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
1
作者 叶思齐 陆化杰 +2 位作者 张弼强 赵懋林 倪振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8-1267,共10页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评估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丰度,掌握鸢乌贼资源分布与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用广义加性模型(GAM),...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评估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丰度,掌握鸢乌贼资源分布与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用广义加性模型(GAM),结合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对2015~2021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进行标准化研究,并评价各因子对CPUE的影响。GLM模型结果显示,6个变量对CPUE影响显著,依次为年份(Year)、月份(Month)、经度(lon)、纬度(lat)、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 a);依次加入六个显著变量构建GAM模型,并通过对不同GAM模型的AIC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包含6个变量的GAM模型AIC值最小且模型最优,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37.80%。研究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高CPUE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期间,13°N~20°N、58°E~66°E、SST为26.0~29.0°C、chl a为0.07~0.73 mg/m^(3)的海域内。整体而言,基于GLM模型和GAM模型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能够较好地反映鸢乌贼资源的丰度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西北印度洋 灯光罩网渔业 CPUE标准化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阳东 陈新军 +1 位作者 朱国平 韩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9,共5页
针对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日志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所存在的数据质量差、难以保存、作业效率低等弊端,结合Pocket PC移动终端的优越性,提出利用Pocket PC平台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并分别就近海调查和远洋调查数据采集提出了... 针对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日志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所存在的数据质量差、难以保存、作业效率低等弊端,结合Pocket PC移动终端的优越性,提出利用Pocket PC平台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并分别就近海调查和远洋调查数据采集提出了相应的基于Pocket PC平台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然后以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为例,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实践检验,该系统可较好地完成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的数据采集任务,同时也表明了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讨论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和相关技术可为海洋渔业和海洋环境相关的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信息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调查 POCKET PC 移动数据采集 WINDOWS MOB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种形态学技术的裘氏鳄头冰鱼与南极小带腭鱼耳石外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钱胡蕊 朱国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0,共9页
为研究多种形态学技术对南极冰鱼耳石的种群分类效果,利用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南极小带腭鱼(Cryodraco antarcticus)样本,对描述耳石的5种基础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并转换为7种形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两种冰鱼间的耳石... 为研究多种形态学技术对南极冰鱼耳石的种群分类效果,利用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和南极小带腭鱼(Cryodraco antarcticus)样本,对描述耳石的5种基础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并转换为7种形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两种冰鱼间的耳石形态学差异,再利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法和随机森林法对两种耳石的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两种冰鱼的耳石参数和体长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裘氏鳄头冰鱼的体长与部分耳石参数呈幂函数关系,而南极小带腭鱼耳石的长、高、面积、周长、质量与体长均呈对数关系。裘氏鳄头冰鱼较南极小带腭鱼耳石环率更低,即更趋近于圆,更为规则。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无法区分两类耳石,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两种鱼类的耳石,而逐步判别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的判别率分别达到98.78%和91.67%。逐步判别分析在小样本分析中具有优势,随机森林分析则适用于大样本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形态 傅里叶分析 主成分分析 随机森林 南极小带腭鱼 裘氏鳄头冰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张纲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健 蒋瑞 +2 位作者 方远浩 王忠秋 倪震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50,共11页
