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和实施 被引量:2
1
作者 聂阿新 贾利民 +1 位作者 史天运 沈海燕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2年第4期68-76,共9页
介绍“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关键技术.论述了“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ITSC)”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资源优势、投资情况,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和核心任务,从而较全面地反... 介绍“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关键技术.论述了“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ITSC)”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资源优势、投资情况,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和核心任务,从而较全面地反映出“RITSC”的组建和实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展目标 铁路运输管理自动化 管理模式 组织结构 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2
作者 聂阿新 贾利民 +1 位作者 史天运 沈海燕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2,共6页
论述了“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ITSC)”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资源优势、投资情况,以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 的主要任务及关键技术,介绍了 RITSC目前的研究动态和核心任务,较全面地... 论述了“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ITSC)”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资源优势、投资情况,以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 的主要任务及关键技术,介绍了 RITSC目前的研究动态和核心任务,较全面地反映出RITSC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发展目标 核心任务 组织结构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技术的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监测应用总体框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亿 李平 +2 位作者 封博卿 潘佩芬 王雪影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6,共10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补充和完善现有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体系,提升铁路工务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基于北斗技术的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监测应用总体框架,对铁路北斗基准站构建、工务基础设施监测系统构建、典...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补充和完善现有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体系,提升铁路工务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基于北斗技术的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监测应用总体框架,对铁路北斗基准站构建、工务基础设施监测系统构建、典型工务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系统布设、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等进行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给出基于北斗技术的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形变监测方法发展方向,为北斗技术在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形变监测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铁路北斗基准站 工务基础设施 数据赋能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张淼 李刚 周博渊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1,共8页
目前世界铁路先进国家正在开展更高速铁路的研究及试验工作,我国也提出并启动400km/h高速铁路研究与建设工作。我国350 km/h高速铁路采用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为支撑400km/h高速铁路的安全、可靠、高效与绿色运营,在对历次列车高... 目前世界铁路先进国家正在开展更高速铁路的研究及试验工作,我国也提出并启动400km/h高速铁路研究与建设工作。我国350 km/h高速铁路采用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为支撑400km/h高速铁路的安全、可靠、高效与绿色运营,在对历次列车高速运行试验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基础上,围绕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总体功能和性能以及地面、车载主要设备关键参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展研究,并对列控系统相关的车-地无线通信、行车调度指挥、车站联锁等系统在400km/h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估,对400km/h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研发、检验试验及运用维护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ATP设备 大尺寸应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智能调度集中系统软件集成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壹 王建英 +2 位作者 李智 周晓昭 许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7,共7页
智能调度集中系统仿真测试包括软件模块测试、软件集成测试及软件总体测试三个阶段。在软件总体测试阶段,测试环境的搭建需要庞大的计算机集群资源作为支撑,这不仅增加了测试的成本,而且测试用例各步骤中复杂的终端交互操作极为繁琐,存... 智能调度集中系统仿真测试包括软件模块测试、软件集成测试及软件总体测试三个阶段。在软件总体测试阶段,测试环境的搭建需要庞大的计算机集群资源作为支撑,这不仅增加了测试的成本,而且测试用例各步骤中复杂的终端交互操作极为繁琐,存在调试成本高的难点,为此设计软件集成测试模块。该模块实现了在单台计算机上即可开展黑盒测试用例的软件调试工作,无须依赖庞大的计算机集群资源,可达到简化测试流程、降低软件调试成本的效果。使用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现场实验中的非预期场景开展软件调试工作,并通过统计和对比总体测试环境和集成测试环境在处理器核心调用个数及终端交互界面个数,验证了软件集成测试方法在降低软件调试成本和提高软件调试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为现场实验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调度集中 软件测试 软件调试 黑盒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模拟试验基地的总体规划 被引量:4
6
作者 史天运 贾利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3年第3期22-27,共6页
