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合金盘元高压磨料水射流除鳞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勇 吴伟 谭沁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为了减少酸洗工艺在去除镍合金轧制盘元表面氧化皮(除鳞)时所产生的工艺金属损失及污染排放,依据高压磨料水射流除鳞工艺特点,建立完整的轧制镍合金除鳞工艺实验替代酸洗工艺装置,设定盘条收线速度、水压、磨料浓度等除鳞工艺参数,针对... 为了减少酸洗工艺在去除镍合金轧制盘元表面氧化皮(除鳞)时所产生的工艺金属损失及污染排放,依据高压磨料水射流除鳞工艺特点,建立完整的轧制镍合金除鳞工艺实验替代酸洗工艺装置,设定盘条收线速度、水压、磨料浓度等除鳞工艺参数,针对两种不同工艺生产过程中的镍合金盘元进行表面氧化皮去除,进行除鳞工艺前后的镍合金盘条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电子探针(EPMA)检测的表面形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除鳞工艺前后对比,金属损耗基本低于0.5%;镍合金盘条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强度相当;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满足标准要求;电子探针检测(EPMA)显示不同盘条除鳞后表明氧化皮基本去除。所建立的高压磨料水射流除鳞工艺装置,能够达到除鳞效果,证实该高压磨料水射流除鳞工艺可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磨料水射流 镍合金盘元 除鳞 E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塌陷区采空区群分区治理研究
2
作者 彭跃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73,共10页
某矿由于民采越界盗采,破坏采空区保安矿柱,使得采空区群失稳,出现地表塌陷,对近采空区群资源回收及地表建筑产生影响。为控制地表塌陷及采空区群存在的隐患,通过地质资料建立近塌陷区矿体-采空区群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基础上分区治理采... 某矿由于民采越界盗采,破坏采空区保安矿柱,使得采空区群失稳,出现地表塌陷,对近采空区群资源回收及地表建筑产生影响。为控制地表塌陷及采空区群存在的隐患,通过地质资料建立近塌陷区矿体-采空区群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基础上分区治理采空区群。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内充满散体时可一定程度上控制压应力的变化,而采空区充满散体与胶结体的混合充填体时,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拉应力的变化,当采空区充满胶结充填体时,则可很好地改善采空区应力位移变化。分区治理采空区因势利导,既可安全施工,又可很好地控制地表塌陷区的影响范围和回收采空区群附近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群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资源回收 地表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空区群下地下转露天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斌全 汤永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9,共9页
柿竹园矿地表塌陷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地表泥水混入井下导致矿石贫化且影响选矿,塌陷区北部和东北部高陡悬崖导致地表滚石和滑坡显现,塌陷区南部形成大跨度悬臂空区,不稳定间柱与大采空区形成高危空区群、含矿大块堵塞出矿巷... 柿竹园矿地表塌陷给井下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地表泥水混入井下导致矿石贫化且影响选矿,塌陷区北部和东北部高陡悬崖导致地表滚石和滑坡显现,塌陷区南部形成大跨度悬臂空区,不稳定间柱与大采空区形成高危空区群、含矿大块堵塞出矿巷等。根据矿山现场调研、实测绘图和岩移研究,通过3Dmine软件建模,精准划分了塌陷区、过渡型空区、高危明空区、外围空区等。为解决该矿生产难题,提出了井下与露天协同开采技术方案:首先采用低品位矿石充填塌陷区周边的高危空区群;再禁止塌陷区南部井下采出矿石,并在地表采用深孔爆破技术崩落悬臂矿岩;然后对塌陷区北部和东北部高陡悬崖实施地表削坡剥离和利用低品位矿石回填塌陷区;最后在6~8 a内由地下开采过渡到露天开采,并探索性回采塌陷区内的巨块矿石。为减少前期剥离投入、缓解剥离境界外修路难的问题,结合环山贴坡布置螺旋型阶梯状剥离台阶、道路融入山坡剥离境界等思路,利用3Dmine软件建模研究,优化确定了720剥离境界。同时,通过生产计划上图标识,及时更新协同作业区,实时微震监测地下采区和GPS监测塌陷区岩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矿山协同开采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研究表明:所提出的优化剥离境界思路和一系列露天与井下协同开采技术方案,解决了该矿当前的生产难题,为该矿露天与井下协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可为类似矿山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高危空区群 地下转露天 隔离矿柱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尾砂胶结充填多组分胶凝材料精准添加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仵锋锋 王选 +3 位作者 姚中亮 刘为 范海清 陈映儒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6,共6页
马坑铁矿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充填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尾砂与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胶凝性低,充填体的强度难以达到采矿方法要求,若进一步提高充填料浆浓度或提高灰砂比将造成料浆输送困难和充填成本大幅增加,解决问题的最... 马坑铁矿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充填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尾砂与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胶凝性低,充填体的强度难以达到采矿方法要求,若进一步提高充填料浆浓度或提高灰砂比将造成料浆输送困难和充填成本大幅增加,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发高效胶结剂并添加至现有充填系统。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开发出了矿渣微粉+激发剂按特定比例组合而成的高效胶结剂,采用该高效胶结剂代替水泥制备充填料浆不但能够使充填体强度满足采矿方法的要求,而且还会大幅度降低充填成本;结合充填系统的现状,研究新增了矿渣微粉制浆添加系统,可将矿渣微粉和激发剂精准添加至搅拌机。矿渣微粉制浆添加系统建设投资360万元,而采用该工艺2020年可节省胶凝材料费用3 448万元,投资不到2个月即可收回,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胶结充填 多组分 胶凝材料 精准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hews的某铁矿残留间柱回采结构参数研究
