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电视台《桑基鱼塘变新样》节目报道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成果
1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19年第4期59-59,共1页
2019年9月13日,CCTV-17农业农村《科技链》栏目播出的《桑基鱼塘变新样》节目对桑基鱼塘这一传统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报道,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团队的系列成果进行了介绍。一是桑果桑叶的食用开发。通... 2019年9月13日,CCTV-17农业农村《科技链》栏目播出的《桑基鱼塘变新样》节目对桑基鱼塘这一传统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报道,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团队的系列成果进行了介绍。一是桑果桑叶的食用开发。通过选育出优质的果用、菜用桑品种,开展桑果综合加工和幼嫩桑叶的鲜食、加工利用,丰富了产品种类,提高了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传统生产模式 桑基鱼塘 综合加工 中央电视台 蚕桑 桑品种 桑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入选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21年第1期18-18,共1页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此次论坛专题发布了“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2020中国农业科学重大...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此次论坛专题发布了“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2020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7份报告,举行了“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报告会,以及未来农业、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健康营养现代农业等5个专题论坛,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600多人参加了论坛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科技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 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农学会 农业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标志性成果 高峰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获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20年第1期59-60,共2页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获得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国是种桑养蚕大国,蚕茧产量及贸易额均占全球总量的80%,但传统桑蚕产...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获得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国是种桑养蚕大国,蚕茧产量及贸易额均占全球总量的80%,但传统桑蚕产业经营模式单一,频繁受国际生丝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效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科技成果 蚕茧产量 产业经营模式 高值化 种桑养蚕 关键技术研发 桑蚕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蚕桑品种及10项技术入选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4
作者 邹宇晓 《蚕学通讯》 2023年第2期61-61,共1页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粤蚕8号”“粤蚕黄茧1号”2个蚕品种和“粤桑120”“粤椹74”“粤椹大10”3...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粤蚕8号”“粤蚕黄茧1号”2个蚕品种和“粤桑120”“粤椹74”“粤椹大10”3个桑品种以及“果桑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多元化桑基鱼塘模式与生产技术”“脱水桑叶菜生产技术”“菜桑高效种植管理技术”“速冻桑芽菜生产技术”“饲料桑种植加工综合技术”“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蚕蛹呈味基料制备技术”“热带亚热带丝茧育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等10项实用技术入选,包揽了广东省所有推荐的蚕桑优良品种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种植管理技术 家蚕微粒子病 农产品加工 桑基鱼塘 一体化技术 蚕品种 蚕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桑基鱼塘科普工程体系构建和创新”通过成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23年第1期59-59,共1页
2022年10月14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现代桑基鱼塘科普工程体系构建和创新”项目成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价。成果第一完成人廖森泰研究员代表完成单位详细汇报了成果的... 2022年10月14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现代桑基鱼塘科普工程体系构建和创新”项目成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价。成果第一完成人廖森泰研究员代表完成单位详细汇报了成果的研究背景、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以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认真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与评议,一致认为:该成果建立了可复制、易推广的现代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技术体系,通过科普推广,构建了现代桑基鱼塘科普工程体系,科普内容准确、完整、通俗,传播应用广泛,提升了全社会对桑基鱼塘和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创新性强,科学普及面广,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转化 现代农业科技 生产力促进中心 产业技术体系 桑基鱼塘 第三方评价 生态农业技术 森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蚕沙肥料创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成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20年第4期58-58,共1页
2020年7月9日,中国蚕学会组织专家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系列蚕沙肥料创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进行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蚕学会副秘书长刘挺主持。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吴清平院士、西... 2020年7月9日,中国蚕学会组织专家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系列蚕沙肥料创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进行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蚕学会副秘书长刘挺主持。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吴清平院士、西南大学鲁成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研究员、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李芳柏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王建武教授、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林日强研究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杜建军教授等7名专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蚕学会 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成果评价 产业化开发 张国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7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22年第1期60-61,共2页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蚕业生产上家蚕微粒子病病原来源复杂、污染严...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蚕业生产上家蚕微粒子病病原来源复杂、污染严重、防治难度增大、治疗手段缺乏等问题,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率先研发出国内唯一获兽药生产批文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防微灵,创制了阻断病原垂直传播的蚕种高温处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病原鉴定 蚕业生产 兽药生产 防治难度 垂直传播 产业技术体系 森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评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成果评价
8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21年第2期28-28,共1页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评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成果评价。该项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获农业部兽药产品...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评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成果评价。该项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获农业部兽药产品批文3个,广东省重点新产品1个;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60篇(SCI论文5篇);列入农业部轻简化技术1项和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项。目前该成果已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为保障我国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家蚕微粒子病 实用新型专利 兽药产品 SCI论文 行业标准 蚕桑产业 成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支撑桑基鱼塘创新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森泰 《蚕学通讯》 2019年第3期24-24,共1页
桑基鱼塘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创造的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形成水陆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近年来,在国家蚕桑产... 桑基鱼塘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创造的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形成水陆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近年来,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带领团队利用其自主研发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果,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通过种养加结合及适度开展休闲旅游,建立了新型桑基鱼塘模式,并在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顺德太子休闲农庄等多个园区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 科技支撑 长江三角洲地区 创新 农业生态系统 资源综合利用 文化资源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