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形喷洒变量施水精确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文霆 吴普特 +3 位作者 冯浩 杨青 陈香维 鞠建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仿形喷洒变量施水技术的概念是作者提出用来表示根据被灌溉地块或区域形状变化的要求实现变量施水的一种精确灌溉技术,具有提高灌溉质量和效率,降低灌溉系统成本的潜在优点。该文分类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实现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给出... 仿形喷洒变量施水技术的概念是作者提出用来表示根据被灌溉地块或区域形状变化的要求实现变量施水的一种精确灌溉技术,具有提高灌溉质量和效率,降低灌溉系统成本的潜在优点。该文分类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实现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给出了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流量射程调节器的一般组成和实现方式。指出了今后这种技术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加强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关键部件结构尺寸对其性能参数影响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为喷头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尽快开发应用于园林景观喷灌的地埋式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产品;积极开展应用于大田喷灌的高均匀度仿形喷洒变量施水喷头组合喷灌技术的研究,以降低现有喷灌工程中喷头和管道的布置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形喷洒 变量施水 精确灌溉 喷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有科 马孝义 +1 位作者 娄宗科 马理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3,共4页
介绍了杨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区建设的设计构想。示范区设计以现有节水农业技术在西北半湿润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为基础。通过技术筛选、技术集成及示范,形成规范化技术标准。在综合分析节水示范区自然和社会因素的... 介绍了杨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区建设的设计构想。示范区设计以现有节水农业技术在西北半湿润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为基础。通过技术筛选、技术集成及示范,形成规范化技术标准。在综合分析节水示范区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对节水技术进行组装凝练,建设综合节水示范区,监测示范区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变化状况,评估节水效益;探索渠灌区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和发展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示范区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示范区节水效益评估方法及监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集成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凌数字节水农业研究
3
作者 马理辉 汪有科 杨江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迅速普及并不断发展,为了探索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本研究利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在杨凌开展了"杨凌数字节水农业"的技术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研究目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了,该研究...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迅速普及并不断发展,为了探索节水农业的新技术,本研究利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在杨凌开展了"杨凌数字节水农业"的技术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研究目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了,该研究对提高我国节水农业整体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节水农业 数字节水 数字节水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垄沟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自奎 吴普特 +3 位作者 赵西宁 张勇勇 陈小莉 张凤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于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率迅速增加,再分布过程中在水平向水势梯度的作用下垄上剖面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适当减小垄宽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沟底覆膜可使垄沟灌溉垂向入渗量减少,灌水后土壤含水率在垄沟之间的分布更加均匀,深层渗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灌溉 间(套)作 湿润锋 土壤含水率 沟底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发重点 被引量:51
5
作者 吴普特 冯浩 +1 位作者 牛文全 赵西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2期12-18,共7页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未来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即现代生物节水技术、非常规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旱作高效用水技术与新材料、...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未来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即现代生物节水技术、非常规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旱作高效用水技术与新材料、区域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水技术 非常规水资源 节水灌溉技术 旱作高效用水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文霆 吴普特 +1 位作者 冯浩 杨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在总结国内外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对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实现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射程、流量和转速应服从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公式。指出这种喷头在组合喷... 在总结国内外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对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实现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的射程、流量和转速应服从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公式。指出这种喷头在组合喷洒时,为保证组合喷灌均匀性达到喷灌的技术要求,需要首先提高单喷头喷灌均匀系数。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这种喷头的最优水量分布曲线应为类矩形的结论。研究结果为方形喷洒域变量施水精确灌溉喷头实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喷洒域 变量施水 精确灌溉 喷头 喷灌技术 射程 流量 转速 变化规律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学明 赵西宁 +2 位作者 冯浩 王玉宝 南纪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2003年比1996提高了49%,比2000年提高了17%,说明该流域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及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将越来越高,目前尚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潜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灌技术在陕北山地红枣生产中的应用示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有科 徐福利 辛小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8-204,共7页