张纲张网是我国近海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当前渔业管理中规定了张纲张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但渔民实际使用的网目尺寸与之差异很大,造成渔获中幼鱼比例大。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目尺寸对主要捕捞对象的尺寸选择性,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使... 张纲张网是我国近海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当前渔业管理中规定了张纲张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但渔民实际使用的网目尺寸与之差异很大,造成渔获中幼鱼比例大。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目尺寸对主要捕捞对象的尺寸选择性,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使用平行作业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35、40、45、50、55 mm)网囊的选择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网囊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50%选择体长L5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放大网目尺寸能有效减少幼鱼渔获,L50与网目尺寸(Me)的线性关系为:小黄鱼L50=2.79×Me-1.45,带鱼L50=4.27×Me-38.28,银鲳L50=1.79×Me+28.66。此次试验不同网目尺寸网囊的L50相比其它研究结果较大,推测试验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东、黄海主要捕捞对象的可捕规格,认为目前55 mm的网囊网目尺寸能实现张纲张网对3种主要捕捞对象的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纲张网 网目大小 尺寸选择性 网囊 平行作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张网对黄鲫和小黄鱼的年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健 蒋瑞 王忠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532,共8页
渔具对捕捞对象的年龄选择性对于渔业资源评估等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关研究较少。使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35 mm和45 mm的近海张网对黄鲫(Setipinna taty)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年龄选择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 渔具对捕捞对象的年龄选择性对于渔业资源评估等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关研究较少。使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35 mm和45 mm的近海张网对黄鲫(Setipinna taty)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年龄选择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2种年龄选择性曲线模型:即估算网囊对个体体长选择性后根据个体生长方程换算和直接使用Logistic曲线代表年龄选择性曲线;通过对渔获体长分布和年龄分布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2种年龄选择性曲线均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网囊对黄鲫和小黄鱼的50%选择年龄t50和年龄选择范围SRt均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加,35 mm和45 mm网目尺寸的网囊对黄鲫的t50分别约为4月龄和8月龄,对小黄鱼的t50分别约为0.6龄和1.5龄,明显小于黄鲫和小黄鱼的推荐开捕年龄,反映出目前近海张网渔具网目过小,可能会对幼鱼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网 年龄选择性 网囊 网目尺寸 黄鲫 小黄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透明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清澄 高玉珍 +1 位作者 花传祥 杨明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4,共9页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小型鱼(Kn L≤240 mm)和71%中型鱼(240 mm314 mm)耳石类型Ⅱ、类型Ⅲ占优。肉体长在280 mm以下的类型Ⅰ耳石比例较大,耳石没有形成透明带,随着Kn L的增加,类型Ⅱ和类型Ⅲ在肉体长组的比例增加。耳石透明带最早在202 mm时开始形成,秋刀鱼耳石第1条透明带主要在260~280 mm之间形成,以中型鱼为主;秋刀鱼耳石第2条透明带主要在290~310 mm之间形成,以大型鱼为主。雌性和雄性秋刀鱼耳石在各耳石类型下无显著差别(P=0.064〉0.05)。耳石类型Ⅰ比例在月份间变化大,在10月和11月份耳石类型Ⅰ比例占优,分别为44.1%和36.4%,多为小型和中型鱼,6月和7月份耳石类型Ⅱ和类型Ⅲ比例大约为40%,多数为大型和特大型鱼,表明大型鱼比小型和中型鱼早到达索饵场进行索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耳石类型 透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摄食习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静 陆化杰 +2 位作者 王芮 欧玉哲 陈新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0-1257,共8页
内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器官之一,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内壳的生长具有不可逆性,是记录鸢乌贼整个生活史信息的良好载体。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 内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器官之一,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内壳的生长具有不可逆性,是记录鸢乌贼整个生活史信息的良好载体。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个体间的营养生态位关系、摄食习性等。结果表明,雌、雄鸢乌贼个体的内壳δ^(13)C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δ^(15)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生态位结果显示,雄性群体的生态位宽幅比雌性群体的要大。雌、雄个体的内壳生长对δ^(13)C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雌、雄个体的内壳生长对δ^(15)N均有显著影响(P<0.05),δ^(13)C(1.28‰)和δ^(15)N(3.46‰)值的变化表明鸢乌贼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洄游现象,营养等级发生改变,且同时期的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捕食营养层级更高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内壳 稳定同位素 摄食 西北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头足类角质颚特征研究Ⅰ:轮廓与特征点提取 被引量:3
8
作者 贺芊菡 孙翁杰 +2 位作者 刘必林 孔祥洪 林龙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3-1500,共8页
轮廓与特征点研究是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特征鉴别的基本方法,对于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动描绘与标定,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不仅可以降低手动提取带来的误差、提高准确性,而且更加快速、便捷。文章将利用计... 轮廓与特征点研究是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特征鉴别的基本方法,对于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动描绘与标定,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不仅可以降低手动提取带来的误差、提高准确性,而且更加快速、便捷。文章将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头足类角质颚的轮廓与特征点,首先将自制装置拍摄得到的角质颚三视图放入MTALAB软件中进行编程处理,然后利用Canny算法提取角质颚轮廓,最后根据地标点的定义标定特征点位置并建立空间坐标系得到角质颚的特征点坐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角质颚的轮廓图像以及特征点坐标是可行的,当标准差σ取值为0.1时角质颚轮廓图效果最佳,在得到的轮廓图上进行特征点的标定,通过迭代遍历轮廓图获得各个特征点的空间坐标。研究分析认为,将计算机视觉应用于头足类角质颚形态学的研究可以提高研究的便捷性,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颚 特征点 计算机视觉 边缘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印度洋、南海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炎 王丛丛 +2 位作者 刘必林 林龙山 李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6-408,共13页
