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管理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树林 凤鹏飞 +3 位作者 余皖生 姜发根 操晓峰 金会庆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害之一,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探索以驾驶人风险源为防控主体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其管理模式。方法运用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开展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其应用... 目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害之一,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探索以驾驶人风险源为防控主体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其管理模式。方法运用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开展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及其应用。结果基于驾驶人事故既往研究成果,针对联合国与济南市共建“联合国交通安全示范城市”工程,提出“一体两翼四驱”的工程设计,通过五年试点建设,济南市机动车增加27%的情况下万车死亡率下降35%,实现工程预期目标。在济南市“联合国交通安全示范城市”工程经验基础上,针对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工程,构建了重特大交通事故“三横四纵”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全时段、全要素、全覆盖”动态管控,工程实施期间,重特大交通事故数下降93%。结论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防控工程设计可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可以整体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工程管理水平,工程实践证明以驾驶人为重点风险因子、不良驾驶行为精准防控为目标的风险防控模式是我国现阶段交通事故预防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工程 风险防控 风险源识别 驾驶人 不良驾驶行为 协同防控 工程管理 交通安全城市 重特大交通事故 工程设计 “三道防线”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汽车人机共驾安全测距的周跳探测方法优化
2
作者 江海天 金会庆 +6 位作者 苏惠萍 石爽 王程博 凤鹏飞 张树林 王武宏 张燕咏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6期33-38,共6页
目的载波相位定位因其精度高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人车混行和城市高架等复杂交通场景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中的载波相位周跳问题频发,严重影响车辆定位精度和交通安全。特别在城市峡谷环境中,GNSS信号易受遮挡... 目的载波相位定位因其精度高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人车混行和城市高架等复杂交通场景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中的载波相位周跳问题频发,严重影响车辆定位精度和交通安全。特别在城市峡谷环境中,GNSS信号易受遮挡,多频信号难以持续接收,单频载波相位的周跳探测与高精度安全测距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平滑相位伪距的改进周跳探测算法,通过过滤噪声,克服小周跳易被淹没的难题,开展仿真实验与实地验证实验。结果该算法对自行添加的大周跳、小周跳及连续周跳的检测准确率均达到100%,在东向、北向和高程方向上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约2.8%、6.8%和1.0%,整体定位精度提升3.5%。结论高斯平滑相位伪距的改进周跳探测算法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鲁棒性与稳定性,为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与人机共驾安全测距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周跳探测 人机共驾 卫星定位 交通安全 高斯平滑伪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碰撞试验的车辆碰撞声信号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凤鹏飞 金会庆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9-13,21,共6页
为使车辆碰撞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能够及时报警和施救,将声音识别技术应用于交通事故的检测和报警。采用声音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试验搜集车辆典型碰撞声、自然界雷声、喇叭声等多种交通复合声音信号。使用Matlab工具,对采集的车辆正... 为使车辆碰撞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能够及时报警和施救,将声音识别技术应用于交通事故的检测和报警。采用声音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试验搜集车辆典型碰撞声、自然界雷声、喇叭声等多种交通复合声音信号。使用Matlab工具,对采集的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无干扰、有干扰以及不同车速和不同角度碰撞时的3类声信号特征进行频谱分析。分析表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的车辆碰撞声信号频率远远高于其余两类状态,完全可以通过提取车辆碰撞声音信号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声 特征提取 MATLAB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会庆 张树林 +4 位作者 赵艳林 姜良维 黄惠民 张国楚 路小波 《人类工效学》 2013年第4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杭州、西安、合肥三个城市公交及客运公司18560名职业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不良驾驶行为类别特征... 目的探讨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不良驾驶行为识别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杭州、西安、合肥三个城市公交及客运公司18560名职业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不良驾驶行为类别特征:故意违章类行为(53.25%)、过失类行为(40.06%)、陋习类行为(6.69%);(2)不良驾驶行为的事故比例: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82.17%,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例占90.68%;(3)不良驾驶行为时间特征:夏秋季多发,每天8点和17点为高发期;(4)不良驾驶行为环境特征:路口、弯道、直行道多发,晴天多发;(5)不良驾驶行为人群特征: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总体发生率为94.26%,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25-30岁)、低驾龄(1-3年)高发,频数分布存在个体差异。结论不良驾驶行为的发生主要受时间、环境及个体自身因素影响,具有时间、环境、人群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职业驾驶人 不良驾驶行为 驾驶行为问卷(DBQ) 现况调查 交通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模型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金会庆 宋扬 +3 位作者 周瑞 王俊骅 陆化普 张树林 《人类工效学》 2013年第4期72-76,共5页