为了验证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体系框架,试验RITS关键技术,完善、发展和推广RITS,提出依托国家环行铁道试验基地,在智能运营管理、智能列车控制与调度指挥、先进的铁路安全检测/监控、先进的铁路运输资源管理与维护、客户综合服务与... 为了验证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体系框架,试验RITS关键技术,完善、发展和推广RITS,提出依托国家环行铁道试验基地,在智能运营管理、智能列车控制与调度指挥、先进的铁路安全检测/监控、先进的铁路运输资源管理与维护、客户综合服务与智能导航、铁路电子商务6个涉及铁路运输核心环节的服务单元,建立能较完整反映RITS特征和结构体系的最小综合铁路智能运输模拟试验系统.论文详细研究了需求分析、建设意义、作用和目标,特别提出了RITS的创新性,模拟试验系统的建设原则、内容和总体框架,形成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模拟试验基地总体规划,对RITS及其模拟试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起到指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RITS 模拟试验基地 总体规划 铁路信息化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高速铁路信号智能运维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刚 卢佩玲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67,共7页
以数据为驱动的高速铁路信号智能运维技术,是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阐述数据源、数据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展示等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融合、道岔智能诊断、轨道电压曲线智能分析和故障预测... 以数据为驱动的高速铁路信号智能运维技术,是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阐述数据源、数据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展示等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融合、道岔智能诊断、轨道电压曲线智能分析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设备综合监测、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故障诊断、综合运维分析、生产作业管理、应急调度指挥、设备PHM、车地一体化分析等8种系统功能设计,可以为提升高速铁路信号运维水平,转变电务运维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信号 数据驱动 智能运维 DTW算法 P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分析
8
作者 苏立轩 李天石 李萌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8,共8页
随着400km/h动车组运行速度和牵引功率的提升,牵引电流和弓网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之增加,给车载及轨旁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针对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电磁... 随着400km/h动车组运行速度和牵引功率的提升,牵引电流和弓网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之增加,给车载及轨旁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针对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电磁骚扰在各敏感信号设备端口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以及列车正常运行与特殊工况下,骚扰源对敏感信号设备的电磁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列车过分相工况下,车载BTM、TCR、SDU、电源等端口以及轨旁信号电缆芯线的电磁骚扰较为明显,可能会对地面应答器报文接收、轨道电路接收、车速判定以及轨旁信号传输造成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指导400km/h动车组与车载列控系统的设计、解决高速铁路运营中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动车组 列控系统 电磁环境 过分相 电磁骚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LSTM模型的铁路路基形变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徐晓磊 刘亿 +3 位作者 秦正杨 杨峰雁 马子彧 王遥遥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99,共10页
通过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铁路路基形变趋势进行预测可以实现早期预警,对提高铁路路基形变隐患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路基形变监测数据存在的长期趋势特征,提出基于FILSTM模型的铁路路基形变监测数据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同... 通过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铁路路基形变趋势进行预测可以实现早期预警,对提高铁路路基形变隐患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路基形变监测数据存在的长期趋势特征,提出基于FILSTM模型的铁路路基形变监测数据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描述形变监测数据中的长程相关特性和短程相关特性,并能有效捕获其长期趋势与记忆特征。将FILSTM过程转换为nabla导数过程和LSTM过程进行趋势预测并给出其对应的置信区间,通过对某重载铁路某区段路基形变监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利用不同参数设置预测未来7 d的形变趋势并与真实形变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均方根误差,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决定系数,并对误差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FILSTM模型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能够准确预测路基形变趋势变化,为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等相关部门提供辅助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FILSTM模型 长程相关性 短程相关性 形变分析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系统站场界面实景显示和操作自动化测试平台研究
10
作者 刘语馨 许伟 +3 位作者 段晓磊 郎越 张鑫 王政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为解决CTC系统站场界面实景显示和操作测试过程中,人工测试方式工作量繁重且主观性强易出现错漏的问题,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布执行结合的机制,设计CTC系统站场界面实景显示和操作自动化测试平台;在对联锁对象状态自动识别的基础上,实现联锁... 为解决CTC系统站场界面实景显示和操作测试过程中,人工测试方式工作量繁重且主观性强易出现错漏的问题,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布执行结合的机制,设计CTC系统站场界面实景显示和操作自动化测试平台;在对联锁对象状态自动识别的基础上,实现联锁与CTC执行结果的联合比对;构建基于模态输入的联锁测试条件自动模拟方式,将人工对外部系统的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并支撑测试环境自启动与复位功能的实现;通过业务流程抽象的固态模型、场景优先级匹配准则与经验库映射关系匹配准则自动生成测试序列;在自动测试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人工测试模式,以提高平台的泛化能力。平台支持多制式联锁与站型,可实现24小时托管以提高测试效率,在保证测试准确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覆盖率,并有效避免平台异常退出后既有测试数据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系统 自动测试 界面实景显示和操作 联锁系统 测试管理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业务通信机制的铁路智能调度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强亮 李辉 +2 位作者 闫晓宇 李春铎 王开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149,共6页