为了解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种群遗传结构,更好地对鸢乌贼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测定了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南海北部和南部4个鸢乌贼群体共120尾个体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基因... 为了解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种群遗传结构,更好地对鸢乌贼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测定了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南海北部和南部4个鸢乌贼群体共120尾个体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基因,分别对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展开研究。结果显示,4个群体总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单倍型多样性为0.27332和0.981,其中南海北部海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为0.989,南海南部海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为0.30660。构建的单倍型网状图和系统发育树显示,东印度洋和南海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54.90%来自于组群间;群体间的F_(st)(F-statistics)分析表明,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8588,南海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2536,表明南海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东印度洋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东印度洋赤道两侧频繁的洋流活动可能是导致赤道南北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东印度洋与南海之间的地理隔离则导致两个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综上所述,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群体是两个独立的群体,在渔业管理上也应视为两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种群遗传结构 细胞色素B基因 东印度洋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PUE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1 位作者 黄硕琳 冯慧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其资源评估工作已成为热点问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可以为开展有效的资源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其资源评估工作已成为热点问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可以为开展有效的资源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如海表面温度、海表温度梯度、海表面高度等,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进行CPUE标准化。结果显示,根据BIC准则,在GLM模型结果中,年份、月份、经度、纬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海表温度梯度及年份与月份对CPUE具有显著影响,并组成了GLM模型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52.47%;在GAM模型结果中,除上述8个影响变量外,交互项月份与经度和月份与纬度也对CPUE影响较大,GAM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61.9%。通过5-fold交叉验证分析发现,GAM模型标准化结果较优于GLM模型,更适合于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CPUE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广义可加模型 广义线性模型 CPUE标准化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头足类角质颚特征研究Ⅱ:形态学参数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芊菡 孙翁杰 +2 位作者 刘必林 孔祥洪 林龙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259,共8页
角质颚形态被广泛应用于头足类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基于游标卡尺的手动径向测量是获取角质颚形态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角质颚形态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MATLAB编程提取角质颚特征点及空间坐标,然后计算特征... 角质颚形态被广泛应用于头足类种类鉴定与种群判别,基于游标卡尺的手动径向测量是获取角质颚形态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角质颚形态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MATLAB编程提取角质颚特征点及空间坐标,然后计算特征点间的空间距离,最后将提取的角质颚形态学参数值与手动径向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两种方法对每个头足类角质颚样本进行十次重复测定所得形态学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接近,除形态学参数上脊突长之外,计算机视觉所测的数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手动测量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说明计算机视觉所测量结果准确,更加逼近真值;分析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可知,计算机视觉重复多次提取每个样本的角质颚形态学参数的结果离散程度更低,测量值更加聚集于真实值附近,精密度更高。计算机视觉不仅为头足类角质颚参数测量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方法,同时还将大幅促进角质颚形态学参数在头足类种群判别与种类鉴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颚 形态参数 计算机视觉 手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内壳形态特性研究
12
作者 陈静 陆化杰 +2 位作者 王芮 欧玉哲 陈新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32,共10页
