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霞 《现代食品》 2016年第17期30-32,共3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有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中,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极大地提升了检测的效率与质量,开辟了食品安全保障的新领域。本文详细地阐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 高效液相色谱法有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中,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极大地提升了检测的效率与质量,开辟了食品安全保障的新领域。本文详细地阐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特点,介绍其在食品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为日后食品检测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技术的白酒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2
作者 邹强 王涛 +1 位作者 瞿进 钟杰 《酿酒》 CAS 2018年第3期61-64,共4页
白酒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白酒的质量安全是政府及酒业工作者的责任和艰巨任务。从白酒供应链梳理的粮谷原料供应风险、酿造加工风险、物流储运风险、销售消费风险以及政府监管风险等五方面风险出发,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彼此... 白酒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白酒的质量安全是政府及酒业工作者的责任和艰巨任务。从白酒供应链梳理的粮谷原料供应风险、酿造加工风险、物流储运风险、销售消费风险以及政府监管风险等五方面风险出发,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彼此间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研究,指出政府监管风险是白酒风险的基础,粮谷原料供应风险是白酒风险的源头,酿造加工风险是白酒风险的核心,物流储运风险是白酒风险的关键点,销售消费风险是白酒风险的爆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解释结构模型 供应链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家岭 廖妍俨 +2 位作者 孙棣 张倩 龙四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3-168,共6页
该研究从样品前处理、萃取条件两个方面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检测条件为:用高纯水将白酒样稀释至酒精度为10%vol,同时向样品中加入NaCl,并使其质量浓度为0.05g/mL,调节样品体系... 该研究从样品前处理、萃取条件两个方面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检测条件为:用高纯水将白酒样稀释至酒精度为10%vol,同时向样品中加入NaCl,并使其质量浓度为0.05g/mL,调节样品体系的pH值为8;在70℃条件下,采用50/30μmDVB/CAR/PDMS固相萃取头萃取50min,汽化室温度250℃的条件下解吸3min。方法学研究表明,在0.05~20mg/L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种吡嗪类物质方法的检出限(S/N=3)为1.37~6.78μg/L,回收率87.6%~105.4%,相对标准偏差为4.61%~6.37%。用该方法对5种酱香型白酒检测,所测样品中吡嗪类物质含量在0~29mg/L,其中1^#酒样中吡嗪类物质的含量最高,达到25.7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类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河 张宿义 +7 位作者 敖宗华 丁海龙 杨艳 李德林 罗杰 苏占元 王超 毛洪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共4页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是在酯化酶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将酒尾、黄水、底锅水等酿造副产物中的有机酸类、醇类等在酯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以己酸乙酯为主的白酒香味成分的混合液。现在通过人为的控制酯化条件...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是在酯化酶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将酒尾、黄水、底锅水等酿造副产物中的有机酸类、醇类等在酯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以己酸乙酯为主的白酒香味成分的混合液。现在通过人为的控制酯化条件,利用黄水、酒尾等发酵副产物制备酯化液的反应技术在大部分白酒厂中都有应用。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生产原料、发酵条件、应用方式和效益分析,并分析了目前酯化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高效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酯化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大曲特征与工艺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赵金松 张立强 +3 位作者 郑佳 吴重德 周荣清 石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55,共6页
以不同区域和工艺条件的浓香大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PLFA指纹图谱、酿造特性参数和挥发性组分相关性,研究揭示了大曲微生物中优势菌群为真菌和G+菌;群落结构受峰值温度和区域环境影响显著;液化力等与产率直接相关酿造特征参数与真菌和G... 以不同区域和工艺条件的浓香大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PLFA指纹图谱、酿造特性参数和挥发性组分相关性,研究揭示了大曲微生物中优势菌群为真菌和G+菌;群落结构受峰值温度和区域环境影响显著;液化力等与产率直接相关酿造特征参数与真菌和G-菌的量及比例呈正相关;浓香大曲的主体特征香味组分是酸类和芳香族组分,其含量和比例取决于总PLFA和G-菌的量,真菌量对特征挥发性组分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微生物群落 酿造特征参数 挥发性组分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曲块部位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组分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金松 陈泽军 +3 位作者 吴重德 黄钧 石碧 周荣清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2,共4页
