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ODE-GAM模型的太平洋中部大眼金枪鱼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周淑婷 邹晓荣 李东旭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太平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科学生产及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8―2021年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数据,结合... 【目的】研究太平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科学生产及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8―2021年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数据,结合表层、100、200、300 m海水温度,海水表层盐度和海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等同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广义可加性神经遗忘决策集成模型(NODE-GAM)分析太平洋大眼金枪鱼CPUE时空分布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与结论】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渔获数量和CPUE值在年际分布和月度分布上的差异均很大。整体来看,太平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盛渔期为9―12月,低潮期为1―8月;2018―2021年间,渔场范围有逐年向东向南扩散的趋势,其中高产渔场区主要集中在赤道两侧、10°N―10°S之间的广阔海域。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CPUE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200 m海水温度、100 m海水温度、300 m海水温度、海水表面温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海水表层盐度。NODE-GAM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85,较广义可加性模型、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别降低了63.0%、43.3%和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太平洋 NODE-G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延绳钓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利明 李轶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延绳钓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渔获效率与能源消耗。文章总结了国内外金枪鱼延绳钓力学性能由最初的海上实测到动水槽模型试验再到数值模拟研究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结果显示:1)延绳钓的力学分析已从静态分析发展为动态分析;2)进行小尺度... 延绳钓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渔获效率与能源消耗。文章总结了国内外金枪鱼延绳钓力学性能由最初的海上实测到动水槽模型试验再到数值模拟研究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结果显示:1)延绳钓的力学分析已从静态分析发展为动态分析;2)进行小尺度延绳钓模型试验,目的是验证特定情况下数值模拟分析的准确性;3)根据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确定了延绳钓干线垂直阻力系数(CN90)为1.12和惯性力系数(Cm)为3。建议今后对延绳钓力学性能研究为:1)研究渔具材料刚度、阻尼对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2)结合金枪鱼的行为特征研究其上钩后的水动力,并将其考虑到模型之中,使模型与实际作业状态更加接近;3)对于渔具与海流、渔船、绞机和渔获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绳钓 力学性能 海上实测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嘉容 杨晓明 +1 位作者 戴小杰 邹莉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掌握不同水层的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根据2015-2017年中国大陆在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渔获率与各... 为掌握不同水层的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根据2015-2017年中国大陆在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渔获率与各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获取各环境因子相关系数,对相关性较大的环境因子分组建模。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与120 m水深温度、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面高度、120 m水深温度与海表面高度、300 m水深温度与300 m水深盐度为高度相关因子,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小;2)模型的总解释偏差介于30%~40%,各环境因子重要性依次为120 m水深温度、海表温度、300 m水深温度、120 m水深盐度、海表面高度、300 m水深盐度、海表盐度、混合层深度、海面风场南北分量、海面风场东西分量、叶绿素a浓度;3)120 m水深温度与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在15~30℃呈负相关。海表温度整体趋势与120 m水深温度类似,其中在25~28℃呈正相关。300 m水深温度与CPUE在10~18℃呈现明显的正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 相关分析 广义可加模型 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大眼金枪鱼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党莹超 陈屹林 +3 位作者 戴小杰 李云凯 吴峰 刘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水域(150°W-164°W,30°N-37°N)采集了14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品,并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共鉴别出36种饵料...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水域(150°W-164°W,30°N-37°N)采集了14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品,并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共鉴别出36种饵料种类,隶属于28科,优势饵料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魣蜥鱼(Lestidium prolixum)和眶灯鱼(Diaphus sp.),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分别为25.65%、14.48%、7.56%和6.77%。大眼金枪鱼在叉长为100~110 cm范围内的摄食强度最高,在性腺成熟度Ⅲ期的摄食强度也最高,而Ⅴ期的摄食强度最低,此外,在150~250 m水层中的摄食强度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征和摄食习性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和食物网结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摄食习性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不同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志华 杨晓明 田思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1,共11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延绳钓渔业主要捕捞目标物种,占金枪鱼年渔获量的1/3。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资源丰富,探究其渔业资源的空间格局特征,分析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对其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5—2...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延绳钓渔业主要捕捞目标物种,占金枪鱼年渔获量的1/3。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资源丰富,探究其渔业资源的空间格局特征,分析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对其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5—2019年中国大陆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按季度以3种空间尺度进行聚合(1°、2°和5°),以及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提供的5°网格数据,分别计算其空间格局特征,以比较不同空间尺度下资源分布格局的差异。结果表明:1)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空间格局方向特征的椭圆扁率大,所有尺度的空间格局均呈现显著的东西向分布,且资源的空间格局特征(资源的分布范围、扁率、分布方位角等)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2)同源的3种不同尺度数据反映的资源空间格局差异性较小,而不同源数据反映的则差异性较大;3)在同尺度5°网格数据中,相较于中西太平洋委员会数据,渔捞日志数据中空间格局的资源中心更偏东南,偏东约10°经度;4)采用较大尺度聚合的数据反映出的资源空间聚集特征更强,且不同尺度数据得到的资源空间热点区域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空间格局 标准差椭圆 热点分析 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滑柔鱼底拖网水动力性能研究
6
