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医用聚氨酯泡沫敷料中2,4-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利娟 赵长帅 +3 位作者 李秋迎 吴长岩 代义闯 沈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88,共3页
基于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湿润的微环境有助于伤口愈合[1-2]。临床中,为维持伤口的湿润微环境,常使用多种类型的敷料,包括聚氨酯泡沫类、薄膜类、水凝胶类、水胶体类以及藻酸盐类等,这些敷料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纱布敷料带来的伤口脱水、结痂... 基于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湿润的微环境有助于伤口愈合[1-2]。临床中,为维持伤口的湿润微环境,常使用多种类型的敷料,包括聚氨酯泡沫类、薄膜类、水凝胶类、水胶体类以及藻酸盐类等,这些敷料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纱布敷料带来的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创面粘连等问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苯二异氰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修复生物3D打印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8
2
作者 连伟龙 连芩 +4 位作者 焦天 何晓宁 赵明 胡大海 万敏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共18页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有着屏障功能、免疫应答、防止水分流失和排泄废物等重要作用。大面积的严重皮肤损伤患者会由于缺乏充足的可移植皮肤而死亡。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可移植皮肤的制造提供了解决办法。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定制...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有着屏障功能、免疫应答、防止水分流失和排泄废物等重要作用。大面积的严重皮肤损伤患者会由于缺乏充足的可移植皮肤而死亡。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可移植皮肤的制造提供了解决办法。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定制化制造功能性的皮肤替代品,有望解决移植皮肤短缺的困难。本文简述了皮肤创伤修复原理,比较了用于皮肤修复的生物材料墨水、细胞和主要的生物3D打印技术,分析了光电技术在3D打印皮肤上的应用潜力,并总结了生物3D打印技术在皮肤修复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光电技术在生物3D打印中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皮肤 生物墨水 细胞 光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衣关键区域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婷 师广波 +4 位作者 李翠 刘兴翠 张小涵 韩乃水 王文庆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1-655,共5页
目的研究手术衣关键区域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确定关键区域评价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的必要性。方法选取一次性使用手术衣(面料为聚丙烯SMS非织造布)和可重复使用手术衣(面料为100%纯棉机织物、99%聚酯纤维+1%碳纤维机织物),各取5组样... 目的研究手术衣关键区域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确定关键区域评价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的必要性。方法选取一次性使用手术衣(面料为聚丙烯SMS非织造布)和可重复使用手术衣(面料为100%纯棉机织物、99%聚酯纤维+1%碳纤维机织物),各取5组样本,依据标准YY/T 0506.5—2009和YY/T 0506.6—2009的试验方法分别进行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检测和阻湿态微生物穿透检测。结果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关键区域阻干态微生物穿透试验结果为1~4 CFU,阻湿态微生物穿透试验有2个结果(A1、A2)<2.8 IB,不符合标准要求。可重复使用手术衣关键区域阻湿态微生物穿透试验结果均>2.8 IB,阻干态微生物穿透试验有3个结果(B1、B2、C1)>300 CFU。结论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关键区域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手术衣关键区域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较差,建议手术衣关键区域应评价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衣 关键区域 阻微生物穿透-干态 阻微生物穿透-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评价输液器进气器件细菌截留能力
4
作者 王文庆 国宪虎 +2 位作者 方良艳 张庆 万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设计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系统,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评价输液器进气器件空气过滤器的细菌截留能力。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悬液稀释至10^(8) CFU/mL,利用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系统生成气溶胶,对阳性对照支路以及5个生产厂家(A~E)... 目的设计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系统,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评价输液器进气器件空气过滤器的细菌截留能力。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悬液稀释至10^(8) CFU/mL,利用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系统生成气溶胶,对阳性对照支路以及5个生产厂家(A~E)的75个空气过滤器进行测试,采用薄膜过滤法收集液体撞击采样器的采样液,观察是否有菌生长并进行计数。结果测试结束后,阳性对照支路和5个生产厂家A~D的12个批次60个样品的支路收集液均无菌生长,符合要求;生产厂家E 3个批次的15个样品支路收集液菌落数均>100 CFU,不符合要求。生产厂家E的空气过滤器材质为玻璃纤维,孔径为5μm。结论试验设计的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系统成功截留输液器进气器件空气过滤器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器 进气器件 空气过滤器 细菌截留能力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欧盟医用外科口罩细菌检测方法对回收率的影响
5
作者 王文庆 李翠 +2 位作者 马恒 方良艳 郝树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明确我国和欧盟医用外科口罩细菌检测方法回收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微生物回收的方法对中国《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和欧盟《医用口罩要求和试验方法(EN 14683—2019)》中的检测方法回收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索两种方法中最优... 目的明确我国和欧盟医用外科口罩细菌检测方法回收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微生物回收的方法对中国《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和欧盟《医用口罩要求和试验方法(EN 14683—2019)》中的检测方法回收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索两种方法中最优方法的环节。结果EN 14683—2019检测方法回收率高达65.1%,高于YY 0469—2011标准近4倍;洗脱方式为机械振摇,洗脱效果不如手动振摇法(回收率为68.6%);EN 14683—2019的可接受标准严于YY 0469—2011的可接受标准。结论EN 14683—2019的洗脱液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吐温20),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回收率;YY 0469—2011方法中手动振摇的洗脱方式对微生物的洗脱效果要优于EN 14683—2019方法中的机械振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外科口罩 细菌检测 回收率 可接受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