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季振伟 邢勤旺 余为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分布易受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基于2014—202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捕捞数据,系统分析了该物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关键海洋环境因子的响...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分布易受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基于2014—202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捕捞数据,系统分析了该物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关键海洋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日本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高值区呈显著季节性迁徙规律:夏季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秋季则回迁至西南海域。在空间格局上,年际分布主要集中在145°E—160°E、35°N—45°N海域内,月际分布主要集中在145°E—155°E、37°N—44°N海域内;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年际CPUE呈下降趋势,但9—11月维持较高水平。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量化评估了海表面温度(SST)、100~200 m水层温度(T100、T150、T200)、0~200 m水层溶解氧(DO、DO100、DO150、DO200)、表层盐度(SSS)及叶绿素a浓度(Chl a)等环境因子对CPUE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相关因子对CPUE的非线性效应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其中SST的贡献率最高(累积偏差解释率为6.69%,p<0.001),而SSS与Chl a的偏差解释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季节性迁移和年际波动特征,呈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扩展趋势;海洋变暖可能对该资源造成新的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广义加性模型 海洋环境因子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境下中国东海鲐鱼栖息地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4
2
作者 武孝慈 冯志萍 余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减缓气候变化对鲐鱼渔场的不利影响,基于CMIP6气候模式输出的2.5 m (Temp_2.5 m)、25 m (Temp_25 m)和50 m (Temp_50 m)水温数据分析3种未来气候情境下(SSP126、S...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减缓气候变化对鲐鱼渔场的不利影响,基于CMIP6气候模式输出的2.5 m (Temp_2.5 m)、25 m (Temp_25 m)和50 m (Temp_50 m)水温数据分析3种未来气候情境下(SSP126、SSP370和SSP585)东海鲐鱼栖息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SSP126情境下,2015—2100年渔场内所有水层温度整体变化幅度较小。SSP370和SSP585情境下,各水层温度均明显上升。3个水层温度在2015—2020、2055—2060和2095—2100年具有明显空间变化。2015—2100年东海鲐鱼渔场的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适宜栖息地面积比例在SSP126、SSP370和SSP585情境下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不同气候变化情境下,东海鲐鱼适宜栖息地在2015—2020、2055—2060和2095—2100年3个时间段内主要分布在122°E—126°E、28°N—30°N范围内,不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渔场中部;此外,鲐鱼适宜栖息地重心具有向北移动的趋势。研究表明,在未来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东海海域不易形成适宜的鲐鱼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鲐鱼 栖息地 空间分布 气候变化 不同水层温度 中国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