关键词 红枣生产 微灌技术 应用 山地 雨水利用技术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示范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墒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地土壤水分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贺军奇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819-6821,6848,共4页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50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灌溉 冬小麦 土壤水分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红科 汪有科 张玉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年第5期65-67,共3页
渠道输水灌溉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灌溉形式,发展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用水矛盾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制约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的因素,通过对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 渠道输水灌溉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灌溉形式,发展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用水矛盾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制约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的因素,通过对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灌类型区 节水灌溉 灌溉水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管材评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华 吴普特 牛文全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1,共3页
 从塑料管材和金属管材两个方面着手,对应用于节水灌溉中的管材比较详细地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且针对现阶段我国国内管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塑料管材 金属管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墒灌溉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研究
12
作者 员学锋 吴普特 +1 位作者 汪有科 牛文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620-1062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夏玉米地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影响。[方法]以玉米作物为试材,在灌溉量为0、600、1200m3/hm2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覆盖、PAM处理和非覆盖处理(CK)对夏玉米收获时土壤中.硝态氮...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夏玉米地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影响。[方法]以玉米作物为试材,在灌溉量为0、600、1200m3/hm2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覆盖、PAM处理和非覆盖处理(CK)对夏玉米收获时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状况的影响。[结果]夏玉米收获后,在非灌溉条件下,各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基本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在灌溉条件下,则在50—70cm土壤中出现硝态氮累积凸峰。无论灌溉与否,0~100cm土壤中各处理硝态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PAM处理〉CK〉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同一保墒处理,在O~4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在60~70cm土层以下则恰好相反。[结论]该研究为下茬作物的施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试验 保墒灌溉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析 被引量:88
13
作者 吴普特 冯浩 +5 位作者 牛文全 高建恩 蒋定生 汪有科 范兴科 戚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在分析中国用水结构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剖析了中国用水现状与节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此提出了在中国必须实施综合节水的战略构思 ,并就如何实施综合节水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近期我国年供水量将基... 在分析中国用水结构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剖析了中国用水现状与节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此提出了在中国必须实施综合节水的战略构思 ,并就如何实施综合节水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近期我国年供水量将基本维持在 5 60 0亿 m3,不会有过大的增长 ;我国农业年用水量将基本控制在 40 0 0亿 m3左右 ,但必须满足 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需要。 2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重在近期内将基本维持在 7∶ 2∶ 1的水平 ,其发展态势为农业用水的比重逐渐降低 ,而工业、生活用水比重逐渐增加 ,2 0 3 0年农业用水比重有可能降低到 60 %。 3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并重 ,实施综合节水战略 ;农业节水属战略性节水 ,国家应给予一定扶持 ,不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但需建立符合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配套的政策体系 ;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属效益节水 ,应以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为目标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 ,水价政策调控与法律法规手段强制实施 ,并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4科技节水、产业节水、政策节水实质性溶合 ,以科技节水为引导和支撑 ,以产业节水为主要内容 ,以政策节水作为保障条件 ,建立节水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态势 中国 用水结构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综合节水 节水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北水南调虚拟工程”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37
14
作者 吴普特 赵西宁 +1 位作者 操信春 郝仕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基于中国南北方粮食调动的变化分析,结合农业水足迹与虚拟水理论,提出中国在实施南水北调实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自1990年已经形成并运行着一个"农业北水南调虚拟工程"。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在1990-2008年期间年均调运虚拟水量... 基于中国南北方粮食调动的变化分析,结合农业水足迹与虚拟水理论,提出中国在实施南水北调实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自1990年已经形成并运行着一个"农业北水南调虚拟工程"。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在1990-2008年期间年均调运虚拟水量已超过200亿m3,远大于南水北调实体工程目前的调水规模;北水南调虚拟工程调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依靠现有南水北调实体工程难以支撑中国北方粮食生产,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只能是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用水效率。考虑到中国南北方经济状况的现实差距,以及"农业北水南调虚拟工程"的长期运行,建议国家实施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同时,加强区域农业水足迹演变与控制研究,制定区域农业水足迹相关技术标准,为实施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与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农业 水足迹 北水南调虚拟工程 虚拟水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集成与示范 被引量:66
15
