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聚糖水解酶基因RcXYNC调控月季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1
作者 苏琳 戚雨岑 +7 位作者 杨艺 程和丰 纪思雨 刘婷 程堂仁 王佳 张启翔 潘会堂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26,共16页
【目的】由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侵染引起的黑斑病是庭院栽培月季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前期发现木聚糖水解酶RcXYNC在易感和高抗月季株系中差异表达,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拟探究该基因功... 【目的】由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侵染引起的黑斑病是庭院栽培月季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前期发现木聚糖水解酶RcXYNC在易感和高抗月季株系中差异表达,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拟探究该基因功能,为月季黑斑病抗性机制解析提供依据。【方法】以月季易感株系R12-26和高抗株系R13-54为材料,克隆RcXYNC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蔷薇盘二孢侵染月季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采用瞬时过表达和VIGS技术对RcXYNC进行功能分析;测定过表达/沉默处理后叶片过氧化氢累积,水杨酸、茉莉酸/乙烯通路抗性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挖掘与RcXYNC互作的目标蛋白。【结果】RcXYNC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序列在高抗/易感株系中一致,均含有1个Glyco-10保守结构域,存在胁迫响应元件。瞬时过表达RcXYNC后,月季叶片的黑斑面积均显著增大;沉默RcXYNC后,黑斑面积均显著减小。瞬时过表达或沉默RcXYNC后,月季叶片中水杨酸、茉莉酸/乙烯通路的大部分抗性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其他基因无显著变化。挖掘到20个与RcXYNC互作的蛋白,大多参与植物细胞代谢过程。【结论】RcXYNC是月季黑斑病抗性的负调控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水杨酸、茉莉酸/乙烯信号通路降低月季的黑斑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黑斑病 蔷薇盘二孢 细胞壁 生物胁迫 RcXY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野生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2
作者 崔雅琦 陈曦 +3 位作者 王梅婷 刘晓菲 董刚强 于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噻苯隆(thidiazuron, TDZ)、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影响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窄叶芍药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窄叶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5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0.5 mg/L+2,4-D 0.5 mg/L。窄叶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2,4-D 0.5 mg/L+NAA 0.2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1.0 mg/L+2,4-D 0.5 mg/L+NAA 0.2 mg/L。本研究不仅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为寻找野生芍药繁殖保护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野生种 茎段 愈伤组织 诱导 植物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太原市绿道选线研究
3
作者 王珊 颜祯 +2 位作者 徐敏 俞诗音 王美仙 《园林》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化的绿道选线结果,并结合实地情况对绿道选线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太原市市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的结构布局。结果表明:(1)市级绿道呈现“一横两纵三环”的分布格局,社区级绿道呈现“一环一脉两横”的分布格局。(2)初步确定6条市级绿道(共计695.2 km)和4条社区级绿道(共计130 km)。(3)结合绿道选线的实地可实施情况,6条市级绿道中除汾河东西景观绿道部分路段因经过隧道而不具备可行性外,其余5条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条社区级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的太原绿道选线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选线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慧君 姚洪军 赵惠恩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枸杞属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药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广阔。然而枸杞属栽培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品种生长时间长、移栽成活困难等问题,组织培养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外植体选择及预处理方法;从直接生芽途径和间接诱... 枸杞属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药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广阔。然而枸杞属栽培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品种生长时间长、移栽成活困难等问题,组织培养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外植体选择及预处理方法;从直接生芽途径和间接诱导途径阐述了芽的培养,从取材部位和生长调节剂两方面阐述了愈伤组织的培养;从材料、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继代培养及环境影响5方面分析了不定芽的诱导;阐述了生根培养的方法。从品种研究、基质组合、培养环境3个角度梳理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及展望,以期为建立系统的枸杞属植物再生体系与新品种应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属 组织培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同花期报春苣苔属植物花芽分化研究
5
作者 夏婷 蒋宇璇 +2 位作者 崔洋 邵严 罗乐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22-27,共6页