作者 郝玉鑫 万荣 +3 位作者 周成 叶旭昌 管青龙 张孝先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性浅海种,是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主要捕捞方式为鱿钓和底拖网。在阿根廷滑柔鱼底拖网作业过程中存在能耗高、船网匹配差等问题,需要对其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以六片...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性浅海种,是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主要捕捞方式为鱿钓和底拖网。在阿根廷滑柔鱼底拖网作业过程中存在能耗高、船网匹配差等问题,需要对其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以六片式小网目阿根廷滑柔鱼单船底拖网为母型网[200 m×113.8 m(84.6 m)],按照田内准则(大尺度比λ=30,小尺度比λ'=5)制作模型网,通过模型试验探究了拖速、浮沉比、水平扩张比(袖端间距与下纲长度比值)对底拖网网口高度、网具阻力、能耗系数和功率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拖速为3 kn、水平扩张比(L/S)为0.54时,浮沉比从0.6增至0.7,网口高度从9.66 m增至14.1 m,阻力从73.73 kN增至83.48 kN,但随着拖速的增大,浮沉比对网口高度和阻力的影响降低;拖网网口扫海面积小于200 m^(2)时,能耗系数受水平扩张比影响较大,反之,受网口高度影响较大;功率消耗随拖速和水平扩张比的增加而增大,拖速超过4.0 kn时,功率消耗占比船舶主机功率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底层拖网 水动力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东旭 邹晓荣 周淑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提高捕捞效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2018—2022年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数据,结合不同水层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盐度等环境因子,通... 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提高捕捞效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2018—2022年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数据,结合不同水层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盐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构建广义加性模型(GAM)和神级广义相加模型(nodeGAM),分析了太平洋中部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unit of effort,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的盛渔期在5—7月,CPUE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在5°S附近最盛。与GAM模型(偏差解释率为29.4%,均方误差为0.149)相比,nodeGAM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提高,偏差解释率达49.4%(提升68.02%),均方误差降至0.103(降低30.87%)。2种模型均表明,表层温度≥27℃、100 m水层温度15~20℃、表层盐度34.2‰~35.2‰、叶绿素a质量浓度0.1~0.25 mg·m^(-3)为黄鳍金枪鱼适宜的环境因子范围。与GAM模型相比,nodeGAM模型的拟合效果和解释能力更优,从模型输出的效应曲线来看,nodeGAM模型能更好地反映CPUE与环境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CPUE 环境因子 GAM模型 nodeGAM模型 中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对渔获物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党莹超 戴小杰 吴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3,共8页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最深;除大青鲨和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目标鱼种)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总渔获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14 h内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0小时达到峰值[1.44尾·(千钩·h)-1];浸泡时间在10~16 h内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1小时达到峰值[0.45尾·(千钩·h)-1]。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产和CPUE的标椎化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减少兼捕鱼种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 垂直分布 浸泡时间 渔获物 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厄尔尼诺事件中环境因子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分布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彩莉 杨晓明 朱江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共11页
金枪鱼围网鲣(Katsuwonus pelamis)主要作业渔场位于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厄尔尼诺事件对其分布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中国大陆地区渔船围网鲣渔捞日志数据及环境因子,构建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探讨不同类型厄尔尼... 金枪鱼围网鲣(Katsuwonus pelamis)主要作业渔场位于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厄尔尼诺事件对其分布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中国大陆地区渔船围网鲣渔捞日志数据及环境因子,构建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探讨不同类型厄尔尼诺事件对渔场空间分布及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MaxEnt模型能够较好预测渔场分布;2)中等强度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鲣渔场主要分布在赤道太平洋160°E附近,超强东部型和弱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鲣渔场主要分布在赤道太平洋170°E附近;3)50 m水深温度(Temperature of subsurface at 50 m depths,T50)、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影响鲣分布的关键因子,在中等强度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SSS贡献率最高;而在超强东部型和弱中部型事件中,T50贡献率最高;4)鲣渔场重心在经度方向上集中分布于160°E—175°W海域,不同尼诺事件下,适宜栖息地面积比分别为:中等中部型事件24%,超强东部型事件28%,弱中部型事件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厄尔尼诺事件 中西太平洋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䇲鱼渔场时空分布异质性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思琦 邹晓荣 +1 位作者 张鹏 丁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基于2012—2018年4—8月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䇲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WR)探究智利竹䇲鱼渔场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结果表明,环境因子海面温度基于GWR模型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54,校正... 基于2012—2018年4—8月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䇲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WR)探究智利竹䇲鱼渔场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结果表明,环境因子海面温度基于GWR模型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54,校正的拟合优度为0.34,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为1022.08;叶绿素a浓度基于GWR模型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48,校正的拟合优度为0.36,AIC值为2321.95;海面温度异常值的拟合优度为0.74,校正的拟合优度为0.58,AIC值为2268.07;海面高度异常值的拟合优度为0.72,校正的拟合优度为0.59,AIC值为2201.93;作业水深的拟合优度为0.46,校正的拟合优度为0.42,AIC值为2675.07;海面温度异常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䇲鱼渔场时空分布影响最大。GWR模型便于发现资源分布的“热点”海域,可为我国智利竹筴鱼渔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䇲鱼 东南太平洋 地理权重回归模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2标记的东南太平洋不同表型间茎柔鱼群体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豪 梁绪虹 +1 位作者 王丛丛 李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了解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大、中、小3种表型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结构,利用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2(ND2)基因,对东南太平洋大、中、小3种表型群,共90尾性成熟茎柔鱼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ND2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3个表... 为了解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大、中、小3种表型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结构,利用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2(ND2)基因,对东南太平洋大、中、小3种表型群,共90尾性成熟茎柔鱼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ND2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3个表型群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为0.81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_(i))为0.00240,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达到了100.45%,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均小于0.05(P>0.05),且基因流(N_(m))远大于1,说明3种表型的茎柔鱼未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呈极显著负值(F_(st)=-8.61773,P<0.01),核苷酸错配分布曲线均出现明显单峰,推测东南太平洋茎柔鱼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快速的群体扩张事件。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东南太平洋不同海域茎柔鱼大、中、小3个表型群之间因生殖行为可能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应属于同一个种群,在渔业管理上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ND2基因 种群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