作者 吴普特 汪有科 +1 位作者 辛小桂 朱德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2,共7页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术体系应用实体样板,该样板地红枣平均产量达到19 800 kg/hm^2,较无灌溉条件(产量4 500-6 000 kg/hm^2)增产2-3倍,较管灌条件(产量一般为12 000-15 000 kg/hm^2)增产30%-60%,且节水36%以上。在单项技术研究方面,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了红枣生育期理论耗水量(438.8mm);通过不同灌水量处理的田间试验,初步确定出合理的灌水量区间为396-1 320 m^3/hm^2;提出了坡地低压滴灌工程新的设计理论,即微地形影响下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理论及毛管设计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上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低压滴灌、坡下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涌泉根灌+雾喷的工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山地微灌技术 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和AAM添加剂对提高黄土集流效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冯浩 吴普特 +1 位作者 彭红涛 雷廷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基于西北地区黄土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外源材料运输困难的实际状况 ,提出将 HEC(High Strength andWater Stability Earth Consolidator)和 AAM(Active Aluminate Mixture)材料添加剂与黄土混掺 ,以期提高其集流效率。通过室内人工降... 基于西北地区黄土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外源材料运输困难的实际状况 ,提出将 HEC(High Strength andWater Stability Earth Consolidator)和 AAM(Active Aluminate Mixture)材料添加剂与黄土混掺 ,以期提高其集流效率。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探讨了典型黄土与 HEC和 AAM材料添加剂分别混掺后集流效率和性能的变化过程。同时 ,对照其它几种集雨材料 ,对不同雨强、雨量及坡度下的起流历时、集流效率和材料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黄土与 HEC和 AAM添加剂混掺后形成的黄土复合集流材料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能力 ,不同雨强和雨量等级范围均具有较高的集流效率 (>78% ) ,已达到混凝土的集流效果 ,其成本仅为混凝土的 1/ 3~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材料 添加剂 HEC AAM 模拟试验 黄土 集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肥水坑施技术下苹果树根系及土壤水分布 被引量:36
17
作者 宋小林 吴普特 +1 位作者 赵西宁 高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8,共8页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雨养条件下山地老果园布设肥水坑(water-wertilizer pit,WFP)技术对红富士老果树(Malus pumila Mill)根系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无肥水坑处理为对照(CK),利用管式TDR系统监测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利用根...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雨养条件下山地老果园布设肥水坑(water-wertilizer pit,WFP)技术对红富士老果树(Malus pumila Mill)根系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无肥水坑处理为对照(CK),利用管式TDR系统监测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利用根钻法获得21a生旱地果园0~30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密度。结果表明:WFP能够显著增加果园含水率低值区间(≥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WFP60(60 cm坑深)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145.4%)最显著。WFP40(40 cm坑深)根际土壤湿润区主要集中在≥40~100cm土层,WFP60在≥20~140 cm土层,WFP80(80 cm坑深)主要集中在深层土壤≥140 cm土层。在0~200cm试验土层,WFP60处理土壤多次平均含水率值都最高,为11.02%,依次为WFP40(10.67%)和WFP80(9.80%)。总根系质量密度WFP60处理最大(594.76 g/m3),WFP40(579.08 g/m3)和WFP80(491.82 g/m3)次之,CK最小(372.12 g/m3)。根系在0~100、≥100~200和≥200~30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为:CK(69.88%、13.74%和16.38)、WFP40(66.04%、14.26%和19.70%)、WFP60(70.35%、24.08%和5.58%)和WFP80(46.54%、15.04%和38.42%),其根系分布与水分分布正相关。该研究表明WFP能够显著改变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坑深越大向下湿润的土体范围也越深;从而显著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在不同湿润土层的分配比例关系。总体而言,WFP60处理效果显著好于WFP40和WFP80处理。研究结果将对黄土高原旱地果园集雨和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肥水坑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养分 肥水坑技术 根系 雨养果园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进展 被引量:53
18
作者 许迪 吴普特 +2 位作者 梅旭荣 康绍忠 钱蕴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 ,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 ,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基础上 ,国家应加大对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强化节水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完善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加快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尽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 ,实现我国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科技创新 水的利用效率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西宁 吴普特 +1 位作者 冯浩 王万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0,共5页
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对于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影响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各个因子,确定定量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各项指标,并运用GIS技术,集成多... 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对于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影响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各个因子,确定定量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各项指标,并运用GIS技术,集成多种来源、多种比例尺和多种类型的数据,建立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定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对于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雨水资源化潜力 GIS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PAM条件下土壤养分淋溶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员学锋 吴普特 +1 位作者 汪有科 冯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关中(?)土经PAM处理后,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40%,43.85%和68.19%。同时,不同浓度PAM的试验结果发现,增加PAM浓度能使土壤淋溶液...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关中(?)土经PAM处理后,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40%,43.85%和68.19%。同时,不同浓度PAM的试验结果发现,增加PAM浓度能使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土壤 N P K 淋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