5
作者 徐祥熙 彭跃金 +1 位作者 吴会明 任清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4-258,共5页
为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某铁矿矿量大、价值高的残留间柱,进行分段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对矿山岩体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矿山岩体和矿体的岩体质量良好,满足了安全生产的基... 为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对某铁矿矿量大、价值高的残留间柱,进行分段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对矿山岩体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矿山岩体和矿体的岩体质量良好,满足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基于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本文进一步对矿山分段充填采矿法试验采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详细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该矿山的最佳采场结构参数,包括采场宽度为14 m、长度为25 m。这些优化参数能够有效提高采矿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矿山后期生产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数据支撑。研究结果不仅为类似矿山的采场设计提供了有力参考,还为进一步提升矿山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开采 RQD分级 Mathews稳定图 高效回采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顶板跨度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彭跃金 王扶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4-278,共5页
某多金属地下矿山顶板岩性不同,分别为炭质板岩、流纹质碎屑岩、凝灰质板岩等,为了解不同岩性顶板条件下,采场跨度在哪个区间相对稳定,为矿山回采时的采场结构参数做参考,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岩性、不同跨度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分... 某多金属地下矿山顶板岩性不同,分别为炭质板岩、流纹质碎屑岩、凝灰质板岩等,为了解不同岩性顶板条件下,采场跨度在哪个区间相对稳定,为矿山回采时的采场结构参数做参考,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岩性、不同跨度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管任何岩性的顶板,随着采场跨度的不断增加,顶板及侧帮呈现不同阶段的破坏过程;炭质板岩在跨度为7 m时,顶板压应力超过了其极限抗压强度,此时顶板已产生破坏,且在跨度为6~7 m时,其顶板应力斜率较之前有所增加,说明跨度在6~7 m之间,顶板压力处于加速失稳期,因此炭质板岩的采场跨度应在6 m及以下是稳定的;同理,流纹质碎屑岩及凝灰质板岩也呈现同样的破坏规律,流纹质碎屑岩采场跨度应在7 m及以下,凝灰质板岩采场跨度应在6 m及以下。同时针对不同采场给出了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岩性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破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舍勒铜矿粗骨料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邓代强 李夕兵 +3 位作者 姚中亮 康瑞海 王旭 彭亮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流动性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阿舍勒铜矿破碎废石与戈壁集料作为粗骨料的充填料浆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充填料浆的流变参数随着破碎废石的加入有降低的趋势,相同浓度条件下,加入破碎废石的料浆流动阻力虽有所降低,但其保水性与和易... 采用流动性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阿舍勒铜矿破碎废石与戈壁集料作为粗骨料的充填料浆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充填料浆的流变参数随着破碎废石的加入有降低的趋势,相同浓度条件下,加入破碎废石的料浆流动阻力虽有所降低,但其保水性与和易性变差,不易形成稳定流体,且大颗粒破碎废石通常呈现不规则状,滑动摩擦较戈壁集料颗粒的滚动摩擦更容易造成管道磨损,因此充填骨料中不宜掺入破碎废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料浆 戈壁集料 流动性模拟试验 破碎废石 钢渣水泥 管道磨损 滑动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在西朝钼矿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邓代强 李夕兵 +3 位作者 姚中亮 康瑞海 彭亮 王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2,92,共3页