以持续开花品种‘四季’报春苣苔(Primulina ‘Four Seasons’)与单次开花品种‘福寿’报春苣苔(Primulina ‘Fu Shou’)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探究二者花芽分化类型与花芽分化特点。结果表明,‘四季’报春苣苔与‘福寿’报春苣苔的花芽... 以持续开花品种‘四季’报春苣苔(Primulina ‘Four Seasons’)与单次开花品种‘福寿’报春苣苔(Primulina ‘Fu Shou’)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探究二者花芽分化类型与花芽分化特点。结果表明,‘四季’报春苣苔与‘福寿’报春苣苔的花芽分化均属于一年多次分化类型,且都包含8个相同的分化阶段,各分化阶段按顺序分别为未分化期、总轴苞片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以及花器官伸长生长期;‘四季’报春苣苔花芽分化大约需要74d,而‘福寿’报春苣苔则需要120 d。二者茎上花芽分化都存在空间位置的差异,表现出“总状式”发育特点,即高节位花芽较低节位花芽发育进程慢,相邻节位花芽分化相差2~3个分化阶段;并且二者花序都呈现出先主轴后侧轴的先后顺序,同一花序中主轴与侧轴的花芽分化相差2个分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报春苣苔属 花芽分化 石蜡切片 一年多次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楠 董丽 +3 位作者 郝培尧 晏海 王阔 罗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对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种类构成、应用频度、多样性指数、径阶结构、树高组成及季相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共有13科21种,其中常绿与落叶的比例为24︰1;行道树种类丰富度较高,但分布不均匀;新... 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对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种类构成、应用频度、多样性指数、径阶结构、树高组成及季相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共有13科21种,其中常绿与落叶的比例为24︰1;行道树种类丰富度较高,但分布不均匀;新城区在行道树树种丰富度上总体要高于老城区;行道树径阶结构分布上,老城区偏大,新城区则偏小;在行道树树高方面,二者差异不明显;中心城区行道树在季相结构上,以夏、秋为主,春季景观较薄弱。根据北京市现状,采取引入新品种、控制树种搭配等改进措施,可以缓解行道树绿化当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物种构成 多样性 规格 季相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属植物种子双重休眠特性与破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宋焕芝 于晓南 沈苗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0,共4页
芍药属植物种子具有上胚轴和下胚轴双重休眠的特性,对育种工作的进行和种质资源的保护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关于其休眠机理及破眠技术亟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分析了芍药属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特性,该属植物主要休眠原因包括外... 芍药属植物种子具有上胚轴和下胚轴双重休眠的特性,对育种工作的进行和种质资源的保护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关于其休眠机理及破眠技术亟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分析了芍药属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特性,该属植物主要休眠原因包括外源因素(胚以外的组织的限制)及内源因素(胚本身的限制)两方面;常见的破眠技术有机械破皮、变温处理等物理方法以及化学试剂处理等化学方法,另外也介绍了一些综合方法,本文对提高芍药属植物播种萌发率具有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双重休眠 休眠原因 萌发特性 破眠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娜娜 白新祥 +1 位作者 陈龙涛 戴思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7,191,共7页
随着切花产业的发展,切花保鲜问题日益突出。切花菊保鲜主要涉及花部和叶片保鲜2个方面,国内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前预处理和采后保鲜剂配方的研制等方面。综述了多年来切花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后保... 随着切花产业的发展,切花保鲜问题日益突出。切花菊保鲜主要涉及花部和叶片保鲜2个方面,国内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前预处理和采后保鲜剂配方的研制等方面。综述了多年来切花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后保鲜,已经筛选出21种较为成熟的切花菊保鲜剂,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发切花菊保鲜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采前预处理 采后保鲜 保鲜剂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蓝云杉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杜蕊 郑红娟 贾桂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提高北美蓝云杉引种成活率并促进其幼苗生长,于2007年进行了适宜菌种的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裂褶菌和Pt菌剂为较适宜的菌种。2)接种Pt菌剂后,不同种源间的平均苗高差异不显著,不同接种时间的平均苗高差异极显... 为提高北美蓝云杉引种成活率并促进其幼苗生长,于2007年进行了适宜菌种的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裂褶菌和Pt菌剂为较适宜的菌种。2)接种Pt菌剂后,不同种源间的平均苗高差异不显著,不同接种时间的平均苗高差异极显著。3)不同种源的适宜Pt菌剂接种量不同。1号和3号种源施用1g/株的菌剂,2号和4号种源施用0.5g/株的菌剂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2个月后1~4号种源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为3.31、3.90、3.84和3.54cm。4)在幼苗移植时接种Pt菌剂不仅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还有助于保持观赏性状。接种Pt菌剂后移植成活率均达85%以上,其中4号种源移植成活率最高,为92.86%;与对照相比,接种Pt菌剂后1级苗增多,其中3号种源的1级苗率最高,为5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接种 北美蓝云杉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属分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锦荣 张启翔 +3 位作者 潘会堂 罗乐 李卉 王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9,共7页
