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用温度对无忧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宋先闯 张娇娇 +6 位作者 任义平 熊林 胡景辉 王凤芹 李雅君 周帅 韩兴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共7页
在传统感官品评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评价适合项勾选法(CATA)和脑电波(EEG)信号提取分析技术,探讨不同温度对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专业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酒体最佳品饮温度在10~25℃之间。消费者评价CATA法结果显示,最佳品饮温... 在传统感官品评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评价适合项勾选法(CATA)和脑电波(EEG)信号提取分析技术,探讨不同温度对酱香型白酒感官品质的影响。专业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酒体最佳品饮温度在10~25℃之间。消费者评价CATA法结果显示,最佳品饮温度需高于15℃,且15~20℃口感较好,20~25℃香气较好。采用脑电波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在10~25℃之间,20℃时饮酒综合情绪指数(IAA)最高;通过频率筛选法得到最佳品饮温度16~17℃,此时消费者对于无忧酱香型白酒的喜好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饮用温度 感官品评 适合项勾选法 脑电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酒搭配中的白酒消费者喜好度研究
2
作者 刘加楠 范绍辉 +4 位作者 付玉 王成 王德良 何国良 郑扬韵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0-97,共8页
研究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价相结合,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在不同餐酒搭配过程中白酒消费者喜好度,喜好度与脑电波和面部表情情绪的相关性,以及消费者在餐酒搭配前后对菜品味觉感受的变化,与各搭配喜... 研究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价相结合,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在不同餐酒搭配过程中白酒消费者喜好度,喜好度与脑电波和面部表情情绪的相关性,以及消费者在餐酒搭配前后对菜品味觉感受的变化,与各搭配喜好度、香气喜好度、口感喜好度、综合喜好度、购买意愿及推荐度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餐酒搭配后,味觉强度变化呈现异质性,清雅型与豉香型白酒和酸味、苦味、辣味菜品搭配后味觉强度均有所提升,且鲜味强度变化越大,消费者越倾向于向别人推荐豉香型白酒。甜味强度变化越大,消费者越喜欢甜味菜品和豉香型白酒的搭配。清雅型白酒与甜味菜品搭配时消费者喜好度最高,豉香型白酒与咸味菜品搭配时消费者喜好度最高。线性回归模型相关R值在0.49~0.76之间,且P值均小于0.05,拟合度良好,说明智能感官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不同餐酒搭配时的白酒消费者喜好度。该研究为提高餐酒搭配喜好度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餐酒搭配 脑电波 面部表情 消费者喜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酸奶菌群结构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李菊梅 于佳俊 +7 位作者 文华英 贾福晨 唐雅利 黄本宸 王雅凝 张静 张玉红 薛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8-366,共9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西藏牦牛酸奶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群结构与风味物质和相关代谢功能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西藏牦牛酸奶中优势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西藏牦牛酸奶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群结构与风味物质和相关代谢功能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西藏牦牛酸奶中优势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优势真菌为地霉属(Geotrichum)、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等。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中,西藏牦牛酸奶中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风味物质为己酸乙酯、L-乳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2,3-丁二醇、苯乙醇、2-甲基己酸、2-壬酮等。相关性分析表明,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地霉属、毕赤酵母属是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较高的的微生物,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与大部分代谢产物有较强的相关性,该研究探析了西藏牦牛酸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为西藏牦牛酸奶的的品质和口感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挥发性风味 菌群结构 功能预测 Pearson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酸奶中优良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益生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菊梅 于佳俊 +7 位作者 文华英 贾福晨 黄本宸 唐雅利 王雅凝 张静 张玉红 薛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1-109,共9页