随着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铁路对调度通信提出的全新需求,迫切地需要研究相适应的调度通信技术。首先,针对铁路下一代智能调度通信进行需求分析和技术对比;其次,根据3GPP关键业务通信机制,提出铁路智能调度通信系... 随着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铁路对调度通信提出的全新需求,迫切地需要研究相适应的调度通信技术。首先,针对铁路下一代智能调度通信进行需求分析和技术对比;其次,根据3GPP关键业务通信机制,提出铁路智能调度通信系统架构,并给出关键业务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优越性分析;最后,阐释呼叫控制、媒体传输与控制、群组管理、功能号管理以及位置管理等关键技术。基于关键业务通信机制的铁路智能调度通信系统,能够提供多媒体调度通信服务、兼容多种通信制式、支持通信系统平滑升级、降低再次换代升级成本,为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调度通信 MCPTT MCDATA MCVideo 呼叫控制 多媒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铁路调度集中系统架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振东 齐威 +1 位作者 苗义烽 苗长俊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使铁路调度集中系统更好地满足运输组织需求,提升运输组织效率,阐述我国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用现状,针对存在的系统功能区域化割裂、系统部署灵活性较低、系统建设和运用成本高等问题,结合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用特点,提出基于云计算技... 为使铁路调度集中系统更好地满足运输组织需求,提升运输组织效率,阐述我国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用现状,针对存在的系统功能区域化割裂、系统部署灵活性较低、系统建设和运用成本高等问题,结合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用特点,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铁路调度集中系统架构方案,将铁路调度集中系统部署在由云平台资源层、云平台服务层、云平台用户与接口层组成的云平台上,按需分配系统资源并动态扩充系统边界,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业务协调性和计划编制的统一性,减轻运输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调度集中系统 云计算技术 维护成本 资源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方法——以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延浩 赵阳 +2 位作者 李昂 张淼 徐登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09,共6页
该文将云模型理论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构建基于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方法,首先采用FAHP和CRITIC法获取实验室安全管理指标的主客观权重,然后采用组合赋权法将指标主客观权重组合,得到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运用云... 该文将云模型理论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构建基于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方法,首先采用FAHP和CRITIC法获取实验室安全管理指标的主客观权重,然后采用组合赋权法将指标主客观权重组合,得到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运用云数字特征表征指标的风险评估值,并根据云运算法则对指标的云数字特征进行加权运算,得到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综合指标云。该方法在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评价实际运用中,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对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综合评价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组合赋权法 实验室 安全管理 云数字特征 FAHP CRI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调度集中系统运输指挥信息数据双路传输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振一 曹桢 宋晓丽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0,共5页
调度集中(CTC)系统的网络通信问题是造成CTC系统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具有重要影响。现有CTC系统的网络结构、通道和路由实现方式,很难避免设备单点故障所导致的数据丢失、信息数据延时或者通信中断等问题。在... 调度集中(CTC)系统的网络通信问题是造成CTC系统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具有重要影响。现有CTC系统的网络结构、通道和路由实现方式,很难避免设备单点故障所导致的数据丢失、信息数据延时或者通信中断等问题。在不改造CTC系统硬件的前提下,通过利用环路组网以及车站之间的双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的双路冗余改造,实现双份相同的应用信息数据的同时传输,解决通信故障可能影响多个车站数据传输的问题,可以大幅度减少通信故障的不良影响,并有效提高CTC系统信息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调度集中系统 网络通信 双路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铁路调度集中系统体系架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鹏飞 许伟 +1 位作者 赵随海 周宏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65,共5页
为解决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终端操作切换不便、响应逐渐变慢、系统不易扩展、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提高调度指挥人员使用调度集中系统的用户体验,缩短调度集中系统设备故障的处置时间,提升系统的整体可用性,提出将虚拟化技术引... 为解决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终端操作切换不便、响应逐渐变慢、系统不易扩展、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提高调度指挥人员使用调度集中系统的用户体验,缩短调度集中系统设备故障的处置时间,提升系统的整体可用性,提出将虚拟化技术引入调度集中系统。研究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调度集中系统体系架构,将调度集中系统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之上,并对调度集中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引入合适的虚拟化调优策略,动态监测整个虚拟化平台终端的资源状态,以达到整体负载均衡、提高用户的操作响应速度、定期自动备份系统数据、缩短应急故障处置时间的目标,降低故障对行车调度指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调度集中系统 虚拟化技术 动态监测 体系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研究
16
作者 常浩 李锋 +1 位作者 蔺伟 谢智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8,共9页