随着西朝钼矿日常生产的不断进行,部分开采空区也在日益扩大,并且局部已经连接成片,为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地压及采场顶板冒落逐步显现的问题,采用针对矿山特点进行相关试验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矿充填能... 随着西朝钼矿日常生产的不断进行,部分开采空区也在日益扩大,并且局部已经连接成片,为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地压及采场顶板冒落逐步显现的问题,采用针对矿山特点进行相关试验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矿充填能力为70~90m3/h,由于具备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同时工艺技术经优化后,通过调节与控制,尾砂浆放砂与料浆制备浓度和流量保持稳定,制备出的充填浆体物理性能指标良好,满足了日常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指标 钼矿 工艺优化 放砂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单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卫星 柳小胜 欧任泽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共3页
以李楼铁矿灰砂比为1∶6的充填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荷载加载方式对充填体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具有特定的蠕变特性。选用伯格斯模型研究了充填体的蠕变变形特性;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出... 以李楼铁矿灰砂比为1∶6的充填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荷载加载方式对充填体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具有特定的蠕变特性。选用伯格斯模型研究了充填体的蠕变变形特性;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出了相应模型的理论蠕变曲线。结果显示:模型的理论蠕变曲线与试验曲线相吻合,可较好地模拟充填体的蠕变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恒定加载 变形特性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震P波到时拾取优化与降低震源定位误差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静云 李庶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40-1946,共7页
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的定位算法一般是基于P波到时与等速度模型,P波到时拾取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定位精度的高低。然而由于地震波传播衰减与应用环境背景噪声的原因,参与定位的一些通道信噪比偏低,P波到时拾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震... 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的定位算法一般是基于P波到时与等速度模型,P波到时拾取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定位精度的高低。然而由于地震波传播衰减与应用环境背景噪声的原因,参与定位的一些通道信噪比偏低,P波到时拾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震源定位结果与实际震源位置相差较大,影响了在矿山的实际应用效果。简要介绍了震源定位方法并开发应用了基于小波理论的离散信号滤噪程序,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分解、给定阀值与重构处理后,提高了原始信号的信噪比,显著地提高了P波到时拾取准确度。结合某矿山特大采空区采场冒顶实例,应用基于小波理论的信号滤噪方法对信噪比偏低的通道进行了滤噪处理,重新优化拾取了P波到时。所得到的定位结果,与处理前相比,定位误差从47~94 m减小到14~23 m,大大提高了微震监测在矿山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微震监测 P波到时 小波滤噪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破碎岩体工程地质调查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江飞飞 李向东 +1 位作者 盛佳 张彩青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3期94-99,共6页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并采用MRMR-2000系统法和Q系统法分别对矿体和上下盘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岩体中的结构面非常发育,均发育有3组以上的优势结构面,结构面平均线密度均超过25条/m;矿体及上下盘岩体均属Ⅴ级,矿岩体质量总体评价均为差,其中,下盘岩体相对稍好,上盘岩体次之,矿体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岩体 工程地质调查 MRMR-2000分级系统 岩体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ase2的不同配比充填体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敏 唐绍辉 +2 位作者 黄英华 吴亚斌 吕冠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4-131,共8页
在充填体作用机理,稳定性分析与监测,爆破地震效应,静动态特性及损伤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依托安庆铜矿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第一步骤采场的充填现状,采用Phase2软件建立了多种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灰砂比充填体厚度的充填效果进行... 在充填体作用机理,稳定性分析与监测,爆破地震效应,静动态特性及损伤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依托安庆铜矿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第一步骤采场的充填现状,采用Phase2软件建立了多种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灰砂比充填体厚度的充填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进行了多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灰砂比为1∶4,1∶8,1∶10对应充填体厚度分别为10,24,22 m时,为最优方案。