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食品检测研究专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穗平 王力清 +1 位作者 佘之蕴 陈满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17-4720,共4页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质检院)前身是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于1983年9月,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的副厅级事业单位。〈br〉 广东质检院现有1个总部、3个基地(顺德基地、东莞基地和琶洲基地),拥有...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质检院)前身是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于1983年9月,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的副厅级事业单位。〈br〉 广东质检院现有1个总部、3个基地(顺德基地、东莞基地和琶洲基地),拥有现代化实验室和办公场所13万平方米,各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920名,先进的检测、校准仪器设备逾11841台(套)。广东质检院已取得食品、化工、电气、电子、信息技术、电磁兼容(EMC)、机械、塑料、家具、涂料、纺织服装、RoHS、玩具、电动自行车、金银珠宝玉石、消防、安防工程、测量及检测设备、智能化建筑等93类,3745种产品及项目的检测、检查及校准的国际和国家资质,涉及标准10386项, CB资质为18大类,涉及标准175项,是一个集检测、检验、检查、认证、校准、能力验证提供、标准制修订及科研于一体,具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专业与权威的法定第三方检验检测与认证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检验 产品质量 食品质量监督 现代化实验室 质量技术监督 研究专题 电磁兼容 校准仪器 顺德 检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炜亮 李晓明 +3 位作者 朱文亮 龙顺荣 崔海萍 黄翠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6-241,共6页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作为质谱技术的一种,因具有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已作为高端检测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广泛应用。文章综述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作为质谱技术的一种,因具有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已作为高端检测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广泛应用。文章综述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真菌毒素6个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质谱 食品安全 检测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微生物检测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娟 严家俊 +4 位作者 吴风霞 李江 苏妙仪 綦艳 佘之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46-349,共4页
微生物检测法作为传统的经典方法,是目前国标方法中最主要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法虽然具有耗时长、准确度较低、重复性差等特点,但对于含量低,且低于仪器检出限的维生素仍然需要微生物法进行测定。微生物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食品和乳... 微生物检测法作为传统的经典方法,是目前国标方法中最主要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法虽然具有耗时长、准确度较低、重复性差等特点,但对于含量低,且低于仪器检出限的维生素仍然需要微生物法进行测定。微生物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的检测,在其他食品类别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阐述了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_(12)和叶酸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对国标方法关键点的控制,对国标方法进行优化升级,建立了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为微生物法测定这两种维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食品中VB_(12)和叶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正处于优化和开发创新的阶段,这对规范使用与提升利用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多组分同时检测将是维生素检测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叶酸 微生物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残留量 被引量:7
4
作者 綦艳 李锦清 +2 位作者 黄翠莉 周勇 庄艺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59-4765,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残留量。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溶液提取,二氯甲烷去除脂肪等杂质,经Strata...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残留量。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溶液提取,二氯甲烷去除脂肪等杂质,经Strata-X-C SPE小柱净化,ACQUITY UPLC^(TM) BEH C_(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1%甲酸-水(V:V)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以外标法定量。结果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在4~5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μg/kg和0.8μg/kg。在5、20和50μg/kg 3个水平上的加标回收率为77.2%~90.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玲 王邱 +2 位作者 王冰 唐穗平 金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49-4752,共4页
目的评估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测定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并对霉菌和酵母计数过程中的样液制备、递增稀释、加样体积和重复测量等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 目的评估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测定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并对霉菌和酵母计数过程中的样液制备、递增稀释、加样体积和重复测量等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量化。结果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结果以对数值的平均数表示时,其取值区间lgX=3.115±0.0409;以2次测量平均值表示时,其取值区间为1186~1432 CFU/m L(k=2.08)。结论利用日常检验数据评定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霉菌和酵母菌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食品中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海萍 周佺 +5 位作者 吴炜亮 卢姗 黄翠莉 何春林 李晓明 龙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8-273,共6页