对近20 a来蔷薇属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分析。由于蔷薇属植物基因组高度杂合,分子生物技术成为研究蔷薇属系统进化与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现已成功构建二倍体月季和四倍体月季遗传图谱,并在分析重要遗传... 对近20 a来蔷薇属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分析。由于蔷薇属植物基因组高度杂合,分子生物技术成为研究蔷薇属系统进化与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现已成功构建二倍体月季和四倍体月季遗传图谱,并在分析重要遗传性状、分离和鉴定基因等方面取得有价值的结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将加速现代月季品种群的育种进程。中国是蔷薇属植物重要分布中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育种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工作刚刚开展,本文对我国蔷薇属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分子标记 育种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明 吕晋慧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169-3171,共3页
综述了花香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酶和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基因工程调控及改良植物花香的策略;同时简要评述了花香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香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修剪调控露地宿根花卉花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冰 董丽 朱仁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973-10975,共3页
[目的]为调控露地宿根花卉的花期探索可行的园艺措施。[方法]修剪等简单园艺措施可使部分宿根花卉二次开花,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修剪试验研究14种宿根花卉的花期调控。[结果]在自然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穗花婆婆纳、大花... [目的]为调控露地宿根花卉的花期探索可行的园艺措施。[方法]修剪等简单园艺措施可使部分宿根花卉二次开花,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修剪试验研究14种宿根花卉的花期调控。[结果]在自然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穗花婆婆纳、大花金鸡菊、宿根福禄考、黑心菊、蓍草、桔梗;一般的是红花钓钟柳、紫花鼠尾草、蒲公英、千屈菜、荆芥;较差的是月见草、‘金娃娃’萱草;飞蓬修剪后不再开花。在自然花期的末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穗花婆婆纳;一般的是紫花鼠尾草、红花钓钟柳、蒲公英;较差的是月见草。在现蕾期或初花期修剪的植物中,花期调控效果优良的是大花金鸡菊、宿根福禄考、桔梗、黑心菊、蓍草;一般的是千屈菜、荆芥;较差的是‘金娃娃’萱草。[结论]简单修剪后,14种宿根花卉中大部分的花期都延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花卉 花期调控 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周年供花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姜楠南 吴晓星 +4 位作者 王翠香 孙音 卢洁 王玮 房义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4期135-138,共4页
从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调节剂3个方面综述了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人为控制芍药花期以及实现周年供花的研究进展,从花芽分化、生理机制与遗传机制3个层面分析了芍药花期调控原理,并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芍药 周年供花技术 花期调控原理 促成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蓝云杉体细胞胚发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敬爽 贾桂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51,共8页
研究北美蓝云杉体细胞胚发生技术,对该树种的胚胎发生机理和建立相关的快繁技术体系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分别对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其体细胞胚发生各阶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体细胞胚发生过... 研究北美蓝云杉体细胞胚发生技术,对该树种的胚胎发生机理和建立相关的快繁技术体系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分别对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其体细胞胚发生各阶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首先在DCR培养基+2,4-D5.0mg/L+6-BA4.0mg/L+KT2.0mg/L诱导15d后,之后转入DCR培养基+2,4-D1.0mg/L+6-BA0.5mg/L+KT0.5mg/L,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为45.3%;2)胚性愈伤组织保持与增殖培养基为1/2LM培养基+2,4-D1.0mg/L+6-BA0.5mg/L+KT0.5mg/L+PEG40001.0g/L,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最高为102.27%;3)IBA可促进成熟体细胞胚的诱导,以1/2LM+IBA0.5mg/L+ABA2.0mg/L(以上4种培养基均附加蔗糖30g/L,谷氨酰胺45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琼脂5.0g/L,pH=5.8)的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为38.10%;4)在1/2MS+1.0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体细胞胚萌发,子叶生长但胚根发生较少。北美蓝云杉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畸形胚现象及生根难的问题,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蓝云杉 基本培养基 生长调节剂 体细胞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薄层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铺地金’等菊花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磊 张启翔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8-151,共4页
