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钾配施对白叶一号茶叶产量、品质及茶花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廷廷 席亚楠 +5 位作者 王静 张小琴 代文典 宋绍光 谭璨灿 王家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
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氮(N)、磷(P_(2)O_(5))、钾(K_(2)O)3因子施肥试验(N_(0)P_(0)K_(0)、N_(0)P_(2)K_(2)、N_(1)P_(2)K_(2)、N_(2)P_(0)K_(2)、N_(2)P_(1)K_(2)、N_(2)P_(2)K_(2)、N_(2)P_(3)K_(2)、N_(2)P_(2)K_(0)、N_... 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氮(N)、磷(P_(2)O_(5))、钾(K_(2)O)3因子施肥试验(N_(0)P_(0)K_(0)、N_(0)P_(2)K_(2)、N_(1)P_(2)K_(2)、N_(2)P_(0)K_(2)、N_(2)P_(1)K_(2)、N_(2)P_(2)K_(2)、N_(2)P_(3)K_(2)、N_(2)P_(2)K_(0)、N_(2)P_(2)K_(1)、N_(2)P_(2)K_(3)、N_(3)P_(2)K_(2)、N_(1)P_(1)K_(2)、N_(1)P_(2)K_(1)、N_(2)P_(1)K_(1)),通过测定白叶一号茶叶产量、品质、茶花生物量,拟合氮、磷、钾与茶叶产量及茶花生物量的肥料效应方程,结合不同氮磷钾配施条件下茶叶的品质性状确定施肥量。结果表明,N_(2)P_(1)K_(2)施肥处理茶叶产量仅次于N_(2)P_(2)K_(0)、N_(2)P_(1)K_(1)和N_(2)P_(2)K_(3),茶花生物量仅高于N_(0)P_(2)K_(2),茶叶产量占茶花生物量百分比为13.5%,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_(2)P_(1)K_(1)施肥处理茶叶产量占茶花生物量百分比仅次于N_(2)P_(1)K_(2)处理,但其春茶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含量最低,品质最优,其中茶多酚含量为14.31%、儿茶素含量为6.64%,均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通过拟合氮、磷、钾肥和茶叶产量的三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解析推荐施肥量为氮(N)349~526 kg/hm^(2)、磷(P_(2)O_(5))0~56 kg/hm^(2)、钾(K_(2)O)0~14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N)349 kg/hm^(2)、磷(P_(2)O_(5))56 kg/hm^(2)、钾(K_(2)O)0 kg/hm^(2)。该茶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综上所述,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N)349 kg/hm^(2)、磷(P_(2)O_(5))56 kg/hm^(2)、钾(K_(2)O)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一号 “3414”肥效试验设计 茶叶产量及品质 茶花生物量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丘陵茶园田间管理机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杨肖委 沈强 +3 位作者 罗金龙 张小琴 刘建军 王家伦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1,共6页
针对贵州丘陵茶园存在地形落差大、地块碎片化,小型茶园田间管理机开沟深度不合格,大型茶园管理机体积较大、茶园通行条件差、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一种适合贵州丘陵茶园作业的轮式田间管理机。对茶园管理机整体结构进行方案设计,理论... 针对贵州丘陵茶园存在地形落差大、地块碎片化,小型茶园田间管理机开沟深度不合格,大型茶园管理机体积较大、茶园通行条件差、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一种适合贵州丘陵茶园作业的轮式田间管理机。对茶园管理机整体结构进行方案设计,理论计算机具工作的最小实际功率。田间试验前,调整扶手支架装置和仿形限深装置使其适用于不同身高操作者和不同区域茶园开沟作业;田间试验后检测沟深,根据田间试验结果继续优化机具直至定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开沟深度为174~236 mm,平均沟深为202 mm,开沟深度稳定系数为92.4%。该机具灵活性和通用性好,开沟性能参数均满足茶园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茶园 田间管理机 开沟稳定性 仿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期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顺珍 姚雍静 +2 位作者 郭灿 赵华富 周国兰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7-19,共3页
对同一地块内生长的茶树进行一年三季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生化成分在同一季节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EC、EGCG、ECG等6个指标呈较强的一致性,变异范围不大;游离氨基酸总量、EGC、+C等3个指标的变异范围较大;同一成... 对同一地块内生长的茶树进行一年三季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生化成分在同一季节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EC、EGCG、ECG等6个指标呈较强的一致性,变异范围不大;游离氨基酸总量、EGC、+C等3个指标的变异范围较大;同一成分在不同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在春、夏、秋三季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季节 生化成分 福鼎大白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州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的生物碱类、儿茶素类及氨基酸类组成特性分析