不良驾驶行为已成为物流运输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识别与有效控制不良驾驶行为,本文基于不良驾驶行为现况调查,解析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分布规律,析取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因子变量及属性,据此构建了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理论模型:即一... 不良驾驶行为已成为物流运输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识别与有效控制不良驾驶行为,本文基于不良驾驶行为现况调查,解析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分布规律,析取了不良驾驶行为的因子变量及属性,据此构建了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理论模型:即一个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驾驶行为易感性的驾驶员,在特定的机体状态时期,特定的高危驾驶环境时,三个变量(易感性、时期、环境)被高度激发并达到各变量的阈值后,则导致不良驾驶行为发生。经例证应用,与实际情形基本吻合,此模型为预防不良驾驶行为引发的运输事故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驾驶行为 物流 交通事故 二项式分布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智能终端使用对驾驶分心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岩 曾涛 +3 位作者 张树林 李宏海 袁伟 罗毅 《人类工效学》 2019年第5期75-80,共6页
为了探究车载智能终端使用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驾驶分心的定义及类型,将可能导致驾驶人分心的车载智能终端分为手机、导航设备、收音机与CD播放机四类,分析了各类车载智能终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为了探究车载智能终端使用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驾驶分心的定义及类型,将可能导致驾驶人分心的车载智能终端分为手机、导航设备、收音机与CD播放机四类,分析了各类车载智能终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发现行车时使用车载智能终端的事故几率是正常情况的4-23倍,且与操作内容相关,其中视觉分心与操作分心极易发生事故,阐述了国内外相关驾驶分心法规政策及其警示产品,概括了驾驶分心常用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呼吁监管部门加强宣教与执法,制订车载智能终端使用及界面设计标准,最后对驾驶分心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人机交互 智能交通 车载智能终端 驾驶分心 手机 导航 事故预防 交通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道防线”干预后驾驶员事故发生概率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瑞 金会庆 张树林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6年第5期11-16,21,共7页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防治三道防线综合防治控制系统理论(简称"三道防线"),针对驾驶员受干预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进行描述和分析.当驾驶员经过"三道防线"干预之后,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被受到调节,在实践中,其发生...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防治三道防线综合防治控制系统理论(简称"三道防线"),针对驾驶员受干预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进行描述和分析.当驾驶员经过"三道防线"干预之后,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被受到调节,在实践中,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得到了一定控制.本文采用泊松随机分布理论对驾驶员受干预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进行数学建模,并用专家评价法确定各主因子的权重,检验模型有效性,通过做仿真实验可将实验结果更好地用于调整"三道防线"系统,有利于驾驶员个体的个性化预防与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防线” 驾驶员 交通事故 事故预防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行为需求的大城市机动车发展调控对策
8
作者 刘跃军 刘雪杰 +3 位作者 李先 王武宏 张树林 金会庆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4期73-77,共5页
在城市发展初始阶段,机动车对拉动城市经济、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则使得限制机动车过度发展成为必然。因此,交通需求管理成为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常用手... 在城市发展初始阶段,机动车对拉动城市经济、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则使得限制机动车过度发展成为必然。因此,交通需求管理成为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常用手段。本文在国内外机动车调控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机动车调控存在的问题,阐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演变规律,基于驾驶行为需求从源头上提出我国城市未来机动车调控的发展对策,为未来城市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行为 需求管理 出行限号政策 车牌摇号 交通管理 交通安全 碳排放 绿色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随机特性的路口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江伟 满维龙 +2 位作者 王江波 张树林 凤鹏飞 《人类工效学》 2016年第6期55-58,82,共5页
