现骨侵蚀纳入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组,超声及关节X线均未发现骨侵蚀纳入未探及骨侵蚀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两组按照年龄及性别1∶2匹配。从一般信息、关节受累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组共41例,发生骨侵蚀前三位的关节分别是跖趾关节(12例)、踝(10例)、膝(7例);与其匹配的未探及骨侵蚀组共82例。两组一般信息比较,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组病程更长(P=0.02),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饮酒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风受累关节特点比较,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组受累关节计数更多(P=0.02),每年痛风发作≥3次的患者比率更高(P<0.001)。两组的血尿酸、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计数及尿pH值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每年痛风发作≥3次是痛风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为5.139(1.529~17.271)。结论:每年痛风发作≥3次预示着放射学阴性骨侵蚀的出现,需要更加关注这类痛风患者的达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骨侵蚀 超声 X射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无创示踪装置在静态和术中动态环境下的临床精度研究
3
作者 范明星 房彦名 +3 位作者 何睿 张琦 段星光 何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无创示踪系统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的临床精度表现。方法该系统由无创示踪装置和光学导航设备组成。在静态环境下,使用术中C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脊椎模型,通过CT图像空间中的标记点...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无创示踪系统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的临床精度表现。方法该系统由无创示踪装置和光学导航设备组成。在静态环境下,使用术中C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脊椎模型,通过CT图像空间中的标记点进行实时自动化配准,测量无创示踪装置配准精度和8个体表验证点的配准精度。将无创示踪装置与连接于椎体的刚性示踪装置进行比较,测量椎弓根螺钉导针在体表下3~4 cm处螺钉入点位置误差和体表下8~9 cm处螺钉终点位置误差,以及导针整体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角度误差。本研究中前期构建了呼吸运动下脊柱椎体运动模型以仿真术中椎体的动态环境,通过机械臂进行伺服模拟呼吸运动构建术中动态环境,并在术中同法测量动态环境下的无创示踪器临床精度。结果无创示踪器配准误差较小,静态环境下为(0.483±0.242)mm,动态环境下为(0.524±0.229)mm。无创示踪装置内部区域的配准误差低于外部区域的配准误差,静态环境下为[(0.472±0.202)mm vs(0.954±0.279)mm,P<0.001],动态环境下为[(0.516±0.188)mm vs(1.029±0.252)mm,P<0.001]。8条导针入路的骨表面入点精度高于骨内部终点精度,体表下3~4 cm处位置误差小于8~9 cm处,静态环境下为[(0.018±0.024)mm vs(0.061±0.061)mm,P=0.002],动态环境下为[(0.403±0.275)mm vs(0.938±0.640)mm,P<0.001]。导针入路的角度误差较小,静态环境下<0.25°,动态环境下<1.50°。结论在静态环境下,无创示踪器对体表区域和深部区域均保持较高位置精度和角度精度,在动态环境中,体表区域和深部区域的定位精度和角度精度降低,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示踪装置 静态环境 动态环境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填充物效应恢复肩峰肱骨头距离无法有效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
4
作者 胡庆翔 何耀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0-600,共1页
目的巨大不修复肩袖损伤(IMRCTs)常导致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肩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近年来开展的上囊重建术(SCR)和肩峰下球囊植入术(SBS)旨在通过填充物效应增加肩峰下距离(AHD),以期改善肩关节功能。然而,通过填充物效应恢复AHD... 目的巨大不修复肩袖损伤(IMRCTs)常导致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肩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近年来开展的上囊重建术(SCR)和肩峰下球囊植入术(SBS)旨在通过填充物效应增加肩峰下距离(AHD),以期改善肩关节功能。然而,通过填充物效应恢复AHD是否能够改善肩关节外展能力尚不清楚。方法采用9例肩关节标本,通过动态生物力学平台模拟正常肩关节、IMRCT、两次对折阔筋膜SCR、4次对折阔筋膜SCR、4 mm SBS和8 mm SBS手术。评估了SCR和SBS对AHD和肩关节外展角度、肩峰下压力、肱骨头上移等生物力学影响。所有数据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评估不同模拟条件下的差异。结果与完整条件相比,IMRCT显著降低了肩关节外展角度(从10 N的Δ-9.7°到90 N的Δ-11.6°;P<0.05)。虽然SCR和SBS手术能够将AHD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8 mm SBS手术:Δ+2.6 mm,P<0.001;4次对折阔筋膜的SCR:Δ+1.2 mm,P=0.039),但它们并没有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P>0.05)。此外,8 mm SBS手术和4次对折阔筋膜的SCR条件下的最大接触力显著增加。结论SCR和SBS可有效恢复AHD,但无法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且增加了肩峰下压力,加剧移植物撞击磨损。临床上需要重新思考利用填充物效应恢AHD的手术策略,评估SCR和SBS手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外展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阔筋膜 肱骨头 肩关节功能 肩袖损伤 移植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可穿戴步态数据采集和分析智能鞋技术