4
作者 杨春 郭燕 +6 位作者 乔大河 梁思慧 李燕 李彦福 密孝增 杨世雄 陈正武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7-518,共12页
【目的】探明盘州大厂茶生化组成特性,为贵州野生茶树的系统鉴定,特色盘州大厂茶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5份盘州大厂茶及3份对照的29种生化组分进行检测,结合OPLS-DA分析、相关性... 【目的】探明盘州大厂茶生化组成特性,为贵州野生茶树的系统鉴定,特色盘州大厂茶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5份盘州大厂茶及3份对照的29种生化组分进行检测,结合OPLS-DA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盘州大厂茶生化组成特性及生化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盘州大厂茶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8种生化组分变异系数为0.79%(GCG)~241.4%(丙氨酸),平均为46.0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61(丙氨酸)~2.001(EC),平均为1.798。苦茶碱、ECG和茶氨酸分别构成盘州大厂茶中的优势生物碱类、儿茶素类和氨基酸类。通过OPLS-DA分析,筛选出11种VIP大于1.0的生化组分:咖啡碱、EGCG、苦茶碱、半胱氨酸、脯氨酸、GCG、甲硫氨酸、ECG、EGC、茶氨酸和EC,可用于区分盘州大厂茶和栽培种茶树。28种生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存在一定规律,生物碱类与氨基酸类的相关关系强于其与儿茶素类间的相关关系;儿茶素类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与拮抗性,EC与EGCG、GCG呈显著负相关,EGCG与EGC、ECG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类间相关性较强,且多为正相关,脯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8种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834%,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异亮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是评价盘州大厂茶生化品质的关键。聚类分析将25份盘州大厂茶分为2类,A类包括PZ-01、PZ-02、PZ-03等8份盘州大厂茶种质,其余种质为B类,其中,A类的苦茶碱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B类,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B类。【结论】盘州大厂茶具有生化特异性,苦茶碱、EC、ECG和甲硫氨酸是盘州大厂茶的特异高积累生化组分。氨基酸类既是评价盘州大厂茶种质生化品质的关键也是造成盘州大厂茶种质内部分化的关键。PZ-01、PZ-02、PZ-06、PZ-09和PZ-16具备培育特异茶树新品种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州 大厂茶 苦茶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样方式对‘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杨显凤 张拓 +4 位作者 庞德文 席亚楠 曾廷廷 王静 张小琴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6-224,共9页
为探究茶鲜叶挥发性物质研究过程中最适宜的固样方式,以茶树品种‘黔茶1号’一芽二叶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蒸汽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真空冷冻固样、液氮固样5种固样方... 为探究茶鲜叶挥发性物质研究过程中最适宜的固样方式,以茶树品种‘黔茶1号’一芽二叶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蒸汽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真空冷冻固样、液氮固样5种固样方式对茶鲜叶挥发性物质的影响。5种固样方式处理的‘黔茶1号’茶鲜叶中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23种、酯类14种、醛类10种、烯烃类15种、酮类4种和其他类7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5组的共有挥发性物质有16种。真空冷冻固样组的挥发性物质数量最多(48种)且含量最丰富(112.93 mg/L),能够保留住更多含量的醇类物质;液氮固样能够保留住更多含量酯类、醛类、烯烃类物质;蒸汽固样能够保留更多含量的其他类挥发性物质;微波固样组中烯烃类物质较多;固样效果最差的方式为热风固样,仅有37种挥发性物质且质量浓度最低(29.42 mg/L)。多元统计学分析表明,除热风固样和微波固样组的挥发性物质相似程度较高外,其余固样方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雪松烯、2-壬酮等25种挥发性物质是造成不同固样方式之间出现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真空冷冻固样能够更大程度固定茶鲜叶中的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茶1号’ 固样方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白叶一号新梢养分吸收、光合生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6
作者 曾廷廷 席亚楠 +5 位作者 王静 张小琴 谭璨灿 代文典 宋绍光 王家伦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2-41,共10页