该研究旨在从西藏牦牛酸奶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潜在免疫功能的益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性研究。分离筛选出的12株乳杆菌结合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在测定耐酸性、胆盐耐受性、模拟人工胃肠液耐受性、抗生素耐药性的等益生性指标的... 该研究旨在从西藏牦牛酸奶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潜在免疫功能的益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性研究。分离筛选出的12株乳杆菌结合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在测定耐酸性、胆盐耐受性、模拟人工胃肠液耐受性、抗生素耐药性的等益生性指标的基础上,又测定了与免疫能力有间接关系的黏附能力和产胞外多糖能力。结果显示,12株乳杆菌均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戊糖乳杆菌S139-3在pH_(2).5和0.5%胆盐环境条件下生长活性最高,OD_(600)值分别为0.34和0.51;戊糖乳杆菌S115-8在模拟3 h的人工胃液处理后,存活率最高为86.93%,S115-6在肠液中存活率最高为70.35%;所有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S139-3的自聚集性和疏水性最高,分别为34.46%和41.59%,可能具有较高的黏附性;S115-6产胞外多糖含量最高为1.12 g/L。因此,综合分析S115-6和S139-3这2株菌乳杆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后续开发具有免疫功能乳杆菌及益生菌制剂的优良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乳杆菌 分离筛选 益生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设备饮中喜好度及饮后舒适度的纯生啤酒的可饮性研究
5
作者 李德超 丁小燕 +7 位作者 张万伯 李喜书 曹婷 孟芳会 王进 李红 杨东 武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4-149,共6页
该研究利用智能感官设备,将饮中与饮后两个阶段的感官分析相结合,采用饮中面部表情分析,饮后注意网络测试分析,脑电情绪感知测试分析和啤酒饮用品质消费者表达标识构建为依托,智能化地评估消费者对于啤酒产品的饮中喜好度以及饮后舒适... 该研究利用智能感官设备,将饮中与饮后两个阶段的感官分析相结合,采用饮中面部表情分析,饮后注意网络测试分析,脑电情绪感知测试分析和啤酒饮用品质消费者表达标识构建为依托,智能化地评估消费者对于啤酒产品的饮中喜好度以及饮后舒适度。结果表明,饮中的正向情绪与饮后舒适度综合排序有关,饮后舒适度的3种测试结果显示出了较高的一致性。因此,研究通过建立饮中与饮后这2个阶段的智能感官评价模式,将对于啤酒的感官分析开辟新的方向,也将鼓励新型智能仪器在感官方面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智能感官分析 饮中喜好度 饮后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粱酿造性能与单粮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宝生 杨凯环 +6 位作者 苏建如 江伟 董建辉 相里加雄 赵向东 王富贵 柯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5-62,共8页
优质原料的筛选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因素。基于5种不同高粱的酿造性能分析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单宁、糊化率和吸水率9项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5种高粱均符合酿造需求。其中高粱G1与其他4种... 优质原料的筛选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因素。基于5种不同高粱的酿造性能分析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单宁、糊化率和吸水率9项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5种高粱均符合酿造需求。其中高粱G1与其他4种高粱的酿造性能差异最大,其次是G3差异较大,而G2、G4和G5的性能最为相似,归为同一类。将5种高粱品种进行酿造,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分析了4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且每种风味物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相对标准偏差为2.49%~113.35%。应用主成分分析手段发现白酒G2和G4最为接近,但白酒G5、G1和G3与前两者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见在酿造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高粱品种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酒体的相似性。同时,相关性分析发现支链淀粉含量对出酒率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且脂肪与高级脂肪酸乙酯存在着中偏低的正相关关系。结合感官品评和风味数据,发现G3白酒的清香型风格最为典型,综合得分最高,因此确定高粱G3最适合单粮清香型白酒工艺,研究结果为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及质量调控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性能 气相色谱法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高级脂肪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香白酒舒适度量表分析及舒适度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温银萍 皇甫洁 +3 位作者 张根林 关美玲 何松贵 吴振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5,共6页