5
作者 黄吉 王晓晖 +2 位作者 马昕 杨敏迪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0-490,共1页
目的步态是人体步行的姿态和行为特征,反映了神经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有步态功能障碍,现有步态分析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可穿戴系统对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运... 目的步态是人体步行的姿态和行为特征,反映了神经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有步态功能障碍,现有步态分析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可穿戴系统对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提出一种Lab-in-Shoe智能鞋系统,通过集成惯性测量单元和鞋内薄膜压力传感器,利用零速修正算法完成双足位置和姿态的解算,从而测量步态典型时空参数。该系统在临床进行初步应用,招募了7名健康受试者和15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8 m长的Timed Up and Go(TUG)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步长(r=-0.88,P<0.001)和步速(r=-0.84,P<0.00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Hoehn-Yahr分级与步长(r=-0.75,P<0.001)和步速(r=-0.70,P<0.00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将6类显著相关的步态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评分与步态参数的回归模型(R2=0.8149,P<0.001,RMSE=10.14)。结论本研究通过Lab-in-shoe智能鞋系统采集、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参数;初步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不同阶段患者的步态异常,随着疾病加重,步长、步速均呈现明显下降的特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表明步态参数与帕金森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强关联性。未来有望将该系统应用于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诊断、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压力传感器 神经系统病变 疾病发展过程 步态异常 健康受试者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惯性测量单元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动态平衡辅助的穿戴式外骨骼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验证
6
作者 朱云超 黄显道 +1 位作者 马昕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7-187,共1页
目的本研究受人体通过髋关节加载/卸载调控足-地面交互力而实现自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启发,设计了一种基于足-地面交互力反馈的外骨骼辅助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态调节足底压力中心(CoP),旨在增强穿戴者在受扰状态下的多运动平面的姿态... 目的本研究受人体通过髋关节加载/卸载调控足-地面交互力而实现自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启发,设计了一种基于足-地面交互力反馈的外骨骼辅助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态调节足底压力中心(CoP),旨在增强穿戴者在受扰状态下的多运动平面的姿态控制能力,达到平衡功能增强的目的。方法研发的外骨骼平衡增强系统设有4个置于髋部的驱动器,支持穿戴者在多平面进行协同运动控制。该系统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框架,以双足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捕获的CoP偏移量为控制输入,分析人体自平衡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动态变化,并自适应调整控制增益。为验证系统性能,通过6自由度平台进行动态扰动实验,监测臀中肌的激活度及CoP的时空特征变化,评估穿戴外骨骼前后平衡控制能力差异。结果外骨骼的主动介入平均响应时间为扰动发生后20 ms。穿戴该系统后,力矩辅助模式根据穿戴者双足的压力自动调整辅助参数,结果显示,臀中肌的激活水平下降了24%,同时CoP的收敛时间缩短了12%。结论基于足地交互反馈机制的多平面外骨骼系统能够动态感知穿戴者的失稳状态,并通过主动防护策略有效增强其对突发扰动的平衡控制能力。本研究为外骨骼技术在平衡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压力传感器 平均响应时间 防护策略 6自由度平台 外骨骼 模糊逻辑控制 协同运动 平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肌骨系统增强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优化研究
7
作者 郭璇 徐昕晟 +1 位作者 马昕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7-527,共1页
目的胫骨是下肢应力性骨折的高发部位之一。Wolff's law提出骨因力学刺激而发生结构适应性改变。研究表明,日常活动对骨影响有限,但特定负重、冲击训练可造成不同程度应变刺激而具备促骨生成效应。本研究旨在构建个性化肌骨动力学... 目的胫骨是下肢应力性骨折的高发部位之一。Wolff's law提出骨因力学刺激而发生结构适应性改变。研究表明,日常活动对骨影响有限,但特定负重、冲击训练可造成不同程度应变刺激而具备促骨生成效应。本研究旨在构建个性化肌骨动力学和形变体计算力学模型,对比不同负重运动训练对胫骨应力应变影响。方法将下肢动力学模型与胫骨有限元模型结合,计算不同负重运动下胫骨骨干处应变能。肌骨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均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T)建立。有限元模型中,骨材料属性赋值基于CT Hounsfield值,结合Modulus-density关系确立;边界条件由肌骨动力学模型加载,并进行刚柔耦合力学分析。运动训练包括:快走(基线),大腿负重2%BW(Body Weight)、4%BW、6%BW快走,小腿2%BW、4%BW、6%BW快走,大腿2%BW、4%BW、6%BW深蹲,小腿2%BW、4%BW、6%BW深蹲,起跳,落地。结果胫骨应变能增幅取决于负重重量、位置、运动类型。在大腿/小腿负重快走、小腿负重深蹲中,应变能增幅显著的均为4%BW负重;所有运动起跳应变能增幅最大达548.8%;相同负重深蹲应变能大于行走。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性化肌骨系统计算力学模型更符合人体生理条件预测,对比不同运动对胫骨应变刺激的差异。本研究对易发生下肢损伤的人群,为强化其骨强度开展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生理 适应性改变 下肢损伤 负重运动 力学刺激 肌骨系统 应变能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模式下人体股骨应变能密度影响促骨生成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
