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 包宏 王瑶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0,共18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较高的货币替代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探索构建新的金融治理机构或框架,推动建立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促进加密货币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案例与数据,系统提炼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三大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将加密货币的特性纳入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既揭示了其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放大渠道,也拓展了该理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监管 货币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风险外溢的影响
2
作者 张鹏 张明 杨梅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4,共14页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断、外逃、撤回)区间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金融系统风险溢出的关系和内生机理。研究发现:第一,资本中断和外逃显著加剧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溢出水平,而资本涌入和撤回会适当减缓金融系统内部的子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第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货币国际化和汇率制度国家下极端资本流动对金融系统内部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影响;第三,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显著减缓极端资本流动的冲击,且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资本管制措施配合实施的调控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深化了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的认识,对我国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抑制外部风险冲击、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资本流动 风险溢出 金融系统 宏观审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是否会改善公共服务?——兼对金融功能性、社会性的讨论
3
作者 朱太辉 孙不言 高斯雨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53,共18页
加快提高金融体系的功能性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当前政策关注的焦点,这背后亟待厘清的问题是,金融发展是否会改善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改善公共服务。本文梳理分析了金融发展促进公共服务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9—2021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 加快提高金融体系的功能性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当前政策关注的焦点,这背后亟待厘清的问题是,金融发展是否会改善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改善公共服务。本文梳理分析了金融发展促进公共服务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9—2021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与IV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公共服务供给的促进作用,以及这一促进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同程度政府干预下的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公共服务供给,金融服务具有显著的功能性和社会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稳定、服务业占比越高的地区,金融发展对公共服务的促进作用越大;而政府规模越大和干预程度越高,对金融发展促进公共服务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这一抑制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深化和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的研究范围,也为我国协同提高金融体系功能性和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公共服务 金融功能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视角下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理论逻辑、核心要义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昀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创新是企业家利用技术发明进入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经济活动,这一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是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力求实现从科技到市场再到产业的转化,其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由于创新具有外溢效应,且充满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创新资... 创新是企业家利用技术发明进入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经济活动,这一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是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力求实现从科技到市场再到产业的转化,其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由于创新具有外溢效应,且充满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创新资金供给往往低于最优水平,故而需要金融体系为“科技-产业”转化过程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源头活水,产业创新是主要路径,金融服务是融资手段,三者在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准确把握创新发展规律,使得金融资源的动员和配置更好地与企业创新的周期性特征和技术特性相匹配,从而推动科技进步更好转化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企业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治理视域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转型发展与创新规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昊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代表性商业银行年报遍历搜索和典型案例研究,考察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最新实践,分析其转型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出其创新规范路径。结果发现: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发展债券承... 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代表性商业银行年报遍历搜索和典型案例研究,考察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最新实践,分析其转型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出其创新规范路径。结果发现: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发展债券承销、企业ABS等标准资产业务,以及转向表内并购融资成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着力提升投行业务战略经营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投行业务实践变化表明,资管新规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规范化和阳光化,促进和保持金融系统稳定,并发挥了去杠杆和调结构的正向作用,推动了金融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投行业务 资管新规 金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理论基础、案例分析与政策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明 路先锋 +1 位作者 王喆 陈胤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为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中国政府于2022年创新性地提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自该工具提出以来,学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效果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梳理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相关理论及实施现状,研究发现:从政策... 为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中国政府于2022年创新性地提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自该工具提出以来,学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效果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梳理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相关理论及实施现状,研究发现:从政策定性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理论上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处于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结合点,受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支持,依托三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从政策效果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杠杆效应明显,其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结构性货币政策产生综合效应,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市场化程度低、政策不协调和隐性债务风险高等问题。