以3个批次的浓香大曲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曲表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组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部位间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和真菌构成,真菌是优势茵,尤其是在曲表,而在曲心中细菌比例较大。曲心的挥发性纽分的丰度高于曲... 以3个批次的浓香大曲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曲表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组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部位间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和真菌构成,真菌是优势茵,尤其是在曲表,而在曲心中细菌比例较大。曲心的挥发性纽分的丰度高于曲表,检出的挥发组分可分为七大类,其中酸类组分比例最高(86%~94%),次之为醇类组分,且部位间无显著区别。棕榈酸和反油酸是含量最高的单组分,其次是亚油酸、硬脂酸和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RDA的结果表明,含氮类、醇类和酮类组分均与G^+、G^-呈正相关,醛类、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与G^+、G^-、真菌和总PLFA及真菌/细菌呈正相关,酸类组分则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微生物 磷酸脂肪酸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夏两季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四大有机酸的变化及其对酒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方 邓波 +3 位作者 张宿义 苏占元 宋川 敖宗华 《酿酒科技》 2016年第5期70-74,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对羟基联苯比色法,通过连续跟踪春夏两季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四大有机酸(己酸、乙酸、乳酸及丁酸)的变化,并对春夏两季所产白酒酒样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尝评,从而判断出发酵过程中四大酸与白酒酒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乳...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对羟基联苯比色法,通过连续跟踪春夏两季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四大有机酸(己酸、乙酸、乳酸及丁酸)的变化,并对春夏两季所产白酒酒样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尝评,从而判断出发酵过程中四大酸与白酒酒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乳酸,其他3种有机酸的含量均为春季大于夏季的。春季的酒质优于夏季,且其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糟醅 有机酸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型大曲中曲香与微生物和生理生化指标间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曹振华 沈才洪 +8 位作者 秦辉 王松涛 王小军 沈才萍 邬捷峰 敖宗华 王超 刘青青 苏占元 《酿酒科技》 2016年第3期42-44,48,共4页
分析泸型大曲中水分、酸度、淀粉转化率、氨态氮、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和微生物指标与曲香的关系。结果表明,酸度、淀粉转化率、氨态氮、芽孢杆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与曲香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范围内,酸度、淀粉转化率和氨态氮含量越... 分析泸型大曲中水分、酸度、淀粉转化率、氨态氮、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和微生物指标与曲香的关系。结果表明,酸度、淀粉转化率、氨态氮、芽孢杆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与曲香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范围内,酸度、淀粉转化率和氨态氮含量越高,芽孢杆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越多,曲香就越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曲香 酸度 理化指标 氨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丢糟、淀粉生产浓香型大曲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超 张宿义 +9 位作者 董异 敖宗华 税梁扬 李德林 秦辉 沈才萍 王小军 曹振华 苏占元 张方 《酿酒科技》 2016年第7期27-31,36,共6页
以不同比例的丢糟、淀粉和优质小麦为原料制作大曲,跟踪分析了大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丢糟、淀粉添加量对大曲发酵过程中的水分、酸度、淀粉、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主要微生物类群均有不同... 以不同比例的丢糟、淀粉和优质小麦为原料制作大曲,跟踪分析了大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丢糟、淀粉添加量对大曲发酵过程中的水分、酸度、淀粉、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主要微生物类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其成品曲的感官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丢糟、淀粉添加量分别为A5、B5时大曲的质量最优,大曲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得以优化,提高了大曲质量,降低了10%左右的原料成本,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丢糟 淀粉 大曲 理化指标 微生物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所用高粱原料中16种稀土元素的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建 马义虔 +2 位作者 朱丽波 邵飞龙 卢垣宇 《酿酒科技》 2017年第5期103-106,116,共5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0份酱香型白酒所用高粱原料中16种稀土元素钪、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镥。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ICP-MS同时测定16种稀土元素,选取In为内标元素消除非质...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10份酱香型白酒所用高粱原料中16种稀土元素钪、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镥。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ICP-MS同时测定16种稀土元素,选取In为内标元素消除非质谱干扰。结果表明,10份高粱中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数量均有差异,含量范围为0.0018~0.074 mg/kg,4—6号高粱均能检测出16种稀土元素,1—3号和7—10号高粱分别检测出了10~12种和4~6种稀土元素。