为探讨化学合成的芳氧羧酸类化合物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在食品生产中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动物实验对化学合成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进行毒理学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使用率... 为探讨化学合成的芳氧羧酸类化合物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在食品生产中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动物实验对化学合成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进行毒理学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使用率进行研究。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合成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6577 mg/kg bw,哺乳动物微粒体酶实验及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分别显示其未见明显的致突变性及遗传毒性。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月饼、糖果及糕点等3类高糖食品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使用率较高,其中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49.48±1.26、52.30±1.87、71.31±1.39 mg/kg;中位值使用量分别为118.05±2.11、72.58±0.94、(65.77±1.02)mg/kg;95%位值使用量分别为439.97±2.06、340.77±1.45、137.63±1.62 mg/kg。综合毒理学评价结果及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添加量为95%位值使用量时,化学合成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暴露量已超出其ADI值,可能会对高糖食品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食品 芳氧羧酸类化合物 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甲基汞的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卫强 刘立萍 +2 位作者 唐穗平 廖桂福 王力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81-4785,共5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食品中的甲基汞含量。方法样品经氯化钠盐析和甲苯萃取,经L-半胱氨酸水溶液反向萃取后采用四苯硼钠衍生,经Rxi-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采用电子轰击源离子...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食品中的甲基汞含量。方法样品经氯化钠盐析和甲苯萃取,经L-半胱氨酸水溶液反向萃取后采用四苯硼钠衍生,经Rxi-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采用电子轰击源离子化,以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对样品中的甲基汞含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甲基汞在0.05~1μg/m 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10μg/kg。当甲基汞加标水平为0.2、0.5和1.0 mg/kg时,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1.5%~95.2%,相对标准偏差为1.0%~2.3%(n=6)。结论该方法降低了甲基汞的活性,减少甲基汞在色谱柱上的吸附和峰拖尾的现象,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适用于食品中甲基汞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食品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丙磺舒、别嘌醇和苯溴马隆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幸飞 綦艳 +3 位作者 李锦清 张燕 熊波 刘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抗痛风类保健食品中别嘌醇、丙磺舒和苯溴马隆3种药物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含0.1%(v/v)氨水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抗痛风类保健食品中别嘌醇、丙磺舒和苯溴马隆3种药物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含0.1%(v/v)氨水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_(18))吸附剂净化,用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别嘌醇、丙磺舒和苯溴马隆的检出限分别为5、25和25μg/kg,定量限分别为17、80和80μg/kg。抗痛风类保健食品中3种药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8%~11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4.6%。应用该法对68批次保健食品进行分析,其中1批次样品检出别嘌醇药物。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抗痛风类保健食品中别嘌醇、丙磺舒和苯溴马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别嘌醇 丙磺舒 苯溴马隆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膨化食品中7种合成色素 被引量:3
9
作者 邱启东 李聪 +4 位作者 綦艳 李锦清 刘楚仪 梁钰莹 陈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76-4780,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膨化食品中7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方法将样品粉碎均匀后,加入乙醇:氨水(4:1,V:V)提取剂超声提取,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05 mol/L的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膨化食品中7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方法将样品粉碎均匀后,加入乙醇:氨水(4:1,V:V)提取剂超声提取,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05 mol/L的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25℃,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方法的检测限是0.1~0.4 mg/kg,7种人工合成色素在0.5~3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在6、12和18μg 3个加标水平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6.1%~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0.93%~3.80%,与GB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膨化食品中7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膨化食品 合成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婴幼儿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流行情况、耐药性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雯 黄宝莹 +7 位作者 严家俊 张娟 綦艳 周臣清 周佺 郑兰娟 蒋爱民 吴炜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目的 了解流通环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流行情况、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GB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对样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与... 目的 了解流通环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流行情况、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GB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对样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与生化鉴定。进一步通过抗生素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对11株代表性分离株进行研究,获得耐药表型及耐药、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信息。结果 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1.97%(56/468)和20.74%(28/135)。11株代表性蜡样芽胞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11株分离株共携带8个耐药基因和14个毒力基因,其中主要携带磷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肠毒素基因(hbl和nhe),另发现1株携带ces基因簇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表明,11株分离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分属10个ST型。结论 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较低,但代表菌株的耐药谱和遗传特征具有多样性,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以保障相关食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抗生素抗性 多重耐药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奶粉中的叶酸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江 严家俊 +4 位作者 綦艳 佘之蕴 张娟 黄宝莹 赵玲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38,50,共3页