为更加科学的评估消费者端对酒样的喜好,区别酒样品质差异,建立米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舒适度关系,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白酒饮用者饮酒1 h的感受进行调查,并对酒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建... 为更加科学的评估消费者端对酒样的喜好,区别酒样品质差异,建立米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舒适度关系,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白酒饮用者饮酒1 h的感受进行调查,并对酒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探索饮酒舒适度与白酒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相关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白酒饮后1 h常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嗜睡、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疲倦、心跳加速问题;PCA结果表明,正丙醇、异戊醇、己酸乙酯、正已酸是影响所选五款酒样白酒风味的主要成分,且通过PCA可以将不同的酒样进行区分。建立了舒适度量表与白酒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说明正性量表及负性量表综合得分与白酒挥发性风味综合指标之间呈现较好的拟合关系,三次方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良好。该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调查问卷、色谱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的白酒饮后评价方法,为饮酒舒适度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问卷 白酒 舒适度量表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风格特征及风味物质构成差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许忠平 梁明锋 +7 位作者 张娇娇 雷显仲 沈世明 张明松 孙志伟 刘海坡 张翠英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曲香和焦香得分较高,南方其他地区花果香和草木香较突出,山东地区和北方其他地区醇香和粮香风格明显。风味物质分析结果发现,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酯类含量最高,山东地区和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醇类含量较高,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羰基类含量较低,且贵州地区的酱香型白酒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率均在1.4~1.9范围内。PCA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结构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酱香、焦香、曲香和陈香被聚为一类,与正丁醇、3-羟基-2-丁酮、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醛和糠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不同地区 风格特征 骨架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外源添加芽孢杆菌提升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品质 被引量:7
9
作者 何猛超 邬子璇 +8 位作者 西玉玲 张德中 陈玉莲 李坤 井会涵 王鸿博 刘海坡 陈杉彬 韩兴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本研究主要是在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强化1号曲、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强化2号曲和不添加芽孢杆菌的对照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来提高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质量,从而提升酱香型白酒的品质。通过理化指标测定、高通... 本研究主要是在高温大曲制作过程中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强化1号曲、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强化2号曲和不添加芽孢杆菌的对照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来提高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质量,从而提升酱香型白酒的品质。通过理化指标测定、高通量测序技术、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手段分析得出:强化2号曲在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理化指标与强化1号曲和对照曲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强化1号曲、强化2号曲酸度也有所降低;通过高通量测序及微生物计数结果看强化2号曲的芽孢杆菌数能达到4.2×10^(8)CFU/g、丰度占比为21.68%,其次是强化1号曲芽孢杆菌数为2.3×10^(8)CFU/g、丰度占比为18.92%,而对照曲的芽孢杆菌数为4.4×10^(7)CFU/g、丰度占比为7.48%;GC-IMS三维谱图可知两种强化曲中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显著高于对照曲,且根据指纹图谱从强化2号曲中鉴定出多种特征性吡嗪类物质。由此可见,通过外源添加芽孢杆菌后两种强化大曲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有所改进,进而有效提高了北方地区高温大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高温大曲 理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搜索优化支持向量机多分类参数识别不同工艺酱酒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旭东 许忠平 +1 位作者 童凯 王德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17,共5页