结果证实,酱香型白酒所用高粱原料中16种稀土元素的测定可以应用于产地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高粱 稀土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糟醅农残多联GC-MS/MS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娟 刘兴平 +6 位作者 王明 敖宗华 廖源 黄小军 刘小刚 边名鸿 王晓芹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本文对糟醅中9种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法/三重四级杆质谱法(GC-MS/MS)检测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试验优化了样品处理过程的提取和净化两部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糟醅样经20m L乙腈+二氯甲烷混合溶液(2∶1)超... 本文对糟醅中9种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法/三重四级杆质谱法(GC-MS/MS)检测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试验优化了样品处理过程的提取和净化两部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糟醅样经20m L乙腈+二氯甲烷混合溶液(2∶1)超声萃取2次,浓缩液经过NH2小柱净化,25m L甲醇+丙酮混合溶液(1∶1)洗脱,能够获得较好的回收率。优化后所得方法回收率在88.33-118.86%,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45-1.86μg/kg和1.51-6.21μg/kg。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满足糟醅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醅 农残 前处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丢糟制大曲应用于酿酒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超 张宿义 +9 位作者 董异 敖宗华 税梁扬 李德林 秦辉 罗明 王小军 曹振华 苏占元 张方 《酿酒科技》 2016年第8期108-112,共5页
以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为基础,中温大曲为对照,定期取糟醅综合样测定各项理化指标,结合基酒的色谱分析及感官评定进行酿酒对比实验,探讨丢糟制大曲的酿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窖和对比窖的温度变化规律均符合"前缓、中挺、后... 以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为基础,中温大曲为对照,定期取糟醅综合样测定各项理化指标,结合基酒的色谱分析及感官评定进行酿酒对比实验,探讨丢糟制大曲的酿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窖和对比窖的温度变化规律均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变化趋势;(2)实验窖和对比窖的酸度、淀粉、水分、还原糖、酒精度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了一致性;(3)丢糟制大曲的生产应用,显著提高大曲酒产量的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大曲酒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淀粉 丢糟制大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酒中乙醇稳定碳同位素的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 马义虔 +2 位作者 邵飞龙 卢垣宇 朱丽波 《酿酒科技》 2017年第6期116-118,122,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青梅酒中乙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青梅酒与丙酮混合后,用GC-IRMS法测定乙醇的δ^(13)C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测定青梅酒中乙醇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准确率和精确度均满足... 建立了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青梅酒中乙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青梅酒与丙酮混合后,用GC-IRMS法测定乙醇的δ^(13)C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测定青梅酒中乙醇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准确率和精确度均满足测定需求。通过测定4个品牌青梅酒中乙醇的δ^(13)C值,品牌A、B、C和D青梅酒中乙醇δ^(13)C值分别为-13.87‰^-13.56‰、-14.30‰^-13.60‰、-14.29‰^-13.86‰和-14.09‰^-13.52‰。表明本方法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青梅酒的产地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酒 乙醇 稳定碳同位素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卫宇 苏占元 +3 位作者 杨晓军 张宿义 秦辉 赵金松 《酿酒科技》 2018年第6期34-46,共13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GC/Q-TOFMS)建立了一种测定白酒中79种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79种物质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方法回收率在95.67%~106.32%,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7~1.69 mg/L和0.081~5...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GC/Q-TOFMS)建立了一种测定白酒中79种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79种物质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方法回收率在95.67%~106.32%,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7~1.69 mg/L和0.081~5.07 mg/L。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满足白酒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 测定 白酒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酒的生态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邹强 钟杰 +2 位作者 胡承 瞿进 胡永松 《酿酒》 CAS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生态化是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是通向白酒产业新型工业化和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从生态酿酒的理论依据、生态酿酒的发展过程和生态酿酒的践行三方面对中国白酒的生态化进行了论述,描绘中国白酒生态化的远景,指出白酒行业人士一定要... 生态化是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是通向白酒产业新型工业化和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从生态酿酒的理论依据、生态酿酒的发展过程和生态酿酒的践行三方面对中国白酒的生态化进行了论述,描绘中国白酒生态化的远景,指出白酒行业人士一定要以推进白酒的生态化为己任,实现白酒产业与生态环境、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 生态酿酒 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所用高粱中碳同位素的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飞龙 张建 +3 位作者 马义虔 朱丽波 卢垣宇 张琼 《酿酒科技》 2017年第6期123-125,共3页