建立一种检测奶粉中叶酸质量分数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奶粉样本经纯水溶解提取,再做1∶4稀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奶粉中的叶酸。结果表明,当加标质量分数为20,40μg/kg和80μg/kg时,空白基质奶粉中叶酸的提取回收率为93.5%~1... 建立一种检测奶粉中叶酸质量分数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奶粉样本经纯水溶解提取,再做1∶4稀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奶粉中的叶酸。结果表明,当加标质量分数为20,40μg/kg和80μg/kg时,空白基质奶粉中叶酸的提取回收率为93.5%~118.0%;非空白基质样品中叶酸的加标回收率为88%~92%;方法检出限为4μg/kg;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酶联免疫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的叶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酶联免疫法 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面积比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翠莉 王天明 +3 位作者 杨宁 王力清 王瑛瑶 吴炜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4-78,共5页
建立了以d5-3-氯-1,2-棕榈酸二酯为内标物,面积比法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加内标后经甲基叔丁基醚溶解,与甲醇钠-甲醇溶液酯交换反应4 min后加酸性溴化钠终止反应。使用液液萃... 建立了以d5-3-氯-1,2-棕榈酸二酯为内标物,面积比法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加内标后经甲基叔丁基醚溶解,与甲醇钠-甲醇溶液酯交换反应4 min后加酸性溴化钠终止反应。使用液液萃取法进行萃取后,加0.2 m L苯基硼酸于45℃下衍生20 min,进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0μg/kg。利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油精炼过程和冷冻储存时间对3-MCPD酯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脱臭工段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来源,随着植物油储存时间的延长3-MCPD酯含量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CPD酯 面积比法 食用植物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检测酱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江 李晓明 +3 位作者 綦艳 田秀梅 张娟 龙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35-4739,共5页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检测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分析方法。方法酱油样本经纯乙腈(料液比=1:2,V:V)提取,再做1:9稀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样本中AFB_1。结果当加标浓度...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检测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分析方法。方法酱油样本经纯乙腈(料液比=1:2,V:V)提取,再做1:9稀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样本中AFB_1。结果当加标浓度为2μg/kg和5μg/kg时,纯乙腈对酱油中AFB_1的提取回收率结果分别为121.3%和106.5%;方法检出限为1μg/kg。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适用于酱油中AFB_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酱油 黄曲霉毒素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物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佘之蕴 范安妮 +3 位作者 张娟 周臣清 梁宇斌 林耀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21-4725,共5页
食物过敏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国际上有关食物过敏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如何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地检测食物中的过敏原成分,已成为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的关注焦点。本文综述了以酶联免... 食物过敏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国际上有关食物过敏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如何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地检测食物中的过敏原成分,已成为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的关注焦点。本文综述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为主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等进行比较,探讨了食品中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与传统过敏原检测方法相比,现行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对单一样品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成分的特点,将成为一种新颖有效的过敏原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生物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矿泉水中的碘化物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立萍 陈卫强 +4 位作者 罗丹 郦明浩 龙顺荣 唐穗平 刘付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86-4789,共4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矿泉水中碘化物的含量。方法矿泉水样品中的碘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与丁酮反应生成碘代丁酮衍生物,经毛细管柱RTX-5分离,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碘化钾在0~0.2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矿泉水中碘化物的含量。方法矿泉水样品中的碘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与丁酮反应生成碘代丁酮衍生物,经毛细管柱RTX-5分离,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碘化钾在0~0.2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7,检出限为0.001 mg/L,6次重复测定的精密度为0.878%,在0.02、0.05和0.1μg 3个加标水平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5%~92.8%。