为提升支持向量机(SVM)在不同工艺酱酒分类预测中的准确度,该实验利用网格搜索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最优参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预测模型。通过对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客观结构特征定量分析,将提取的特征信息数据经过预处理(异常值处理... 为提升支持向量机(SVM)在不同工艺酱酒分类预测中的准确度,该实验利用网格搜索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最优参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预测模型。通过对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客观结构特征定量分析,将提取的特征信息数据经过预处理(异常值处理、归一化操作等)后存储为样本数据集。其中样本数据分为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通过训练样本对最优参数的SVM白酒品牌分类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预测分类。经过试验验证,该模型的不同工艺分类识别率达到94.44%,较传统的SVM等分类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不同工艺的酱酒进行分类识别,显著改善分类的精度,改进后的方法实现过程也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工艺酱酒 支持向量机 网格搜索 分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品种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昱成 张英 +7 位作者 李秀梅 者宏斌 普为英 谢莲芬 何猛超 孙志伟 赵金松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探究高粱品种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对红、白高粱的理化指标及其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基酒样品的总酸、总酯、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有机酸进行分析,小曲清香型白酒样品编号分别为YLQ1(红高粱)、YLQ2(白高粱)、YLQ3(红、白高... 为探究高粱品种对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对红、白高粱的理化指标及其酿造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基酒样品的总酸、总酯、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有机酸进行分析,小曲清香型白酒样品编号分别为YLQ1(红高粱)、YLQ2(白高粱)、YLQ3(红、白高粱质量比为1∶1),利用气味活度值(OAV)筛选其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并对小曲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酒样YLQ1中单宁含量较高(1.16 g/100 g),而蛋白质、粗脂肪、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酒样YLQ2中总酸、总酯含量最高(分别为1.16 g/L、1.17 g/L)。3种小曲清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0种,醛类6种,酸类5种,酯类9种,芳香族化合物与吡嗪类化合物各1种;特征风味化合物18种(OAV>1);对3种小曲清香型白酒风味有明显贡献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2,3-丁二醇(左消旋)、乙醛、乙缩醛、乙酸异戊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结合感官品评,糯性白高粱单粮酿造的YLQ2酒样苦味、辛辣味以及其他杂味较低,酒体绵柔感、协调感以及整体风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品种 小曲清香型白酒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麸曲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固态发酵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安玲 张小娜 李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4,共8页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38 h、培养温度32℃、水料比1.10∶1、接种量10%,麸曲酵母活菌数为(7.25±0.04)×10^(9)CFU/g。将优化后所得的酵母麸曲应用于模拟固态发酵白酒工艺中,以不同大曲麸曲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酵母麸曲组的乙酸乙酯含量较大曲组有明显增加,是大曲组的6.52倍。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麸曲酿造的白酒与仅使用大曲酿造的白酒的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该工艺制作的酵母麸曲可有效提高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白酒香气成分,对白酒的酿造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麸曲 大曲 模拟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研究进展概述
13
作者 郝丽刚 胡建祥 +6 位作者 胡景辉 张万众 夏俊 刘乃笃 李斌 韩兴林 王德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多位点的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包括酒精饮料在内的发酵食品当中,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危害。该文对近年来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及毒性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白酒中含量分析研究现状和国内外限量标准、控制措施等方...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多位点的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包括酒精饮料在内的发酵食品当中,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危害。该文对近年来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及毒性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白酒中含量分析研究现状和国内外限量标准、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白酒 生成机制 风险评估 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味觉和白酒搭配喜好度研究
14
作者 付玉 葛向阳 +4 位作者 刘加楠 王成 何国良 王德良 范绍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4-59,66,共7页