高粱作为酱香型白酒酿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品质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着白酒酿造的品质。高粱的生长环境决定其本身有机成分品质的好坏,通过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测量A、B两个地区高粱中有机组分碳的同位素比(δC^(13)/C^(12))进行比较... 高粱作为酱香型白酒酿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品质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着白酒酿造的品质。高粱的生长环境决定其本身有机成分品质的好坏,通过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测量A、B两个地区高粱中有机组分碳的同位素比(δC^(13)/C^(12))进行比较,建立测量方法,区分产地,可使优质高粱品种产地溯源性得到保护,避免掺假,从而确保白酒酿造工艺的稳定性和优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高粱 稳定同位素 溯源性 有机组分-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占元 郑若欣 +1 位作者 杨晓军 赵金松 《酿酒》 CAS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基因致癌物,应用GC/MS方法对3种香型白酒和原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EC含量范围为19.6μg/kg^288μg/kg,其中低端白酒比中高端白酒含量较低;酱香型白酒中EC含量均值小于100μ...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基因致癌物,应用GC/MS方法对3种香型白酒和原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EC含量范围为19.6μg/kg^288μg/kg,其中低端白酒比中高端白酒含量较低;酱香型白酒中EC含量均值小于100μg/kg,小曲清香白酒中的EC含量为25.5μg/kg^92.3μg/kg;相比原酒中老窖明显高于新窖,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EC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GC/MS 白酒 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酒丢糟压榨液为原料的酯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文江 杨艳 +3 位作者 敖灵 梁丽静 宋川 雷翔云 《酿酒科技》 2017年第9期98-101,共4页
利用白酒丢糟压榨液为原料,分别进行非酶促酯化和酶促酯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酯化时间的延长,非酶促和酶促酯化条件下总酸降低速率、降低量与总酯增加速率、增加量有明显差异;不同乙醇浓度对非酶促酯化或酶促酯化效果也有明显差异。综... 利用白酒丢糟压榨液为原料,分别进行非酶促酯化和酶促酯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酯化时间的延长,非酶促和酶促酯化条件下总酸降低速率、降低量与总酯增加速率、增加量有明显差异;不同乙醇浓度对非酶促酯化或酶促酯化效果也有明显差异。综合比较,基于白酒丢糟压榨液为原料的酯化反应较优酯化条件为:酯化酶B、乙醇浓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丢糟 压榨液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白酒中8种吡嗪类化合物 被引量:7
19
作者 龙四红 廖妍俨 +4 位作者 孙棣 陈学航 黄家岭 李红洲 梁桂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快速测定白酒中8种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HPLC色谱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色谱条件为Phenomenon Gemini 5μC6-Phenyl 110A色谱柱(250 mm×4.6 m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快速测定白酒中8种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HPLC色谱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色谱条件为Phenomenon Gemini 5μC6-Phenyl 110A色谱柱(250 mm×4.6 m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磷酸水溶液(pH=2.1),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348 nm。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1~0.998,检出限为0.05~0.24μg/mL,重复性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2%~3.83%,精密度试验结果RSD为1.04%~2.4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7%~99.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同时将白酒中8种吡嗪类化合物完全分离,可用于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白酒中酯、醇、酸等微量组分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芳芳 袁丽 吴卫宇 《酿酒》 CAS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实验使用CPWAX 57CB毛细管柱(50m×0.25mm×0.20μm),对白酒中醇类、酯类、酸类等色谱成分的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内标法定量,建立白酒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最佳条件下,62min内30种成分被有效分离,分离度高,稳定性好,标准曲线皆... 本实验使用CPWAX 57CB毛细管柱(50m×0.25mm×0.20μm),对白酒中醇类、酯类、酸类等色谱成分的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内标法定量,建立白酒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最佳条件下,62min内30种成分被有效分离,分离度高,稳定性好,标准曲线皆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都在0.9999以上,大大的提高了对白酒色谱组分的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组分 气相色谱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