结论该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满意,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矿泉水 碘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主要过敏原α(s1)-酪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安妮 佘之蕴 +2 位作者 梁宇斌 张娟 周臣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40-4744,共5页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牛奶中主要过敏原α_(s1)-酪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从Genbank搜索α_(s1)-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该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包括信号肽、疏水性、跨膜区、活性位点、B细胞表位、...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牛奶中主要过敏原α_(s1)-酪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从Genbank搜索α_(s1)-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该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包括信号肽、疏水性、跨膜区、活性位点、B细胞表位、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α_(s1)-酪蛋白的1~16位是信号肽,无跨膜区,有3个糖基化位点、5个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IEDB数据库预测α_(s1)-酪蛋白的抗原区分别为氨基酸的16~29、45~50、52~54、56~70、74~75、77~86、94~104、142~152、173~179和185~210,同时预测构建了α_(s1)-酪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论预测得到的α_(s1)-酪蛋白结构和功能信息,可为牛奶过敏原酪蛋白的致敏机制研究及检测方法建立提供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α(s1)-酪蛋白 生物信息学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磷酸钠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江 綦艳 +2 位作者 李晓明 张娟 龙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31-4734,共4页
目的探讨食品添加剂次磷酸钠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受试物经口给予小鼠,采用30 h处理法,取各组小鼠胸骨骨髓涂片、染色、阅片并统计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 目的探讨食品添加剂次磷酸钠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受试物经口给予小鼠,采用30 h处理法,取各组小鼠胸骨骨髓涂片、染色、阅片并统计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受试物次磷酸钠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影响,初步表明次磷酸钠无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磷酸钠 食品添加剂 骨髓细胞微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力清 陈洪涛 +2 位作者 黄翠莉 崔海萍 杨天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共4页
随着对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M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精炼棕榈油中发现了ME存在,且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GE存在。ME和GE作为两类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致癌性。目前对ME和G... 随着对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M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E)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精炼棕榈油中发现了ME存在,且在大多数食用油脂中发现了GE存在。ME和GE作为两类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可能存在致癌性。目前对ME和GE的检测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2种,直接方法主要是对油样处理或不处理后直接用LC–MS、LC–MS/MS、LC–TOF–MS、GC–MS等进行检测;间接方法是将ME和GE醇解为3–MCPD和缩水甘油酯,苯硼酸或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化后用GC–MS或GC–MS/MS检测。该文对现有的ME和GE检测方法的样品处理过程、仪器条件、结果等加以比较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CPD脂肪酸酯 缩水甘油酯 食用油脂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豆制品中二甲基黄和碱性嫩黄O的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锦清 綦艳 +1 位作者 廖桂福 陈满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753-4758,共6页
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QuEChERS-UPLC-MS/MS)快速测定豆制品中二甲基黄和碱性嫩黄O的含量。方法豆制品经20 m L乙腈-水(1:1,... 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QuEChERS-UPLC-MS/MS)快速测定豆制品中二甲基黄和碱性嫩黄O的含量。方法豆制品经20 m L乙腈-水(1:1,V:V)浸泡,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萃取、净化,经Shim-pack XR-ODSⅢ色谱柱分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二甲基黄在添加水平为0.5、1和10μg/kg时,方法回收率为81.6%~97.2%;碱性嫩黄O在添加水平为6、10和50μg/kg时,方法回收率为89.1%~100.7%;二甲基黄和碱性嫩黄O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n=6);二甲基黄和碱性嫩黄O的检出限分别为0.5、2μg/kg;定量限分别为1.5、6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豆制品中二甲基黄、碱性嫩黄O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二甲基黄 碱性嫩黄O 豆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高通量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瓶中10种紫外吸收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锦清 唐穗平 +2 位作者 綦艳 黄翠莉 陈满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4708-4715,共8页
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MS-IT-TOF)高通量快速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塑料瓶中10种紫外吸收剂的方法... 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MS-IT-TOF)高通量快速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塑料瓶中10种紫外吸收剂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三氯甲烷浸泡,超声萃取,甲醇-乙腈混合液(3:2,V:V)辅助沉淀净化后用Shim-pack XR-ODS(50 mm×2.0 mm,1.6μm)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V:V)和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混合液(3:2,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10种紫外稳定剂在0.05~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5~0.1 mg/kg;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2%~103.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PET塑料瓶中10种紫外吸收剂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高通量 PET塑料瓶 紫外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