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概念、目标、问题、方法:“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的重新思考 |
胡范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2
|
连线大脑将如何重塑人类交往方式?(学术对谈) |
王豪
胡翼青
牟怡
孙玮
甘莅豪
|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教科书叙事:自我认知、世界图景与国家形象传播 |
樊小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4
|
汉语教科书话语实践的功能维度与中国形象的传播 |
樊小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5
|
近十年修辞构式研究概观及再探讨 |
金志军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6
|
众声喧哗中全球智库的疫情话语——基于布鲁金斯报告的框架分析 |
张虹倩
冷知霖
赵诗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7
|
从情感投射到数码情感:数字景观中人机交往的情感嬗变 |
甘莅豪
王豪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
8
|
药品标签信息无障碍化的分析框架与问题发现 |
张虹倩
胡范铸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数字孤独”:数字景观中空间认同的断裂及主体的异化 |
胡范铸
胡亦名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10
|
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
胡范铸
胡亦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11
|
大数据时代专家在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分析 |
甘莅豪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2
|
章太炎政治学术的互文及其对场域规训的体认——基于章太炎对出土文献态度的考察 |
张虹倩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3
|
文明互动视域下国际汉语教科书的对话意识与中国形象传播 |
樊小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4
|
“言”与“行”的认识类型:基于概念关系史的考察视角 |
甘莅豪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5
|
论加略利汉语辞书编纂的基本特征 |
王倩茹
胡范铸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6
|
断裂与重构:现代性背景下青年的自我指称与身份认同 |
樊小玲
陈祉睿
邓颜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8
|
|
17
|
元规则:新言语行为分析的一个重要范畴 |
胡范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