从政策对比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相辅相成,均是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融资的主要来源,但在偿债主体、收益来源、偿债风险、资金流向、资金撬动倍数和政策协调等六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本文从保证政策连续、强化政策协调、设计灵活工具、坚持市场导向和防止明股实债等六方面,提出优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开发性金融 地方政府专项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胜邦 朱太辉 +1 位作者 罗煜 朱元倩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共21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按照金融功能观,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疏通“促进收入增长、拓宽收入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按照金融功能观,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疏通“促进收入增长、拓宽收入来源、平滑收支波动、减缓重大冲击”四大机制。本文基于“农村金融供需联动框架”,分别探讨了未来10~15年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变化的重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供求适配和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共同富裕 金融发展 金融需求 金融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演变与监管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4
8
作者 范云朋 尹振涛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5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少数金融控股集团集聚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可能带来跨机构、跨市场和跨行业的风险累积与传染。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历史缘起、理论基础和具体模式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此...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少数金融控股集团集聚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可能带来跨机构、跨市场和跨行业的风险累积与传染。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历史缘起、理论基础和具体模式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现阶段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和监管挑战,并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和核心内容进行了对比总结,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提供借鉴。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应尽快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原则,构建全方位的审慎监管体系,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化处置机制和破产重组机制,加快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 国际比较 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多重影响
9
作者 费兆奇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6,共5页
2024年,全球多数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由“紧缩”到“宽松”的重要转向,但由于经济复苏或通胀预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在2025年的货币政策将出现显著分化。我国应厘清中、美货币政策调控所处的周期背景,坚持“以我为主”的调控思路,通过改... 2024年,全球多数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由“紧缩”到“宽松”的重要转向,但由于经济复苏或通胀预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在2025年的货币政策将出现显著分化。我国应厘清中、美货币政策调控所处的周期背景,坚持“以我为主”的调控思路,通过改革优化宏观经济政策,畅通国内经济金融大循环,在金融周期下行阶段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美联储降息 日本加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43
10
作者 黄国平 丁一 李婉溶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9,共10页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会改善我国数字金融和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也对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和冲击。首先,发行数字人民币可减缓其他形式货... 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会改善我国数字金融和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也对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和冲击。首先,发行数字人民币可减缓其他形式货币(或金融)资产对现金的替代,加速M0向高阶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转化,冲击银行现金存款规模;其次,数字人民币可以提升基础支付体系、扩大金融普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金融脱媒和狭义银行效应,造成竞争失序并冲击现行竞争格局;最后,数字人民币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但也会叠加和放大政策失误而产生危害。而且,数字人民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风险与约束。因此,需要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与运营技术路线的统筹协调,在推动数字人民币新业态发展的同时,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数字人民币各类运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金融结构 金融监管 支付结算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11
作者 彭兴韵 欧明刚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中间目标 政策工具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稳定币监管的框架、理论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太辉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6,共21页
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使用场景的快速拓宽,稳定币已成为链接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本文在梳理分析稳定币的运营模式和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对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阿联酋等主... 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使用场景的快速拓宽,稳定币已成为链接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本文在梳理分析稳定币的运营模式和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对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阿联酋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币监管实践进行了梳理分析,按照“稳定币怎么界定—谁来发行—监管什么—怎么赎回—怎么防范洗钱”的监管框架,分析了稳定币监管背后的理论问题和当前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全球的监管实践反映出了稳定币监管的五大趋势:将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并主要支持法币稳定币发展,对稳定币发行人机构实施牌照监管并要求在本地设立实体机构,对发行人的经营监管向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监管框架靠拢,储备金管理赎回监管的重点是资产价值稳定和保障用户赎回权利,适配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要求并从严实施反洗钱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币 加密资产 区块链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与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昊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共7页
基于绿色信贷与风险管理文化联系的视角,通过构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S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和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提升,即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 基于绿色信贷与风险管理文化联系的视角,通过构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S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和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提升,即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会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但绿色信贷业务回报低,开展绿色信贷会提升商业银行运营成本,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质量具有负向效应。进一步进行分样本检验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在特定时期内会促进商业银行发展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金融科技风险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78-79,共2页