8
作者 徐昕晟 郭璇 +2 位作者 马昕 喻健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8-188,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环境下,结合骨重建理论计算不同力学刺激下骨密度和骨强度变化趋势,建立运动促进骨质健康的无创监测和预测方法。方法基于应变能密度准则和骨自优化理论,编写骨重建算法。结合股骨近端有限元模型和骨重建算法,对静止站...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环境下,结合骨重建理论计算不同力学刺激下骨密度和骨强度变化趋势,建立运动促进骨质健康的无创监测和预测方法。方法基于应变能密度准则和骨自优化理论,编写骨重建算法。结合股骨近端有限元模型和骨重建算法,对静止站立、行走、跑步、深蹲、原地起跳和深蹲起跳6种运动的人体生理载荷和边界条件进行模拟,通过迭代计算得到骨密度分布,预测骨组织在不同运动力学刺激下的结构适应性变化。结果不同力学刺激对松质骨生长的影响不尽相同。行走和深蹲中髋臼、股骨颈的骨密度分布均匀,重建效果较好,与真实松质骨结构相近,应力的增长与密度的生长与骨局部区域所受到力学刺激密切相关。跑步和跳跃类的运动提供了更大负荷和更高频率,能在较短时间内增强骨结构强度,但存在骨应力性损伤风险。深蹲起跳结合静态和动态负荷,使股骨近端承受压力同时受到冲击力的刺激,综合负荷运动对股骨干的刺激显著,同时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数值计算证实行走和深蹲适合长期维持骨骼健康,高冲击运动适合骨骼快速生长及需应对高强度负载的人群。提出的骨重建迭代算法对骨密度无创监测和预测,有望为运动促骨健康理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能密度 力学刺激 冲击运动 骨密度 骨重建 起跳 重建算法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纤维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9
作者 吴宏宇 李卓宇 刘巍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8-424,共7页
硬纤维瘤(desmoidtumor,DT)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无转移能力,但具有浸润性生长及局部复发的倾向,可严重影响患者功能,造成沉重的临床负担甚至死亡。近20年来,该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变,从传统的积极手术转变为以主动监测为一线... 硬纤维瘤(desmoidtumor,DT)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无转移能力,但具有浸润性生长及局部复发的倾向,可严重影响患者功能,造成沉重的临床负担甚至死亡。近20年来,该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变,从传统的积极手术转变为以主动监测为一线治疗的保守策略,治疗手段也更加丰富,呈现多学科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指出DT的发病与Wnt及Notch信号通路失调有关,以nirogacestat为代表的多款针对其发病机制的新型药物正在研发中,有望成为该病未来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DT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未来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纤维瘤 分子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治疗策略 nirogacest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下骺开放治疗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徐雷 张宇辰 +3 位作者 周达飞 董轶非 傅刚 鲁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分析导航下骺开放(physeal bar resection,PBR)治疗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骺开放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2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儿童创... 目的分析导航下骺开放(physeal bar resection,PBR)治疗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骺开放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2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并接受导航下骺开放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骨桥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骺阻滞方式、截骨方式、畸形矫正时间,并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根据患儿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骺开放成功组及骺开放失败组;以男12岁、女10岁为界,将患儿分为高生长潜力组、低生长潜力组;结合其他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骺开放成功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儿,手术时年龄(9.1±2.5)岁,随访32.0(22.0,54.0)个月,受伤至接受骺开放时间为18.0(13.0,28.0)个月。高生长潜力组共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低生长潜力组共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所有患儿接受导航下骺开放手术,同期行胫骨远端外侧骺阻滞25例,同期行截骨11例。骺开放成功组术前LDTA为(108.1±5.5)°,骺开放失败组术前LDTA为(11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潜力(OR=15.122,95%CI:2.076~110.159,P=0.007)和术前LDTA(OR=0.855,95%CI:0.755~0.969,P=0.014)是骺开放是否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畸形的骺开放治疗具有挑战性,生长潜力、术前LDTA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准确评估骺板功能及生长潜力、合理手术决策、导航术中精确操作以及术后严密随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开放 骺早闭 踝内翻 生长潜力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3层面躯干肌质量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1