该充填体厚度可为矿山采场充填配比设计、充填管理及充填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2 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法 充填体厚度 充填体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约高效深孔拉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大尺度采场在拉底工程形成方面的传统施工办法是,先沿采场走向开掘1条拉底巷道,然后以拉底巷道为凿岩施工空间,施工上向扇形中深孔,再逐排爆破,最终形成一定高度的拉底空间(即底部结构)。然而这样却难以体现深孔采矿法的高效率的特点。... 大尺度采场在拉底工程形成方面的传统施工办法是,先沿采场走向开掘1条拉底巷道,然后以拉底巷道为凿岩施工空间,施工上向扇形中深孔,再逐排爆破,最终形成一定高度的拉底空间(即底部结构)。然而这样却难以体现深孔采矿法的高效率的特点。为此,以安庆铜矿的深孔大采场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凿岩爆破参数,改变传统的拉底方法,采用深孔可变大小断面球状药包挤压爆破技术、深孔压顶爆破技术、深孔侧向爆破崩矿技术,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可供利用的底部结构,这样大大加快了拉底的速度,更大程度地提高了高效深孔采矿法的整体回采效率。办法很简约,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底空间 凿岩爆破参数 挤压爆破 压顶爆破 高效深孔 简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沉降试验的全尾砂浓密技术参数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奇 岑佑华 +2 位作者 刘东锐 罗卫兵 徐喜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了研究全尾砂浆浓密技术参数与尾砂物理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对9个金属矿山的全尾砂进行了静态沉降试验。首先测定了这9个金属矿山全尾砂的粒径组成和密度大小,然后对这9个金属矿山的全尾砂分别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料浆... 为了研究全尾砂浆浓密技术参数与尾砂物理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对9个金属矿山的全尾砂进行了静态沉降试验。首先测定了这9个金属矿山全尾砂的粒径组成和密度大小,然后对这9个金属矿山的全尾砂分别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料浆的底流浓度和沉降试验所需絮凝剂用量仅与尾砂的粒径有关,而与尾砂的密度无关,尾砂粒径越粗,底流浓度越高,试验所需絮凝剂用量就越少;单位面积尾砂通过量与尾砂粒径和密度均有关系,尾砂粒径和密度越大,固体通量越大;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到了全尾砂粒径组成和密度大小与底流浓度、固体通量的关系方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预测值与试验值相差很小,证明本研究推导的关系方程方便可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密参数 絮凝沉降 底流浓度 固体通量 回归分析 尾砂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钼露天矿复杂采空区治理一体化技术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春毅 彭府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1,共6页
介绍了洛钼露天矿采空区探测、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和采空区处理一体化技术。洛钼露天矿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象法对采空区位置进行初探,再利用钻孔探测和三维激光探测方法对采空区赋存形态进行精确探测。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采空区稳定... 介绍了洛钼露天矿采空区探测、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和采空区处理一体化技术。洛钼露天矿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象法对采空区位置进行初探,再利用钻孔探测和三维激光探测方法对采空区赋存形态进行精确探测。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全天候、实时和立体监测,在对矿山采区岩体稳定性微震量化评估、爆破震动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和采空区治理前后稳定性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采用碎石充填和控制爆破技术对不同采空区进行处理,并根据采空区的赋存特点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采空区进行分类一次处理或分次处理。洛钼露天矿采用该一体化技术已经成功治理了大量采空区,保障了矿山的安全生产,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国内外相似矿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采空区 空区探测 微震监测 采空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软弱破碎矿脉浅眼回采控制爆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飞飞 盛佳 +3 位作者 黄传宝 周辉 李向东 李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4,共7页