针对交通拥堵路口交通流量预测难题,本文尝试基于云模型的随机特性,通过定性和定量相互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交通流量的云模型,建立邻近路口之间的一种新的预测机制,预测未来流量趋势,为路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动态优化提供支持,以最大程度尽... 针对交通拥堵路口交通流量预测难题,本文尝试基于云模型的随机特性,通过定性和定量相互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交通流量的云模型,建立邻近路口之间的一种新的预测机制,预测未来流量趋势,为路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动态优化提供支持,以最大程度尽快疏散交通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云模型 交通拥堵 交通流量 事故预防 交通工程 智能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均延误的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佳佳 凤鹏飞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选取人均延误作为交叉口运行效益的评价指标,结合车均延误计算模型,分别建立了交叉口进口道设置和未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人均延误模型,将两种情况下的人均延误之间进行比较,制定基于人均延误的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策略,...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选取人均延误作为交叉口运行效益的评价指标,结合车均延误计算模型,分别建立了交叉口进口道设置和未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人均延误模型,将两种情况下的人均延误之间进行比较,制定基于人均延误的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时,随着公交车比例的逐渐增加,人均延误逐渐减小,当达到一定比例,其人均延误将小于未设置公交专用道情况下的人均延误,公交车专用进口道的设置将会提升交叉口的运行效益,验证了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对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置与否作出合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延误 公交优先 交叉口 专用进口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特征及其管控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良维 张树林 金会庆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引起新能源汽车安全风险加剧,探讨汽车产业转型时期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防控对策意义重大。方法采用公安部门2018-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新能源汽车2018-2020年万车事... 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引起新能源汽车安全风险加剧,探讨汽车产业转型时期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防控对策意义重大。方法采用公安部门2018-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新能源汽车2018-2020年万车事故率为5.69-12.47,万车死亡率1.06-2.11,显著高于非新能源汽车,其事故数、死亡人数年平均分别以171%、157%的速度递增,且呈逐年上升态势;(2)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主要是碰撞运动车辆事故最多,占比64.80%,造成死亡人数占比54.51%;其次是刮撞行人,占事故数18.30%,死亡人数的30.75%;(3)家用轿车事故最多,占比44.78%,死亡人数占41.93%;其次是公交车辆,占事故数19.08%,死亡人数占比22.48%;(4)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高发时段为上班高峰(07:00-09:00)和下班高峰(17:00-19:00);事故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城市高于乡村,城市事故数占比79.44%、死亡人数占比69.54%;(5)新能源汽车事故主要原因是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其中妨碍驾驶占事故数30.94%;其次是未按规定让行占事故数13.12%;再次就是醉酒或酒后驾驶占事故数10.93%;(6)基于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特征,拟议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高危环境监管力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整车动态可靠性的精准管控。结论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凸显,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时期交通安全新型高危因子,依据其交通事故特征加强新能源汽车监控大数据的深度关联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的精准管控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交通事故 不良驾驶行为 人因工程 交通大数据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树林 金会庆 +7 位作者 曾涛 高岩 李宏海 李平凡 刘应吉 赵菁 殷毓潇 袁伟 《人类工效学》 2019年第6期40-43,共4页
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不明以及事故致因认知方法的缺乏,极大地影响着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防控能力。基于系统风险结构分析,重特大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多个因素之间的耦... 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不明以及事故致因认知方法的缺乏,极大地影响着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防控能力。