[目的]探明化肥减施对白叶一号茶树新梢养分吸收、光合生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高肥力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方法]以白叶一号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实施试验设计,以习惯施肥为对照,测定分析氮(N)、磷(P)、钾(K)不同配比施肥... [目的]探明化肥减施对白叶一号茶树新梢养分吸收、光合生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高肥力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方法]以白叶一号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实施试验设计,以习惯施肥为对照,测定分析氮(N)、磷(P)、钾(K)不同配比施肥土壤速效养分、茶树新梢养分、光合生理和茶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磷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完全不施肥(N_(0)P_(0)K_(0))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不施氮肥(N_(0)P_(2)K_(2))、不施磷肥(N_(2)P_(0)K_(2))、不施钾肥(N_(2)P_(2)K_(0))高;完全不施肥(N_(0)P_(0)K_(0))和不施氮肥(N0P_(2)K_(2))土壤的碱解氮含量由185.0 g/kg降至132.5 g/kg和107.5 g/kg,即两年不投入氮肥,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依然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碱解氮变化一致,虽有所降低,但仍处优质高产茶园范围。茶树新梢氮磷钾含量受施肥配方的影响明显,茶树新梢全氮含量以N_(1)P_(2)K_(2)最高,分别较N_(0)P_(0)K_(0)和习惯施肥提高7.84%和0.36%;全磷以N_(2)P_(2)K_(2)最高,分别较N_(0)P_(0)K_(0)和习惯施肥提高5.09%和2.89%;全钾以N_(0)P_(2)K=最高,分别较N_(0)P_(0)K_(0)和习惯施肥提高3.01%和0.76%,且与N_(0)P_(0)K_(0)差异显著。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以N2水平叶绿素含量最高,增施磷肥可增强植株光合能力,综合表现为N_(2)P_(3)K_(2)水平较好。不同处理纯收入以N2P2K0最高,达32.4万元/hm^(2)。[结论]高肥力茶园以N_(2)P_(2)K_(0)(165 kg/hm^(2)、75 kg/hm^(2)、0 kg/hm^(2))为最佳施肥处理,即氮磷钾总养分投入量较习惯施肥减少41%时对白叶一号的生长及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减肥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肥力茶园 白叶一号 化肥减施 养分吸收 光合生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剪高度对立体采摘茶树‘白叶1号’的花生长及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席亚楠 曾廷廷 +5 位作者 王静 张小琴 谭璨灿 王智 石杨 王家伦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探究外引白化茶树品种‘白叶1号’在贵州茶区生长所适宜的修剪高度,以及降低其茶花生物量,提高茶鲜叶产量及品质。以茶树离地20 cm修剪为对照(CK),设置离地30 cm修剪(T1)、离地40 cm修剪(T2)、离地60 cm修剪(T3)等3个处理,对比茶树秋冬... 探究外引白化茶树品种‘白叶1号’在贵州茶区生长所适宜的修剪高度,以及降低其茶花生物量,提高茶鲜叶产量及品质。以茶树离地20 cm修剪为对照(CK),设置离地30 cm修剪(T1)、离地40 cm修剪(T2)、离地60 cm修剪(T3)等3个处理,对比茶树秋冬花期茶花生物量,夏季、秋季及翌年春季茶鲜叶产量及品质成分含量。结果显示,与离地20 cm修剪相比,离地40 cm修剪可在降低‘白叶1号’茶花生物量的同时提高茶鲜叶产量及茶叶品质,茶花生物量降低44.16%,夏季茶鲜叶产量提升37.19%,秋季茶鲜叶产量提升54.56%,翌年春季茶鲜叶产量差异不显著。离地40 cm修剪翌年春季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41.8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38%;夏季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42.77%,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53%,酚氨比1.51;秋季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达45.39%,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17%,茶多酚含量为11.93%,酚氨比3.77,均优于离地20 cm修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茶花 茶鲜叶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茶树嫩芽识别
8
作者 杨肖委 沈强 +6 位作者 罗金龙 张拓 杨婷 戴宇樵 刘忠英 李琴 王家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9,共11页
在复杂自然环境下对茶树嫩芽进行精确识别是实现农业机器人智能化采摘茶树嫩芽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茶园复杂环境下茶树嫩芽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茶树嫩芽检测方法。使用荣耀80手机采集茶树嫩芽图片,并对图片进... 在复杂自然环境下对茶树嫩芽进行精确识别是实现农业机器人智能化采摘茶树嫩芽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茶园复杂环境下茶树嫩芽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茶树嫩芽检测方法。使用荣耀80手机采集茶树嫩芽图片,并对图片进行标注,按照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8∶1∶1的比例划分数据集。为有效提取嫩芽特征并减少模型冗余计算和内存访问,采用FasterNet模型替换YOLOv8n网络结构的骨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为抑制茶园环境背景信息、增强模型对嫩芽的特征提取能力,在主干网络尾部(SPPF模块后)引入全局注意力机制(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GAM);在Neck网络中引入上下文引导(Context guided,CG)模块,学习茶树嫩芽局部特征和周围环境的联合特征,进一步提高茶树嫩芽的识别准确率。