针对前河金矿泥质软弱破碎矿脉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超爆、上下盘围岩大面积垮塌、爆破后支护作业困难等问题,在总结分析软弱破碎岩体爆破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减震控制爆破基本理论,提出了"预留顶板充填体减震层、径向不耦合装药、控... 针对前河金矿泥质软弱破碎矿脉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超爆、上下盘围岩大面积垮塌、爆破后支护作业困难等问题,在总结分析软弱破碎岩体爆破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减震控制爆破基本理论,提出了"预留顶板充填体减震层、径向不耦合装药、控制边眼装药量、秒延期多段别控制起爆"等系列综合减震控制手段,据此分别针对Ⅳ级和Ⅴ级破碎岩体提出了2种具体的浅眼回采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回采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2种方案均能够有效的控制回采边界,爆破后进路顶板充填体和上下盘围岩完整性良好,为后续采场出矿、支护等创造了有利的时空条件,且炸药单耗较原方案均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分别在矿区范围内类似条件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软岩 破碎矿脉 控制爆破技术 下向进路回采 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磨料射流除鳞喷头内外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伟 唐勇 +3 位作者 袁硕 李文波 谭沁源 刘碧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为了加强磨料颗粒流在工业除鳞上的作用效果,提出一种新型磨料射流除鳞喷头,并在额定工况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6组不同靶距下的外流场数值结果。结果表明:该新型磨料射流除鳞喷头在外流场的磨料颗粒主要集中于靶面中心区域,磨料颗... 为了加强磨料颗粒流在工业除鳞上的作用效果,提出一种新型磨料射流除鳞喷头,并在额定工况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6组不同靶距下的外流场数值结果。结果表明:该新型磨料射流除鳞喷头在外流场的磨料颗粒主要集中于靶面中心区域,磨料颗粒流沿靶面各方向的速度梯度变化较小,速度大小分布较均匀,喷头有较好的除鳞效果,且拟合的磨料颗粒流在外流场的有效除鳞宽度随喷头靶距变化的经验公式结果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新型喷头及相关结果可为磨料射流除鳞喷头的选型及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磨料体积分数 磨料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奇 欧任泽 +1 位作者 林卫星 郑海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研究充填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接顶率下胶结充填矿柱稳定性分析模型。在研究影响充填接顶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得到充填次数与充填接顶率的关系方程。采用MIDAS软件创建了11个不同接顶率的矿岩... 为了研究充填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接顶率下胶结充填矿柱稳定性分析模型。在研究影响充填接顶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得到充填次数与充填接顶率的关系方程。采用MIDAS软件创建了11个不同接顶率的矿岩及充填体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充填接顶率时胶结充填体的受力状况,对胶结充填体安全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较合理的充填接顶率。将该研究成果运用于某多金属矿山,当一步采场充填接顶率为72.6%时,充填次数少、充填成本低且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性。该研究为其他类似矿山科学合理地提高充填接顶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矿 充填体 MIDAS 稳定性分析 回归分析 充填接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尾砂充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宁 尹贤刚 林尧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3,共7页
针对拟使用充填法将深部矿产资源采出的某矿山,为研究充填性能,取其尾砂进行试验,通过探索充填料浆性能在灰砂比和质量浓度有差异时的变化情况,判断灰砂比和质量浓度对充填料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极差分析法获取两者影响充填料浆性能的主... 针对拟使用充填法将深部矿产资源采出的某矿山,为研究充填性能,取其尾砂进行试验,通过探索充填料浆性能在灰砂比和质量浓度有差异时的变化情况,判断灰砂比和质量浓度对充填料浆性能的影响。采用极差分析法获取两者影响充填料浆性能的主次关系,明确充填料浆配比的适合范畴,随之建立代表料浆性能参数和两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由试验可得:在灰砂比1∶4~1∶12、料浆浓度66%~74%的情况下,料浆流动性能受质量浓度的影响较灰砂比大,但影响充填体强度的关键要素还是灰砂比。根据该矿山的生产需要及室内试验,再联系灰砂比、浓度与充填料浆性能参数间的回归方程,推荐选择最佳参数,灰砂比1∶8,料浆浓度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料浆浓度 料浆灰砂比 流动性 充填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家沟铝土矿充填材料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良发 姚维 +3 位作者 黄腾龙 邓高岭 林顺才 杨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5,共8页
为了充分回收铝土矿资源和保护地表村庄安全,杨家沟铝土矿拟采用条带进路充填法回采矿石。结合矿山周边固废情况,探讨了煤矸石尺寸、粉煤灰和脱硫灰渣掺量对充填料浆流动性和充填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滚珠"... 为了充分回收铝土矿资源和保护地表村庄安全,杨家沟铝土矿拟采用条带进路充填法回采矿石。结合矿山周边固废情况,探讨了煤矸石尺寸、粉煤灰和脱硫灰渣掺量对充填料浆流动性和充填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滚珠"效应能够改善充填料浆的流动性,但在大掺量情况下主要起填充作用,表现为充填体强度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一增大煤矸石尺寸导致料浆极易离析,脱硫灰渣掺入后能够增加料浆的黏聚性,适合长距离泵送;充填体强度与煤矸石尺寸呈正相关,但早期强度增长较慢,各龄期增长幅度为3.06%~20%。通过类比相似矿山及结合室内试验结果,推荐充填配比:1步骤配比为水泥∶粉煤灰∶煤矸石∶灰渣=1∶1∶6.4∶1.6,料浆质量浓度80%,该配比28 d强度为3.28 MPa,坍落度为26.2 cm;2步骤配比为水泥∶粉煤灰∶煤矸石∶灰渣=1∶2∶14.4∶3.6,料浆质量浓度80%,该配比28 d强度为0.76 MPa,坍落度为25.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充填开采 骨料尺寸 充填体强度 料浆流动性 配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