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剂量减低的来那度胺/美法仑/醋酸泼尼松方案治疗老年虚弱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兴利 田洁 +5 位作者 罗菁 刘倩 欧阳皖雁 邱宏春 王焰 糜坚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5-822,共8页
目的·探讨剂量减低的来那度胺/美法仑/醋酸泼尼松(lenalidomide/melphalan/prednisone acetate,RMP)全口服方案在老年虚弱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 目的·探讨剂量减低的来那度胺/美法仑/醋酸泼尼松(lenalidomide/melphalan/prednisone acetate,RMP)全口服方案在老年虚弱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4月—2024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老年虚弱NDMM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RMP方案治疗。运用SPSS 27.0和R软件,对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22例接受RMP治疗的老年虚弱NDMM患者,中位年龄76.3(68.4,95.0)岁,中位随访25.5个月。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8.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率为3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0.53个月,其中≤75岁组中位PFS为25.23(95%CI 12.95~37.52)个月,>75岁组为18.23(95%CI 14.86~21.61)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组中位PFS为20.67(95%CI 13.57~27.76)个月,<PR组为8.53(95%CI 6.48~10.5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中位疗程数为11(2,24)个。所有级别的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发生率为63.6%,≥3级发生率为18.2%。最常见血液学TRAE是粒细胞减少(63.6%),其中≥3级占13.6%。常见非血液学TRAE为乏力(22.7%)、呼吸道感染(18.2%)、皮疹(18.2%)、胃肠道反应(18.2%)、血栓(13.6%)。6例(27.3%)患者因严重的TRAE导致减量或暂停治疗。结论·剂量减低的全口服RMP方案治疗老年虚弱NDMM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虚弱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美法仑 醋酸泼尼松 剂量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经典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林桐 陶怡 +2 位作者 金诗炜 孙淼 糜坚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经典化学治疗(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2021年10月—2023年9月收治的首次确诊为MM的患者的资料。以2021年1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经典化学治疗(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2021年10月—2023年9月收治的首次确诊为MM的患者的资料。以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68例MM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0月—2023年9月收治的41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MM经典化疗[PAD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试验组在经典化疗前进行血浆置换。血浆置换频率根据患者M蛋白清除率决定,标准为置换后血浆M蛋白水平下降超过40%,共置换1~3次。2个化疗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游离轻链差值(free light chain difference,dFL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肾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dFL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cr水平降低[67.00(54.00,75.00)μmol/L vs 77.50(63.00,94.00)μmol/L,P=0.01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升高[97.80(92.80,101.30)mL/(min·1.73 m^(2))vs 85.80(61.35,95.35)mL/(min·1.73 m^(2)),P<0.001]。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MM相关重度肾损伤[eGFR<50 mL/(min·1.73 m^(2))]的例数分别为41例和28例;治疗后对照组肾脏反应达完全缓解[eGFR≥60 mL/(min·1.73 m^(2))]为8例(19.51%),试验组12例(42.86%),肾脏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和试验组2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76.47%和92.68%,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经典化疗可在短时期内显著降低MM患者血清Scr水平,提高其eGFR,一定程度上改善MM相关的肾功能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浆置换 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
3
作者 高欣洁 刘艳 王大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0-548,共9页
地中海贫血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定期输血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近年兴起的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T... 地中海贫血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定期输血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近年兴起的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TDT)的新策略,有望替代传统治疗手段,使TDT患者终身受益。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现有2种技术路线:将外源性β-珠蛋白基因转导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基因添加;利用CRISPR-Cas9系统重新激活γ-珠蛋白表达的基因编辑。该文结合已获批上市的药物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具体分析了2种路线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讨论了目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干细胞体外扩增与干性维持、载体递送介导体内基因修饰等关联技术的未来攻克方向。在实现临床转化层面,该文就工艺开发困境、临床试验开展、监管审批流程、商业化及支付体系等临床试验面临的现阶段挑战,进行深入思考并阐述可行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治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编辑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胃癌病理图像分类方法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泽中 高敬阳 +1 位作者 吕纲 赵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1期263-268,共6页
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提取图像深层特征的能力,选择在图像分类工作中表现优异的GoogLeNet和AlexNet模型对胃癌病理图像进行诊断。针对医学病理图像的特点,对GoogLeNet模型进行了优化,在保证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降低了计算成本。... 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提取图像深层特征的能力,选择在图像分类工作中表现优异的GoogLeNet和AlexNet模型对胃癌病理图像进行诊断。针对医学病理图像的特点,对GoogLeNet模型进行了优化,在保证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降低了计算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融合的思想,通过综合不同结构和不同深度的网络模型,来学习更多的图像特征,以获取更有效的胃癌病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原始模型,多种结构的融合模型在胃癌病理图像的诊断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胃癌病理图像 GoogLeNet优化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384融合亚型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瑛 谭阳霞 +3 位作者 尹虹心 蒋雁翎 陈立 蒙国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融合基因已成为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锌指蛋白384(zinc finger protein 384,ZNF384)融合作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非典型融合亚型,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广泛发生。ZNF384具有丰富的融合伴侣,其中E1A结... 由染色体易位引起的融合基因已成为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锌指蛋白384(zinc finger protein 384,ZNF384)融合作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非典型融合亚型,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广泛发生。ZNF384具有丰富的融合伴侣,其中E1A结合蛋白p300(E1A 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转录因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3,TCF3)、TATA-box binding 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 15(TAF15)的融合频率最高。这些融合蛋白均保留了完整的ZNF384结构,但融合伴侣则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说明不同的ZNF384融合亚型之间具有相似的致AL发生发展机制。现有研究主要认为ZNF384融合蛋白通过染色质重塑调控下游蛋白的转录表达,在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基因组修复中发挥潜在作用。ZNF384融合患者同时表达淋系和髓系特有的抗原,在疾病的进展中具有谱系转化特性,丰富的免疫表型给治疗方式带来了不确定性,并与融合亚型、发病年龄一起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该文通过对近10年已发表的案例和大型队列研究进行统计归纳分析,进一步确认了ZNF384融合及其各亚型AL在现有研究背景下的发生频率,总结了已有的机制信息,并对不同治疗方式下ZNF384融合患者的预后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后续针对这一独特亚型AL的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384融合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机制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移植后感染新冠的特点及风险分析
6
作者 潘萌萌 金诗炜 +5 位作者 欧阳皖雁 王焰 陶怡 刘元昉 章卫平 糜坚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358-1365,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新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5月26日至2022年12月26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AHSCT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新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5月26日至2022年12月26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AHSCT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门诊、电话或线上问卷的方式随访其感染新冠的时间、症状及相应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6例,其中72例感染新冠,24例未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并未显著降低新冠感染的风险,但接种2剂疫苗较不接种或接种1剂的患者发展为中型和重型的风险更低(OR=0.06,P=0.029)。有达雷妥尤单抗应用史的患者感染新冠的风险更高(OR=5.78,P=0.039),而有免疫调节剂应用史的患者感染新冠的风险降低(OR=0.31,P=0.028)。这两类药物的应用并不影响新冠感染后的严重程度。结论:对于一线行AHSCT的MM患者,新冠疫苗接种并未显著降低这些患者新冠感染率,但可以发挥防止发生中症及重症的作用。不同机制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对新冠易感性有一定影响,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019 疫苗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