以菊花品种‘铺地金’和‘七月桃花’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从基部至茎尖依次横向切成0.3~0.5 mm的薄层,放在添加不同浓度6-BA、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薄层部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分别以蔗糖和果糖... 以菊花品种‘铺地金’和‘七月桃花’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从基部至茎尖依次横向切成0.3~0.5 mm的薄层,放在添加不同浓度6-BA、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薄层部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分别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考察碳源种类和浓度对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铺地金’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2 mg/L BA+0.5 mg/L NAA,再生率达到96.4%,适合于‘七月桃花’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MS+2 mg/L BA+0.1 mg/L NAA时,不定芽再生率可高达97.9%,适当提高蔗糖浓度可以有效减少薄层组培中的玻璃化现象,而高浓度的果糖会对外植体产生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薄层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百合品种Eyeliner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伟 贾桂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4,共3页
以LA系列百合品种Eyeliner的不同层次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Eyeliner离体组织培养微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yeliner的各层鳞片诱导分化新芽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Eyeliner的鳞片最佳... 以LA系列百合品种Eyeliner的不同层次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Eyeliner离体组织培养微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yeliner的各层鳞片诱导分化新芽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Eyeliner的鳞片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5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系列百合 离体微繁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二)——中国花文化形成与中华悠久文明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75-79,共5页
该文论述了中国花文化形成中华悠久文明发展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以及花卉资源多样性与花文化内涵多样性的联系。强调了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 该文论述了中国花文化形成中华悠久文明发展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以及花卉资源多样性与花文化内涵多样性的联系。强调了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花文化的符号正是中国人在对花卉各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花卉的各种自然属性与人的品格、人的情操来进行类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属性与人性的种种关联,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花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文化 文明进步 自然资源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切花生产技术规程制定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洁 李庆卫 +6 位作者 张启翔 何相达 宋兴荣 杨灿芳 郑帆 张文科 杜月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6-71,共6页
蜡梅作为我国原产名贵香花树种,栽培面积广泛,应用价值极高。近年来其作为切花盆景产品,表现出了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但目前的切花生产现状却表现为栽培管理技术粗犷和切花产品参差不齐。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依照行业标准的制定要求,在... 蜡梅作为我国原产名贵香花树种,栽培面积广泛,应用价值极高。近年来其作为切花盆景产品,表现出了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但目前的切花生产现状却表现为栽培管理技术粗犷和切花产品参差不齐。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依照行业标准的制定要求,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蜡梅切花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进行研究,提出了科学可行的蜡梅切花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生产技术 规程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莉俊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0-195,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花卉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的途径,希望能够为观赏园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野生近缘种 观赏植物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花牡荆的种实解剖结构及催芽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琳 王啸博 刘秀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 L.)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夏秋开花植物,其种子繁殖困难。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穗花牡荆的种实结构,同时应用多种催芽技术,探求穗花牡荆最佳的萌发方式。结果显示,穗花牡荆具有坚硬的内果皮,且种实败育... 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 L.)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夏秋开花植物,其种子繁殖困难。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穗花牡荆的种实结构,同时应用多种催芽技术,探求穗花牡荆最佳的萌发方式。结果显示,穗花牡荆具有坚硬的内果皮,且种实败育率较高。实验的催芽方法中,浓硫酸浸种20 min后再用6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的组合效果最好,能够显著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到10%、14.44%和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牡荆 种实结构 石蜡切片 催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