利用构建的茶树嫩芽数据集对改进的YOLOv8n算法进行训练和测试。消融试验验证结果显示,FasterNet网络、GAM注意力机制和CG模块均有效提高了YOLOv8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改进的YOLOv8n模型在多类别的茶树嫩芽数据集上平均准确率(Mean average accuracy,mAP)为94.3%;相较于原YOLOv8n模型,对茶树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识别mAP分别提高了2.2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以YOLOv3-tiny、YOLOv3、YOLOv5m、YOLOv7-tiny、YOLOv7和YOLOv8n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改进的YOLOv8n模型对茶树嫩芽识别的效果最佳,说明改进的YOLOv8n模型能有效提升茶树嫩芽识别准确率。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化茶叶采摘机器人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茶树嫩芽 图像识别 YOLOv8n 注意力机制 采摘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诱虫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姚雍静 王家伦 +2 位作者 何莲 郭灿 段学艺 《茶叶》 2010年第2期90-92,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茶蓬面插黄色诱虫板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其控制效果30×40 cm2达90.02%、30×20 cm2达87.30%。经调查统计,两种规格的黄色诱虫板正反两面60天诱集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分别为2035.7头、859.3头,亦即141.5... 试验结果表明,茶蓬面插黄色诱虫板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其控制效果30×40 cm2达90.02%、30×20 cm2达87.30%。经调查统计,两种规格的黄色诱虫板正反两面60天诱集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分别为2035.7头、859.3头,亦即141.5头/(m2.天)、119.5头/(m2.天)。从经济角度考虑,茶园宜使用规格为30×40 cm2黄色诱虫板防治茶小绿叶蝉,每年1 hm2可节约投资840~2700元,与药剂防治相比,既省钱、省力,又安全、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诱虫板 茶小绿叶蝉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4个主要产茶区春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9
10
作者 冉登培 杨坚 +3 位作者 王家伦 姚雍静 胡华健 曹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5,共4页
摸清贵州4个产茶区春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为评价其春茶质量提供参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贵州4个产茶区24个春茶样品中的Zn、Cu、Pb、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个春茶样品中的Zn元素平均含量为54... 摸清贵州4个产茶区春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为评价其春茶质量提供参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贵州4个产茶区24个春茶样品中的Zn、Cu、Pb、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个春茶样品中的Zn元素平均含量为54.43mg/kg,Co为0.085 3mg/kg,Mo为0.060 2mg/kg,Pb为3.95mg/kg,Cu为25.59mg/kg,Ni为11.41mg/kg,Cr为0.38mg/kg,稀土总量为1.375 2mg/kg。2)在4个产茶区春茶样品中,Zn元素的平均含量以遵义茶区最高,为62.53mg/kg;铜仁茶区最低,为49.32 mg/kg。Cu元素平均含量以黔南茶区最高,为29.54 mg/kg;安顺茶区最低,为20.59mg/kg;Pb元素平均含量以黔南茶区最高,为4.24mg/kg;铜仁茶区最低,为3.61mg/kg。Co元素平均含量以铜仁茶区最高,为0.091 6mg/kg;安顺茶区最低,为0.081 3mg/kg。Mo元素平均含量以安顺茶区最高,为0.062 2mg/kg;铜仁茶区最低,为0.058 6mg/kg。Cr元素平均含量以铜仁茶区最高,为0.41mg/kg;安顺茶区最低,为0.35mg/kg。Ni元素平均含量以安顺茶区最高,为15.17mg/kg;黔南茶区最低,为8.34mg/kg。结论:贵州4个产茶区春茶样品中的Zn元素含量较高,Co、Mo元素含量适中,Pb、Cu、Ni和Cr元素含量在国标绿色食品规定的茶叶质量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茶 微量元素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小琴 赵华富 +4 位作者 姜艳艳 杨婷 周国兰 周顺珍 王家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6-2231,共6页
