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MDA受体与α_(2)肾上腺素受体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章文欣 周冬雨 +6 位作者 韩奕 季然 艾琳 谢安 翟晓静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6-2212,共7页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和肾上腺素受体——α_(2)肾上腺素受体(alpha 2 adrenergic receptor,α_(2)-AR)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二者可能的对话机制,对深入认识两种受体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药物研发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脑源性营养因子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冬雨 章文欣 +6 位作者 翟晓静 陈丹丹 韩奕 季然 潘晓媛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1627,共6页
重性抑郁障碍又称临床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愈率低,对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提示,非选择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单次亚麻醉剂量治疗即可产生快速... 重性抑郁障碍又称临床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愈率低,对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提示,非选择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单次亚麻醉剂量治疗即可产生快速起效和持续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效,明显缓解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显示,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单胺能系统、谷氨酸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该文将从以上几个系统分别总结氯胺酮抗抑郁的药理学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症 抗抑郁 单胺能系统 谷氨酸能系统 多巴胺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边缘系统参与急性疼痛慢性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韦东方 周瑜 +1 位作者 潘翔宇 曹君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急性疼痛避免机体过度受伤,而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超过15%的世界人口,严重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进步,急性疼痛慢...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急性疼痛避免机体过度受伤,而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超过15%的世界人口,严重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进步,急性疼痛慢性化的神经回路机制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从神经影像学和动物实验模型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疼痛的感觉-识别(丘脑)和情绪-情感(边缘系统)相关大脑区域在急性疼痛慢性化中的潜在变化,为开发理想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案提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慢性化 神经影像学 感觉系统 丘脑-边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上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2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子鸣 张咏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代表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与微生物群间相互作用削弱肠道屏障导致免疫激活等多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代表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与微生物群间相互作用削弱肠道屏障导致免疫激活等多种途径。近年来,巨噬细胞上表达的TREMs(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即髓系细胞触发受体,被发现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着重对TREM-1/2(TREM-1和TREM-2)的结构、配体和作用,其在巨噬细胞上参与IBD与伴发精神障碍的机制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IB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巨噬细胞 TREM-1 TRE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治疗及镇痛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艾琳 韩奕 +6 位作者 季然 周冬雨 章文欣 谢安 翟晓静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4-494,共11页
疼痛既是物种生存必须的保护性反应,也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未来十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疼痛治疗市场。祛除疼痛是科技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服务国家健康战略的重大需求,发现新的镇痛靶... 疼痛既是物种生存必须的保护性反应,也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未来十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疼痛治疗市场。祛除疼痛是科技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服务国家健康战略的重大需求,发现新的镇痛靶点、开发新的镇痛策略成为国际科研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疼痛分类及其治疗现状,重点综述镇痛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讨论疼痛与镇痛领域内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镇痛 镇痛分子靶点 阿片类药物 非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感觉易感与非易感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奕 翟晓静 +8 位作者 陈丹丹 周瑜 周冬雨 章文欣 季然 李杞泽 高易红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1-581,共11页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体验。个体对疼痛刺激或疼痛状态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也称为疼痛的易感与非易感。疼痛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制复杂。本文梳理了疼痛个体差异或疼痛易感与非易感的相关概念,...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体验。个体对疼痛刺激或疼痛状态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也称为疼痛的易感与非易感。疼痛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制复杂。本文梳理了疼痛个体差异或疼痛易感与非易感的相关概念,系统综述了疼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外周与中枢机制,提出了疼痛个体差异研究领域内存在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个体差异 易感 非易感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遗传学与化学遗传学技术的疼痛脑环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丹丹 周瑜 +7 位作者 翟晓静 樊炳乾 高易红 杨丽 邹士雅 许政 张红星 曹君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0,共14页