为探究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内壳的形态特性,利用2019年9—11月中国灯光罩网作业在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594尾鸢乌贼样本,通过内壳结构研究生长特性及不同性别间生长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内壳长(gladius lengt... 为探究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内壳的形态特性,利用2019年9—11月中国灯光罩网作业在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594尾鸢乌贼样本,通过内壳结构研究生长特性及不同性别间生长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内壳长(gladius length,GL)、翼长(vanes length,VL)、尾锥长(cones length,CL)、尾锥宽(greatest width of cones,GWC)和叶轴最大宽度(greatest width of proostracum,GWP)可作为描述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内壳外形变化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除VL外所有特征参数与胴长(mantel length,ML)的生长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所有特征参数与体重(body weight,BW)的生长关系也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根据方程拟合与AIC(Akaike s Information Criterion)比较,内壳的参数与胴长和体重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线性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等表示。由于内壳参数测量相对于胴长测量误差小更准确,因此内壳参数可用于鸢乌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比不同头足类内壳结构与胴体的函数关系的差异,可用内壳参数作为种群划分的参考,也为利用内壳结构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及资源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鸢乌贼 内壳 生长参数 西北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外海鲯鳅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初步研究
13
作者 许骆良 王伟杰 钱卫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根据2012年5~7月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探捕海域在83°W^87°W、10°S^14°S)鲯鳅资源的探捕调查资料,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鲯鳅的叉长范围为31~121cm,优势叉长为30~50cm,占57.4%;在个体大小的... 根据2012年5~7月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探捕海域在83°W^87°W、10°S^14°S)鲯鳅资源的探捕调查资料,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鲯鳅的叉长范围为31~121cm,优势叉长为30~50cm,占57.4%;在个体大小的空间分布上,探捕海域北部比南部个体略微偏大;雌性叉长(l)与体质量(m)关系式为m=5×10-4·l2.236 2(R2=0.940 5;n=104 9),雄性为m=5×10-4l2.209 6(R2=0.958 0,n=851);雌性鲯鳅比例稍高,占55.2%。探捕海域鲯鳅鱼资源密度较高,CPUE值范围为2~23.6 kg/(人·h),平均为11.6 kg/(人·h);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其中CPUE最高的区域在84°W^86°W、12°30′S^13°30′S附近;探捕期间6月份的最高平均CPUE为16.37 kg/(人·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鲯鳅 秘鲁外海 生物学特性 资源分布 CP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西海岸3种虾类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有成 黄斌 +3 位作者 张健 王建城 石肖飞 石建高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0-550,共11页
为了解马达加斯加西海岸虾类的资源分布特征,利用中国水产有限公司马达加斯加代表处2012—2019年拖网渔业生产数据,基于GAM模型分析主要渔获种类(印度白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独角新对虾Metapenaeus monoceros和短沟对虾Penaeus se... 为了解马达加斯加西海岸虾类的资源分布特征,利用中国水产有限公司马达加斯加代表处2012—2019年拖网渔业生产数据,基于GAM模型分析主要渔获种类(印度白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独角新对虾Metapenaeus monoceros和短沟对虾Penaeus semisulcatus)CPUE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印度白虾的CPUE从三月份开始呈逐月递减的趋势,而独角新对虾和短沟对虾CPUE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空间上,印度白虾和独角新对虾CPUE在经度上自东向西、纬度上自南向北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短沟对虾CPUE在渔场南北端较高;水深对短沟对虾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于各环境因子,径流对独角新对虾和短沟对虾CPUE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降水对印度白虾和短沟对虾CPUE有显著影响(P<0.05),海表面温度对独角新对虾CPUE有显著影响(P<0.05),独角新对虾和短沟对虾CPUE随海面高度距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浓度对3种虾的CPUE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马达加斯加西海岸主捕虾类资源丰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易受海洋环境、降水和径流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开展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度评估、规范渔业管理、养护渔业资源、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达加斯加西海岸 拖网 印度白虾 独角新对虾 短沟对虾 CPUE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幼鱼释放装置在张网渔具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健 王忠秋 +1 位作者 张新峰 金宇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3,共8页
近年来,张网渔具渔获中幼鱼比重大的问题突出,而使用放大网目等传统手段在一些场合下并不适用。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刚性幼鱼释放装置,该装置由3个框架组合构成、框架使用铰链连接、外型呈Y型,并通过2014年冬季海上测试,分析这一... 近年来,张网渔具渔获中幼鱼比重大的问题突出,而使用放大网目等传统手段在一些场合下并不适用。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刚性幼鱼释放装置,该装置由3个框架组合构成、框架使用铰链连接、外型呈Y型,并通过2014年冬季海上测试,分析这一装置对幼鱼的释放效果。海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安装于张网囊头网部、不锈钢材料、栅栏间距2 cm、分隔框架与来流方向呈60°的装置能释放90%的幼鱼并同时保留大部分大个体渔获。该Y型幼鱼释放装置角度可调等特点使其功能得以扩展、适用性增大,可为今后开展过滤性渔具幼鱼释放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网 幼鱼 刚性 释放装置 释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水上集鱼灯水中照度分布及优化配置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3
16
