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栽14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超 田大伦 +4 位作者 康文星 项文化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用空间一致和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对实验基地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第1代同龄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林木单株生物... 用空间一致和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对实验基地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第1代同龄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林木单株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42.07kg、97.18t.hm-2和6.95t.hm-2a-1,各器官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为1 318.14kg.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475.53kg.hm-2,草本层为842.61kg.hm-2,并在组成与分布上呈现出不均匀状态;林地上的死地被层生物量为6 192.73kg.hm-2,其中未分解层大部分向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转移。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为:杉木层97.18t.hm-2,占92.83%;灌木层0.48t.hm-2,占0.46%;草本层0.84t.hm-2,占0.80%,死地被物层6.19t.hm-2,占5.91%;2代连栽的14年生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比较,第1代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04.45t.hm-2、7.47t.hm-2a-1,比第2代高7.27t.hm-2、0.52t.hm-2a-1,表明第2代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均下降6.96%。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杉木连栽对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明显,可为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研究及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生态系统 生物量 生产力 湖南会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