疼痛作为本能反应可以使机体避免更严重的伤害,同时,疼痛作为一种疾病或症状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一直以来,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人们对调控疼痛行为的脑内结构认识非常有限,不够深入。进入21世纪以来,高度特异性病毒工具,以及以此为基... 疼痛作为本能反应可以使机体避免更严重的伤害,同时,疼痛作为一种疾病或症状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一直以来,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人们对调控疼痛行为的脑内结构认识非常有限,不够深入。进入21世纪以来,高度特异性病毒工具,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观察和干预方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疼痛脑机制的认识。本文简单介绍了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的发展及应用历史,归纳了不同动物模型条件下基于这两种技术发现的疼痛调控神经结构,并对未来疼痛神经环路机制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 化学遗传学 疼痛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杰 曹君利 刘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22-1332,共11页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主要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调控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捷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功能调控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调控、抑郁、焦虑、谵...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主要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调控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捷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功能调控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调控、抑郁、焦虑、谵妄、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上都有相关研究证实。临床科室如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等多学科都广泛运用无创神经调控这一技术,但其在围术期的应用较少,尤其是针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是术后一个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常表现为术后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长明显缩短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睡眠功能更容易受影响。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涉及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很多影响因素,影响患者整个围术期甚至出院后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 全身麻醉 术后管理 睡眠 术后睡眠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阚厚铭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9-814,共6页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是一种对神经不造成永久性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虽然PRF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具体的镇痛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梳...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是一种对神经不造成永久性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虽然PRF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具体的镇痛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梳理了目前PRF常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慢性疼痛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归晓蝶 阚厚铭 +6 位作者 黄燕妮 宋张虎 黄钰婷 李孝强 陈唯 申文 陈立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6-833,共8页
目的:采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近10年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文献,将检索出的文献以Refwo... 目的:采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近10年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文献,将检索出的文献以Refworks或全文本记录格式导出,应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杂志和关键词进行计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291篇,其中中国知网数据库236篇,Wo S核心数据库55篇。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突现和聚类分析可知,CNKI数据库的文献研究集中于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如三叉神经区)、慢性疼痛的伴随症状(抑郁和睡眠质量)、治疗手段(超声引导、高电压模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普瑞巴林、多柔比星)以及炎症免疫功能,Wo 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集中于射频与其他神经调控技术(如脊髓电刺激)的疗效对比。结论: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仍是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缺乏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机制的基础研究,今后需重视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射频 Cite 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菌多药外排泵MacAB-TolC的功能与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威 石小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5,共7页
病原菌日益增长的多药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之一。多药外排泵介导的药物主动外排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挑战。深入研究多药外排泵,了解其作用机制,揭示药物结合位点,可以为临床... 病原菌日益增长的多药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之一。多药外排泵介导的药物主动外排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挑战。深入研究多药外排泵,了解其作用机制,揭示药物结合位点,可以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些多药外排泵形成跨越细菌胞外被膜的三联复合物。MacAB-TolC是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ABC家族三联外排泵,在近些年逐渐被关注。本文综述了关于MacAB-TolC外排泵的功能与结构研究以及相应抑制剂研发方面的进展。MacAB-TolC外排泵的底物种类多样,包含抗生素、毒力因子以及代谢产物。本文据此将MacAB-TolC外排泵的功能归纳为3类:耐药功能、病理功能和生理功能,并对相应功能分别进行了阐述。在结构研究方面,本文总结了MacAB-TolC外排泵单个组分的晶体结构和组装完全的MacAB-TolC三联外排泵的冷冻电镜单颗粒结构,并对结构数据所揭示的MacAB-TolC外排泵发挥功能的机制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介绍了MacAB-TolC外排泵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解析MacAB-TolC的原位结构,以及MacB结合底物/抑制剂的晶体结构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为外排泵抑制剂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准确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三联外排泵 ABC型转运体 毒力因子 外排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石素A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12
作者 王梓竹 师琦 +2 位作者 黄洋 顾容兆 石小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探讨尿石素A(urolithin A,UA)对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CCI)小鼠痛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 8周雄性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CI组)和给药组(C... 目的:探讨尿石素A(urolithin A,UA)对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CCI)小鼠痛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 8周雄性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CI组)和给药组(CCI+UA组)。检测小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脊髓背角Iba-1的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小鼠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CCI组相比,CCI+UA组小鼠在造模后第7天MWT和TWL明显上升。与Sham组相比,CCI组小鼠Iba-1及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明显升高。与CCI组相比,CCI+UA组小鼠Iba-1和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升高被抑制。结论:UA能够有效缓解小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A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觉过敏 Iba-1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