作者 周兴顺 罗军德 +5 位作者 张巧玲 端木羊羊 张雯双 耿健 王玲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L3层面躯干肌质量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FJ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OsiriX图像处理软件对2016年3—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12例44~82岁个体进行分析,测定其L3椎体下终板层面躯干肌总面积和CT值,计算...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L3层面躯干肌质量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FJ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OsiriX图像处理软件对2016年3—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12例44~82岁个体进行分析,测定其L3椎体下终板层面躯干肌总面积和CT值,计算骨骼肌指数。根据Weishaupt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标准,测定L4~5双侧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程度。比较不同性别L3下终板层面躯干肌CT值、L3下终板层面躯干肌面积、骨骼肌指数、体重指数、年龄以及L4~5左、右侧FJOA分级的差异。分析L3下终板层面躯干肌CT值与FJOA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09例男性躯干肌均值与L4~5左、右侧FJOA分级呈负相关(r=0.25,P=0.002;r=0.28,P=0.003),年龄与L4~5左、右侧FJOA分级呈正相关(r=0.23,P=0.034;r=0.21,P=0.033)。203例女性躯干肌均值与L4~5左、右侧FJOA分级呈负相关(r=0.29,P<0.001;r=0.33,P<0.001),年龄与L4~5左、右侧FJOA分级呈正相关(r=0.27,P<0.001;r=0.34,P<0.001),体重指数与L4~5左、右侧FJOA分级呈正相关(r=0.20,P=0.018;r=0.23,P=0.004)。在控制年龄因素的情况下,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L4~5双侧FJOA分级的严重程度与L3躯干肌均值呈一定负相关(r=0.239、 0.249、 0.177、 0.169,P<0.05)。结论 L3层面躯干肌质量与FJOA严重程度呈一定负相关,而FJOA作为慢性腰痛的独立因素之一,加强营养摄入及体育锻炼,有利于预防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减少FJOA的发生及加重,进而减少慢性腰痛患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衰减征 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躯干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体检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项目的专家意见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向群 丁荣晶 +49 位作者 陈冬雪 周婷 程万军 陈宏 董问天 冯斌 葛庆岗 郭江宏 何颖 贾朝霞 姜红岩 姜荣环 李乔 李小钧 李毅 刘东辉 刘慧 刘园园 路岩 罗昊宇 马文林 曲珊 屈正 任艳萍 石慧 司天梅 斯琴高娃 宋荟芬 谭淑平 谭友果 谭云龙 唐世琪 陶贵州 王淑霞 王一波 韦石 魏莹 吴嘉慧 肖娜 徐震雷 闫斌 袁丽霞 岳伟华 张静波 张立晶 赵威 朱宁 常淑莹 李忠艳 李贵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0-576,共7页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评估指标 常规体检 专家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脊柱手术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俞骏仁 林苡竹 +4 位作者 钱欣月 潘毅 王智俊 李僔逸 郑宪友 《中国医院》 2025年第10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估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8月上海市脊柱手术量较高的8所三级医院数据,利用单组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住院手术量、费用结构、效率和质量4个方面在集中带量采购前后的变化和趋... 目的:评估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8月上海市脊柱手术量较高的8所三级医院数据,利用单组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住院手术量、费用结构、效率和质量4个方面在集中带量采购前后的变化和趋势。结果:政策实施后,手术量呈上升趋势(P<0.05);住院次均费用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耗材费用下降引起(P<0.05),但手术费无明显变化;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表现为术前等待天数减少(P<0.05);此外,0~7天重返率、输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量采购后费用降低,使得患者就医需求得到释放,促进了效率的提升,且并未显著影响医疗质量;此外,涉及椎间盘突出手术、腰椎管狭窄手术以及脊柱骨折手术病种的手术费需得到补偿,进一步体现带量采购的战略性购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耗材 高值医用耗材 带量采购 脊柱手术 医疗费用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