为了解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以凤冈县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有效态大量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茶... 为了解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以凤冈县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有效态大量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茶使茶园土壤呈酸化趋势,且逐渐低于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p H的最低标准;土壤有机质、全氮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且逐渐达到并超过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的最低标准;土壤有效磷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但仍远低于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有效磷的最低标准;土壤交换钾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但仍处于贫乏状态;土壤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锌和有效铁随植茶年限的增加极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镁、有效铜和有效锰随植茶年限的变化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土壤酸化,合理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茶年限 土壤营养元素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中应用静电喷雾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秀兵 赵华富 +4 位作者 张正秋 郭灿 陈娟 张宝林 王家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206,共5页
以常规手动喷雾器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分析静电喷雾器施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用药量、工作效率及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手动喷雾器相比,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药后3d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平均虫口减退率和平均相对防治效果... 以常规手动喷雾器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分析静电喷雾器施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用药量、工作效率及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手动喷雾器相比,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药后3d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平均虫口减退率和平均相对防治效果为27.785%和50.885%,是手动喷雾器的1.77和1.19倍;药后7d平均虫口减退率和平均相对防治效果为55.63%和65.97%,是手动喷雾器的1.82倍和1.39倍,具有较好的防治速效性和持效性,且用药量平均减少10.22%,工作效率平均提高72.97%,农药残留量平均减少44.25%。可见,静电喷雾器为当前茶园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植保机具,可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器 茶假眼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被引量:66
13
作者 张小琴 陈娟 +4 位作者 高秀兵 段学艺 曹雨 赵华富 王家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6-291,共6页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湄潭和凤冈,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而湄潭和凤冈分别仅有1/2和1/5左右达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各茶区普遍缺磷,以正安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都匀,显著低于湄潭,仅有3.13%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各茶区普遍缺钾,以凤冈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没有样本达Ⅰ级土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p H 土壤养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梁远发 刘声传 +4 位作者 王家伦 陈正武 鄢东海 刘红梅 周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31,共4页
为弄清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贵州湄潭)20个品种为材料,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3种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由高到低的... 为弄清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贵州湄潭)20个品种为材料,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3种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一芽5叶〉一芽2叶〉单芽;芽叶标准与芽叶氟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657(P〈0.01);芽叶标准与其平均芽叶氟含量的线性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达0.989 5(P〈0.01)。2)单芽、一芽2叶和一芽5叶氟含量分别为51.24~182.96 mg/kg、97.85~255.46 mg/kg和106.98~521.48 mg/kg;LSD多重比较表明,20个品种间,单芽、一芽2叶和一芽5叶氟含量差异显著。3)Furthest neighbor聚类分析发现,20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低氟含量品种类型包含11个品种。