作者 沙锋 钱卫国 +1 位作者 吴仲琪 陈幸骏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采用叠加法照度计算模式,根据一组鲐鱼灯光围网渔船中3艘不同渔船的水上集鱼灯布置参数,使用自行开发的水上集鱼灯水下光场计算系统,对各船的水中照度分布进行了计算,获得船舷右侧中部水深方向200m范围内不同深度的照度,并使用Surfer 8.... 采用叠加法照度计算模式,根据一组鲐鱼灯光围网渔船中3艘不同渔船的水上集鱼灯布置参数,使用自行开发的水上集鱼灯水下光场计算系统,对各船的水中照度分布进行了计算,获得船舷右侧中部水深方向200m范围内不同深度的照度,并使用Surfer 8.0软件绘制等值曲线图,结果表明:主灯船在总功率为180kW的情况下,10lx的等照度曲线水平方向最远在56m左右,水深方向不超过20m;离船水平距离40m、垂直距离40m处的照度约为0.01lx。副灯船在总功率为120kW的情况下,10lx的等照度曲线水平方向最远在46m左右,水深方向不超过18m;离船水平距离33m、垂直距离38m处的照度约为0.01lx。网船在总功率为40kW的情况下,10lx的等照度曲线水平方向最远在45m左右,水深方向不超过15m;离船水平距离30m、垂直距离35m处的照度为0.01lx左右。从集鱼灯的配置情况来看,主灯船、副灯船与网船目前的配置均较好,但主灯船在灯距增大到0.26m、灯高增大到5m时可增加1.6%的有效水体体积,副灯船在灯距减少到0.28m、灯高增大到5m时可增加2.1%的有效水体体积,网船在灯距增大到0.64m、灯高增大到9m时可增加1.7%的有效水体体积。计算结果还表明,大幅度的增加光诱渔船的集鱼灯功率并不能很有效的提高该船的光诱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围网 水中照度 集鱼灯 渔船 鲐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的适温效应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文杰 朱国平 +2 位作者 胡桂森 刘子俊 许柳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水温是影响南极磷虾种群分布及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南极磷虾进行船上暂养试验,采用渐变式、急变式2种温控方式,分析南极磷虾对海水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适宜临界海水温度为7℃左右,临界海水温度为14℃左右。南极磷... 水温是影响南极磷虾种群分布及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南极磷虾进行船上暂养试验,采用渐变式、急变式2种温控方式,分析南极磷虾对海水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适宜临界海水温度为7℃左右,临界海水温度为14℃左右。南极磷虾对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适应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海水温度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杰 许强华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重要的经济大洋性头足类,其种群结构较为复杂。本研究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8个基因座位上,共检测出172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位检测到10...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重要的经济大洋性头足类,其种群结构较为复杂。本研究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8个基因座位上,共检测出172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位检测到10~30个等位基因不等。8个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1.5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074 1。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300 0~0.775 0,期望杂合度(He)为0.484 2~0.977 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4 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73 4。8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853 6。以卡方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发现8个基因座位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Fst分析显示该群体无明显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揭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种群显示了高水平的微卫星多态性,该海域阿根廷滑柔鱼群体的遗传多态性水平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密集捕捞压力后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证明微卫星分子标记是研究该物种自然种群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渔具分类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健 金宇锋 +1 位作者 石建高 孙满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随着渔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以及全国渔具准入标准制订和实施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现有的渔具分类国家标准《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GB/T 5147-2003)在对渔具的具体分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比我国渔... 随着渔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以及全国渔具准入标准制订和实施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现有的渔具分类国家标准《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GB/T 5147-2003)在对渔具的具体分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比我国渔具分类国家标准和FAO渔具统计分类国际标准(ISSCFG),分析了两个标准在渔具分类的定位、具体分类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笔者在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国家标准在"类"、"型"和"式"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完整性、灵活性、适应性、区分缺乏统一依据等问题,提出了对我国现有渔具分类国家标准进行修订等建议,以期加快对现有国家标准的复审和修订,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并使各项渔业管理工作具有统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具 分类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影响模型在渔具选择性分析中的Excel VBA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伦 张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影响渔具选择性的因素包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因此混合影响模型成为了渔具选择性研究中分析网次间差异的常用模型,但目前对于这一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的讨论较少。本文从混合影响模型在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中的模型原理出发,通过Excel... 影响渔具选择性的因素包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因此混合影响模型成为了渔具选择性研究中分析网次间差异的常用模型,但目前对于这一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的讨论较少。本文从混合影响模型在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中的模型原理出发,通过Excel的VBA编程功能,实现了模型分析的自动化,并实现模型拟合和模型简化及优劣性判断。使用实例分析和对比后发现基于Excel VBA的这一实现方法不仅可快速、简便地进行混合影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及简化和比较,而且还有助于了解模型实现的具体方法,进而根据实际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改和补充,可为今后开展渔具选择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分析 混合影响模型 网次间差异 EXCEL V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