基于系统风险结构分析,重特大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多个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所致,本文在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事故风险子系统内和子系统间各因素耦合关系,应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构建重特大交通事故人-车-路风险耦合模型,探讨交通事故风险因子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及其耦合作用评估,旨在促进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体系建设,为精准防控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工程 重特大交通事故 风险耦合 不良驾驶行为 非线性动力学 交通管理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小学生出行及认知特点的交通标志改进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菁 李志广 殷毓潇 《人类工效学》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小学生的出行特点和认知特点,提出现行交通标志设计改进方案。方法设计实验,抽样调查中小学生2400名,分析现有交通标志存在的缺陷。结果现有交通标志中,中小学生认知理解正确率为67.92%,注视时长885ms,... 目的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小学生的出行特点和认知特点,提出现行交通标志设计改进方案。方法设计实验,抽样调查中小学生2400名,分析现有交通标志存在的缺陷。结果现有交通标志中,中小学生认知理解正确率为67.92%,注视时长885ms,红色标志认读正确率87.3%;现有交通标志存在部分不易理解、设计单调、静态交通标志高度欠合理、人性化不足等问题,针对交通标志的颜色、图案、材料、位置、高度等方面缺陷提出可行性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交通标志的趣味性和可用性。结论结合中小学生的出行和认知特点来改进现有交通标志,可以改善现有交通标志成人化、有歧义、不具亲和力等缺陷,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更进一步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认知 儿童心理学 交通标志 交通安全 町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长君 李江平 +6 位作者 金会庆 王笑京 蔡凤田 曾涛 高岩 邓毅萍 张树林 《人类工效学》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和平时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公害之一。本文基于762万起交通事故及945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因素关联分析,揭示我国交通事故尤其重特大交通事故致因特点,证实人的因素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是...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和平时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公害之一。本文基于762万起交通事故及945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因素关联分析,揭示我国交通事故尤其重特大交通事故致因特点,证实人的因素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尤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最突出原因。通过聚类模型分析提出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可以分为故意违法类、过失类、陋习类三种,基于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素质参差不齐、道路等级较低、路面交通流复杂、城市化与机动化发展速度快等有别于它国的国情特点,提出我国以人为主体的人-车-路耦合的交通事故防控对策。针对防控对策控制因子,分别阐述我国重特大交通事故技术防控、工程防控、法律法规管控的具体措施。为了防控措施跨部门跨学科协同作用,构建基于风险动力学演化的人-车-路耦合作用模型。据此构建由技术防控、工程防控、法律法规管控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循环递进的我国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体系。最后提出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 交通安全 公共安全 交通信息管理 重特大交通事故 不良驾驶行为 控体系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运输事故生命救助一体化系统构建
15
作者 操晓峰 凤鹏飞 +5 位作者 李志广 张树林 周继红 尹志勇 黄剑 金会庆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6期70-75,共6页
目的交通事故发生后急需交通急救与生命救援,但长期以来交通事故生命救助中存在"报警延误、救援迟缓、康护粗疏"等突出难题,探讨公路运输事故生命救助体系,旨在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死亡及伤残,践行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战略实... 目的交通事故发生后急需交通急救与生命救援,但长期以来交通事故生命救助中存在"报警延误、救援迟缓、康护粗疏"等突出难题,探讨公路运输事故生命救助体系,旨在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死亡及伤残,践行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方法依据交通事故大数据和比例风险建模方法,结合事故创伤生命周期时间链,构建公路运输事故生命救助系统形式化模型。结果建立符合国情的交通事故三级生命救助系统模型,经实证分析,实际效应与预期基本一致,依据模型变量参数提出系统关键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结论交通事故生命救助系统是以人的生命为核心集信息共享、智能决策、协同救护为一体的智能化三级生命救助体系,对控制交通事故死亡和伤残可以发挥相应的支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事故 生命救助 事故感应自触发报警 受限空间柔性解救 助力助行康护训练 交通安全 康复机器人 健康中国 比例风险模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召开“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16
《人类工效学》 201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几年汽车家庭化、驾驶人非职业化进程加快,驾考改革面临进一步深化,驾驶培训出现新常态,驾驶人的安全质量保障成为新的难题,尤其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控制驾驶人交通事故,确保出行安全,本次由中国人类工效学... 近几年汽车家庭化、驾驶人非职业化进程加快,驾考改革面临进一步深化,驾驶培训出现新常态,驾驶人的安全质量保障成为新的难题,尤其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控制驾驶人交通事故,确保出行安全,本次由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委会与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主题共同举办“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将于2015年9月20日在国家车辆安全驾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效学 学术研讨会 专业委员会 交通事故 学会 中国 年会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