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并及时采摘可有效降低茶叶氟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树品种 芽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生境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吸收累积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宇 刘声传 +3 位作者 梁远发 王家伦 刘红梅 魏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57-2161,共5页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氟(F)背景值下对F的吸收积累特征,为选育低F茶树品种提供参考,选取同一茶园测定了黔湄502等13个茶树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及各品种的侧根、老叶、嫩叶(一芽2叶)的F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并进行了老嫩叶的F...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氟(F)背景值下对F的吸收积累特征,为选育低F茶树品种提供参考,选取同一茶园测定了黔湄502等13个茶树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及各品种的侧根、老叶、嫩叶(一芽2叶)的F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并进行了老嫩叶的F含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茶树品种嫩叶的F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13个茶树品种体内的F含量分布次序为老叶(2142.26~5090.83 mg/kg)>嫩叶(64.44~193.10 mg/kg)>侧根(29.77~145.56 mg/kg);老叶、嫩叶的F转移系数分别为24.00~96.83、0.86~3.53,品种间差异显著;嫩叶对F的吸收累积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无直线相关性。13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低F品种类型包含湄潭苔茶、贵茶育8号和黔湄701 3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吸收累积 低氟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水溶性肥料产品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小琴 刘冠群 +4 位作者 姜艳艳 席亚楠 曾廷廷 吕军 王家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0,46,共5页
茶树耗水较大、需肥较大,易旱茶区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导致传统施肥肥料利用率低。随着农业节水技术的普及,以滴灌和微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系统逐步应用到茶园,茶树水溶性肥料的筛选及配套施肥策略的研究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为... 茶树耗水较大、需肥较大,易旱茶区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导致传统施肥肥料利用率低。随着农业节水技术的普及,以滴灌和微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系统逐步应用到茶园,茶树水溶性肥料的筛选及配套施肥策略的研究成为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为此,通过分析茶树水溶性肥料产品现状和专利申请现状,发现茶树水溶性肥料以叶面肥为主,用于灌溉施肥的水溶肥较少。同时从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功能型水溶肥在茶园中的应用出发,梳理总结已有文献中应用水溶肥对茶树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从叶面喷施、微灌施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茶树水溶性肥料的研发方向、应用研究趋势和筛选标准,以期为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水溶性肥料 研究进展 产品现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化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光合特性及叶色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艳艳 石杨 +3 位作者 周国兰 王家伦 郑文佳 张小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75-82,共8页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魁光合特性及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魁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春季优势显著;随着叶位向下,叶绿素含量升高;紫化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芽下第2~5叶位,明度和黄度较低,红度较高。【结论】茶树叶色与光合作用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性,同时受品种(品系)、叶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紫魁 紫叶 光合速率 叶色 叶绿素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试制都匀毛尖茶感官品质与生化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静 何萍 +7 位作者 郭飞 赵华富 陈娟 刘晓霞 席亚楠 曾廷廷 石杨 王家伦 《茶叶通讯》 2022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为了给都匀毛尖茶生产提供高品质适制良种,本研究以‘黔茶1号’‘黔茶8号’‘黔茶10号’‘黔辐4号’等黔茶系列茶树品种以及‘福鼎大白茶’‘嘉茗1号’等贵州省主栽茶树品种共14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适制品种筛选。