餐食与美酒的相得益彰一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一。学术界对餐酒搭配的研究兴趣正在快速增长,但目前仍缺乏科学的实证证据。该研究首次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消费者的味觉体验与白酒香型相互... 餐食与美酒的相得益彰一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一。学术界对餐酒搭配的研究兴趣正在快速增长,但目前仍缺乏科学的实证证据。该研究首次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消费者的味觉体验与白酒香型相互搭配的喜好度。结果表明,4种典型的中国白酒(清雅、豉香、浓香、酱香)均会显著地削弱甜味、酸味。此外,浓香型白酒削弱苦味,而酱香型白酒削弱鲜味。消费者对不同香型白酒和味觉搭配的喜好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喜好度与味觉强度变化、购买意愿和推荐度显著相关。4种香型白酒与酸味搭配的喜好度最高,但不同香型白酒适宜搭配的其他几种味觉存在差异性。除了酸味,豉香型和清雅型与甜、咸味的搭配满意度较高,而浓香型和酱香型则更适配甜、鲜味。该研究以味觉溶液诱发基础味觉体验,并探讨其与不同香型白酒的搭配喜好度,为餐酒搭配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 白酒 消费者喜好度 餐酒搭配 感官品评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忠平 郭红莉 +7 位作者 张娇娇 先婷婷 沈世明 李进 孙志伟 刘海坡 张翠英 韩兴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7,共9页
通过测定坤沙、碎沙、翻沙和串沙4种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总酸、总酯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探究风味物质构成及差异。结果表明坤沙工艺组平均总酸、总酯含量最高,且与其它工艺酒样呈... 通过测定坤沙、碎沙、翻沙和串沙4种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总酸、总酯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探究风味物质构成及差异。结果表明坤沙工艺组平均总酸、总酯含量最高,且与其它工艺酒样呈现显著性差异。风味物质分析发现,坤沙组酸类、酯类和醇类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其它3组,翻沙组醛类物质总含量高于坤沙组。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工艺酱酒可以区分开来,其中坤沙酒聚类效果最优,对其分类贡献最大的风味物质有乙酸苯乙酯、己酸乙酯、己酸、棕榈酸乙酯、2,3-丁二醇(内消旋)和苯甲醛。OAV分析发现戊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醛、乙缩醛和异戊醛香气贡献明显,且坤沙酒中有香气贡献的风味物质数量超过其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不同工艺 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色谱技术的Lager啤酒特征香气成分解析
16
作者 郭琪 王玉海 +5 位作者 陈明 江伟 王德良 孙志伟 葛佳伟 郝建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7-336,I0021-I0022,共12页
该研究采用人工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HS-GC-FID)、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 该研究采用人工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HS-GC-FID)、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GC-TOFMS)技术对国内6种品牌的Lager啤酒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HS-SPME-GC×GC-TOFMS技术对6种啤酒中的香气化合物进行了全面检测及半定量分析,分别测出520、520、519、522、518、513种物质,并首次在Lager啤酒中测出罗勒烯、白铃兰醇、桃醛等化合物。通过HS-GC-FID及HS-SPME-GC-MS技术共定量了61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24种、醇类14种、醛类10种、酸类6种、酮类3种、酚类2种、含S及含O杂环化合物各1种。结合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一维色谱发现主要差异物质为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等,通过HS-SPME-GC×GC-TOFMS的相对定量结果进一步表明,差异物质还体现在2,3-丁二醇硝酸酯等含N化合物及(E)-β-金合欢烯、罗勒烯等其他共计100种化合物上。此外,通过多元统计学、气味活性值结合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发现,啤酒麦芽香高低与菠萝酮的含量高低相关,酒花香与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的含量相关,花香、酯香与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等的含量相关,醇香与异丁醇的含量相关,异香与柠檬醛、壬醛的含量相关。通过二维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还发现,麦芽香还与2,3-丁二醇硝酸酯,1,2-丙二醇硝酸酯等含N化合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GC-MS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多变量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自噬活性的生物活性肽高通量筛选及在露酒产品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雅凝 薛洁 +7 位作者 钟恒 罗瑞琪 石俊 宋涛 于佳俊 李菊梅 唐雅利 黄本宸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9-149,共11页