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是保障重载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依托朔黄铁路,开展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运用新型传感器、北斗卫星定位、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以地面设备动态监测、检测车自动检测相结合的电务... 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是保障重载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依托朔黄铁路,开展重载铁路电务设备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运用新型传感器、北斗卫星定位、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以地面设备动态监测、检测车自动检测相结合的电务设备智能检测监测体系,实现电务设备检测监测全面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管理;采用BIM、高精度地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检测监测一体化管理、状态评估与运维决策、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的电务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系统实现了设备资产数字化、检测监测一体化、决策评估智能化、检修作业标准化、环境监测可视化,探索了重载铁路电务设备运维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电务设备 智能运维 检测监测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铁路5G-R运用质量评估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轶群 李辉 +1 位作者 欧阳智辉 王文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铁路5G-R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排查技术研究是提升5G-R运用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各类网络性能数据获取困难、铁路管理和技术人员对于5G-R网络运用质量关注的颗粒度不同、智能化手段支撑不足、缺乏系统级网络性能评估体系设计等问题,探究如... 铁路5G-R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排查技术研究是提升5G-R运用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各类网络性能数据获取困难、铁路管理和技术人员对于5G-R网络运用质量关注的颗粒度不同、智能化手段支撑不足、缺乏系统级网络性能评估体系设计等问题,探究如何充分利用多源数据建立5G-R网络性能智能化评估系统以支撑智能铁路发展成为迫切需要。深入分析DPI、Uu接口、网管北向接口、路测等用于评估的数据源的特点和构成,并介绍各类数据的获取方法。提出基于劣化度理论的5G-R总体健康状态判断思路,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网络异常和故障进行分析。在以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服务的5G-R运用质量评估系统架构。针对5G-R运用质量评估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架构设计可为未来5G-R运维支撑系统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信 5G-R 运用质量 机器学习 劣化度 微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信号系统防淹门防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鲲 杨华昌 +1 位作者 徐意 刘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3-158,183,共7页
地铁信号系统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时,必须实现与防淹门系统的安全、高效联动控制。详细介绍一种地铁信号系统中对防淹门设备进行安全防护的技术方案与实现方式。首先提出系统接口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原则,并结合系统运营场景分析,描述信号系... 地铁信号系统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时,必须实现与防淹门系统的安全、高效联动控制。详细介绍一种地铁信号系统中对防淹门设备进行安全防护的技术方案与实现方式。首先提出系统接口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原则,并结合系统运营场景分析,描述信号系统的控制行为;然后根据信号系统的需求,采用UML方法建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用例图、状态图和顺序图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系统的动、静态行为;最后对系统实现的硬件接口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在广州地铁7号线工程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案功能完整,边界清晰,交互简单,能安全、高效地与防淹门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并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标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信号系统 防淹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分布式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智能转辙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明 赵梦瑶 王龙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为适应铁路系统分布式控制以及铁路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智能转辙机及其自适应控制算法。该转辙机具备网络接口,使用光纤环网代替原有的转辙机控制电路,结合智能控制模块、无刷直... 为适应铁路系统分布式控制以及铁路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智能转辙机及其自适应控制算法。该转辙机具备网络接口,使用光纤环网代替原有的转辙机控制电路,结合智能控制模块、无刷直流电机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转辙机应具有的动作、表示和锁闭的功能,并且具备电机电流、电压和道岔位移等模拟量的实时采集和上传功能;同时针对转辙机在不同使用环境下,道岔摩擦系数和负载不确定的情形,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实验证明,智能转辙机可实现上述功能,且自适应算法能有效确保转辙机转动位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转辙机 联锁系统 自适应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GSM-R系统高速适应性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园 梁轶群 +3 位作者 蒋韵 高尚勇 李岸宁 李德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1,共7页
400 km/h的高速铁路技术储备研发可以推动我国高铁的科技创新。高速条件下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业务性能的优劣,而CSD承载的列控业务和GPRS承载的调度命令信息传送业务均涉及列车的运行控制和运营指挥,会对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产生重要... 400 km/h的高速铁路技术储备研发可以推动我国高铁的科技创新。高速条件下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业务性能的优劣,而CSD承载的列控业务和GPRS承载的调度命令信息传送业务均涉及列车的运行控制和运营指挥,会对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尚未有针对400 km/h的GSM-R系统服务质量参数的评价标准,为保障业务质量和行车安全,采集了不同速度下铁路GSM-R系统服务质量指标试验数据--最小可用接收电平、列控类电路数据和GPRS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对这3类指标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得到铁路GSM-R系统在400 km/h的高速适应性结果。结果表明,对于高速铁路GSM-R系统,最小接收电平目前为-92 dBm,在380 km/h等级时需修改为-81 dBm,在400 km/h等级时需修改为-79 dBm;列控类电路数据和GPRS数据传输特性高速适应性较强,均已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研究结果为400 km/h的GSM-R系统关键技术参数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奠定重要基础,为未来高速铁路下一步提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GSM-R系统 服务质量 CSD GP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