结果显示,以‘黔... 为了给都匀毛尖茶生产提供高品质适制良种,本研究以‘黔茶1号’‘黔茶8号’‘黔茶10号’‘黔辐4号’等黔茶系列茶树品种以及‘福鼎大白茶’‘嘉茗1号’等贵州省主栽茶树品种共14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适制品种筛选。结果显示,以‘黔茶8号’‘黔茶10号’和‘黔茶1号’等黔茶系列品种制作的茶样感官审评综合得分分别位于第1名、第2名和第3名,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福云6号’,并且‘黔茶10号’和‘黔茶1号’茶样带有明显花香。同时,茶样生化成分特征与感官审评得分相关性强,其中‘黔茶8号’‘黔茶10号’和‘黔茶1号’等黔茶系列品种制作的茶样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和酚氨比等生化指标数值皆满足都匀毛尖茶尊品品质要求和绿茶适制品种品质要求,且黔茶系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中表现出最为优异的生化成分特征。本研究不仅为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选择适制性良种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彰显贵州特色茶树品种新优势、加快黔茶品种的系统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匀毛尖 茶树品种 ‘黔茶1号’ ‘黔茶8号’ ‘黔茶10号’ 适制性 感官品质 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除茶花对白化茶树春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静 石杨 +5 位作者 张艳 董治军 曾廷廷 席亚楠 周顺珍 王家伦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64-471,共8页
在‘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等白化茶树品种的生产茶园中,茶树开花量过多的现象十分突出。本试验在贵州省内黔北茶区、黔西茶区和黔南茶区的6个试验茶园中分别调查了‘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和茶花生物... 在‘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等白化茶树品种的生产茶园中,茶树开花量过多的现象十分突出。本试验在贵州省内黔北茶区、黔西茶区和黔南茶区的6个试验茶园中分别调查了‘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和茶花生物量,并探索秋冬季摘盛开花朵、摘露白花蕾、摘尽幼小花蕾等3个摘花处理对次年春茶产量和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花蕾数量分别为9.51×10^(5)~1.28×10^(6)个/667 m^(2)、6.32×10^(5)个~9.06×10^(5)个/667 m^(2)和1.11×10^(5)个/667 m^(2);以盛开花朵计,‘白叶一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茶花生物量分别为41.0~129.3 kg/667 m^(2)、50.4~63.6 kg/667 m^(2)和72.8 kg/667 m^(2);秋冬季茶花生物量高达春季茶叶生物量的1.27~3.79倍。秋冬季摘幼蕾处理和摘花朵处理分别使春茶产量较对照(不摘花处理)增加13.8%~70.6%和2.4%~25.9%,摘露白处理也使部分试验茶园的春茶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摘花处理促进春茶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单穴芽数增加,其次是由于百芽重增加。在3个摘花处理下,‘白叶一号’和‘黄金芽’的春茶生化成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或优于对照。表现在‘白叶一号’在3个摘花处理下的春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等理化成分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以及‘黄金芽’在摘露白处理和摘幼蕾处理下春茶水浸出物含量和儿茶素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但3个摘花处理使‘黄金叶’的春茶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下降。本试验结果可为多花白化茶树品种的提质增产增效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树 茶花 春茶 产量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干旱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物候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学艺 王家伦 +3 位作者 陈正武 胡华健 陈娟 高秀兵 《农技服务》 2011年第3期363-364,共2页
2010年3~5月春旱期间,针对贵州茶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419、黔湄701、黔湄502和黔湄809等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进行了由鳞片展至1芽4叶展期6个物候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黔湄809外,干旱未导致各茶树品种萌... 2010年3~5月春旱期间,针对贵州茶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419、黔湄701、黔湄502和黔湄809等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进行了由鳞片展至1芽4叶展期6个物候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黔湄809外,干旱未导致各茶树品种萌动期推迟,物候期间隔天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物候期 茶树品种 福鼎大白茶 黔湄6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