金融科技风险,既是传统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体现,也是互联网、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风险。鉴于此,要想实现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就要分析甄别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在金融科技领域,把握好创新与安全的平衡。同时,要坚持完善法治保障、优... 金融科技风险,既是传统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体现,也是互联网、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风险。鉴于此,要想实现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就要分析甄别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在金融科技领域,把握好创新与安全的平衡。同时,要坚持完善法治保障、优化监管与政策、培育专业人才、夯实重大基础设施以及重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与教育等重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风险 系统性风险 创新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监管的新动向与重要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尹振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67,共4页
新一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体现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对金融业务和业态实现全覆盖等现代金融监管理念,逐步构建中国式“三层+双峰”的立体式监管框架,实现... 新一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体现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对金融业务和业态实现全覆盖等现代金融监管理念,逐步构建中国式“三层+双峰”的立体式监管框架,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过渡。中国金融监管的最新调整有助于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提升我国金融实力及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维护我国的金融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机构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基于最优消费决策模型与DID的实证检验分析
16
作者 张丽莎 徐义国 张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61,共6页
本文从不确定性角度入手,分析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试图挖掘提升消费的潜在路径。首先,基于居民最优消费决策模型构建包含经济不确定性的理论模型,并引入预防性储蓄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从理论... 本文从不确定性角度入手,分析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试图挖掘提升消费的潜在路径。首先,基于居民最优消费决策模型构建包含经济不确定性的理论模型,并引入预防性储蓄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从理论上分析经济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机理。其次,把外部冲击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视为一项政策实施,将其作为双重差分模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别从短期及长期评估不确定性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后,得出研究结果: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经济不确定性会通过预防性储蓄传导机制影响消费;收入水平会平滑不确定因素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收入水平越高,不确定因素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因素 居民消费 最优决策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认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02-110,共9页
监管沙盒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尝试,其目的是希望在现有的体制机制约束下,尽可能创造条件来促进金融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且把潜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现阶段,我国的监管沙盒自身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仍有许多需探讨和... 监管沙盒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尝试,其目的是希望在现有的体制机制约束下,尽可能创造条件来促进金融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且把潜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现阶段,我国的监管沙盒自身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仍有许多需探讨和完善之处。因此,需进一步提升监管沙盒的地位,强化监管沙盒组织者的资源与能级,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主题子沙盒为重心,逐渐实现沙盒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不断提升运营专业性并积极探索“算法约束”,加强监管协调,有效把握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沙盒 金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互联网行业失序发展的深层成因及治理之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国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76-80,共5页
我国消费互联网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头部平台不当追求垄断、非法套路欺诈、过度和非法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实施“杀熟”等违规违法行为,从而导致行业无序发展。消费互联网行业的无序发展阻碍市场公平竞争,抑制社会和行业创新活... 我国消费互联网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头部平台不当追求垄断、非法套路欺诈、过度和非法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实施“杀熟”等违规违法行为,从而导致行业无序发展。消费互联网行业的无序发展阻碍市场公平竞争,抑制社会和行业创新活力,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诱发经济与金融风险,最终有损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需要本着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秉承规范与发展并重原则,充分运用先进监管科技手段,构建动态、适时和有效平衡包容监管与规则治理的监管治理框架,不断推进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互联网 互联网平台 监管 失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剑朝 张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8-53,共6页
作为长期深耕县域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当前发展面临经营压力较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省联社扁平化管理进展较为缓慢、法人治理的有效性还不够明显等短板难题。导致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短板难题的根源包括创新... 作为长期深耕县域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当前发展面临经营压力较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省联社扁平化管理进展较为缓慢、法人治理的有效性还不够明显等短板难题。导致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短板难题的根源包括创新性融资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存在短板,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还有待优化。推动农村信用社“下半场”改革,需要统筹好改革创新和防风化险两大任务,推动建立农村信用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机制、强化农村信用社“下半场”改革的政策保障、加快农村金融立法以及推动融资配套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银行服务与银行风险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广子 《农村金融研究》 2022年第7期38-48,共11页
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和银行风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载体,底层技术会从产品、机构、金融生态、间接影响等不同维度对银行服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 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和银行风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载体,底层技术会从产品、机构、金融生态、间接影响等不同维度对银行服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银行风险的演化特征包括操作风险异化、个人业务风险上升、风险关联性增强、直接风险加大等。针对风险的变化,需要厘清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业务和职责边界,加强对中小银行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监管,同时改进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服务 银行风险 金融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