为了深入探讨生物活性肽对细胞自噬活性的作用并应用于制备露酒,该研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生物活性肽对人源肝细胞(LO2细胞)的影响,随后以生物活性肽和白酒为原料制备露酒,以肽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 为了深入探讨生物活性肽对细胞自噬活性的作用并应用于制备露酒,该研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生物活性肽对人源肝细胞(LO2细胞)的影响,随后以生物活性肽和白酒为原料制备露酒,以肽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露酒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情况,最终选取5.00 mg/mL作为检测细胞自噬活性实验的最高作用浓度。玉米肽-1、玉米肽-3在0.63~5.00 mg/mL时有促进细胞自噬作用,小麦肽-1、小麦肽-6在5.00 mg/mL时有抑制作用,其中玉米肽-1对细胞自噬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露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基酒度数为48%vol,基酒香型为清香型,基酒温度为室温,生物活性肽类型为玉米肽-1,生物活性肽添加量为15.09 mg/mL,该露酒中肽的保留率高,口感佳,感官评分93分。最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食用酒精、基酒、肽酒灌胃小鼠,处死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发现添加玉米肽的露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实验小鼠肝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倒置显微镜 细胞自噬 流式细胞仪 露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钓鱼台酱香型白酒风味轮构建及感官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松波 张娇娇 +5 位作者 韩兴林 薛新新 余硕文 张悍仁 蒙德俊 陈叶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54,共6页
参照国内外酒类风味轮的建立方法及国际标准ISO11035感官描述语筛选方法,对15款钓鱼台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感官品评,建立钓鱼台酒风味描述语。结果表明,15款钓鱼台白酒共包含有40种香气、4种口味、5种口感,进一步利用M值、聚类分析、主... 参照国内外酒类风味轮的建立方法及国际标准ISO11035感官描述语筛选方法,对15款钓鱼台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感官品评,建立钓鱼台酒风味描述语。结果表明,15款钓鱼台白酒共包含有40种香气、4种口味、5种口感,进一步利用M值、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建立由19个香气描述词、8个口味和口感描述词的钓鱼台酱香型白酒风味描述语,并利用感官剖面图直观呈现4种不同风格的钓鱼台酱香型白酒样品风味差异,表示这27个描述词可准确展示钓鱼台酒的感官风格特征以及风味组成差异,这对酱香型白酒尤其是钓鱼台酒酒体设计、品质提升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台 酱香型白酒 风味轮 感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时间清香型白酒饮后注意功能与舒适度差异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英 刘荣 +5 位作者 郭黎媛 邢墨玉 吴成斌 任杰 吕高冲 皇甫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3-69,共7页
该文通过消费者注意网络测试任务和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对清香型白酒消费者饮后注意力网络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3种功能进行测量,研究不同贮存时间的清香型白酒饮后对注意功能及饮用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性,同时探寻与不同贮存时间清... 该文通过消费者注意网络测试任务和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对清香型白酒消费者饮后注意力网络的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3种功能进行测量,研究不同贮存时间的清香型白酒饮后对注意功能及饮用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性,同时探寻与不同贮存时间清香型白酒饮后舒适度相关的酒体风味成分含量特征,为白酒品质提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饮用贮存时间较长的清香型白酒,被试饮后舒适度感受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其注意网络的警觉功能、执行控制功能、正确率及反应时间都有显著提升(P<0.05),而且定向功能未受到明显的影响(P>0.05)。结合酒体主要风味成分定量数据及分析结果,推测贮存时间越长的清香型白酒中总酸含量与酸酯比增加,总酯含量降低,乳酸乙酯含量降低,乙缩醛转化量增加,影响饮后舒适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消费者 饮用舒适度 注意网络功能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西藏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萍 于佳俊 +7 位作者 贾福晨 马文瑞 靳玉龙 朱子健 郭琪 张海鹏 张玉红 薛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21,共12页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风味物质变化特征及优势微生物属及其对关键代谢通路的贡献度。结果显示,在青稞酒样品中,乳酸杆菌属、根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发酵毕赤酵母属为发...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风味物质变化特征及优势微生物属及其对关键代谢通路的贡献度。结果显示,在青稞酒样品中,乳酸杆菌属、根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发酵毕赤酵母属为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菌;检测出13个酯类、15个醇类、4个醛类、2个酮类、2个酚类和1个吡嗪类共37种风味物质。宏基因组测序总共获得去冗长的基因823072个,物种注释得到5个门微生物进行KEGG基因功能注释,全局和概述图谱、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相对丰度处于高水平。同时得出不同微生物参与底物的代谢网络和风味形成存在分布差异,预测乳酸杆菌属、片球菌属、根霉属、酵母菌属和毕赤酵母属5个属微生物与风味形成的贡献度更相关。该研究有助于阐明青稞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种类微生物在风味形成中的代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 宏基因组测序 风味物质 微生物组成 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